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新西行漫记--【寻求关心和资助】 -- 瘦形胖子

共:💬53 🌺6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新西行漫记--贵州 (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鹿窝乡中心小学

        为了了解这里实行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情况,我们访问了鹿窝乡中心学校的左兆前校长,我们了解到,在这里小学范围内目前基本上只有“一免——免书费”,在所有1433个小学生中有 470人享受“免书费”的待遇,具体金额数正在核算,每个年级不同,大致在每生27—38元之间,比国家发布的标准稍低些;在所有520个初中学生中享受“免书费”待遇的有300人左右。这里学校几年来除教师工资有了基本保证外,几乎得不到任何国家经费,运转经费基本上是靠收取的学生杂费,所以“免杂费”这一项在这里基本没有实行,在中心小学570人中只有10多个特别贫困学生享受“免杂费”待遇(每生25元)。但“一费制”这里是实行了的,每学期收费标准为:小学1、2年级,84元;小学3-6年级,85元;初中,156元,住宿生另交住宿费用50元。

        我们的资助点大石头小学是村级小学,学生人数保持在105-120人间(目前教师4人),我们在这里资助人数是42人,另外这里还有邓建华联系其它助学组织资助的8人,得到外界资助的学生已经接近学生总数的50%。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鹿窝乡远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到息烽县的交通不是很方便,这里虽然有铁路和高速公路通过,但基本都不停车,我是先到遵义下火车,然后乘去贵阳的车在高速路上下车到息烽的(到息烽县时已经是近半夜了),住了一夜,然后乘车到流长乡再搭摩托车到鹿窝乡(该乡只有一台车在跑,早上从鹿窝乡发往县城,下午返回),到大石头小学也只有搭摩托车上去,那里是该县地势最高的地方了。在协调员邓建华的陪同下,我们中午开始家访,第二天下午3时就完成了这里全部42个学生的探访工作,出来时是搭摩托车到离开该乡30多公里的“河神庙”,到高速路上搭去贵阳的车,当晚即到达贵阳了。

        我是4月29日晚到达贵阳市的,得到了在贵阳的义工廖思国先生的热情接待,我当晚就住在他的家里,第二天我搬到一家小店住宿;在贵阳,我拜访了这里《志愿者活动指导中心》的马雷主任,在那里了解了在贵州的志愿者的活动情况,听取了他对我们在贵州活动的建议。

        5月1日,我即赶到望谟县,准备当晚到油迈乡同胜利油田来的“大汶河”会合并共同考察属于黔西南州的望谟、册亨两县,在那里筹备建立我们新的资助点,但由于通讯上的失误,直到半夜才在Nd的帮助下同“大汶河”联系上,以至第二天我才能赶到油迈乡同他会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真是“地无三尺平”的地方啊,这样的甚至达到40度以上斜坡的“挂画地”随处可见,好象绿色的绒毯上打着很不协调的补丁,能够看到的可耕地极少,很说明这里的贫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就是贵州所有的三个民族乡之一的油迈瑶族乡的上油迈村,居民基本是百年前从广西巴马迁徙来的瑶族,整个村落是建在山顶上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耕地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就是下油迈新寨子了——也几乎是建在山顶上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由于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生产发展非常缓慢,至今很多群众的温饱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

        这从这里群众的居住条件就可以看出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茅草房子还时常见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一个家里的几乎所有家当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吊脚楼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他们的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还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又常遭遇冰雹的袭击,一周前,大面积的冰雹把这里的树都打成这个样子,这里的重要经济作物油桐几乎绝收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志愿者“大汶河”访问贫困学生家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不是住人的,是装粮食的粮仓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的重要经济作物——油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汶河”是山东胜利油田的职工,是当地“胜利一助一”助学组织的负责人之一,是他建议我们到贵州的望谟、册亨来考察的,他告诉我们:“册望、册望,是贵州的西藏”,这样的说法并非是杜撰,而是较形象地反映了这里在贵州经济地图上的位置。

        望谟、册亨两县都属于“黔西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都是国家所定的“国贫县”,我们了解到,望谟县有18万人口,财政收入仅3000万左右,但仅供养行政人员和教师的费用就需要1.3个亿。

