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求教兼讨论】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医生的收入来源有哪些? -- 高士奇

共:💬1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求教兼讨论】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医生的收入来源有哪些?

    目前,中国医疗体系改革的问题在社会上反响很大,其中医生从药费中提成,在购买医疗器械时收取回扣,还有收取病人“红包”等问题引人注意。这些实际上涉及到医生收入来源这一根本问题。那么,在发达国家,医生的收入来源是什么?

    发达国家医生工资很高,但行业内部也有差距,这个差距的来源是什么?

    不才孤陋寡闻,对这些问题一直比较疑惑,还请各位朋友不吝赐教。

    • 家园 【再求教】为什么医生要从药费中提成

      近来承蒙河里不少朋友指点,医生从药费中提成这一情况并非中国所独有,只是方式各有不同。那么为什么医生要从或者说可以从药费中提成呢?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在哪里?

      还请各位高人不吝赐教。

    • 家园 主要还是工资收入吧

      不是特别清楚,但是感觉主要还是工资收入,当然自己的诊所就不一定了.

      美国医生工资高有几个观点,一个是供给短缺,认为医学院资格考试过于苛刻,导致医生供给少于市场均衡量,部分原因是因为现在的医生倾向于减少供给来保持高工资.另一个是能力说,认为能考到行医执照的人就是牛,高工资不过是对他们能力的补偿而已.

      另外也要看到,其实美国医生的工资是要打个折扣的,因为malpractice insurance的保险费很高.曾经和一个MD聊过,似乎以前美国malpractice的赔偿有个封顶(不是特别清楚,可能是某些科),但是最近不知道是Indiana 还是Illinois通过法律取消封定.那样的话保险费会更高.

    • 家园 【建议】推荐一本书

      Bluhm主编的《Group Insurance》,Actex Publications出版。此书把美国和加拿大的公私医疗及医疗保险制度全都讲到了。

      唯一的,也是致命的问题,就是此书的逻辑架构极其混乱,我最近几年几乎每年都读一次,每一次都不敢说完全读懂了。

    • 家园 【文摘】南方周末:药商自曝药价虚高内幕 各方专家评点

      2006年01月12日南方周末

        编者按

        近日,东南沿海某药厂的一位销售经理前来本报,述说他所亲身经历的高药价利益链和内幕。

        他所说的是否客观?是否具有普遍性?如何才能更好地缓解看病贵的难题?本报约请卫生部前司长、大学院长、医院院长、外科医生、药师以及行政法学专业人士,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注:文中宋体字为该药厂销售经理的述说,楷体字为专家意见)

        □实 习 生 马小六

        □本报记者 傅剑锋 赵 蕾

        □实 习 生 杨 涛

        药价从出厂到病人手里涨近10倍?

        药价为啥这么贵?谜底其实很简单,因为有太多的成本被加在药品中。

        假如某种处方药的定价为每盒100元,那么给医生的回扣大约40元;花在药品推销员身上的成本——包括底薪和提成,最低10元;中间商——医药公司要赚10元;医药招标中的花费约为15元。75元就这样用掉了。而生产商——医药企业的纳税约14元,原材料、生产成本、企业管理费用、销售成本、工人工资一共才11元。

        廖志仁(深圳某医院院长):100元的定价和11元的成本,其中的回扣空间不言自明。这说明药品的定价是成问题的。计划经济时期,药品的价格完全由政府决定。而市场放开之后,医药企业受商业利益的驱动就在价格上做文章,以高价格、高回扣作为促销手段,形成恶性竞争。

        于宗河(卫生部医政司原司长):在目前的药价中,很大一部分被用作了营销成本,最初医药代表正常的推销方式已经被整个利益链条扭曲了。在很长时间里,药厂的药品推销员抱怨医生,医院和医生是受责备的。医患的矛盾加深,接着形成了一个怪圈。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不是针对某一个人某一件事采取措施就能解决的,必须从体制上来解决。

