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再谈装备,再谈航母--航母篇 -- georgenine

共:💬61 🌺3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再谈装备,再谈航母--航母篇

    ( 声明: 由于无权威消息来源, 本篇不涉及技术, 只谈需求.)

    要航母, 或不要航母, 这是个问题.

    不要航母的理由很多, 每个都有一定的道理, 比如:

    1. 要飞船: 航母易受攻击, 过时了

    2. 缺财力: 中国养不起

    3. 没有用: 你使大劲造出的几艘航母根本无法与美军对抗

    其实, 打大仗的几率不是很高, 更多的是低烈度战争和不交火的对抗. 在这种的情况下, 有无航母大不一样; 特殊场合中, 航母战斗群的作用无可替代, 而自身的安全不会受到根本性的威胁.

    请想象这个场景:

    201X年某月某日中国探月工程 “嫦娥一号” 发射, N艘中国的测量船在各大洋作业区域紧张地工作着. 突然, “远望X号”受到强烈电磁干扰, 无法正常实施测控 ……

    如果没有航母, 我们则对在远洋上的敌方电子干扰机束手无策. 一项耗资巨大, 至关重要的航天项目有可能失败!

    假若有航母, 即使只有两三个战斗群, 我们也可以比较有效地实施警戒, 进行驱赶.

    随着咱们国家的发展, 类似的场景会越来越多, 特别是面对马六甲海峡的安全及可能的变数, 我们如何保障自己的利益?

    要航母, 或不要航母, 这不应该再是个问题!

    参考资料:

    刘华清回忆录谈航母:防御作战也需要航母

    链接出处

    中国海权的概念及其特征 ( 作者:张文木 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

    外链出处

    论中国和平发展中的军事力量需求 ( 作者: 杜岗 单位:国防大学研究生院 )

    外链出处

    以下为<<论中国和平发展中的军事力量需求>>的第四部分:

    四、已经超出国土疆界的经济安全利益挑战表明,中国的发展只能是谋求“总体和平”的发展,需要一支能够“走出去”的威慑力量

      中国经济发展在国际战略空间中所面临的安全利益瓶颈表明,在其谋求和平与发展的过程中,将面临两个方面的安全压力:一是来自“中心”的排斥,主要是来自处于“中心”的大国军事压力,是战略态势上的遏制;另一是来自“外围”的骚扰,主要是来自周边的发展中国家因发展利益冲突和历史问题而可能引发的安全争端,是现实安全的挑战。

      1、能源资源问题。2003年我国石油进口9112万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净进口国。据国际能源机构的预测,2020年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达76%,石油安全已经成为关系国家发展大局的战略性问题。另外,我国工业原料进口也呈大幅增长势头。仅2003年就进口钢材3717万吨,比上年增长51.8%;氧化铝561万吨,增长22.6%;铁矿砂及其精矿14813万吨,增长32.9%。[11]中国正迎来“资源安全”的重大挑战。从世界石油的总体供求关系看,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发达国家的石油需求都占据了世界石油供应的重头。但从发展趋势看,发达国家所占世界份额正在下降,而发展中国家,包括中东石油产区的石油需求所占份额则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亚洲国家的石油需求更是呈高幅上涨之势。从这一意义上说,对世界石油新增产量与我国进行更为直接的竞争国,将主要是同处亚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未来影响我国石油战略安全的,固然有美国力图控制世界石油资源、进而维持其世界主导地位的因素,但更为现实和可能的冲突挑战,将会是源自于同处发展中的亚洲邻国和局势动荡的石油供应地区,以及海外能源资源运输中的重要战略关隘,如南海区域的马六甲海峡。

      2、对外贸易问题。2003年我国外贸总额达8512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位,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据世贸组织的预测,到2010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出口国。[12]在看到外贸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同时,也必须意识到,60%以上的外贸依赖度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安全的重大隐患。目前,我国是正在实施的反倾销案涉案最多的国家(236起)。对我国进行的反倾销立案,正从发达国家迅速向发展中国家蔓延,1995年以来针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例发展中国家占60%以上。[13]应当注意的是,虽然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冲突不断,并且随着我国产品结构的升级,冲突还将由“量”向“质”的领域发展,但是由于双方贸易数额庞大,贸易结构复杂交错,贸易项目安全相互牵制,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与美欧日等国的贸易冲突将能够维持在“斗而不破”的状态,是“势”上的冲撞、角力。而我国与相当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关系则不同,一方面,双方的贸易结构比较单一,贸易数额的绝对值也不大,但相对于对方的经济总量可能不小;另一方面,还存在同处发展中国家地位的产品同构性冲突。这两个因素相加,就不排除将来会有某些对现有世界经济运行规则本已心存不满的国家,采取非常手段冲击我国的外贸安全,挑战我大国地位,造成我战略被动,甚至在发展中国家中产生区域性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3、海外投资问题。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的最新调查,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五大对外投资国。按英国瑞丁大学著名跨国公司问题专家约翰&#8226;邓宁提出的“投资发展轨迹理论”,当一个国家人均GNP 大于400美元小于2000美元时,也就是我国目前的GNP 水平,开始有零星的对外直接投资;当一国的人均GNP 大于2000美元小于4750美元时,也就是我国在2010年后的水平,对外投资的上升速度将超过吸收外资的增长速度。截止2003年底,经商务部批准的我国非金融类海外企业已达7470家,分布于全球180多个国家,按投资量大小、投资流向目的地,依次是亚洲、北美、非洲、南美和欧洲,与资本输出相伴随的还有技术输出、劳务输出。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这预示着中国将迎来海外投资与经济合作发展的提速阶段。如果从国际经济活动中的比较优势和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战略意图出发,我国对外投资区位的选择,应发挥我国内500种产品40%的生产能力冗余和技术、质量、价格上的相对优势,向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转移,其中中东、南部非洲、拉丁美洲、中亚和东南亚等是重点。这表明,我们将走向处于动荡的能源产地和发展中地区,尤其是东南亚一些国家还有着“反华”、“排华”传统和先例。海外资产和人员(包括港人、台胞和境外华人)的安全,不仅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体现了民族、国家和政府的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

