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华岳文摘--绝对推荐】也谈“亮剑”--作者: 洪枫 -- 夏翁

共:💬5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华岳文摘--绝对推荐】也谈“亮剑”--作者: 洪枫

    这个亮剑不简单,把一个共产党的团长写得跟江湖中的草莽英雄一样,居然

    还拍成了电视剧,把小年青煽呼得一楞一楞的,高,实在是高。

    其实依我看,作者的几个得意之处都有败笔之嫌。比如李云龙说什么“千万

    别开枪,咱们今天玩儿的是冷兵器,我李云龙不能让鬼子笑话咱不讲规矩” ,

    靠,这是有十几年军龄的共产党的团长吗?这活脱是一个江湖人物嘛!八路军

    新四军跟鬼子讲过规矩吗?所以把共产党的干部当作江湖人物写,这是亮剑的

    一大败笔。个人英雄主义在当年的共产党队伍里绝对吃不开,这是无数事例和

    历史所证明了的。不要说是小小的李云龙,就是聂荣臻彭德怀这些老帅

    一样要在众人面前“背书” 。“一切行动听指挥” 放在了三大纪律的第一条

    在共产党内从来都是动真格的,要么你磨掉身上的江湖习气在部队好好混,要

    么你就永远混不上来甚至被开掉. 那种洒尿擤鼻子两头捏到的好事在当年共产党

    的队伍里还真未听说过。

    不过要说李云龙的影子在共产党的队伍里一点没有,那也不是真的。我下面提到

    的一个真实故事还真有些李云龙的影子,甚至在有些经历上还更离奇些。

    我知道的这位前辈姓贾,当然你若是想到“将帅名录” 上去查绝对查不到,因为

    他没能磨掉习气,只好在上“将帅名录” 之前上八宝山了。

    贾老经历的第一奇,是在他的少年时代。他是28年在江西茶陵县中井上的井岗山

    ,真正的老井岗啊,和李云龙27年的老资格很相似,参加革命时还只是一个13岁

    的放牛娃。当然十几岁的放牛娃参加红军在当时并不稀奇,而真正稀奇的是他

    并不是当地人,就在参军的前几个月他还在老家四川当长工做学徒呢!你恐怕把

    “将帅名录” 烂了都翻不出这种经历来。至于他怎样千里迢迢从四川的长工混到

    江西的放牛娃再“混” 上井冈山,因为与主题无关不好意思容我暂且卖个关子。

    他的经历的第二奇,是他在32年又从正宗井冈山“混入” 到贺龙的红二军团。

    也许看官会说那不稀奇,二六军团会师嘛。可那是在34年。他作为基层指战员,

    又不可能像程子华那样当“空降兵” ,从红一方面军“混” 到红二方面军

    偶还是头一回听说。不知那位网友能有相似的例子?

    他的经历的第三奇,就是他在抗战时期又“混” 到了129师,成了李云龙的战友

    。红一,红二,红四的部队在解放战争之前就都“混” 过,呵呵,看官你说稀奇

    不稀奇?