        先说回扣,我们称之为“临床费”。给医生的红包一般是1000元到20000元不等,这要看具体情况。一般来讲,30000元能摆平一个三甲医院。

        今天的“临床费”不仅表现在现金上。有些医药代表是帮医生发论文。大夫需要评职称,所以我们把“临床费”送给了报社、杂志社。有些是给医生的亲人提供出国方便。医药代表还会培养一些胆子大的“枪手”医生,药品说明书上规定一天只能用一支的,“枪手”可以用5支;有些不需要用的,“枪手”也可以用。

        杨先生(外科医生):这老兄的说法有点夸张,回扣一般不超过药价的20%。他说的40%的回扣实际上还包括了医院销售药品的利润。我工作后是到第二年才拿到提成的。这部分钱是科里发放的,和奖金归在一起。如果你不拿,那无疑违背了潜规则。

        汪先生(杭州某医院药房医生):回扣确实是有,但产生的原因在医护人员工资不合理性。现在医生的学历都很高,基本是硕士毕业,博士也不少,但价值得不到体现。以我为例,医科大学本科,在药房工作5年,一个月可支配的收入只有1700元。这种心理不平衡在医护人员中很普遍,只好通过灰色收入来弥补。

        于宗河:医生拿这么多回扣我不信。

        过去我做医生时,都是劝病人少做检查,用便宜的药,从来没有想到过回扣的问题,什么药能治好什么病才是我们考虑的。那时我们没有陷入利益驱动,就能做医生该做的东西。而现在一般公立医院,财政拨款只占医院总支出费用的2%-5%,只有少数大医院能获得10%,还有一些公立医院完全没有拨款。于是,医院作为福利机构的一面被日渐淡化,作为营利部门的一面被强化。药品的整个利益链也因此产生和被拉动起来。

        尽管拿了回扣,但许多医生其实并不满意。因为这种收入不被社会认可。他们其实更想心安理得,以自己的医术获取合理的薪酬。奖金又是和医生能开多大数额的医药费挂钩的,这就导致医生们想方设法给病人开出高昂的医药,过度医疗的现象四处蔓延。

        我认为,医生职业作为一个带有福利性质、救死扶伤的特殊职业,在工资上不应该搞市场化。公立医院的医生工资应由政府定价,浮动的奖金部分不应过大。我过去在考察英国、加拿大等国的公立医院时,发现他们的公立医院的医生工资是相对固定的。

        廖志仁:在杜绝医生收受回扣上,我们医院从明年开始,不再将医生开药和收入直接挂钩。另外,在我们医院,单价超过30元的药品一般都进入监控范围。我们也通过经常变换药厂,打破医生长期对某种药品的“青睐”。

        执业医师法对医生的处罚力度应该加强。在收受回扣这个问题上,如果情节严重的应该取消其执业资格。否则他虽然被这个医院开除了,仍然能在其他医院工作,这会使他有恃无恐。

      • 家园 药价虚高,胡耀邦为始作俑者。你们没想到吧?

        以后谈,以后谈。

      • 家园 上次回国呼吸道发炎,稍微发点烧。老母亲硬让我去医院

        结果什么毛病没查出来开了一堆药,吊了一礼拜盐水。到我回这边的时候还是没好。花了800多块钱。

        和一帮老同学去吃饭龙虾壳蹦到眼睛里弄不出来又去了一趟医院。弄得大家扫兴。结果眼科让医生用生理盐水冲了冲。不管三七二一 塞了一堆药给我口服外用120块钱。我本不想去拿,无奈老同学早就效劳付钱拿药了。

        当然这对我们这边的收入换成人民币来说并不算太高。我本可不去议论但是对民工低收入者或者就是一般的人来说确实没办法承受。连我也很吃惊什么东西会这么贵。小毛小病就这个价钱,那真的大病可想而知连我们也没办法承受了,真的要改改,确实不象话

    • 家园 说说俺这里的情况

      加拿大魁北克省医疗制度实行公立制,所有居民正常情况下有政府的医疗保险覆盖。去医院看病,只要出示医疗保险卡,治疗费用由医院向政府负责医疗保险的机构收取,个人不需要出钱。但是药物不在这种免费保险范围内。