      4、海洋权益问题。我国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海洋大国,虽然海洋经济起步较晚,但涨幅一直高于GDP 的增长,年产值已超过一万亿人民币。同时,海洋还联接着海外资源和市场。

      但海洋也是我国国土防卫的安全“软肋”,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就是一部西方列强对我的海上入侵史。目前,我国海上安全形势不容乐观:1)我国海上渔民仍然遭受着周边国家的屈辱。

      仅从2003年9、10月份越南海军炮艇多次在北部湾我国海域抓押我渔船、殴打渔民、掠夺财物。到2004年初不足100天时间里,先后发生了菲律宾抓扣我20名渔民(2004年1月)、印尼扣留我运输船只(2004年2月)等多起事件。2)我国海洋资源正遭受周边邻国的大肆掠夺。目前南海周边国家与西方国家石油公司合作,已在南海海域钻探1000多口井,找到97个油田及含油结构、75个气田及含气结构,其中28个油田、25个气田在我国传统疆界之内。每年周边国家从南海开采5000万吨以上的石油,相当于我国大庆油田的产量。3)我国海洋国it为周边国家所圈刮蚕食。我国周边一些国家先后发表声明,单方面宣布海洋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造成我国120-150万平方公里海域为争议区,占我国应管辖海域的近一半,相当于陆地争议面积的8-9倍。

      在上述现实问题面前,我国学术界存在的这样两种观点益显苍白: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没有外向型军事能力需求”,即中国军事没有“走出去”的能力需求。这显然是死抱“经典”的教条,不真知中国之社会主义是生存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社会主义,而不是马、恩所预见的“世界性”之社会主义;不真知今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场经济之社会主义,而不是毛泽东时代遭受封锁下的计划经济之社会主义,军队必须具备维护不断发展的国家战略利益空间安全的能力。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军事不可能“走出去”,即所谓“在与‘世界第一’的海军较量时,‘世界第二’与‘世界第二十’、‘第五十’的海军在最终结果上并没有什么本质差别”,[14]进而试图给中国刚刚兴起的海权意识大泼冷水。这一论调,与美国19世纪初杰斐逊总统时期,以农村为基础的共和党人似曾相识。当时美国主政的共和党认为:“建造快速帆船[5]将被英国看成是对皇家海军的一种威胁,并且因而会招致英国先发制人的攻击”,“如果美国不去骚扰其他人,他们也不会骚扰美国”。[16]但事实证明这种想法是天真不切实际的。翻开美国史,我们可以发现建国初期奉行“孤立主义”的美国对军事力量的各种看法和争论,在今日“韬光养晦”下的中国又都能找到影子。如果说,当时生存于欧洲大国势力夹缝中的美国,“孤立主义”是其明智的选择,那么美国对同一时期的“巴巴利”国家(今北非的穆斯林国家)态度的转变对我们也非常有启示。

      美国人在与这些国家屡次让步媾和失败后得出结论:“摩尔人是一帮诡计多端、反复无常的坏蛋;只有一支值得尊敬的海军力量出现在他们附近,才能使他们保持安静。”[17]中国海权面对的挑战不是“第二”对“第一”的实战较量问题,而是对挑衅之敌进行有效威慑的问题。

    元宝推荐:萨苏,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量力而行

      钱不够多,没建造使用经验时,还是慢慢预研吧。

    • 家园 超级航母迷须知的基本航母知识 (ZT)

      刚看来的,大家不妨看看。

      问:对一般国家来讲,由于各方面限制,10万吨级的航母很难发展;由于舰载机技术的限制,3万吨以下的轻型航母也很难发展。那么应发展6万~8万吨级的大型航母还是4万~5万吨级的中型航母?

      答:一个国家发展什么样的航母完全取决于军事需求和技术、经济能力,其中后者是前题。实际上,10万吨的航母有些国家是需要的,但搞不起。6万吨以上的航母估计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也只有美、俄能搞。从航母自身来看,吨位越大效费比越高。航母装载的舰载机数一般为1 000吨1架,但当航母吨位大到一定程度后变为800吨1架。10万吨级航母的作战能力起码是3万吨级航母的3~4倍,而费用却达不到3~4倍。因为10万吨级航母和3万吨级航母有很多设备(如雷达、指挥系统等)基本上是相同的,它们的差异主要在钢材等物资的用量上,但这方面的价格较便宜。另外,航母编队的作战能力关键看舰载机的数量、类型、性能。

      “尼米兹”级最多可装110架飞机,平时装70~90架,且舰载机类型齐全,而中小型航母不可能满足此要求,因此美国必然要搞大型的。对泰国这种国家来讲,虽然它也需要大一些的航母,但国力所限只能搞1万多吨的,像3万吨级的都很难承受。1艘“尼米兹”级航母一天的费用(不包括维修费)是100万美元,30多年的全寿命周期费用是400多亿美元,一般国家无法承受。

