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WWI德国空中力量及对地攻击武器简介 -- stably

共:💬4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WWI德国空中力量及对地攻击武器简介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国各国列强纷纷卷入这场旷日持久的大血战,当时唱主角的是地面部队和海军,飞机,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兵器,已开始并不被军方所重视,但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飞机才真正被人们广泛地用于战斗。但一开始,军用机几乎清一色都是侦察机,用于侦察敌军行动和位炮兵校射,没有什么专用的空战和对地攻击武器,人们对飞机用于空战和空袭尚认识不足。

    随着战争的推进,对制空权的需要,不断刺激着航空技术的发展,飞机的载荷和战斗能力也不断提高,从简单的投掷手雷到专用的航空炸弹,一一登上历史舞台,人类的战争不再是平面的了,空中的争夺和对地攻击支援从此扮演起日益重要的角色。

    德国1914年参战的时候,其空中力量并不强大,只有232架各型飞机,到战争结束时为2390架,其基本组织单位为Staffel(中队),主要组成包括:

    1、Jagdstaffel(狩猎中队,简写Jasta),为战斗机中队,装备E或者D型单座战斗机,一般下辖12架战斗机。

    2、Flieger Abteilung (侦察分遣队,简写Fl. Abt),兵力组成和中队相当,装备C型双坐侦察机,兵力编成一般在5-7架之间。

    3、Kampfstaffel(战斗中队,简写Kasta),初期装备C型侦察机从是轰炸任务,后主要装备G型中型战术轰炸机,一般中队组成为6架双发轰炸机。

    4、Schlachtstaffel(攻击中队,简写Schlasta),最初是装备CI型双座轻型战斗机执行护卫任务的,后变更为扮演战斗轰炸机的角色,快速部署在前线,执行前沿近距离支援任务,每个中队下辖6架飞机。

    5、Flieger Abteilung Infantrie(简写Fl.Abt.Inf),这是Flieger Abteilung的一种演变,装备J型侦察攻击机(加强防护的C型变型机),用于近距离支援,另外还执行近距离侦察任务,每个中队下辖6架飞机。

    6、Bombenstaffel(轰炸中队,简写Bosta),每个中队下辖6架飞机。

    随着战局的发展对德国也来越不利,大洋彼岸上持中立的美国也逐渐向协约国集团靠拢,战争的前景日益暗淡,德军将分散的中队集中组成较大规模的大队和联队,由一个指挥官统一负责,相应整个战区的指挥官的命令,以提高出动效率和战斗力。

    1、Geschwader,联队,一般由至少3-4个中队组成。

    2、Gruppe,大队,一般由2-3个中队组成。

    值得注意的是,WWI期间的大队并不是如同二战期间那样是联队的下属单位,大队和联队都是各自独立的编制。

    通过整合,德国最高统帅机关能够相对更迅速的部署空中力量在前线所需要的地方进行支援进攻或抵御协约国攻势,虽然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协约国空中力量的数量优势,但也是无力回天的了。

    德国飞机名称体系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斗飞机按其结构和所负担的不同角色而被赋予不同的字母代号。在1914年最初只有两种分类:

    A型-单翼机

    B型-双翼机

    1915年,随着越来越多种类的飞机开始投入战争,原有的编号名称体系急需改进,变得越来越庞大和复杂,到1918年战争结束时已经习惯成了如下体系:

    E型-单翼战斗机

    C型-单发动机、双座,单翼/双翼的侦察/轰炸机

    CL型-同C型,双座战斗机/轰炸机

    D型-双翼战斗机

    Dr型-三翼战斗机

    F型-早期用于福克的三翼机,后被停止使用

    G型-双发轰炸机

    GI型-同G型,只是要更轻型和快速些

    K型-本用于多发动机重型轰炸机,后被放弃

    N型-夜间攻击机/夜间战斗机

    R型-重型战略轰炸机(双发以上)

    S型-单座攻击机

    在这个编号体系下,每种战斗飞机的编称都应该是:生产厂家名+类型+设计序号(通常为罗马数字)。例如Junkers CL.I,从其名称可以判断出,这是容克斯公司生产的轻型单发双座攻击机,公司设计编号1。

    对地攻击单位的武器

    最早用飞机向敌方阵地投掷炸弹的是1911年意大利军队在北非和土耳其军之间的战斗,从此拉开了死神从天而降的序幕,尽管此时这种轰炸对敌军造成的心理冲击远大于其所能造成的物质伤害。

