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佛学初步之一什么是佛 -- 淡淡微风

共:💬146 🌺10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学佛初步之(三)说说咒语

        有朋友问到咒语,也谈到咒语的发音问题,我就自己所知,来谈一谈,如果有哪位同修有更深入的看法,欢迎提出修正。

        先说明一个问题。

        有很多人,喜欢研究咒语,和喜欢追求神通一样,是为了找一个捷径,为自己解决问题,所谓“偷心不死”,而不是塌塌实实修行,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是有问题的。

        当然,持咒确有功德和力量,这是佛所言说的。但是基本上所有利用咒语的修行法门,都是要长期坚持,也有一定的规矩,念上几万遍甚至更多才有效果,而不是临时抱佛脚就管用的。

        持咒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却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到因果上来,一点点的把问题解决掉。如果想通过咒语,偷懒和逃避果报,那是痴人说梦缘木求鱼。

        佛学不是麻醉剂,更不是避风港,而是让你明白真正道理的所在,拨开迷雾,走上正路。

        该做的事情,少一点都不行,修行路上,做不得半点虚假。到头来,误人不一定误的了,误自己那是跑不了的。别的事情,弄虚作假也许还能占点便宜,在修行上弄虚作假,除了吃亏,就是自作自受,绝无好处。

        

        有很多咒语,据说很灵,我也常常把一些简单的咒语告诉别人,希望能对他们有好处,当然也确实有效果,这个,我有实际的经验,但说出来有些象迷信,所以就不说了。不过,如果迷信了咒语的能力,就和迷信神通的力量一样,就是舍本逐末了。

        佛说过,持咒有很多功德,确实如此。据说玄奘法师在取经途中,曾经遭遇妖魔鬼怪,就是持咒得保平安的。

        一般来说,只有佛与高地菩萨才有能力宣说咒语,但是偶尔也有例外,比如普庵咒——不过,那也许是佛菩萨的化身——这个因为没有证据,就不乱说了。

        不同的咒语,用途也各不相同,一般与最初言说咒语的佛菩萨的愿力相关。

        咒语有很多种,有有义,有的无义,但是基本上是不翻译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有的咒语意思太过简单,不告诉你,你还觉得很神秘,然后当个宝贝天天念,如果告诉你原意,你也许就觉得:这算什么啊,我也会,就不去理会了。中国人又特别喜欢自作聪明,老觉得自己比佛菩萨上帝还聪明,去猜想他们的意思,你告诉他了,他就觉得佛菩萨也不过如此,所以还是不翻译的好:)

        声音,是困扰咒语的一个大问题,因为本来咒语就是声音的学问,现在因为口音迥异,导致同一个咒语,大家说的却各不相同,谁的对呢?还是大家都不对?

        其实这个问题用不着担心太多,因为,谁也不能保证声音完全一样,即使是佛亲自教授,又怎么能保证弟子学到的完全相同而且不带口音呢?

        除了一些和宇宙微密相关的根本咒不能离谱以外,多数对声音的要求并不严格,因为那里有很多是发愿的文字,就象“南无阿弥陀佛”里的“南无”,其实就是“皈依”的意思,我们念佛的时候,只要不是那些“有口无心”的人,本来就是在发愿往生西方,或者皈依的意思,即使口音不太准确,也没什么大问题,因为你的心法是对的,口音不准确,没有影响你的发愿。  

        其实,比声音更关键的,是咒语的念法,颂念的方法不对,不但不一定得着利益,也许还反而有害。

        咒语,最关键的是心法,如果你是“小和尚念经有可无心”,那什么高级咒语也拿你没用,这和“众生不努力,佛菩萨也拿他没办法”是一个道理。

        严格说来,“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咒语也是如此。心地法门与咒语何干?一念之间,三际脱空,哪里有声音可寻?心念转动之间,念念相应,哪里有咒语容身之处?到了生死那一刻,什么咒语能救你的命?如果不能解决生命的问题,那么,咒语也就不过是助道品了。所以,心正则形正,心净则国土净,心正则咒语正。