      上述费用是基于美国的物价标准而言的,从一般国家的原材料价格和工资水平看,航母的全寿命周期费用要低得多。

      航母的建造费一般国家还承受得起,但舰载机和护航舰艇的建造费用和全寿命期运行费及备件消耗就很可观了。

      美国的物价和工资确实与发展中国家差别很大,但不是所有方面。在燃油、备件、武器等方面的价格上,有些发展中国家同样是很高的,甚至超过美国,特别是从别国进口的武器装备。

      大型航母对港口条件也要求苛刻。“尼米兹”级的吃水在11米以上,一般国家的港口、航道条件不能满足。英、法估计还是以4万~5万吨级的为主。该级别的航母能载固定翼战斗机和固定翼预警机,有一定作战能力。英国在马岛战争后就感到“无敌”级作战能力太低,准备将其淘汰,发展5万吨的航母。

      问:对4万~5万吨级的航母而言,若发展苏-27级别的重型舰载机,可装20架左右;若发展“阵风”级别的中型舰载机,可装40架左右。从航母编队的战斗力及作战风险等方面看,哪种途径更可取?

      答:战斗机的作战能力取决于平台、武器、探测系统,其中后两项性能更为重要。苏-27可以说是目前舰载机中最好的,比F-14D、F/A-18C都好。在与强敌对抗时,重型舰载机比之中型舰载机可以在距己舰更远的距离上作战,对敌方的威胁也更大。美国现在也感到其主力舰载机F-14D、F/A-18C不行了。F-14D的航程可能有3 200千米,但其作战半径只有900千米左右。舰艇的作战半径一般是其航程的1/3左右,而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只有其航程的1/5~1/3左右,这是因为飞机作战遇到的情况要比舰艇复杂。美国航母的对空防御半径目前是720千米,但随着世界各国水面舰艇和导弹的发展,将来它的防御圈要达到1 100千米,这就要求舰载机的作战半径要大,探测距离要远,武器装载要多,因此发展方向必然是重型机。对其它国家的舰载机而言要根据其技术水平来定。

      战斗机的作战能力不完全与重型还是中型有关,更取决于平台、设备和武器的性能。苏-27与“阵风”相比,只是作战半径要大,另由于其推重比大等原因,机动性也略强。但在探测能力和武器上,两种飞机基本相当。苏-27的单机效能指数约是“阵风”的1.2倍。另一方面,苏-27的机体占地面积约为“阵风”的2倍,舰载的数量要少得多。中型航母装30~40架“阵风”可能比装20架苏-27具有更大的作战能力。有些国家海军喜欢重型战斗机是因为它没有航母,其陆基飞机总希望作战半径大一些。但作为舰载机,我认为未必非要重型机。美国发展航母是靠舰体平台的机动来延伸作战距离,达到远距离投送兵力及进行威慑和控制的目的,而不是靠舰载机本身的大作战半径。从中型机的作战半径看,“阵风”为600~800千米,已足够了。另外发展什么舰载机要看军事需求、经费及本国能否生产和引进,不能一概而论。

      问:重型与中型舰载机在作战能力上存在的即便是不大的差距是否也会在作战中产生重大影响?

      答:如果双方的飞机效能相差不大,如作战效能指数分别为21和18时,在作战中是可以以数量弥补的,但如果分别为20和10,就很难以数量弥补质量差距了。质量差距再拉大,就更不是数量能弥补的了。

      在技术相当的情况下,重型机与中型机对抗时,由于其雷达重量、发射功率可能大一些,发现距离可能远一些,如120千米对100千米,按一般概念后者必然要先遭攻击,但战场变化莫测,这20千米的距离高速接近的飞机可能一下子就飞过去了,因此很可能是同时发现对方,如果中程导弹射程大体相当,则双方是完全可以对抗的。

      问:由于航母要靠近敌国海域作战,且舰载机数量有限,在面对敌大批陆基战斗机时,舰载机的制空性能就至关重要,舰载机如果统一发展为战斗攻击机(类似“阵风”),虽然作战灵活性较好,但风险也较大,因此舰载机是否仍应分制空和对地两型发展?

      答:航母作战的原则之一就是一定要在对方陆基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之外作战。对一般国家的航母来讲,最重要的是夺取制空权,其次才是对海对陆攻击。但一种飞机考虑了一定对地攻击能力,其制空能力就必然差一些,故不宜只搞舰载战斗攻击机。美国这些年把“多用途”作为指导原则(如F/A-18E/F),是因为它认为在长期内没有国家能与它相比,它完全能在控制制空权的前提下作战。如果苏联还存在,美国不可能用F/A-18联队替换F-14联队。

      航母作战时的部署还要视敌国陆基航空兵的强弱,若敌方虽有作战半径较远的战斗机,但数量较少、性能较差时,航母编队也可在一定期间内部署得距敌国较近。

      至于航母配置制空战斗机的数量以及是配置战斗攻击机还是同时配置制空和对地两型飞机的问题,要根据作战任务和作战对象来定,也要看战斗攻击机的技术水平。若作战任务主要是空战,敌方又很强时,还是配单一的战斗机和攻击机为好。一般来说,分为两型,不管对空和对地作战能力都相对强些,所以过去一般分两型配置。但随着技术进步,战斗机对地(对舰)攻击能力越来越高,两型机合一是趋势。

      问:在舰载机的规划上,除反潜和预警因需要较多的设备和人员而必须单独发展机型外,电子战、加油等任务似可以通过战斗机外挂设备吊舱来完成,以最大限度地简化机型,这是否为最优方案?