    大战爆发后,最初的航空炸弹是用炮弹装上尾翼和着发引信,一般由侦察机来负责轰炸任务,通常可携带10-20kg炸弹,由观测员来负责投放,在还没有轰炸瞄准具的时候,完全依靠观测员肉眼来瞄准目标,完全谈不上精度。到1915-1916年,德国人通过战争中的使用经验认识到未来的轰炸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1、轰炸机要能携带500kg的有效载荷以保证轰炸效果

    2、除了携弹量,炸弹也必须根据具体目标类型来设计,中小型炸弹用于轰炸敌军集结地、无装甲车辆和炮兵阵地。250-1000kg的重型炸弹用于对付建筑物和坚固工事等。

    3、为提高轰炸精度,炸弹外形设计必须符合空气动力学。

    Carbonit炸弹

    最早期的德国航空炸弹是A.P.K(炮兵试验委员会)于1912-1913年开始发展的,这是一种简单的球形铸铁外壳,着发引信炸弹,广泛用于德军在一战期间的各个战场。其继任者是Carbonit炸弹,尽管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其外形也是很原始的,但比起其前辈来说已经要先进很多了,它装有一个环形尾翼以保持在空中的稳定性,内部装填TNT炸药,主要有4.5kg、10kg、20kg和50kg四个重量级的。A.P.K也发现这种炸弹存在的不足,在降落过程中姿态不稳定,在风的作用下有时在接触地面时速度不够高,不足以触发引信。

    Carbonit炸弹在1914-1916年间服役于各个德军飞行单位,在退出西线后,剩余的库存还用在东线和中东战场。位于西班牙巴塞罗纳的Talleres de Guernica S.A公司制造的西班牙改进版Carbonit炸弹还曾使用于20和30年代的西班牙殖民战争中,据称还有部分库存一直用到了西班牙内战。

    Carbonit炸弹外形图,从右至左依次是4.5kg、10kg、20kg和50kg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PuW的成立

    战争中除了德国,协约国也在大力发展自己的轰炸机和炸弹,德国人意识到他们必须采用系统和科学的方法来解决上面提到的第2和第3点。Prüfanstalt und Werft der Fliegertruppe(PuW,航空队测试和专门技术组织)成立了,PuW设计的航空炸弹,以及和Göerz und Friedenau公司共同设计的光学轰炸瞄准系统,被视为现代轰炸体系的先驱。

    PuW炸弹包括12.5 kg,50 kg,100 kg,300 kg和1000 kg四种爆破弹以及12.5 kg燃烧弹。采用硬度较高的高碳钢制作的外壳代替原先的铸铁外壳,以提高坠落速度,增强穿透能力,采用离心离引信,重新设计的尾鳍每个都呈一定角度的倾斜,赋予炸弹一定的旋转速度以保持坠落过程中的稳定,同时在达到预定旋转速度后自动解除离心力引信保险,炸弹一般安装在一级或机身下的挂架上。1916年后,PuW炸弹开始广泛使用在德军航空队中。

    下图是一枚100kg级别的PuW炸弹,其他重量级别外形与此相同,只是按比例放大或者缩小了而已。主以弹体上的两个保险安全环,100kg以上的有两个引信,这个级别以下的炸弹只有一个引信。PuW炸弹一般涂成浅蓝色或者浅灰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PuW炸弹是现代自由落体炸弹的鼻祖,在现代炸弹身上还能看到它的影子,少量的PuW在战后还在继续服役,被协约国缴获的PuW炸弹还被用于战后其他地区的冲突中,波兰一直使用PuW炸弹及其改进型到30年代,这归功于其简单可靠的设计。

    这枚挂架上的炸弹看起来貌似PuW炸弹,其实是波兰版的12.5kg PuW炸弹,挂在一架PZL P.24飞机翼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木柄手榴弹

    这是大战期间使用的最普遍的一种对地攻击武器了,通常在机身两侧固定一排盒子用来挂载,各个部队的军械员也经常以自己的方式来变更手榴弹的装载方式。有时也把一些拆卸掉木柄的弹体和一个完整的手榴弹捆绑在一起,以增加爆炸威力。这种捆扎的集束手榴弹的呢称是“Kartoffel Stampfer”(马铃薯捣碎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变种,如“Teufel Faust”(恶魔拳),结构基本同马铃薯捣碎器一样,只是用装满钉子的包捆扎在手榴弹周围。这种轻便型的投掷炸弹,普遍用于各个中队,除了对地攻击机和轰炸机以外,侦察机和战斗机飞行员有时也携带几个,看到目标就扔下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图显示的是一个军械员在给一架Halberstadt CL-II装载手榴弹,后作环形机枪架后面的皮带上插放的是信号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图线的是几个标准的“马铃薯捣碎器”,其实就是一个木柄手榴弹弹体周围用皮带捆绑了数个弹体的集束手榴弹,完全是一种简便的权宜之计。这个做法也在陆军中流行。