    如果仅仅是这些离奇的经历,还和李云龙还有些沾不上,下面容偶谈谈他在哪些

    方面有李云龙的影子。首先他同李云龙一样,都是打起仗来悍不畏死。他在战争

    年代获得过两次战斗英雄称号,立过四次大功,多次负伤,并因伤而“退出第一

    线” ,最后因伤而过早去世(五十年代) 。

    其次他同李云龙一样,都是带兵打仗很有一套。他当连长时把全连带成“模范

    连” ,当营长时把全营带成“模范营” 。说起打仗,更是驾轻就熟,

    经常是兄弟部队拿不下的,把他派上去就拿下。其中最传奇的,是有一次他带的

    一个营被国军的一个团包围在村子里,他坚守到晚上才突出重围。呵呵,如果故

    事就此结束客官一定会说这类故事太平常,下面便是精彩之处:这位贾老在冲出

    来之后大概觉得有点窝囊,堂堂的英雄营被敌人围攻吃炮弹估计是憋了一肚子火

    ,想找个地儿发泄于是就在下半夜给国军来了一个回马枪。这时国军团长大概觉

    得酣战一天虽然让“共匪” 侥幸脱逃,也必是于敌重创成了惊弓之鸟,于是安营

    扎寨酣然入梦。万万没有想到这“共匪” 硬是胆大包天,刚刚逃脱虎口就去虎口

    拔牙,结果一团国军被一营共军打得满地找牙,不仅被俘几百而且硬是把这位上

    校国军团长请进了共产党的“学习班” 。哈哈,看到上面大概有了些李云龙的影

    子吧?不过各位看官且耐着性子听偶继续“呼悠” 。这贾老与李云龙的最相似之

    处是在于他的犯错误:这二八年的“老井岗” ,三七年的老八路营长,四零年的

    老八路团长,临到解放?

    “混”得比李云龙还惨:只是个“团级待遇” !为什么?因为犯错误。

    李云龙犯过的错大多贾老都犯过,多因性格暴烈。所谓“性格即命运” 注释在贾

    老身上再合适不过。所以他在升迁的路上永远是在营长和团长之间“打摆子” 。

    什么打民夫杀俘虏甚至更严重的他都干过(哈哈莫乱想,绝对和金钱美女无关) ,唉

    ,总之是二杆子脾气一上来就六亲不认,知道是错也控制不?

    自己。什么李云龙关同级团长的禁闭,钟伟拿把枪在陈伯钧头上比划比划都是

    小事一桩。

    或许在国军里混这些都算个逑:张灵甫杀了老婆照样混成王牌师长,但你黄克功

    干掉情人就得以命抵命。说什么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那绝对是屁话,在共产

    党里人人档案里都有一本“小九九” ,因为是英雄就敢耍脾气,嘿嘿,不把你的

    “个人英雄主义” 整脱皮他就不叫“共产党” !所以小说中的李云龙姜大牙

    作风娃娃千万信不得,要当军长师长先把自己屁股的屎擦干净才是第一要务!

    唉扯远了还是接着“呼悠”这位贾老。贾老和李云龙一样在抗战时期在山西混营

    长团长,不过一个是在晋西北,一个是在晋西南。当然李云龙在晋西北绝对是“

    亮剑” 的硬伤:晋西北哪里是陈赓的地盘,那是贺老总的“一亩三分地” 嘛。

    而且到了解放战争他俩又一起“混” 进了11纵,不过作者为了接着“呼悠” 金

    门之战,硬是把李云龙从中野11纵整进了华野11纵,成了在下另一个熟悉的前辈

    朱师长的替身。唉怎么写着写着就把李云龙比作是贾老的影子了,看官到这一定

    在骂瞎逑呼悠。不好意思这都是真人真事,在下与贾老还沾了点亲。贾老当年已

    成了“老运动员”,为了“运动” 的不时之需就写了自传材料以供在运动中做自

    我批评。在自传?

    不仅摆了功更提了过,还在每段作了小结提高对错误的认识。可惜的是贾老的

    文化底子比李云龙还差:人家好歹有三年私塾做底子而贾老是正宗的“青山”

    大学出身,所以自传中的好些字都是猜出来的。他提到的好些战斗和经历都语焉

    不详,要不然必定比偶这三言两语更精彩。在下写这贴子还有个私心:如果这帖

    子如果万一被贾老的战友部下看到,能接着呼悠他的传奇经历,一定比在下连蒙

    带猜地更有骨有肉,说不定也能编个“亮刀” “亮枪” 的为下半生混口饭吃。

    哈哈废话少说,在下列出贾老的经历轨迹请各位高手丰富这些部队的来龙去脉,

    在下不胜感激之至!32年:红二军团21团(一营长是谁) ;

    34年:红二军团26团(团长是谁,有师政治部主任邓海泉这人吗) ;

    38年:晋西南独立三旅八团;

    39年:太行独立二旅四团(旅长,团长是谁) ;

    40年:西北肖政委是谁?

