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闲聊世界经济 -- MRandson

共:💬309 🌺54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看得过瘾

        这包子就快吃到肉馅了!

        谢谢您在楼下的答复,小弟毕竟是外行,若是问得笨了,莫笑莫笑。

        • 家园 谢谢你的支持

          在下看来经济是最难统一的科学。大经济学家犯大错,小经济学家犯小错,没有人不犯错。

          在下最反感把经济说得悬而又悬。这个系列的许多东西也是在下自己的感悟,未必准确。大家一起探讨,也是对在下的支持。

          • 家园 非常赞同您的深入浅出的思想和方法。

            看您的文章,真是件快心之事。

          • 家园 呵呵,这话有点张五常的味道

            在下最反感把经济说得悬而又悬

            张五常这老头最讲实证, 他那本经济解释, 非常适合我这种门外汉, 看了三四遍.

            兄台的文章也是如此, 通俗易懂,回味无穷也!

    • 家园 花,国家和人一样

      没有一技之长,只能被人剥削,就像民工一样.

    • 家园 闲聊世界经济续二

      为什么劳动力价格的差距能如此之大呢?

      懒橱提到劳动力流动粘性的问题。

      在海外的诸位不少人都有过被拒签的经历。签证官大印一扣,阁下就被拒了。理由嘛:阁下有移民倾向。美国的钱好挣,中国人多,中国人都跑美国去了,美国人还混不混?

      不过签证阻碍劳动力流动,并不是形成劳动力价格差距的原因,充其量是维持劳动力价格差距的原因。

      市场经济下,劳动力价格差距的真正的原因还是供需关系决定的。但是,这种供需关系不是实际供需关系,而是潜在生产力的供需关系。

      怎么理解这个潜在生产力供需关系呢?

      还回到中国与欧盟的例子。中国可以生产衬衫,但是不能生产客机;欧盟可以生产客机,也可以生产衬衫。衬衫的潜在供应能力要高于客机。中国需要客机,要欧盟放弃生产衬衫的机会,必须让欧盟能从中国买到更便宜的衬衫。

      欧盟有更多的选择,而中国却没有。所以,在这场利润分配的搏弈之中,欧盟占尽了便宜。欧盟可以压缩客机的产量,获得更高的利润。反正中国不买空客,就要买波音。波音和空客是垄断分割市场。选择,除了好与更好之间选择,还有在糟与更糟之间选择。所以虽然欧盟不解除对中国的武器禁运,美国对中国仍然进行遏制,但是客机还是要买的。

      当然,这种利益分配也不能太过分。一旦达到中国用掉所有衬衫也换不来需要的客机的地步,事情就要发生变化。那个时候,中国就要倾尽国力去搞自己的客机了。但是这样的做法,往往要耗费巨大的资源,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往往成本要比国外同类产品高许多,在市场中竞争不过国际同类产品——中国搞出客机了,欧盟的客机也降价了,中国飞机厂商的结局就是在破产的边缘挣扎。所以,这样的搞法,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中国最穷的时候能搞出原子弹,中国的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国防和航天技术并不落后,汽车发动机却不过关,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科技水平越落后的国家,在世界经济大市场中,劳动力价格被压低得越多。(其实,社会也一样,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嘛。)

      邓小平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有道理啊。

      不过,这样的利润分配却带来另一个后果。

      • 家园 挑个小刺

        中国最穷的时候能搞出原子弹,中国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国防航天并不落后,汽车发动机却不过关,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关系国防的意义重大的航空发动机也一直是个软肋。

        该怎么解释?

        • 家园 这个说起来就和中国发展的政策有关系了

          那句话说的确实不够严密,让你见笑了。:)

          国防是个钱坑,只要不打仗就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多说一句,中国的国防工业类似苏联,全是国营企业——民营也确实拿不出这么多资金——所以军民两用技术转化方面做得不好。)

          从解放到七十年代,中国的经济水平一直不高。有限的资源既要保证国防装备有足够的数量,又要有一定的质量。资金不足,所以重点发展的只能是个别几个项目,比如两弹一星,比如核潜艇。

          后来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一面向美国靠拢希望引进美国技术,一面压缩本国国防开支,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更多的生产建设中去,自力更生发展国防科技的速度反而下降了。

          直到九十年代初期,世界格局巨变,中美关系形势逆转,加上海湾战争的爆发,才把高层打醒了。这种情况下,许多高技术项目紧急上马,集中财力搞了几个杀手锏项目(比如巡航弹,比如093,094,比如神舟)。相比之下,航空发动机需要一个大的系统工程,缓不济急,于是只好又先缓一缓。当然,空军的威慑效果不及战略力量,也是一个原因。

          不过将来中国经济发展了,航空发动机的项目肯定要突破。

      • 家园 明白了,但还有问题

        为何波音不在空客刚出来的时候降价,搞死它呢?做垄断生意不是更妙吗?

        另外,中国要翻身的话,提高科技水平是否是唯一的出路?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