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闲聊世界经济 -- MRandson

共:💬309 🌺54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以为已经吃到包子的肉馅了

        还没有讲到中国啊!

        想起了一个远古笑话,话说懒厨吃包子,吃了几口,以为再咬一口,肯定就是肉了,没想到蹦出了一块界碑,上书:此处离馅尚有三十里。

        问个问题,好象韩国的第一点也做得不怎样,据闻他们是大力投资在汽车和电子业上。汽车业本身的竞争就很厉害,电子业的风险就更大了,直觉是他们命大,给挺过来了。

        无论如何,这两个行业远称不上“稳定、有前景的行业”

        还有个问题,有谁不想投资在“稳定、有前景的行业”的呢,大伙一起投的话,这行业不就变得波动,没有前景的行业了?

        • 家园 当家难,难当家

          明知汽车电子不是好的选择,仍然选择汽车电子,正说明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当家人殚精竭虑也未必有好的结果。投资经理的一个决策失误,最多是自己倾家荡产。首相(总理\总统)的决策必须审慎,一个决策失误,轻的是经济倒退,重的可能就是一场革命,甚至可能是外族入侵,国家分裂。(至于本人死无葬身之地或者身败名裂,往往倒置之度外了)想着自己身上的责任,想到自己一个决策可能带来的后果,每一个决策都有千斤重啊。

          许多时候,只能是鞠躬尽瘁,尽人事,听天命而已。

    • 家园 鲜花一朵,等候大作
    • 家园 闲聊世界经济续四

      落后国家的企业在发展本国制造业过程遇到资金紧张的困难。资金不是充分条件,但是是必要条件。

      如何克服这个困难?

      思路很简单,既然企业穷,就由国家来投入吧。虽然这些国家也都不富裕,但是家大业大,扶植几个重点企业的能力还是有的。

      但是如何投入却有分别。

      由国家集中财力投入国营企业,是一种思路;投入私营企业,是另一种思路。第一种思路,如苏联、中国,第二种思路,如日本,韩国。

      国营企业的弊端,在下不想浪费笔墨了,大家都有体会。

      在下谈谈第二种思路。以下是在下随便从网上摘的一段:

      “入关”之前,日本的产品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为主。“入关”后到1960年,日本在最大限度地扩大原有优势轻纺产品出口的同时,开始逐步将产业结构的重心从轻纺工业向以资本集约型为主的重化工业转移。

      当时,世界正处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起步阶段,众多新型材料被广泛应用。在这种大环境下,日本政府在50年代初期实施了一系列合理化产业结构的政策后,为了“入关”,又开始制定和推行以充实基础产业、扶持新兴产业、强化处于主导地位的支柱产业、保护和调整衰退产业等为主要内容的产业政策体系。充实产业基础的政策,主要是政府对钢铁、电力和运输等部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同时,由政府进行大规模的投资,研究开发、利用原子能技术。另外,日本政府还大量扶持电子、石油化工、飞机制造等新兴产业,对他们在资金和政策上进行倾斜。

      日本的发展思路很简单,就是政府向有希望发展的产业投钱。日本当时军费基本是零,不用搞两弹一星,更不用和美国搞军备竞赛,多余的钱正好可以发展制造业。投钱的方式有很多种,减税,直接投资,提供优惠贷款等等。

      三种扶植方式优劣不同。。举个例子,如果政府打算拿出10亿扶植某个企业,市场利率为10%。第一种方式是减免这个企业的税款10亿元。第二种方式是直接投资10亿元。第三方式是给企业提供零利率贷款100亿元。对做大企业来讲,第三种方式效率最高,运用得好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当然优惠贷款还有很多种形式,这个例子只是介绍最简单的一种。

      但是,这种方式有有一个隐患。就是企业在迅速膨胀的同时,银行的信贷风险也在迅速扩大。在上面的例子中,一旦这个企业倒闭,政府或者银行就要承担100亿的坏帐。不过,日本企业做大的时候,正是冷战月黑风高,布雷顿森林体系相对稳固的时期,这个矛盾并不突出。

      后来,韩国也想模仿日本如法炮制,可惜事过境迁,几乎血本无归。

      • 家园 加油加油, 目标连载 21 回
      • 家园 花,能否把日韩讲得再细一些.
        • 家园 谢谢你的支持

          在下争取在下一章分析的详细一点。

          在下最近情绪比较乱,因为这个原因这个系列迟迟没有动笔。现在虽然动笔了,但是这个系列写得很潦草,在下并不满意。

          能得到你的支持,是在下继续写下去的动力。

          • 家园 攘外必先安内,别着急.

            偶不催你了,呵呵.

          • 家园 又见Mr, 安德森大作,连忙登陆上来献花鼓励

            回国后一直在漂泊,所以基本都是潜水看贴,不过遇到这种好文章还是忍不住要浮出水面参与进来。看到楼主也是近期回国,所以对于楼主所谓的情绪混乱不知是回国后的不习惯造成还是对于某些期望的失望造成?如果和中国经济有关不妨也讲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 家园 支持者众啊~~

            期待越写越好!

    • 家园 闲聊世界经济续三

      上次说到世界经济中利益分配的不平等,科技发达的国家有资格抬高本国劳动力价格,压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

      这样的利润分配带来的直接后果之一是穷者越穷,富者越富。一个国家可以通过税收政策,社会福利,转移支付来锉平高收入阶层,弥补低收入阶层。世界范围显然没有这样的机制。所以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再回到发展科技的问题,科技的发展需要的资金的支持。在发展科技的过程中,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一项理论转化为工业技术需要资金,这项技术转化为产品也需要资金,产品投入市场形成规模之前还需要资金。一项技术从理论到进入市场形成规模,能和国际成熟大公司同类产品竞争,达到良性循环以前,需要大量而长期的前期资金投入。

      在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格局中,发展中国家最缺的就是资金,从国家到企业都缺资金。

      只要在世界全球化初期,以最快的速度抢到第一桶金,占据了世界贸易的顶端,拥有足够的资本量,就可以轻易地压制企图升级的发展中国家,并可以很轻松地长期霸占顶端的位置。除非发达国家主动放弃,进行产业转移,否则发展中国家很难进行产业升级。发展中国家想在高端产品上占据一席之地是非常困难的。

      表面上看是科技决定了世界贸易之间的利润分配,但实质上还是资本量决定了利润分配。所以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是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

      不过发展中国家也不愿意束手待毙。

      • 家园 技术技术也不完全靠资金,还是人本身要素多一点,请教

        当年日本怎么打入第一集团的?

        这个是400年资本主义历史上唯一晋级成功的国家。

        • 家园 资金不是充分条件,但是必要条件

          一方面,日本是最早实行国家扶植私营企业政策的国家。

          明治维新结束,日本由官方出资,兴办大量企业,这些企业后来都廉价卖给了个人。现在看是骇人听闻的国有资产流失,不过在那个年代确实是很成功的。

          另一方面,日本的扩张政策,在短时间内为日本获得了大量的资金。日本的振兴史就是亚洲国家的血泪史。这方面,在下不想浪费时间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