      答:美国现在也感到其舰载机机型太多,费用承受困难。为简化机型,除一机多用,还计划用偏转翼飞机来取代固定翼反潜机。除战斗机外,我认为预警机和电子战飞机是必不可少的。若敌机来袭,光靠舰载雷达是绝对不够的,美、日的研究表明,有与没有预警机,舰载机空战的结果会相差5~15倍。对于电子战飞机,如用战斗机临时挂载吊舱的方式,必然会影响战斗机本身的功能,而且对抗效果也差些,因此还是发展专用型较好。反潜巡逻机若一时搞不出来可先不装或用直升机代替。

      预警机和反潜机必须发展专用型。至于加油机,美国航母开始是有的,后来不要了,原因是其弹射器的弹射能力增强了,战斗机的载油量也多了。而原来的A-6等飞机本身比较重,弹射时就不能加满油,编队以后为执行远程攻击任务而必须再进行空中加油。

      对有些国家的航母而言,由于它的舰载机可能比较轻,在不执行远程任务时可不配备加油机。

      如果配备加油机,则可以用战斗机来代替,但不是简单的加挂加油吊舱就能完成,而是要对机体做较大改装,在内部腾出空间以增设油箱等。这样的战斗机可能就没有作战能力了,实际上还是专用加油机,可是起飞性能和维护性要好得多。“尼米兹”级的弹射器冲程已超过90米,但最大也只能带动35吨左右的飞机;对4万~5万吨级的航母而言,其弹射器的冲程估计也就在50~60米左右,而且提供的蒸汽量等都相应要少,不可能带动大重量的专用加油机,而只能是用战斗机改装成的加油机。

      对于电子战任务,战斗机加挂吊舱也不是最佳选择,因为加挂吊舱的电子战飞机会给舰上起降带来很多困难,而且加挂吊舱的电子战飞机其效能一般较低,如难于包括所有频段等,且电子战机要配专门操作员,根据侦察到的敌频段采取相应的干扰,而双座战斗机也难满足要求。所以舰载电子战机(或加油机)最好由歼轰机等中型机改型较合适,如美国过去由A-6改的EA-6B电子战机和KA-6D加油机。

      问:弹射起飞与滑跃起飞各有利弊,对此应如何权衡?

      答:我认为滑跃起飞不是方向。首先,航母在吨位一样的情况下采用弹射起飞装的飞机数量要比采用滑跃起飞多得多。滑跃起飞需要一条长180米的跑道,上面不能停任何飞机。而航母靠什么装载飞机呢?假如总共装100架,那么机库可装40架,甲板上则放60架。因为战时从机库里调飞机必然不方便,满足不了作战急需,因此大多数飞机要放在甲板上。

      其次,滑跃起飞严格讲还受到环境温度的限制,温度高时,飞机发动机的推力将明显减小,滑跑距离将延长。而一般海域的温度达到30°C以上是常事,因此采用滑跃起飞,飞机就只能减小载荷才能起飞。

      还有,滑跃起飞不能装预警机。因为对预警机的要求是速度慢、能持续巡航飞行6个小时以上。而如果预警机能滑跃起飞,其发动机推重比必然很大,这就导致飞机耗油率大,巡航时间必然很短,不可能满足要求。

      苏联选择滑跃起飞的原因不是滑跃起飞优越,而是其弹射器不过关。如果苏联不解体,它是一定要搞弹射起飞的。

      两种起飞各有利弊,不管哪种方式,起飞的基本条件是飞机的升力要大于重力,而升力的取得除靠机翼面积、机翼外形等因素外,主要是靠速度。弹射起飞靠弹射器给飞机加速取得升力,滑跃起飞靠滑跑、高升力机翼和高推重比发动机取得升力。采用弹射起飞,也不是一般的飞机都行,必须解决飞机的升力特性,使飞机的起飞速度降下来(一般为200~230千米/小时),而米格-21、米格-19等飞机起飞速度在290~300千米/小时,机翼不改变不可能上舰。弹射起飞方式一般装载的飞机较多,但弹射系统本身占的体积和重量也比较大,一般4万吨以上航母才能使用。

      滑跃起飞可在轻型航母上采用,当然载机架数也较少,但不具备弹射器研制、生产能力的国家可使用这种方式。当然,预警机、反潜机巡逻时间长,不使用大推重比发动机,机翼的升力特性也不高,不能采用滑跃起飞。因此滑跃起飞航母的综合作战能力不强,但总比没有好。

      问:有观点认为苏联有20万吨的水压机(美、法最大只有7万吨)和大型切削设备,有世界一流的焊接技术,制造弹射器应不成问题,而且苏联正是在制成了弹射器并进行了试验后才择优选定滑跃起飞的,对此应怎么看?

      答:水压机、大型切削设备及焊接技术只是研制弹射器的关键技术之一,还要看其它技术设备及生产工艺水平等。你在技术上能搞出来,但生产零部件时的密封性等工艺达不到要求,弹射器就一样搞不出来。因此生产工艺是非常重要的。估计苏联在这方面仍有欠缺,其弹射器说到底还是不过关。

      问:有观点认为“滑跃起飞不会像弹射起飞那样使战斗机性能下降”。但滑跃起飞的飞机在着舰时仍会受到甲板的严重冲击,飞机的结构仍需加强,因而在减小飞机性能损失方面,滑跃起飞并无优势。对此怎么看?

