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所谓70一代 -- 邝言

共:💬15 🌺1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所谓70一代

    有位朋友建议我看《血色浪漫》,说很感动。我看了,感动有一些,但似乎像地壳分层一样,那样的感动就在一个很稀薄的纹理中颤动,其微弱程度使得颤动始终无法引发大规模的地壳运动。

    我想我们不能归罪于过去的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确是粘稠的,混合着血与泪,混合着钢铁与泥土。倘若一位老三届对我喋喋不休地说起他们那个时代的事情,我是愿意聆听的,虽然这样的聆听或许无法改变什么。但是显然我也不会归罪于我们自己,因为那未免把我们自己看得过于重要了——我们怎么能够要求自己能够跳出身处的时代,去品评一切过往的历史,就仿佛我们是公正的上帝那样呢?我们是无辜的,我们就像一个弃婴那样无辜,尽管弃婴长大之后成为了愚昧和蛮横的一代人。

    当然70年代的人并不那么愚昧,更谈不上蛮横,相反,他们显得格外的谦卑,因为他们常常觉得自己一无所有。父辈们吃过苦,有过光辉的事迹或者疯狂的言行,无论是光辉还是疯狂那没太大关系,因为时间早已将一切稀释,或者夷平。可是70年代的人身上所继承的那些零星片断丝毫经不起稀释,他们被碾碎的时候也无法和大地融为一体。而当70年代的人成长起来的时候,却不得不面对比他们成长更快的80年代人,80年代人毫无敬畏之心,将70年代辛辛苦苦收集下来的上代人的宝贝当作杂碎,一概予以抛弃。更要命的是,时代成全了他们,因为夷平正是当今的本色,人们根本不需要从属于什么之下,所有人都可以在追求个性的旗帜下另起炉灶,这使得70年代不可避免地带上了一股酸臭味,仿佛他们是活着就被埋葬的一代人那样。

    因此无论是传统和新新人类,全都对70年代人不满意,对此如果70年代人不愿意曲意逢迎,那就只能退出历史舞台。在上下两个年代之间摇摆,那多像我们常说的小资!不同的只是第三等级是在上下两个阶层间摇摆而已。无怪乎网络上有那么多的小资文字,在这个意义上,称呼70一代为“小资”不是完全不妥的,尽管他们不仅不资,而且还很贫穷。70以前可以鼓吹自己的精神,70以后可以炫耀自己的物质,70一代自己只有双重的贫困。这不是说他们没有思想或者没有金钱,问题在于,在两者之上他们都丧失了家园,找不到归属感。

    70一代该何去何从,在当今是具有本质重要性的问题。就像当初,第三等级若是加入了下层阶级,那么就会爆发革命,如果加入了上层势力,那么最多是一场宫廷政变。70一代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只有在这样的关头才具有的某种重要性,他们似乎也缺乏足够底气站出来做这个决定(缺乏底气对他们来说是一贯的)。这不能同当初的第三等级相比,那时候第三等级代表着上升的感性意识,是革命的动力,而如今,小资这个名字就足以说明他们全部孱弱的本质。70年代最多堪比小资,实在算不得第三等级。

    于是迟疑着,直到时间自身来给出最终的裁决,新生代替老旧,世界属于年轻人,不是么?

    好像是的,但似乎不全是。因为从前的更替不能完全从属于达尔文的进化论,而如今的更替恰可以直接使用物理时间为尺度。这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存亡,非关更替。

    中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是中国的,所以《卧虎藏龙》在世界影坛都可以被理解,那也就不足为奇了。中世纪的漫漫长夜,在物理时间中,远不能如黑格尔在思想的旅程中那样骑马一跃而过。尽管如此,我们不必过于悲哀,黑格尔同样说过,世界精神前进的道路上势必会碾碎花花草草。如果你不相信黑格尔,如同克尔凯郭尔那样,你不过是徒劳地在绝对同自身之间竖立起无限的距离;如果你将黑格尔当作我们身处的现实,噢,那是多么的不可能,我们现在所做的恰恰是尽可能地逃避他的幽灵,但如果你的确如此,那么,你至少可以回归尘土。

    别对我说马克思,即便是在思想的旅程中,黑格尔都是不能被如此轻易地跨越的。我们的时代的基本建制,都是被如此这般给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或许只能在其中等待黑格尔所代表的现代形而上学教化的完成。这个过程,这个技术的中世纪,也许不会比那个已经过去的时代稍短一些。

    关键词(Tags): #70年代元宝推荐:履虎尾,
    • 家园 恰好路过。

      七十年代的传承作用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应该是功不可没的。

      这之间七四,七五应该是个坎。之后的成长的过程中受老一辈影响更小些。记事起就是改革开放,应接不暇的新思潮,新概念。七十年代地位确实有些尴尬,但也不是老兄说得这么不堪。很多所谓70代的无奈,其实哪个年代的人都有,不能忽视,也没必要滋意放大。

