西西河

主题:【原创】天下英雄 -- 萨评架空历史小说 -- 萨苏

共:💬32 🌺3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天下英雄 -- 萨评架空历史小说

    因为最近家中有事,精神不太好,有朋友劝我看几部架空历史小说解解闷,看过之后,发现不只是解闷,而且颇有收获。

    其实几部比较好的架空小说各有优秀的地方,既然《神秘岛》可以称为名著,我认为他们也有在文学上存在的价值。从我看过的架空历史作品来说,《新宋》,《明》,《曲线救国》(《二鬼子汉奸李富贵》)都可称为翘楚。《新中华春秋传》因为作者对明朝帝王入木三分的性格描写也很值得一看。

    《新宋》首先可以让人对宋代的社会情况有一个亲切的接近,作者的历史知识不亚于一个历史文学作家,比如让他去写《大将曹彬》,我觉得会比现在的那一本更出色,从对宋代历史的了解与展现上,所谓的历史小说还不如他更认真,对于一个认真而尊重史实的作者,我个人也抱很大的尊重。此外,这部作品还有两个非常出色的地方,第一,他探讨了一种从上向下的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进行改革的可能,这里面他使用的是基于历史确实存在的经济,技术,文化条件,因此带有了真实的一面;第二,他利用自己丰富的历史知识,再现了中国古代所谓“权谋”的含义,通过党争的描写,用一个虚幻的朝堂让读者领略真正封建时代乃至今天中国文化中依然留存的权谋手段,阿越的作品即便对照今天的政治,依然有借鉴的意义,所谓历史的真实。

    从一部架空历史小说看到真实,我这个看法令人见笑了。如果说《新宋》有什么令人担心的地方,那就是主题放在权谋上面,还是改革上面,阿越最近的文字明显的偏重于前者,并且很多读者也沉醉其中,这有可能削弱了它作为一部幻想小说的魅力,因为如果只是写权谋,则无须花如此力气布置这样一个场景。但是我觉得这里面作者也有他不得不如此的理由。如果我没有料错,这部书的更新会慢一些,因为它目前在一个坎儿上,而且似乎很少有人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点,等谈到《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的时候,我们再多说一些。

    《新宋》是利用传统的手段,使新的思想得到生命,我对作者充斥通篇的对于历史的大局观深表钦佩,这部书还有一种淡淡的书卷气,在架空历史世界里,《新宋》因为与历史的紧密结合和相互尊重而有一点儿金庸的感觉。

    《明》是一部比《新宋》更为“写实”的作品,实际上,如果真的把一个现代人送到古代,99%他会因为卫生条件等问题很快死掉,剩下的里面99%又肯定会因为对社会条件的不适应一事无成,这就像今天把你我送到非洲某个与世隔绝的部落,纵然你心里有足够的现代技术知识,你又能做多少?还有99%可能造成某种改变,大约最大的可能也是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不是社会,如果还能剩下极端的可以真正对历史产生推动的,我觉得其实施方式大概就是如同《明》的描述了。

    《明》的魅力显而易见,对比《新宋》,《明》的开头明显差一点,但是它后面的写法实在精彩。这个精彩体现在不同于其他架空历史作品,文章的主角常常隐藏幕后,社会因他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化产生了真正的主角。所谓“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英雄”的理论,在《明》得到了贯彻。(这句话谁说的?我个人的看法似是而非,但历史肯定不是圣人创造的,瘸子帖木儿那样的混蛋同样创造历史)现代来的武安国不过是一个催化剂,而伯文渊,曹振等人物自动的承担起了历史变化的责任。

    毕竟,个人的力量在历史面前是非常渺小的。古代的明君贤相,名帅猛将除了自己的能力,还要极大的依靠机会以及社会条件的支持。《明》探讨了一种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怎样促进其社会发生本质的变化,从而产生文明变革的可能。

    如果说《新宋》描述的是怎样从上到下通过制度,思想的变化改变社会,《明》则是讨论在中国古代的经济文化基础上,怎样通过社会的变化,而从下向上引发制度的变革。一个是讨论怎样引导封建社会走现代化道路,一个是讨论在中国当时条件下是否有可能引发资本主义革命。

    两个作者的共同优秀之处,在于历史知识和逻辑的严谨,我不能够说两人的文中全无瑕芘,但如果想在两人的文章中轻易找出历史方面的错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写来认真是写任何文章难得的好品质。至于文学角度,阿越似乎受到二月河的一些影响,而酒徒有温瑞安的遗风,只不过阿越严谨些,酒徒积极些。即便从这个角度,也不得不承认二人作品的吸引力。