      答:飞机着舰时确实会受到甲板的严重冲击,但由于机轮有一定弹性,因此这个冲击力还不是最严重的。关键是阻拦索对飞机的牵引力相当大,达十几吨,强度不够的飞机会当场解体。阻拦降落对飞机的冲击比弹射起飞时对飞机的冲击要大得多。因此滑跃起飞与弹射起飞都需要加强机体强度,滑跃起飞无任何优势。至于带来的重量增加导致飞机性能下降,是必须付出的代价,不能因此而不发展弹射起飞。

      一般讲,陆基飞机到海上飞行都要进行改装,由于盐雾会造成铝合金腐蚀,故飞机不能完全用铝合金,还要用钛合金,重量也会增加。

      陆基飞机上舰需做很大改动,不只是强度加强,还要改变机翼翼型、攻角特性等,使之升力特性更好,以便飞机不需太高的速度便能起飞。另外,起落架也要做相应改变,使之能经受更大撞击力而不折断。从美国的情况看,陆基飞机改装为舰载机后造价增加约为30%。

      再有,滑跃起飞的飞机不少使用推力矢量转换的发动机或升力发动机,不仅对舰面烧蚀严重,且耗油较多,严重影响飞机航程,如“海鹞”、“雅克-38”等作战半径较小,这是个重要原因。

      问:在作战效能上,有观点认为弹射起飞虽能同时起飞多架飞机,但起飞前还需要有人去挂钩、取轮挡、升降挡焰板,起飞后还要使牵引索、活塞复位,而滑跃起飞却免去了这些程序,而能一架接一架的起飞,在单位时间内起飞架数不见得比弹射起飞少。对此应怎么看?

      答:美国航母有4部弹射器,可达到昼间30秒1架、夜间45秒1架的出动速度。四五万吨的航母只能有2部弹射器,如果弹射器的能量与美国航母的一样,出动速度也得减少一半,即昼间1分钟1架。

      至于滑跃起飞的出动速度,现在没有可参考的数据。飞机起跑后加速至跑道尽头的这段时间很短,约为十几秒到20秒;但是后1架飞机(开车状态)必须在前1架飞机开始起跑后才能从等候位置向舰尾滑动然后转向到起飞位置(因为飞机起飞时的喷焰是相当厉害的,能达一二十米长,因此尾后决不能有其它飞机,后面的飞机只能在侧面等候)。然后飞机还需略微准备一下,看看周围没有问题,才能打手势,加油门起跑,这个过程至少要1分钟,因此我认为滑跃起飞的出动时间起码要2分钟1架。这样看还是弹射起飞速度快。

      另外,舰载机的出动速度不仅受起飞方式的限制,还受到回收能力的限制。阻拦索的回收速度昼间约为40秒1架,夜间约为1分20秒1架,每回收3架就要相应增加1分钟的时间。如果飞机都升空了但在短时间内降不下来也不行,所以出动能力要综合考虑起飞和降落能力。

      挡焰板是自动起落的,因此不会耽误时间。

      滑跃起飞航母不能装固定翼预警机,不能提供远程预警,只能靠舰载雷达。当发现敌机时可能距自己只有200千米,你可算算超音速飞机对你发射导弹要用几分钟?这期间舰载机紧急起飞又能起飞几架?所以航母采用滑跃起飞其作战能力会受到较大影响。

      问:有观点认为滑跃起飞的航母由于舰首较高,飞机起飞不受航母纵摇的限制,而弹射起飞的航母当舰首下倾到一定角度时,飞机离舰后的最低高度就会进入安全线以下,即不能起飞,因而在相同的海况下滑跃起飞的航母出动飞机的速度可能更快,对此应怎么看?

      答:受纵摇影响较大的是几千吨级的驱逐舰,而4万吨以上的航母纵摇幅度已很小,不会影响弹射起飞。如果海况高到足以使航母产生较大的纵摇时,那会对航母产生其它方面的更大影响,如横摇等,在那种情况下用什么方式起飞都不可能。因此在纵摇的问题上弹射起飞并无劣势。

      问:从作战风险看,有人认为飞行甲板一旦受创,滑跃起飞就难以进行,而通过弹射器飞机仍可起飞,而且在夜间起飞弹射方式更安全。也有观点相反,认为弹射器复杂易损,一旦出故障或受创,飞机就无法起飞,而只要甲板受损程度不严重,滑跃起飞仍可进行。对此应怎么看?

      答:无论是滑跃起飞还是弹射起飞,其甲板所受威胁都很大。1个M数为1.2的400千克的战斗部在甲板上爆炸,飞行甲板就不能保证起飞,且短时间难以修复。所以航母的生存力更多的体现在不被击中上而不是被击中了能持续作战上,航母周围配备众多护航舰艇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两种起飞方式比较,中型航母弹射器有2部,全部损坏的概率较小,而滑跃起飞只要飞行甲板损坏一处即不能起飞,生存力较差。阻拦索甲板损坏时,不管用什么起飞方式均不能着降飞机。

      从弹射器讲,其核心装置就是个往复器,在工作期间不需维护,其维修周期完全能满足一场战争的需要,可靠性不需担心。从建造的角度讲也不是多了不起的,有一定技术储备的国家是能搞成的。

      问:内燃弹射器是否会成为方向?

      答:蒸汽弹射器占用舰上空间大,重量大,操作维修复杂,可靠性差。美国在研究改为电磁弹射器,其好处是重量减轻50%,容积减小50%,人员减少30%。至于内燃弹射器美国不会再搞,其它国家估计也不会搞,因为基础研究的代价较大,目前各国都是看美国搞成熟了以后再去效仿。

      问:有观点认为弹射起飞对飞行员的身体损害很大,起飞时飞行员无力控制飞机,而且长期下去会影响飞行员力量的储备。

      答:我50多岁时还曾坐舰载机进行弹射起飞,根本没有宣传的那么严重。起飞时会暂时有黑视现象,很快就恢复正常了,着舰时也没什么不适感。我并非飞行员尚且如此,对飞行员来说更不在话下。即便长期起降也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长期的研究已证明飞行员在离舰的瞬间完全能控制住飞机,不会导致事故。

      问:在航母上同时设立弹射器与滑跃甲板是否可取?