      医生的工资应该是由雇佣合同规定的,我想跟医院的财务状况无关。一般如果医生开处方,药不在医院而在商业药店购买,所以医生收入跟卖药应该没大关系。

      总的来讲这里医生工资在全北美偏低,医生流失到美国的情况蛮严重。由于医院全部是公共性质的,所以排队情况也很头痛,经常一个检查要等上好几个月。

      这个全公有制医疗制度可能会改变,最高法院裁定可以进行双轨制。以后大概会有私立医院出现,想必他们的工资会高些。

      • 家园 非也,非也

        所以医生收入跟卖药应该没大关系

        大家拿2004 年发现约有2500医生从医药公司拿回扣。暗着里没法查的免费旅游,礼品,那真是没法查。

      • 家园 多谢兄台,看来公立医院的拥挤是个普遍现象
    • 家园 【文摘】医生在中国的地位不高 收入在世界范围内偏低

      2006年01月09日 10:31 新京报

        复旦大学周振鹤教授在1月7日的《新京报》上撰文说,医院不能是商业机构。对于这个观点,我双手赞成,因为医疗行为的商业化,的确使我们的医疗服务越来越多地偏离了救死扶伤的基本目标。

        不过,该文还是过多地把问题的关键,放到了医生的自我完善方面。我认为,这是不妥当的。

        首先,我认为应该纠正周教授一个误识,那就是医生在中国的地位历来就不高。学过医学史的人大都知道,中国很久以来就有“医巫同源”的说法,所以医生在过去的统治阶层眼中,和跳大神的巫师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在三教九流的划分中,医生也和巫师一起位列下三流之中。中国医生的地位之低,不但可以在“江湖郎中”这类代有蔑视性质的称呼中找到端倪,更能从华佗、李时珍这些济世名医的悲惨遭遇中,找到鲜活的事例。当然,1949年之后,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在一些旧的文化传统影响下,尊重医生的历史底蕴还相当稀薄。

        的确,每个医生都应该有悬壶济世之心,最好都能做到施治于人不收钱,还能给病人送点儿药。但这作为一种理想可以去追求,在现实中做起来却比较困难。这不仅是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私欲,退休女医生赵华开办民工医院的举步维艰也告诉我们,当今的社会并没有给悬壶济世的医生很大的存在空间。

        每个学过管理的人都知道“枣核”理论,任何一个群体的构成都如同枣核,两头小中间大,绝对好和绝对坏的部分就如同枣核的两端,他们可能不管外界怎么变化,都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处事,而多数人会聚在中间。如果外界趋善,他们就趋善,外界趋恶,他们也趋恶,管理的成功与否,就在于是让多数人趋善还是趋恶。这个理论会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当我们的社会让悬壶济世的医生活得非常清贫,而安于捞病人钱财的医生生活得有滋味的时候,医生这个群体中的多数,会向哪个方面转化。所以,当不少医生开始背离自己的基本准则的时候,道德标准的作用就会打折扣,而应该更多地关注让医生趋坏的环境因素。这绝不是找几个极端敬业的医生作为例子,就能让医疗界扪心自问的问题。

        其实,医院能不能是商业机构,这个问题医院自己回答不了。当医院的主管部门让医院挣钱的时候,院长可能让下面的医生都只管看病不管挣钱吗?当院长把经济指标通过制度细化到每个医务人员身上时,医生可能拒绝这种加在自己身上的医商角色吗?现在,在有些地方,医院不但要挣钱养活自己,还要反哺一些职能部门,医院在这样的环境下能不言商?

        中国的看病成本的确高,但有个事实却是不可否认的,中国医生的收入在世界范围内,不管是绝对收入还是相对收入都是偏低的。这至少说明一个问题,医疗市场化中的商业利润,并非都是医生所为,医生只是诸多环节中的一环,寄希望医生的道德能挽救中国目前让人垢病的医疗环境,显然是不可能的。

        □郑山海(煤炭总医院副主任医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