    至于《二鬼子汉奸李富贵》或者说《曲线救国》,这部作品我的看法有点儿借鉴《鹿鼎记》,但李富贵是装傻,这一点就让其更为可爱。

    架空历史作品中可爱的形象不是特别多,也许是我对这个人物颇为喜欢的原因之一,不过这并不是主要的。无语中这部作品的优秀之处,我认为在于他与《新宋》和《明》的思路迥然不同。那两部作品都有较强的历史宿命感,而这一部明显不是。您提到这部作品中漏洞很多,的确是这样的,如果真的有人到了古代,照李富贵的路数来走其生命保障值肯定很低。但是看了大概几十章以后,我有了一点感悟,原来无语中的作品根本就不在乎李富贵能够达到哪个高度,他不是让李富贵称王称霸,也不是让李富贵把中国改造成什么模样,李富贵并没有多少这样的宿命感,因此李富贵是不是真能这样发展并不是关键 -- 虽然作者的确让李富贵发展起来了,但那不过是遵循架空历史小说一贯的路数惯性而已。他真正的思路在于将后世的各种思路,比如铁路,比如扒黄河,比如制衡,乔装打扮后拿到清朝末年那个时代去,再利用自己对当时社会文化的熟悉找出“有中国特色”的办法,去看如果把它们与当时的情况结合,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

    有的时候我不知道李富贵的目的是给古人启蒙,还是给一部分现代人启蒙。

    所谓兵家,其实也不过是被他随手拈来,装自己东西的筐罢了,百家争鸣的兵家早就被这家伙异化了。他表面的胆子很大,连贩卖鸦片的问题也敢于讨论,不过,真正的写作还有分寸,象贩卖鸦片或者扒黄河,他都很巧妙的用各种条件使其不能成为现实。这个时候仿佛我们可以看到无语中举着一个大笸箩,在雪地里比比划划的架势,而读者,就是被他诱进里面的麻雀了。

    所以,《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的各章如果割裂开来,并没有太多的问题,因为他们本来就是讨论的不一样的主题。我之所以对这部文章投入很大的精力,事实上是对作者有一种钦佩之情的。他对自己所写的各方面内容都有相当的了解,比如简化字,因为我在大学学习过图书馆学,有这方面的专门课,因此不能不对他于此的了解而惊讶。其他方面,比如清代几名重臣的性格,也和历史记载若合符节。而拍卖电子表最终落入英国人手里,这样的细节有谁注意呢?而看看大英博物馆和大英百科全书,从民族性角度您说这表该落到别人手里?这种不经意间令人拍案叫绝的地方比比皆是。在我所知的范围内,无语中虽然有些时候有些未必为众人认同的观点,但对自己所写的内容都有相当深入的熟悉(最初用迫击炮可能有些不同意见,可也就是这一点吧)。给他人一碗,自己应有一桶,这个家伙所知可想而知。

    此外,这部书还有三点出色之处。第一是因为作者对所写内容的了解,所以常常不经意间说出入木三分的观点,举个例子,他形容李与两江总督杨文定的对话,那杨文定实在有本领,就那么点儿事翻来覆去说一个时辰,却又让你觉不出有重复 – 看到此处,一个老北京旧式官僚的形象呼之欲出,这样的家伙不但清朝有,兄弟小的时候也领教过多次呢。那是的确不能不佩服的;第二是作者的脑袋的确聪明,思路开阔,怎样把现代招数与当时条件进行结合,妙招层出不穷。比如用说书的作广告,在官员身上推保险,纵然不能说鬼斧神工,也要说不服不行啊。

    那第三个优点就是幽默风趣的文笔,让人看了不累,这方面作者有些一枝独秀,无语中其实可能更适合用王朔的文字写王小波的小说,只不过他没有入那个行。看看此人的知识功底,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文笔,不禁感叹如今网上水好深。

    要说《二鬼子汉奸李富贵》后面面临的问题,大概就是情节发展和文体的冲突了。随着李富贵的事业越来越大,现代社会的通病就来了,那就是个人作用的降低和文章必须对总体化社会进行照应,这个问题要到网络发展起来,才能重新复苏人性的解放了,而作者肯定无法给大清末年安装网络的。那么,基于个人的活跃的文风,基于个人的鬼点子,能够发挥作用的空间就越来越小了,这样,李富贵的形象就可能失去其个性的魅力。

    这个问题同样为《新宋》,《明》所面临,而两位作者对此也有自己的对策。

    《新宋》的做法是不断让石越遭遇各种麻烦,这本身也是权谋的特征之一,从而让石越个人的事业无法作得太大,呈现波浪的态势,以便他能够转换角色,在不同的位置上发挥一个现代专家的作用。(要是我为作者,也许后面会让石越卷进夺嫡之争,而被迫逃亡大理,发挥其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而后宋朝出现一些问题,从而破坏石越已经建立的一些基础,避免宋与其他王朝的实力相差太大,并为他的复出铺路。待神宗死,托孤石越,石越效仿曹操建立开明专制甚至君主立宪。这样又不会让局面变得无法收拾,又可以避免石越与皇权的正面冲突。)

    《明》则是通过分散戏份的办法,让许多角色在不同阶段来演出自己的部分,这绝对是一个聪明的决定,局面发展到连印度都占了,如果只有武安国一个主角,必然是造成一种荒诞。《明》和《新宋》还有一个贡献就是都对靠一两件先进武器或者军事思想取得时代的潮头,对比扛着AK47去某个朝代打天下,这表明了作者对历史更为深刻的认识。鸦片战争真的只输在洋人“船坚炮利”么?其实,无论《新宋》,《明》还是《二鬼子汉奸李富贵》,常常让人在虚幻的情节以外掩卷长思,这可是大多数所谓严肃的文学作品所难以达到的高度了。