      答:这种途径不可取。滑跃起飞比弹射起飞要简单,但它对甲板等各方面也有要求,如果同时采用,必然增加费用,同时使空间利用率降低。另外,一架飞机同时适应两种起飞方式也非常难。

      问:在甲板布局上,西方有些未来航母将岛式建筑设在中间,跑道在两边,这比之传统布局利弊如何?

      答:岛式建筑设在中间对飞机起降、指挥、引导和整个甲板的布置、飞机的调动都不利。传统上岛设在右侧,起飞和着舰的飞机互不干扰,但岛在中间会严重遮挡指挥员的视线,大大增加协调引导的难度,而且使甲板上空气流紊乱,不利于安全起降。

      问:美国CVX航母的一种方案为了追求隐身性而把跑道缩至很短,前面为半埋首设计,这不太合常理,因为航母设计应在现有舰体吨位下最大限度地扩大甲板面积和长度,不知该方案是如何考虑的?

      答:半埋首设计从结构上讲很难实现,对装载其它设备都有困难。

      半埋首设计对于哪种起降方式都不利,视线、视界都不好,对发动机喷出的热流扩散也不利。

      问:由于吨位原因,航母不太可能隐身,那么有无必要在隐身设计上投入力量?

      答:现在美国航母上共17层甲板,飞行甲板上为7层,如果为隐身而减小岛式建筑会很困难。因为这些甲板安装的都是必需的导航、指挥、引导、探测设备,很难压缩。如果取消岛式建筑,把众多雷达、天线都设在甲板下则是猴年马月的事。

      问:那么“将航母的雷达反射面积降低到护航舰艇的水平,使敌方误认为普通舰艇编队”的隐身思想是否可取?

      答:航母的雷达反射面积达几十万米2,即便在隐身性上花很大代价,其反射面积也在几万米2以上。而护航舰艇的反射面积一般为几千米2左右,谁还看不出是航母编队?因此应把力量用在多装载飞机和扩大防御纵深及有关性能上。总之美国下一代航母的论证方案虽有很多,如采取半埋首舰型、两个小型岛式建筑等,但最终都证明不可行,还是要基于传统的设计。美国曾有一部分人从费用角度出发反对搞航母,主张以核潜艇为主。为此美国专门进行过论证,结果表明1艘航母的作战效能相当于13~16艘核潜艇,其对空对海(陆)的效能是核潜艇没法比的,从美国的战略利益出发更不可能放弃航母的中心位置。因此不能光看它的论证方案,要看实际做法。

      问:在动力系统上,为保证有较大的作战半径和持续作战能力,从各方面衡量航母还是采用核动力更可取,对此应怎么看?

      答:美、日都论证过,3万吨以上的航母采用核动力合适,3万吨以下的轻型航母采用常规动力较合适。从大型航母讲,核动力的重量与常规动力加上燃油的重量基本相当,但核动力不需要烟囱。设立烟囱会使岛式建筑变得很大,会带来诸多不利。但有的国家不发展核动力还基于恐惧心理,就是怕其航行时对周围水域及港口城市的污染。一个国家若核动力还不过关并且其航母主要用于近海作战时,采取核动力要慎重。法国采取核动力是因为它可以直接把战略核潜艇上的动力系统拿来用,不必重新研制。而英国新一代航母的动力还未确定,估计可能采用常规动力。而且英国毕竟后面有美国,因此其航母的吨位、持续作战能力都不需太高。苏联如不解体是一定要搞核动力的。

      问:但航母确定采用弹射器后似乎只能选择核动力,因为要消耗大量淡水,是否是它的弱点?

      答:美国航母1天可造3 000吨淡水,而1部弹射器1天消耗淡水80吨,并不感到难以负担。采用弹射器的航母只需多设立淡水造水机即可满足需要。

      问:航母的航速是否必须在30节以上?

      答:舰载机采用弹射起飞对航速有要求,航速较高时对安全起飞有利。但美国航母舰载机要求在零航速时也能起飞。航速的关键是战时的航渡要求,因此航母仍需要较高的航速,但编队中的其它舰艇包括补给船都应在航速上匹配。

      舰载机起飞一般是逆风起飞,可降低飞机起飞时的速度,因此航母的航速是与飞机起飞有关的,但不是必须30节以上,有时是20几节,而且随着飞机性能的提高,对航母航速要求越来越小,因此对航母航速的要求是多种因素所致,其中关键是航渡要求。

      问:一般国家发展航母是应等高性能核潜艇和水面舰艇配齐后再发展还是先发展航母再逐步提高护航舰艇的水平?

      答:等高性能护航舰艇都配齐了再搞不太合适。一艘航母的建造周期在10年以上,在此期间建造几艘高性能防空舰和反潜舰不会困难。如航母服役时新型护航舰艇数量不足,可先配现役舰艇,以后逐步更新。当然如果舰艇的水平连自己都不能保全就不要参加航母护航。

      问:但一个国家核潜艇的数量太少时,其航母的生存力是脆弱的。

      答:核潜艇的护航作用是任何装备代替不了的。航母对来自潜艇的威胁历来特别谨慎,远超过对空中威胁的关注。因为海洋太大了,无论固定翼反潜机还是直升机每天都只能出动2~3次,次数再多飞行员太疲劳,根本做不到24小时不间断的探测。除了狭窄的海域可以用空中反潜外,一般海域无法做到。反潜机靠吊放声呐探测目标要受海况的影响,用一次性声呐浮标时则费用昂贵,而且编队驶过了这片海区声呐浮标就没用了,因此只能靠核潜艇在水下进行连续探测。核潜艇为航母护航时主要起耳目的作用,只要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即报告航母,航母编队则立刻转向安全海域航行,舰载反潜机前去协同核潜艇搜寻、攻击。若用常规潜艇为航母护航,其航速是跟不上航母编队的。

      问:在武器配备上,苏联航母一直装备远程舰舰导弹以弥补其舰载机的劣势。这一做法对编队的制海能力提高有限,却浪费了航母宝贵的空间。一般国家的舰载机虽不能与美国舰载机完全对抗,但其航母也没必要搞成战斗堡垒,还是应围绕舰载机来设计,对此该怎么看?