    43年:冀察豫三分区四团(三分区司令员是朱成吗?);

    46年:冀察豫独二旅六团(团长是谁);

    47年:二野十一纵队三十二旅(旅政治部张主任是谁) 。

    • 家园 看了《亮剑》,感觉作者似乎在写的是中国特种部队的发展

      不过,挺有意思,里面的一些战术性常识也比较到位,至少,问题不大:)

    • 家园 兄弟定义《亮剑》为“军事武侠小说”

      好看,好玩,过瘾。可是,千万当不得真,谁要想照着学,那就--多保重。

      • 家园 不见得!

        小说中虽然很多地方与历史史实有出入,但并不严重。

        况且,小说中很多战例都有原型,作者也进行过考证。

        要说江湖习气,草莽英雄,不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的军队

        中哪里少了?杨虎城将军还做过刀客那!

        下文引自《亮剑》作者的原话:

        小说中虽然很多地方与历史史实有出入,但并不严重。

        况且,小说中很多战例都有原型,作者也进行过考证。

        要说江湖习气,草莽英雄,不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的军队

        中哪里少了?杨虎城将军还做过刀客那!

        下文引自《亮剑》作者的原话:

        我接触过不少当年的老八路,他们的叙述使我捕捉到很多历史的信息,这

        些信息非常宝贵,是书本上查不到的。在当时八路军的主要活动地域如

        晋、冀、鲁、豫等地,都出现过一些抗日传奇人物,他们的特点是艺高胆

        大,勇气过人,这些传奇故事直到今天还被当地的老百姓津津乐道,成为

        民间口头文学代代相传。像我书中描写的李云龙、楚云飞大闹县城,击毙多名日伪军头目的事并非空穴来风,这种事的确发生过,有些事甚至更传

        奇,更出圈。比如山西定襄县有个叫樊××的八路军游击队大队长,他杀日本鬼子杀出了名,日本驻军的一个联队长突发奇想,给樊××写了一封信,说:“非常敬佩樊大队长,想同樊大队长见一面,不知能否垂允?”樊××批其信尾,说“愿奉教”。

        双方定了时间,地点,那联队长只带了一个翻译,不带武器,真的来了。

        两人见面,互致敬礼,然后在土炕上分宾主落座,两人喝起酒来,除了不

        谈打仗的事,别的什么都谈,聊得挺热乎。那日军联队长临分手时说:

        “樊大队长,有什么需要,兄弟一定尽力。”樊××开玩笑说:“我要一挺歪把子机枪,两箱子弹。”日军联队长说:“一定办到。”在激烈的战争中,敌我之间开这种玩笑,这才真是“国际玩笑”。谁知那日本军官一言九鼎。隔了几天,根据地来了两个日本兵,抬着一挺歪把子机枪,后边四个民夫,抬着两箱子弹,真给樊××送来了。这位樊大队长也不客气,当即收下,还夸了两句:“够朋友,够朋友。”他请两个日本兵吃完饭,

        还写了一封回信,表示“收到了”。

        事后聂荣臻司令员得知此事批评说:“这么大的事情,你樊××既不请

        示,也不报告……”樊××嘿嘿一笑说:“一个日本人,想见我,这有什么可报告的。”这是抗日战争史上一个非常生动、非常独特的场景。一个日本军官同一个中国军人,战场上打得不可开交,又抽空儿坐下来,互相敬酒谈家常,最后还以武器弹药相赠,听着令人匪夷所思,若不是当事人的讲述谁会信呢?我要是把它如实写进小说里,还不知有多少人说我胡说八道呢。一个老八路对我说:那时候人们都有点豪侠气概,是时代造就了英雄,后来人们变了,变得琐碎无聊。这位英雄樊××在解放后的几次运动中都挨了整,差点死在“文革”中。

        • 家园 说得是啊!

          战场上,人民不值钱,敢上的都是有胆色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