    Fliegermaus预制破片杀伤弹

    Fliegermaus,按德语字面意思直译就是“飞行员的老鼠”,这是种小型的预制破片杀伤弹,带尾翼,最早是准备用来作为迫击炮弹使用的。同迫击炮弹一样,头部安装触发引信。通常头部朝上挂在飞机机身两侧的挂架上。

    这张照片展示了Fliegermaus是如何挂载在挂架上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飞行员除了带上手榴弹,也顺便带上几个Fliegermaus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WWI期间德国对地攻击的作战效果

    这是个多年来争议不断的话题,一些人认为德国空中力量的轰炸行动是无足轻重的,他们认为尽管在一战期间已经有大量的飞机部署在前线和用于空战,但是由于飞机的载荷有限,轰炸武器本身的威力限制,使得轰炸行动的效果也是有限的,而另一些人则持相反的看法。(以下观点为原作者观点)

    一、轰炸行动

    双发及以上级别的轰炸既可以携带大中型的PuW炸弹,改良的轰炸瞄准具,改善的组织和战术,使得德国轰炸机成为一支不可小视的战斗力量。在战争后期,德国轰炸机给协约国造成了相当大的麻烦,以至于在战后的凡尔赛条约中特别规定:德军必须交出其全部可使用的战斗飞机,1700架战斗机和轰炸机,首先要交出的是所有D VII战斗机和所有夜间轰炸机。

    耐人寻味的是协约国特别指明要求交出所有他们认为最棘手的德国战斗飞机:夜间轰炸机(G型和R型多发轰炸机)以及富有传奇色彩的D VII战斗机。以至于在德国交出其所有以上飞机后,其数量远达不到协约国所规定的,协约国军方一开始完全不相信是这些数量远低于其估计的轰炸机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麻烦。他们马上怀疑是德国人有意藏匿了那些轰炸机。

    战争期间,德国轰炸机对英格兰的战略轰炸给协约国时期和民心造成了很大伤害,第3轰炸机联队装备的哥塔G.IV和G.V双发轰炸机以及Rfa501 装备的齐柏林 R型中轰炸机(这可不是齐柏林飞艇)在长达一年的时间内对英国进行的空袭,给英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英军不得不在本土部署了大量的高射炮和战斗机部队以拦截前来空袭的德国轰炸机,投入拦截作战的英国军人超过3000人。

    德国轰炸的轰炸行动不仅仅局限在对城市的战略轰炸,同时也对协约国军队的集结地、装备、补给基地和供应线展开轰炸。其中令人印象最深的是1916年9月,一个编队的哥塔G.III轰炸机轰炸了位于罗马尼亚境内多瑙河上Chernavoda的一座铁路桥,使得罗马尼亚军队中断了急需的补给和增援。

    二、前沿近距离攻击

    对前沿的近距离攻击支持在WWI期间迅速发展,德军OHL为筹备在1918年的战役攻势,制定了一个极其详细的计划给负责近距离支援的战斗中队,其要点为:

    1、所有中队必须以最大出击兵力对敌军阵地展开攻击,攻击敌军炮兵阵地和其后方的一切活动目标。简而言之,尽可能给敌军制造混乱。空战是相对次要的任务。

    2、每个中队装备6架飞机,再组成大队,编队出击。

    3、进行近距离支援任务的飞行员必须在出击归来后立即向上级汇报战况,以确保攻击效果。

    4、不同的中队在行动中划分作战区域,各司其职,当前线呼叫空中支援时出动。

    5、如果需要后撤时,飞行中队负责殿后,攻击敌军尾随追击部队,扰乱其追击。

    6、飞行中队是重要的支援力量,不得随意分散使用,必须集中使用在决定性的战场上以保证发挥最大的效力。

    从德军最高统帅部的战斗指令来看,其对空中对地支援的应用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阶段。德军第一次大量集中使用飞机进行对地攻击是发生在1917年的康布雷战役,这个战役同时以英军大规模使用坦克突破德军阵地而名垂战史。英军的最初突击取得了很大成功,在随后的德军反击中却大失水准。德军在反击中验证自己的渗透突击战术的有效性,同时辅助以空中对地攻击支援élite Stosstruppen。康布雷战役的另外一个大战利品就是德军缴获了超过50辆的英军坦克,其中修复了的部分被用来在德军中服役。英军事后成了一个委员会来调查失败原因时,认为德军的对地攻击支援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Tags): #WWI#德国#对地攻击元宝推荐:晨枫,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