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打捞“阿波丸” -- oiler2

共:💬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打捞“阿波丸”

    王昌太

      1977年至1980年,在我国福建省平潭县牛山岛以东海域进行的打捞日本沉船阿波丸号,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海区水深最深,海域风浪流速最大,打捞时间最长的一次打捞工程作业,这在世界打捞史上也是罕见的。1000多名海军官兵和交通部救捞局职工,在历时4年的打捞作业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谱写了战天斗海的壮丽凯歌。

      “阿波丸”沉没  5吨黄金长眠海底

      阿波丸是日本万吨级客货船,在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即将失败前夕,由被其占领的新加坡装载黄金及军用物资,日军驻东南亚军政要员和随军家属计1000多人,悬挂国际红十字旗,驶回日本国。1945年4月1日凌晨,在途经我国福建省平潭县牛山岛以东海域时,被正在该海域巡逻的美国潜艇,误认为是一艘日本军舰,而用鱼雷击沉的。该船中雷后,两分钟内即沉入海底,全船人员全部死亡,无一幸免。

      笔者在西方国家提供的阿波丸号船驶离新加坡时的摄像资料中看到,在保安措施极其严密的情况下,阿波丸船在码头上装载5吨多的黄金,全部装入铁箱,由日本军人逐箱肩扛上船,总价值50多亿元人民币,还有许多极其珍贵的文物等。当我们在观看这部资料片时,都感到十分地惊奇和兴奋,这么多的黄金,如果能够打捞起来,在当时刚刚粉碎“四人帮”,国家经济不富裕的情况下,这无疑是对国家的一次巨大的贡献,甚至有人认为古代中国北京人头盖骨可能就在阿波丸内。因此,阿波丸沉船引起了世界的注目,极富传奇色彩。一段时间内,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许多西方大国纷纷向我国政府提出前来打捞或与我国联合打捞的要求。由于阿波丸沉没在我国领海内,根据国际海洋法规定,阿波丸沉船属我国主权所有,任何国家和个人未经我国政府批准,都不得进入我国领海内打捞作业,只有我国政府才有权对阿波丸号进行打捞。于是,遵照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根据我国打捞力量的现状,海军与交通部经过多次协商,决定联合打捞阿波丸。   

      寻找“阿波丸” 开创新中国打捞先河   

      1977年初春,由海军第一副司令员刘道生和交通部部长叶飞签发的,海军与交通部关于打捞阿波丸沉船的联合请示报到国务院,得到了国务院总理华国锋的批准。1977年4月5日,国务院以(1977)36号文件批准了海军和交通部的联合请示(代号7713工程),同意由海军和交通部联合打捞阿波丸号沉船。交通部和海军多次召开会议,对打捞力量的组织,兵力掩护和海上警戒,打捞组织指挥,后勤保障打捞设备研制等问题,做了精心周密的部署和安排。为保证打捞工作的安全,海军部署东海舰队所属舰艇部队负责海上作业区的巡逻警戒,组织海军舰艇部队对沉船海域进行反复的扫海和探测,对沉船进行了精确的定位。海军还决定,每年从海军北海、东海、南海舰队中抽调120名潜水员、20名潜水军医、10名工程技术人员,抵平潭岛作业船队进行轮流作业。海军还组成专门工作组,对平潭岛和牛山海域进行了现场调研,与福州军区商定了有关兵力指挥等一系列问题,切实做到稳妥可靠,万无一失。

      1977年5月初,由海军J101号、J503号打捞船,交通部上海救捞局沪救3号打捞船组成的打捞作业船队正式进驻牛山岛以东作业海域,交通部与海军共同成立了打捞作业现场指挥部,统一实施对打捞作业的指挥,双方还进行分段打捞分工。海军派出的舰艇巡逻编队随即也抵达了作业区现场,并展开了对作业区的巡逻警戒。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对外发布消息和航行警告,宣布在牛山海域打捞阿波丸沉船。

      这一消息惊动了世界,因为许多国家认为我国根本没有能力进行打捞阿波丸,但中国人有信心有志气,实践证明,我们不仅圆满完成了打捞阿波丸的任务,而且实际作业时间比美国计划的所需有效工作日还少。

      打捞阿波丸沉船开始后,先是清理缠在沉船上的鱼网,仅清理出来的鱼网就有2吨多重,这个庞然大物长期躺在海底,对我过往拖网渔船生产作业带来了严重危害。然后进行了淤泥清除,共除泥12291.5立方米。

      打捞的进展和结果,每天晚上20时由海军东海舰队作战值班室上报海军作战值班室,由海军作战值班室报总参作战值班室,逐级上报到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首长。海军将打捞阿波丸工作作为大事来抓,有关涉及到打捞阿波丸的兵力组织和巡逻警戒等工作都由海司作战部负责,作战值班员在每日的作战交班时,将打捞阿波丸的情况专项向参加交接班的海军、海司首长汇报。