      我倒觉得,70代现在正是国家的中流砥柱。而中国在快节奏的破立中,正是有了思想相对正统,相对稳健的70s才没有出现更大的动荡。

    • 家园 罗素貌似认为黑格尔同学的理论不咋地。
    • 家园 大哥,马克思在思想史上是黑格尔忠实的学生吧?只是辩证法上

      颠倒了一个个而已

      • 家园 马克思的确承认自己是黑格尔的学生

        他曾经说过:就在所有人将黑格尔当作一条死狗来打的时候,我依然尊他为我的老师。

        但是,马克思对黑格尔最彻底的批判见《巴黎手稿》的最后章节,马克思说:虽然黑格尔的历史和现实是虚假的,但却是形而上学史的真实的一段。这是一个包含高度肯定的否定。

        那种将马克思视为一个简单颠倒了的黑格尔的人,往往是将辩证法当作变戏法的人。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超越了黑格尔,这在欧洲至今都鲜为人知。

        我在文章中所要说的恰恰就是:我们在尚未领会黑格尔为现代形而上学奠定的基本建制之时,侈谈什么超越黑格尔是非常可笑的。要谈超越,首先要让黑格尔成为我们生活的基本现实,也就是说,民众必将首先完成其现实的教化(即真正理解自己的生活),然后才能听懂马克思。

        • 家园 这个这个这个。。。。

          那种将马克思视为一个简单颠倒了的黑格尔的人,往往是将辩证法当作变戏法的人

          我要是没记错得话,是老马自己说自己将黑格尔倒了个个吧?介个问题很严重啊

          我想问题的关键在于你的论据---形而上学 上。。。。。。。。。

          另:黑老的逻辑把整个世界全包括了,按照他的说法我们永远不可能超出的,他就是宇宙了,呵呵

          再另:偶没看过巴黎手稿,不好意思,回头网上搜索一下。。。。。

          • 家园 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您

            马克思没有说过他的哲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简单颠倒这句话,海德格尔倒是说过类似的话,可是学界到现在也没有办法证实海德格尔是否读到过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巴黎手稿)。我比较同意他没有读过,否则他应当不会将马克思的哲学最终归于黑格尔的地基,就如同他安置尼采时做的那样。马克思的这部手稿虽然是他早期的作品,但是被隐藏了很多年,直到很后来才被公布。这件事情对很多人都有戏剧性的影响,比如卢卡奇,他也是在发表了《历史与阶级意识》以后才读到马克思的这部手稿的,他因此获得了很大的名声,因为他的作品同样论述了马克思在《手稿》中重点论述的异化问题,当然,在读了马克思的著作之后,他觉得自己的论述还很不够。

    • 家园 邝兄啊,

      俺个人觉得,在这个世界无论哪个年代的人,都觉得自己的时代“比上不足,比下也不足”。

      • 家园 确实如此,每一代都觉得自己很尴尬
        • 家园 稍微有些些不同

          一般一代人总有一个顶天立地的时候,相比起来70一代的下一代夺取话语权太快了。。。

          当然这只是问题的表面,文章里说了,这不是更替问题,而是存亡问题。在传统中的人是不理解这样的恐慌的,70一代则处于宏大建制解体的时刻,恰似临渊。

          • 家园 小子个人觉得

            西方花了400年才从充满黑暗,血腥,暴力的封建社会

            过渡到了资本主义(可之后还是打了2次世界大战)

            而70年代只有20多年的时间来适应这种剧烈的社会模式变迁。

            很明显,给70年代的时间不够。

            不可否认,因此70年代对自己的认识比上下两代都更清晰一些,当然更痛苦一些。

            正因为这样,70年代才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和个人财富。

            潮起必有潮落,经的起风浪才是真英雄!

            祝大家新年快乐!

    • 家园 夜深了你还没有睡?

      70年代的幸运在于承接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感悟一个社会磅礴而沉重的变迁;

      70年时的不幸在于,变迁的两端和自己都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

      • 家园 还在想着他/她/它

        也未见得,70年代的人恰巧可以理解另外的两端。而另外的两端的对话,则几乎是鸡同鸭讲。对于上一代,我们可以嘲笑他们的古板与陈旧,对于下一80年代,我们可以蔑视他们的浅薄与浮躁。正是我们,维系了历史传承与创新。我们是承上启下的一代。

        70年代,唯我独尊!乌拉!万岁!

        • 家园 花!

          唯我独尊!太过江湖气,小心任我行的下场!

          乌拉!明显布尔什维克对付SS时的热血冲锋!(打倒布尔什维克,打到莫斯科,为了元首!!!)

          万岁! 辫子戏看多了,伴君如伴虎。

          综上所述,都没有好下场呀!

        • 家园 这就疯了一个。。。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