        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当然,我们还没有认识到清净法身,咒语对我们来说,还是有用的。

        其实,一切声音,如果能帮助你认清本心,都是最好的咒语,佛说,“一切音声,皆是陀罗尼”。禅宗说:“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大自然的一切音声,都相当于佛菩萨在说法,也相当于佛菩萨在宣说咒语,就看你听不听的明白了。连你自己的一个念头,如果能使得自己顿悟本心,洞彻本原,也就是最高的咒语了。当然这是理论上的话,修行的时候,不同的咒语还是有它们的实际用处的。

        一切音声,都是生灭法。咒语自然也是,既然是生灭法,知是无常,无常即常,知生灭而不住,不住即住。把握了咒语的本质,也就不会再为咒语所困扰。能用则用,用完即了,执着就不对了。

        说点实用的吧。

        一般来说,如果不是修密宗,我们需要用到咒语的地方并不多,生活中,有两个咒语也就够用了。这两个咒语,一个解决生,一个解决死,既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高深的。

        一个是观世音菩萨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弥哄。平时和有危险或者遇到意外的时候,都可以念颂。

        另外一个,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经说,关键时刻,只要至心一念,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如果说咒语,哪句咒语比这句的效用更高更大更强?如果说这才是人类世界的最实用的咒语,是不是可以?借用心经里一句话: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说到这里,就想起另外一句话:“佛以一音说法,众生随类得解”,可是我们大家的语言都各不相同,佛是怎么做到让大家都明白的呢?这里的音声,和咒语的音声有什么联系呢?

        参!

    • 家园 有理。花之
    • 家园 【原创】佛学初步之(二)什么是法

        说完了什么是佛,自然就接着说说什么是“法”。

        以前说十念法门里的“法”,那里的“法”,基本上是“方法、道理”的意思,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佛学的基础“佛法僧”三宝里的“法”。

        任何一门学问的发展,都离不开三要素:创立者,学问本身,传播者。佛就是这门学问的创立者,僧就是传播者,也相当于助教,当然现在和古代已经有所不同,法呢,就是佛所说的理论。

        在佛学里,为了方便研究和有效管理,大致上把所有资料分类成“三藏十二部”,这样的分类,基本上是自然形成的。

        三藏即经、律、论。

        “经”,就是佛说的经典,是佛讲课时学生所记的课堂笔记。

        “律”就是律仪,早期就是佛所制定教团之生活规则。

        “论”就是后人对佛典加以解释,归纳,发展所得的著作。

        三藏法师,一般是指通达“经律论”各种学问的人,是很崇高的尊称,很少有人能当得这样的称号,自古及今,真够资格的,算起来也就是寥寥数人而已。不过自从“西游记”问世以后,基本上这个名称就被玄奘法师独占了,当然,他是被唐太宗钦封的“三藏法师”,并不是吹出来的。

        历史上的玄奘法师,品貌超群,器宇不凡,是难得的不世出的人物,并不是“西游记”和现在的一些文章影视里描写的那样无聊。

        玄奘法师自幼聪明绝伦志气高洁,儒释道百家学问都认真学习研究,并且有精深造诣。大了以后,因为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大家的答案有所不同,查阅经典也互相有矛盾,基本上到了没有人可以给他答案只有自己探索的地步。他感叹佛经的翻译量和准确程度不足,就立志去佛学的老家印度学习,也就是当时的天竺。后来他孤身涉险,历尽艰难,生死关头无数,走了三年,终于成功到达印度。然后留学十七年,好学不倦,遍览经藏,成为当时佛学界著名的人物。回国以后,推辞了唐太宗劝其出仕的邀请,长伴青灯古佛,致力于佛经翻译事业和培养后继人才,与鸠摩罗什前后呼应,成为我国最著名的翻译家。