        我从贵阳到望谟是费了些周折的,我4月30日到贵阳的长途汽车总站买到望谟的车票,被告之去望谟的车票不预售;5月1日早6点、7点、9点,我三次到长途汽车总站去买原定上午10点发车的车票,都被告之:“发望谟的车还没有来。”直到9点半过了,才被告之:“今天去望谟的车不发了……”我急了,已经约定同“大汶河”5月1日晚在望谟会合,车不发了我怎么去呢。经过到处打听,才知道另一个车场还有发往望谟的另一班(卧铺)车,预定在下午两点发车,但实际上是只要乘客坐满了就发车,我就赶紧跑去在车海中找到了这唯一发往望谟的车,并且早早的就上车等在那里了。车果然在中午12点就发出了,一路颠簸前行,直到下午6点多才到达望谟县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望谟,我们先考察了油迈乡,然后根据当地团委石书记的建议,我们又考察了那里更为贫困的地方——打尖办事处。

        打尖办事处是刚成立不久的一个相当于乡镇一级的基层政权组织,是为了更好地解决贫困地区的问题而把周围三个乡镇最贫困的几个村划出来统一归到打尖办事处管理的,目前这里仅有十多个工作人员,连一台办公电脑都没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到打尖办事处去的路是很难走的,石书记告诉我们去那里是17公里,用不了一个小时就可以跑到,但实际上我们跑了近5个小时才到那里,那里的朋友告诉我们打尖办事处实际离县城的路程是50多公里,并且是正在修的碎石路,这不,我们所坐的车子终于在路上抛锚了——轮胎被扎破,幸好有备用胎,司机师傅很快把被尖石扎坏的轮胎换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正在修的公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请仔细看,我们的车子就是从远处最高山峰的那个凹口过来的,大汶河带着现代设备——卫星定位仪,他测出,从打尖办事处(海拔530米)到山上公路的最高点(海拔1300米)竟海拔高差近800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们的车子就是在这样拐来拐去的路上下来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进入贵州以来,我就没有看到过稍大些的平地,到处是山,还是山,真的是“地无三尺平啊”,不过我到还没有体验到“天无三日晴”的滋味,但看到那些被冰雹砸光了树叶的树林和农田,也是让人感到触目惊心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们在那里走访贫困学生家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孩子的家里是这样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他们的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已经在申请成为OCEF的资助点,正在进行紧张的新点申请和学生申报资料的整理上报工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5月3日,我们离开望谟县,前往比邻的册亨县

        • 家园 【文摘】新西行漫记--贵州(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就是作为两县界线的北盘江,下游广西境内正在修一座大型的水电站——龙滩电站。这里将成为淹没区,这里的水运将会很发达,在这里可以乘船直接出海了,在它的上游不远处正在建一座更高的桥梁,也正在建一条更高的公路,下次再来这里的时候可能会看到完全不同的景色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现在的北盘江大桥,龙滩电站建成后,它将成为水下之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们原来是准备去册亨县的百口乡的,那里是同广西交界的地方,是该县很贫困的乡镇之一。但册亨县教育局长临时希望我们停留在岩架镇,他告诉我们,这里也是很贫困的地方,平时很少有人关注;而当地政府已经决定,百口乡那里所有的学生都开始享受国家的“两免一补”,甚至包括那里出来的在本县范围内其他地方上学的学生,我们没有必要去那里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就是岩架镇中心学校。

          这个学校有学生600多人,教师26人,是九年一贯制学校,还有学前班孩子100多,有住宿生280人。有条件较好的计算机室,已经可以宽带上网,我终于有机会在这里上传图片和发帖子了。

          我们了解到在该县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情况如下:全县中小学生享受“免书费”待遇的覆盖面超过50%(初中免每生70元,小学每生30元),实行“免杂费”的范围正在研究中,目前实行全免的只有百口乡一个乡镇。

          岩架镇中心学校这里目前免书费的人数只有116人,由于各种帮扶而免交书杂费的有50人左右(主要是宁波方面的捐赠)。这里严格实行了“一费制”,初中收费是每学期130元(另加信息费15元),小学每学期收费80元(3-6年级另加信息费10元。)目前学生欠学校款项数额8000多元(涉及250多人,都是家庭经济相当困难的,难以收回),造成学校经费紧张、运转困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们到岩架时正好是这里的场日,各处的乡亲都来这里赶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赶场街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赶场街景2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赶场街景3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学校已经在做OCEF资助点的新点申请和学生资料整理上报工作,这里的老师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过休息日了,他们每天都下村做扫盲工作,本来学校是准备利用五一给老师们放几天假的,但我们来了,一部分老师留下了来,配合我们做家访工作、,希望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学生资料的整理上报,争取能够在秋季拿到对贫困学生的资助。

