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和淡淡微风兄的帖子--趣味的阅读 -- 非

共:💬64 🌺2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和淡淡微风兄的帖子--趣味的阅读

本是回淡淡微风兄的帖子,但他建议我单独发出来,受他鼓励,就发出来博大家一笑。

刚才又看了一遍,关于淡淡微风兄这个对于阅读的选择,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自己所写的一点东西,跟金庸王朔是扯不上的,只是谈到自己的一点阅读态度。贴一下,兄姑且一看。

当时是回给一个写文章写得有点困惑的女子,她很爱读书很有才华,反正经常提到的外国作家人名都是我不知道的,呵呵。kidding。她曾经是羊城晚报首席娱乐记者,现在不知道她怎么样了,据说在北京写着剧本,希望她过得很好很开心。

趣味的阅读

我个人把通常所能遇到的作者,分为两类,一类是自觉的写作者,一类是不自觉的写作者。这里的自觉并不涉及到作者定是担着拯救传道的义务,这里的不自觉也不涉及到作者对于人情世故完全不解。我只是凭自己的判断,根据所读的文字中,所表达的内容是否有作者本人所想要梳理的精确的脉络,以及连贯性来将之归类。自觉的写作者,更能完成记载时代的、目的性的写作;不自觉的写作者,完全是天赋异禀,命中注定是为了丰富历史。有些不自觉的写作者慢慢会变成自觉的写作者,但自觉的写作者再想归入灵光一现的不自觉者当中,往往已经没有可能。

我的阅读习惯,倾向于趣味性阅读,也就是说,有趣的和无趣的。有趣的不代表就是情节曲折,无趣的也不代表就是数学公式。这世界上多数物质存在之初是有趣的,但我们从小到大被灌输的教育使我们变得贫乏-------(我们曾经非常富有,曾经能够被世界直触内心),而那些有趣的事物就这样被掩盖在一些无趣的枯燥的分类解释里。因为那些存在了的物质总是被各种方式描述了,定义了,一些聪明的头脑还要就那些概念名词去进行周而复始的解释、理论和争论,从而使得原本安静,纯洁,没有意念障碍的生命体验变成理论化生存。所以,对于男权主义女权主义男性文化女性文化的讨论,我是觉得非常无趣。甚至是有些折磨人的。男人之所以是男人,就因为他是男人。女人之所以是女人,就因为她是女人。一部作品是否男性化又或者女性化,又有什么关系?我看那些作品被屡屡拿出来评论的女性作家本身,在写作之初也未必都去想过我应该用内向或外向的方式写作。世事无绝对,XX你开始执拗了。生命是体验,不是理论。你是谁?这不是一个问题。---------你存在,不带问号。不要把它当成一个问题,一旦成为问题,你就需要去依附一个理论来得到一些安慰,表示至少你知道了。但实际上,这些人生意义的理论,让一切都成了问题,然后你就只有通过你的自我得出一些解释,然后对它们进行证明,让它们看起来合理,再然后你会越来越固定于你的解释,因为你在它们中投入了那么多。这也是我警惕所有被称做哲学家的人的原因,他们太过于依赖“文字”,他们甚至就是生活在“词语”当中。

话说回来。其实作品面世的结局将如何。首先作者本人是无法去评说的,因为写作本身是个体产业,是件私事,而一旦公之于众,来评判的只能是是读者。读者的划分,只有两种,读得懂的与读不懂的。对于作者来说,就是爱看你写的和不爱看你写的。稍微出众一点的作品,完了还要再受它几百年的历史检验,下场还不得而知。作为作者,你写就是了,唯一导引你的应该就是你自己的才华。其次,有几个伟人从小就觉得自己长大后是伟人的?有几个畅销书作家没动笔之前就知道自己的小说会博得满堂彩?我觉得你如果反复被写作的态度与目的而焦灼的话,那肯定是注定了你的失败,这与你的女性身份无关,这与你过于关注自己女性身份有关。你关注了一些作品以外的事情。至少这说明一点,如果你作为对自己负责的写作者,显然你还不够敬业。如果你打定主意写的是记实文学,思考的事情最好留给读者,你只是带出思考倾向与个性的那一个;如果你是半自传体小说创作,你想图个痛快,就不要自我选择在沉默和粉饰中消沉,不要仍旧抱着唯美的清高,不往最深最黑处下笔,娱乐的姿态如果没有针对性,没有批判性,没有冲突与矛盾,没有内敛与宣泄,没有五光十色,没有笑中带泪,那就真是如一个盲人在城市的小弄堂由东走到西,又由西走到东,他以为他穿过了花花世界,而世界却是此般毫无趣味。