      交通部、海军、福州军区、福建省各级领导对打捞阿波丸工程十分重视,各级领导纷纷深入平潭县慰问打捞的海军官兵和救捞局职工。福建省平潭县委、县政府大力做好支前工作,部队需要什么,他们就解决什么,打捞现场作业和担负巡逻任务的几千名官兵和工人同志的主副食品和蔬菜供应,住宿、道路交通等问题都在平潭县委、县政府的协调下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后方大力支援 前方不畏艰险

      进入打捞作业的第二年,即1978年9月中旬,牛山现场打捞作业停止,打捞部队撤至平潭娘宫休整,准备返回驻地归建。1978年9月16日,海军第一副司令员刘道生中将亲自到平潭县慰问打捞和护航海军官兵及上海救捞局职工、平潭县委、县政府,同时遵照刘道生副司令员的指示,海军文工团抽调舞蹈、歌剧、话剧以及海军一些著名歌唱、相声演员组成慰问团,于9月15日乘海军安—26型飞机飞抵福州,赴平潭进行慰问演出。我作为刘道生副司令员的随行人员之一,也于9月16日随刘副司令员到达福州,专机于早晨7时由北京良乡机场起飞,约12时到达福州。当日下午福州军区杨成武司令员、李志民政委在梅峰宾馆会见了刘道生副司令员,并与刘副司令员进行了座谈。9月17日,福州军区何云峰副政委,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王建行陪同刘副司令员到平潭。海军文工团在平潭连续进行了3天的慰问演出,受到了部队和地方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全国各省市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打捞阿波丸船工作,组织进行科研攻关,海军医学研究所研制的潜水减压表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并完成了11次氮氧饱和潜水模拟实验,填补了我国氮氧饱和潜水的空白,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饱和潜水员。上海市有关部门研制的20种救捞设备,变水下人工捞货为水面机械捞货,在打捞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阿波丸号船沉没海域水深都在45米左右,打捞海域处于台湾海峡,风大浪高、流急,海况非常恶劣,每年只有当年的5月份至9月初的4个月可成为作业时间,因此“抢时间,争速度”成了打捞队主要战斗口号。海军司令部的防救部工程师邓光泉提出运用深水截体分段打捞沉船船首的吊船起吊方案,为以后利用吊船打捞沉船提供了经验。9月上旬东北季风起,牛山海域恶浪滔天,打捞船队只得撤回,待次年5月份重新进场。同时福建海域5月至9月,又属台风高发生期,每一次台风来袭,打捞船队只得撤回港内避风,台风过后重新回到牛山海域布场打捞,因此打捞作业非常辛苦,许多同志生病,甚至有的同志牺牲在打捞现场,中国海军官兵和交通救捞系统职工为国奉献精神值得永远赞颂。

    “阿波丸”现身 5吨黄金下落不明

      四年来,参加打捞工程的海军官兵和救捞局职工勇闯潜水禁区,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海军J101号,J503号船,上海救捞局沪救3号船,共有600多名潜水员参加了水下作业,各船平均作业332天,共潜水3604人次,水下切割2379.1平方米,水下爆破650次,捞起锡锭、橡胶、水银、铌钽、云母、光化玻璃等物资共5418吨,总价值5000多万元人民币。另外还打捞起日本人的尸骨368具,由中国上海市红十字会交还给日本红十字会。

      在这次打捞作业中,没有发现黄金的存放处,也没有找到一两黄金。这在目前还是个迷,引起了外界的不少猜测。虽然各方面的情报表明,阿波丸确实是装载了黄金等贵重物品,但就是不知是如何消失的。存在几种说法:一是日本人在驾驶室内安装了自爆装置,在阿波丸遭到鱼雷袭击时,眼看大势已去,为了不使黄金落入敌手,日本船长按下了自爆按钮,装有黄金的箱子即被炸得粉碎。打捞发现,阿波丸号船从驾驶台以下断成两截,船首位于东南方向,船尾位于西北方向。还有一种说法是阿波丸根本就没有装载黄金。这个说法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考证。

      通过打捞阿波丸,我国培养了一支海上救捞队伍。在布场、撤场、潜水作业、爆破与切割、重力起吊、医疗保障等方面都经受了实际锻炼,潜水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海军潜水员学会了在40米水深以下的电氧切割技术,切割钢板能力一人一次30分钟切割0.25米提高到1—1.5米;作业船就位,由8小时缩短到1小时,撤场由2小时缩短到30分钟,创造了以爆破、切割和拉绞相结合的揭盖方法,使揭盖越揭越大,最大的一块达170平方米,重30吨。四年来共揭盖4974平方米,沉船船体70%被揭除。1980年7月份,海军J503船截断沉船船体,将“阿波丸”船的船头吊出海面,至此,打捞阿波丸工程圆满结束。

      (作者系福建省公安边防总队副总队长)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