      答:苏联航母装备远程舰舰导弹是因为其舰载机种类和数量少,作战能力有限,另外也与其舰艇设计思想有关,苏联多数舰艇设计均有小而全的思想,一艘舰上防空、反舰、反潜设备均有,以保证在单独作战时都有一定手段。

      苏联的航母是在岸基航空兵、核潜艇、大型水面舰艇的共同配合下来对抗美国航母的。它的思想是万一舰载机和其它舰艇都被击沉时,航母上的导弹还可以拼一下。但如果俄罗斯再发展下去,等它的舰载机更强大时,它就不会这样做了。

      问:很多国家的航母都有完备的探测、预警、指挥、制导系统,既是机场又是指挥中心,但此做法的研制难度和作战风险都较大,航母还是应专司机场职能,对此应怎么看?

      答:机场职能和指挥中心完全应该统一。美国航母编队中的每艘舰都有强大的指挥功能,都具有指挥整个编队的能力,但它现在还是让航母来指挥,在多航母协同作战时也必须指派其中一艘充当旗舰。为什么?这就是战场上的集中指挥原则。作战时,如果从风险分散的角度出发设立多个平行的指挥中心,会造成信息流通环节增加,反应速度降低。反过来说,由于各舰都具备指挥功能,机场职能和指挥中心统一也不会增加作战风险,在设计建造上也不会增加多大难度。另外,我认为“蓝岭”这种纯指挥舰的消亡为期不远,其设备并不先进,也没有独一无二的指挥能力,没必要发展。

      如果有研制航母的技术能力,再研制其上的指挥中心应无太大难度;且航母受多重保护,是比较安全的,风险也不是很大。倒是新研制航母的国家,由于吨位的考虑,或航母编队作战能力相对较弱,可建立单独的指挥中心,以作为双保险,降低其风险

    • 家园 大家往往都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对手,也是比较方式

      不要航母的理由很多, 每个都有一定的道理, 比如:

      3. 没有用: 你使大劲造出的几艘航母根本无法与美军对抗

      武器是拿来用的,但更是看对手用的。为何我们有杀鸡焉用牛刀、高射炮打蚊子说法,就是这样的。 根本问题在于我们思考问题 的时候往往陷入单向线性思维最后落入惟武器论——中国即使能造出几首航母,也没多少军舰能组合成航母群,这样也干不过美国,于是就干脆不要造了;我们的飞机也比不过美国的,干脆就投降了吧。 真是这样的比较,世间真是这样的天道的话那不要说中国,天下就只能剩下一个美国了。

      永远都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比拼那真是傻瓜,那不败才没有天理。

      家里有养猪牛鸡还有蚊子,你说家里穷只有一把牛刀杀猪牛鸡,但再厉害也无法用牛刀“杀”蚊子吧

      难道航母造出来就只能拿来对付美国?

      难道对付美国只能用航母?

      难道要对付美国就只能用比它更先进更多的武器?

      难道要对付美国必须要用武器?

      航母只是一个武器,一个手段,一个资源。根据对手不同,结合自己的当前实力,会有不同的手段,使用不同的资源,不同的资源组合来达成目的的。 小米加步枪再加上众志成城士气高昂的士兵,所以才能横绝九州笑傲朝鲜的。

    • 家园 【请晨枫,电子狼受领任务】马六甲海峡反恐作战

      XX组织以在中国某地区建立独立国家为宗旨, 曾在中国制造多起恐怖事件, 但遭到了中国政府的几近毁灭性的打击. 该组织新头领拟定了在马六甲海峡寻找机会袭击中国油轮的计划, 并着手在某相同宗教的海峡国家建立新基地.. 几年经营下来, 利用商业项目在一些岛屿及沿海纵深地区建有牢固的阵地.

      201X年, 马六甲海峡某国反政府军发动大规模作战行动, 总统被暗杀, 国防军反击不力, 全国陷于瘫痪, 大批难民出逃到邻国, 各国政府疲于应付. 马六甲海峡N国反海盗合作框架形同虚设. XX组织趁机实际控制了一些要地, 并掌握了各种相当先进的武器装备.

      XX组织开始攻击中国商/油轮. 十几天内, 二十多艘中国轮船受火箭弹攻击. 货, 油全部损失. 中国沿海经济受到极大打击, 众多出口合同无法履行. 有情报显示, XX组织拟劫持中国某种战略物资货轮……

      经卫星图片/人力情报分析, 该组织的六处极为坚固的地下堡垒出入口均于沿海纵深高坡度反斜面, 火炮导弹均无法从战舰和陆地上打击目标; 特工人员和特种部队三次袭击失利; 登陆作战因多种原因无法实施. 所在国及邻国均表示无能力打击XX组织,且出于众多原因无法提供各种支持!

      某大国通过秘密渠道提出愿为中国提供有附加条件的帮助. 中国政府婉言谢绝.