最后一句,作为读者,我喜欢看你的作品。

元宝推荐:履虎尾,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哈哈,刚刚想在微风兄那里回复你。

现在这个小说的写作态度实在是问题,感觉作者们都很浮躁,定不下心来写东西。

家园 深刻!

将作家区分为自觉与不自觉这么两种,很有趣的想法。我们河里的写手们,大概也不外这两种吧。

坛友棋人鲁大耍也有一个类似的划分写手的方法,与非兄的有相通之处,不过,鲁大耍说的太粗糙了,话糙理不糙。

真想不到,在非兄小巧纤细的身躯里,竟容纳着如此浑厚深沉的思想。

家园 没有生活,玩弄技巧

就像是一道大菜,葱、姜、各种调料应有尽有,唯一不足的,是主菜,没有肉啊。

家园 没错!

以前的作家们可是都要下去体验生活的,现在好了,全在歌厅酒吧里体验了。

可能我也年龄大了,想想还是八十年代的小说能读。

家园 其实生活是可以很简单的

其实道理基本都是相通的,简单的东西往往是人为弄复杂了,我不喜欢太复杂的东西,因为太伤脑筋。呵呵。

简单的道理,把它说清楚了,也就深沉了,西西,海水凑近了看也是透明的嘛。。。

谢砍兄鼓励。

家园 或许不仅仅是作者的心态

现在的读者其实很多都在节奏快的生活中,只有时间和兴趣看看或者快餐文学了或者《穷爸爸富爸爸》或者谁动了谁的cheese了。。。读者的心态难道就不挑剔了么?

现在还有多少人会读长篇小说?还有多少人会看《小说月报》,《当代》,《十月》,《芙蓉》,《花城》,《译林》,《收获》,《钟山》等等等等?不谦虚的说一句,这些杂志以前我都是常看的,现在也基本没机会看。太深的东西看不下去,太浅的东西索然无味,太情调的东西觉得造作,太乡土的东西觉得粗糙,太都市的东西觉得商业,太反思的东西觉得沉重,种种种种,还有出版商的利益,还有日新月异的读者口味变化。。。。

我觉得无论作者还是读者,一旦要将它公之于众了,在如今,要坚持理想不那么容易。

所以,我很敬佩那些仍然愿意坚持的人。

家园 是的,现在的社会也不同了。

小非侠说的这些杂志可是都很熟悉。

现在每次回国,我都会先买上当期的“当代”、“十月”和“中篇小说选刊”,基本上所有的好小说都可以“一网打尽”了

“收获”以前很喜欢,但是现在玩得太过阳春白雪,反而不怎么看。

家园 写得真好!幸亏单发了,否则我也看不到如此深刻的好文了,

鲜花了表小心意。

家园 脸皮厚厚地说上大学之前你提的这些杂志我都看

上大学是分水岭,从此不再看古文,只看传记。小说只看亦舒, 散文只喜欢席慕蓉,武打遇到就看, 没有特别欣赏的。

目前不再看亦舒和武打,似乎赚钱的动力更大点。

某次和雪个说喜欢上班, 雪个问有有趣的人和事, 马鹿曰:否, 钱包渐丰终不悔。 雪个:呸呸

马鹿老了

家园 del
家园 花回谢鼓励。
家园 不花不行了。

提笔的人写作时自觉或不自觉,也许与读者阅读时觉得有趣不有趣关系不大。不管非兄写下此文时是自觉还是不自觉,这篇文章确实能给我这个阅读个体带来某种阅读的快感。

家园 小非侠不简单哪!不花不行~
家园 以前看过好些

那时候看的好些小说,虽然还有点半懂不懂的,但印象深刻,而且后来改编成电影的,几乎都是先看了小说,之后发现电影出来了。

象什么《伏羲伏羲》,象什么《一地鸡毛》,象什么《红高粱》,象什么《活着》等等,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好多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