        今天的我们,随手就可以在网上下载经书,查阅思考不明白的问题,比起那些也许一生都看不到经书的人,幸福的不知道到了哪里,就是因为有那么多为法忘躯的人无私的奉献。喝水莫忘挖井人,为他们的奉献,我们也应该好好努力,而不是亵渎。南无阿弥陀佛。

        多说了几句,为真正的天才和英雄正正名。

        现在拿玄奘法师开涮的人很多,和写别人一样,反正都是把别人写的很笨,暗地里觉得自己什么都明白聪明,似乎是时代潮流了吧。网上好象又有个无聊的人,也取名叫“唐三藏”,现在的年轻人,和那些不读书却敢做教授甚至学部委员的官员一样,都是“无知才能无畏”的高人。

        现在这个解构一切的时代,也是文化沦丧的时代,很多以前被尊崇的东西,都已经不再被尊重,以前被尊敬的品格,也开始被当做笑话。这不只是佛法的悲哀,更是中华民族的悲哀。也许慢慢的会好吧。希望不会象那个笑话里的中国教练,连上帝都要哭着离开。

        呵呵一不留神就犯了罗嗦的毛病,惭愧惭愧:)

        言归正传。

        十二部,基本上是按照内容来区分的,如说自己的前生后世,说其他世界的情况,为了讲明白一个道理打个比方,回答学生的提问等等,大致是把所有佛经分成了十二部分,不过现在一般并不采用那样的分法。

        现在一般的分类,已经大多数按照所讲内容的侧重点,分成种种部集,如“般若部”包括“金刚经”等主要说与智慧有关的问题;“法华部”讲一乘圆教,“涅槃部”就是佛临终前所说的话。“密教部”,望文生义,自然是密宗经典了。

        佛在一生的不同时期,所说的道理,侧重点不同,按照前后的次序,基本上可以分成五个阶段,称为“五时”。

        第一阶段:华严时,初成道时说“华严经”,度大菩萨。

        第二阶段:鹿苑时,在鹿野苑等地,十二年间说小乘阿含教,诱引钝根,度声闻缘觉乘人的时期。

        第三阶段:方等时,其后八年间说“维摩”、“胜鬘”,“楞伽”等经,主要讲解大乘,破除小乘之执,启发小乘人追寻大乘的时期。

        第四阶段:般若时,其后二十二年间说般若,强调诸法皆空,淘汰大乘小乘的执着,融合大乘小乘于一味。

        第五阶段:法华涅槃时,最后八年说法华,为使受教者到达最高境界,会三乘于一乘圆教。更于入涅槃前夕说《涅槃经》,说明常乐我净,昭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乃至一阐提人,亦当成佛。

        佛在不同时期宣说的道理,基本上按照由低到高的程序,教育和学习自然有个进步和发展的过程,所以前期和后期,有些说法,有相互矛盾的地方,这并不奇怪。同样的道理,和小学生说,和大学生说,和博士说,一定有所不同,在这里斤斤计较,就如禅宗所说“一句合头语,千古系驴橛”,自己给自己设套了。

        所以在学习佛学的四大原则里,有一条就是“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就是说道理上要依从后期把道理讲透了的,而不是前期只是针对初学者的那些说法。

        很多关于真经伪经南传为真北传为假的争论,那是学者们所做的事情,我们学佛者,只管道理对否,真修实证就好,别掉进争来争去,却忘了道理都是假的,修行才是真的的重点。

        

        以上的说法,有些在佛学界和学术界有所争议,但那些属于知见之争,作为修行人来说,说的千步,不如行的一步,切莫被学术上的争论搅昏了头脑。大道理上,我们只要基本上明了了,后面就是一步步切实努力,而不是争讼不已。学佛,不是搞学术,不需要死扣。

        学佛的真正好处,不是为了知道一堆似是而非,却没有任何实用价值的大道理,而在于看明白世界的本质,把握住生命的规律,进而达到改造身心使之趋近完美的目的。

        顺便祝大家新年快乐!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