    说起来,《新宋》是一种入世的描写,石越进入的是一个真实的宋代的人的世界,所以人之间的感情,纠葛,斗争,利用一如亲历般历历在目。《明》则仿佛掘入土壤,愚公移山,试图再现在一个推动力作用下,一个古老社会或王朝怎样发生本质的变化,沉重,但是恢宏;而《二鬼子汉奸李富贵》就如飞龙在天,按照作者的思路挥洒自如了。

    顺便说一下有位朋友总结的架空历史小说四不看,觉得挺有意思的。

    虚构时代的不看 – 说明作者对自己的历史知识没有信心。

    扛着枪炮回去的不看 – 说明作者对历史发展的看法还有待成熟

    统一地球的不看 – 说明情节不免荒诞,就是今天的人都作不到的事情,古代的人不见得作得到吧。(萨的评价是游戏打多了)

    二战以后的不看 – 和现代太接近,没有发展纵深

    哦,也不是没有道理。

    [完]

    元宝推荐:海天,
    • 家园 看完了您的分析,觉得应该找找这些书,呵呵,正没书看呢,太感谢了!
    • 家园 哈哈,又一枚通宝。咋萨大坑还不回来呢?
    • 家园 看这个好累的阿,而且我觉得网文架空历史一类的多是yy

      老萨心情不好推荐看白饭如霜的家电人生,好歹很搞笑的说。

      看文字书可以看看邓云乡唐鲁孙之类的京城旧事,不过我估计萨这些基本上看得差不多了吧。

    • 家园 拜年

      先把后方安定,养好精神

    • 家园 老兄不认为这也许就是中华复兴的前奏呢?

      一个国家的强大,首先其文化要强大。正因为欧洲的文艺复兴所以欧洲才有一段辉煌强大的历史。

      一直都说中国人没想象力没创造力,这也是个事实。看看美国的科幻片,不管是未来的如“黑客帝国”、“终结者”、“星球大战”还是过去的如“回到未来”等等;再如日本的各种漫画动画,如“灌篮金刚”、“攻壳机动队(GIS)”、宫崎骏系列,无一不是一种文化的享受及带来深层的思索。

      仓廪实而知礼仪。也许根本原因不是中国人失去了想象力、丢掉了创造力,而是这百年来都是为了生存而挣扎奋斗所以没有精力去研究形而上的方面。

      回首间,发现这段时间涌现了不少好的作品,如“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暗算”,“二鬼子李富贵”等等,虽然也许由于是网络小说的缘故而在某些方面有所或缺不能成其为“文学作品”,但这些文字都是由大众所写,反映的是大众的声音大众的想法,所以比某些冠冕堂皇的文学作品更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英雄。当中华人民都能畅所欲言,随心之至随心所写了,那就是中华文化复兴的时候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了。飘逸的语言,激荡的文字,奔腾的思路,正是其辉煌乐章的前奏,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让我们记住这个时刻吧!

    • 家园 我要是回去,就一定要扛着枪回去

      其实,带抗生素回去也不错,装神弄鬼一番,可以当个国师什么的?

      不胡说八道了,回头也去找这几本书看看。

      • 家园 我觉得啊

        要连跟网线回去, 得是宽带的

      • 家园 向太傅遥拜一下

        现在都流行带兵工厂回去或者是军事基地了。还有的开了个航母编队回去

        就一把枪实在没几发子弹,小心被山野小民当妖怪,一拥而上抓住后火烧之

        老萨列的那几本书,都是我喜欢的,一直盯着看的。本来以为有什么新的介绍来着

        • 家园 新的?有一本满有趣

          名字叫《不称职的兽医》,您想吧,一个现代的不合格的兽医到了古代还能不热闹么?这部书的作者开始被视作汉奸,因为他开篇非常新奇,居然是到宁远城下救护被打伤的后金军,当然看到后面事情远不是这么回事。

          您想想吧,一个不合格的兽医来做手术而且因此误打误撞变成了“李神医”。(也就当时的八旗兵抗折腾吧)

          用畜用催情药的方子制造风靡时代的古代伟哥大赚其钱。

          用在实验室和恶犬对视养成的功夫和皇太极对眼迫使这位大汗先移开目光。

          把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的精神分裂症和疯牛病联系起来。

          因为学兽医对外语中“猪”“狗”之类畜生的单词熟悉所以能听懂朝鲜将领的骂人话。。。

          虽然荒诞但是作为一个兽医又合理。

          全书有趣是一方面,作者虽然最终站在汉族的立场上,但绝不象某些作者那样动不动就YY对满洲灭族或者大屠杀,而是追求一种个民族平等的共存,比如显微镜观察血液等方法唤起民族平等的概念,这一点我比较欣赏。因为它符合世界的走向,世界总是在走向文明。

          这本书我没有细看,但觉得也可以推荐的。

      • 家园 扛着水母回去吧

        以海怪的身份出现 :)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