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和淡淡微风兄的帖子--趣味的阅读 -- 非

共:💬64 🌺2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小非侠不简单哪!不花不行~
    • 家园 不花不行了。

      提笔的人写作时自觉或不自觉,也许与读者阅读时觉得有趣不有趣关系不大。不管非兄写下此文时是自觉还是不自觉,这篇文章确实能给我这个阅读个体带来某种阅读的快感。

    • 家园 del
    • 家园 写得真好!幸亏单发了,否则我也看不到如此深刻的好文了,

      鲜花了表小心意。

    • 家园 深刻!

      将作家区分为自觉与不自觉这么两种,很有趣的想法。我们河里的写手们,大概也不外这两种吧。

      坛友棋人鲁大耍也有一个类似的划分写手的方法,与非兄的有相通之处,不过,鲁大耍说的太粗糙了,话糙理不糙。

      真想不到,在非兄小巧纤细的身躯里,竟容纳着如此浑厚深沉的思想。

      • 家园 其实生活是可以很简单的

        其实道理基本都是相通的,简单的东西往往是人为弄复杂了,我不喜欢太复杂的东西,因为太伤脑筋。呵呵。

        简单的道理,把它说清楚了,也就深沉了,西西,海水凑近了看也是透明的嘛。。。

        谢砍兄鼓励。

    • 家园 哈哈,刚刚想在微风兄那里回复你。

      现在这个小说的写作态度实在是问题,感觉作者们都很浮躁,定不下心来写东西。

      • 家园 或许不仅仅是作者的心态

        现在的读者其实很多都在节奏快的生活中,只有时间和兴趣看看或者快餐文学了或者《穷爸爸富爸爸》或者谁动了谁的cheese了。。。读者的心态难道就不挑剔了么?

        现在还有多少人会读长篇小说?还有多少人会看《小说月报》,《当代》,《十月》,《芙蓉》,《花城》,《译林》,《收获》,《钟山》等等等等?不谦虚的说一句,这些杂志以前我都是常看的,现在也基本没机会看。太深的东西看不下去,太浅的东西索然无味,太情调的东西觉得造作,太乡土的东西觉得粗糙,太都市的东西觉得商业,太反思的东西觉得沉重,种种种种,还有出版商的利益,还有日新月异的读者口味变化。。。。

        我觉得无论作者还是读者,一旦要将它公之于众了,在如今,要坚持理想不那么容易。

        所以,我很敬佩那些仍然愿意坚持的人。

        • 家园 脸皮厚厚地说上大学之前你提的这些杂志我都看

          上大学是分水岭,从此不再看古文,只看传记。小说只看亦舒, 散文只喜欢席慕蓉,武打遇到就看, 没有特别欣赏的。

          目前不再看亦舒和武打,似乎赚钱的动力更大点。

          某次和雪个说喜欢上班, 雪个问有有趣的人和事, 马鹿曰:否, 钱包渐丰终不悔。 雪个:呸呸

          马鹿老了

          • 家园 我的古文反而是大学看的多

            学校图书馆有个很不错的古籍研究所,有段时间看了不少,附庸风雅罢了,呵呵。

            以前的杂志还有本《名人传记》的,其实都是我母亲她爱看的杂志,我假期跟着翻翻,平时不让看的。

            亦舒的小说我几乎看全了,也忘的差不多了。类似的后来还看李碧华,林燕妮,张晓风,简贞,张曼娟,张小娴什么的,也是越看越淡了。国内的看过一阵方方,池莉,张欣,陈染的小说,她们那一代的小说还有些趣味。说来奇怪,王安亿的东西我一直没什么耐心看。再往后的小说,多半是网络小说了,安妮宝贝的看过几篇,越看越雷同,至于卫慧棉棉的,可能是舆论超作太过头了,我就连看的兴趣都没有了。。。

            还是古文比较耐看。

            其实,赚钱和看小说,该不会冲突才对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