      中央军委命令海军南海舰队拟定作战方案, 舰队命舰队参谋长陈丰少将和来协助的海司作战部副部长殿子郎大校具体负责……

      注: 反正没飞机就没法打本次战役,如条件没编圆,我再改.

      • 家园 这个仗似乎可以打打

        看大家讨论得这么高兴, 业余军事评论员韩某我也上来凑个热闹...

        首先想明确的一点是, 对方对我船队施行骚扰攻击主要靠的是什么. 其情报, 手段, 组织和后勤各方面是如何实现的?

        就我所知, 我国船只挂利比里亚, 巴拿马等方便船旗国船旗的大有人在. 海峡那么繁忙, 对方是通过什么渠道来得知我国船只信息, 又是如何在船群中分辩出我国船只的. 要打掉这个团伙, 第一步必然是先戳瞎其眼睛, 消灭其情报来源, 摧毁其技术情报装备. 这些东西, 对方是不可能藏在地下深处的堡垒里的.

        对付了敌人的眼睛, 再来斩断敌人的魔爪. 能用火箭炮攻击海上船只, 手段无非是飞潜快几种. 飞机的话, 贩毒组织也可以买得起各种民用飞机, 但能拥有比较合适的对舰攻击手段可不是买几架塞斯纳能做到的. 如果敌人真使用飞机, 则必然有机场为其基地. 机场不可能藏到地下, 飞机需要维修保养, 需要飞勤地勤人员. 考虑到敌人的非法武装性质, 这些东西无一不需要从外界引入. 我方大有对付的余地. 潜艇方面, 非法武装团伙即使能买得起正规海军舰只, 但维持其作战能力非正规国家海军不能办. 凶猛者如海上猛虎组织, 也最多是弄点海上自杀艇. 有钱者如哥伦比亚贩毒集团, 也就是弄个观光潜艇性质的东西. 所以潜艇排除在外. 快艇是最有可能的选项. 快艇惠而不费. 如香港走私集团都可以开出超级装甲大飞跟我边防武警对抗, 堂堂叛军没理由不可以. 80年代红海油轮战水雷战打的热闹, 快艇在里面是大头. 对付快艇, 我出三招. 第一为护航. 以正规海军编队为我国以及其他国家船只护航. 大批船只组成船团以高速通过海峡区域, 让快艇追不上, 不敢打. 海军舰只有强有力的电子对抗装备, 也足以扰乱对方可能有的一点技术侦查设施. 第二为直升机追猎. 船团内配备有夜战能力的攻击直升机群, 一旦发现敌方快艇有骚扰动作, 即以直升机前往对付. 考虑到快艇上最多是一些射程有限的肩扛防空导弹, 我直升机可以在敌方射程外以C-701等武器轻松将对方"点名". 快艇碰到直升机, 跑不掉, 打不到, 只有束手待毙. 第三为以快制快. 说起来我人民海军才是快艇的大头, 几个小毛贼几时能与天朝比大? 他们有小快艇, 我们有2208. 几门火箭炮算什么, "鹰击", 37炮, 630这些是吃素的? 快艇部队的任务, 是在发现敌方快艇踪迹的情况下跟踪追击, 以剿匪小分队对付小股的匪徒. 我快艇部队火力强, 续航力强, 又跟敌人一样机动灵活, 敌人又有多少人力物力, 又有多少巢穴可以经得起穷追猛打式的消耗战?

        等到敌人魔爪被斩, 无力对我船只造成进一步威胁, 只能躲在地下巢穴里苟延残喘, 那就轮到我军杀进敌人老巢给他们来个底朝天了. 地下堡垒, 不是问题. 任何的堡垒必然有弱点, 例如供人出入的通道, 如通风口, 如供电供水设施等. 打掉这些弱点, 再坚固的地堡也只是一座活死人墓而已. 偏偏这些弱点是不能完全藏于地下的, 我军有卫星侦查手段, 也有激光制导炸弹, 有巡航导弹, 还有激光制导的炮弹. 即使没有航母, 我军同样可以在加油机预警机的支援下派出J10/J11/JH7机群远程突袭, 再加上地面引导人员, 把敌方地堡完全炸毁虽难, 但把它搞废失去作用应该没有那么麻烦.

        等到敌方失去坚固工事的依托, 被迫到地面分散活动的时候. 我们就可以军事经济政治手段齐下, 分化瓦解摧毁其上层组织, 又扶植我方代理人打一打代理人战争... 再强的非法组织, 也没法跟正规的国家机器斗吧, 何况还是我天朝这样的大国...

      • 家园 不一定没飞机特别是舰载机就不能打

        主要是您说的那几种预想情况过于特殊,这种地方有飞机也是送进捕蝇笼去。关键是世界上没有这种地方。

        真的出现这种情况,东盟可就热闹了,中国威胁和这个组织的威胁谁大谁小是个问题,自己不处理会导致什么样的染指后果呢?

        政治上的棋步很微妙。

        我是支持在南海使用航母的,这种问题用航母解决比较简单些,但是比较特化,相对来说不容易发生,航母在南海更大的作用是威慑平台,炫耀武力和执行维和/救援任务。

      • 家园 西西河潜水员集体出动!为登陆部队打扫滩头!

        卑职号称“水里永不沉”(太胖!),愿为先锋!

      • 家园 【军委组织部来电】空降兵部队特选派刚刚组建的MacArthur大队参战

        成为直属晨枫中将指挥的一支王牌快速反应部队! 空投飞机不拘一格,人员组成五花八门...

        军委组织部特别批示:此部队伤亡率可不记入总战绩。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