          这是学校领导杨廷江校长在动员有条件的老师参加上报资料的家访活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我们拟聘协调员孙霞老师,她是个目前仅拿150元工资的新教师,但他们已经在开展力所能及的帮助贫困学生的工作,对助学有很高的热情,她们多个教师已经在筹备组成自己的志愿者小组,以配合外面的助学组织开展在这里的助学活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这里拟聘的校方代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由于经济困难,这里学生的生活是很苦的,在学校住宿的280个学生中,大半连每学期25元(县里核定允许收40元住宿费,而学校考虑到这里的实际情况,把住宿费减少到25元)也交不出,学校也只好免收了大部分住宿生的住宿费。

          学校统一给学生作饭也不行,因为大多学生家庭出不起这个费用,所以这里的学生是自己带米带柴搭灶作饭的,这就是学生们自己搭的灶,这样的灶摆了长长的一大排,可以想象,几百学生都生火做饭时是怎样的壮观景象了……

          由于是露天,一到刮风下雨,学生们就做不成饭,只好饿肚子;校长说,希望能够有几千快钱来沿墙建个偏厦给学生做饭用,但我没有办法答复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学生们用来作饭用的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学校的宿舍年久失修,五一刚放假几天,掉落的泥灰就把这里搞成了这个样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天花板已经是这样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就是学校的大门了,连围墙也没有,因为是未来的淹没区,上面也不再给这里拨款,学校近两年只能在这样的状态下艰难度日,等待着水库建成后往山上的新场地搬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大房子是学校借来充做学生的宿舍的,这里住了100多个学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为了改变这里贫穷落后的状态,当地政府农业做了大量的工作,这里利用气温高的优势,开始发展早熟蔬菜的种植,供应给贵阳、重庆、成都等大中城市,开始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规模还很有限……

          这是这里的菜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的菜地2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的菜地3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今天下午我们就要离开这里了,希望这里的明天会更好!

          • 家园 【文摘】新西行漫记--贵州(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离开册亨时,天下了大雨,好象是在惜别。在望谟时,也有一场夜雨,在黔西南州的5天中有两场雨,实际是应了“天无三日晴”的民谚了的。

            从黔西南州去黔西毕节地区的草海(威宁县)是不大方便的,我和大汶河是从册亨乘汽车到兴义,然后乘火车到昆明(6个小时,到昆明已经是5月6日的早晨了),他在那里乘中午的飞机返回山东胜利油田了,我则同时乘成昆线的火车到了六盘水。由于到六盘水时天色已晚,已经没有去威宁的汽车了,同在威宁的协调员也联系不上,我只好在那里找个小店住了一夜。

            5月7日早,我乘早7点半的汽车前往威宁,9点半到那里,路上多次给我们在草海的资助点——东山学校的校长发短信,告诉那里我到达的信息,但均未接到回复;一下车,我就马上给那里打电话,也没有人接听,我在街上打听我要去的东山学校,也没有人知道,这个县有100多万人口、35个乡镇呢,并且已经是星期六,政府机关都放假,没有办法到那里去打听——在这里,我有遇到了在刚到望谟时遇到过的窘境——联系中断了;我幸好还有一手准备,我找到在贵阳省志愿者指导中心马主任那里拿到的联系电话,找这里的团委书记,但这里的团委书记也在年初换过了,幸好老的团委书记还没有换手机,他给了我同新的团委书记联系的电话。在同新的团委书记联系后,求得了他的帮助,中午时分,我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草海东山学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就是草海了,广阔的水面、蓝天白云,真的很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就是东山学校,又是个没有围墙的学校,有1400多学生,32个教师(包括行政人员,其中有14个代课教师,他们每月仅能够拿到120元——县里给的100元、学校补贴的20元——这里还在大量使用这样廉价的教师,可以想象这里目前的教育状况了),20个班级,一般的班级人数都在50人以上,好几个班级竟有110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球场上学生们在打球。

            对面就是草海,过去就是威宁县城,草海镇就是县城所在地,看上去这里离开县城仅几公里,但围湖一绕就是20多公里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校长办公室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拥挤的教室,很难想象这样的教室里会上好课……

            请注意,学生用的水泥“课桌”,冬天用这样冰冷的课桌是什么感受?长期用这样的课桌学生们的健康会怎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又一间教室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又遇到了那个问题——多子女造成家庭贫困

            这一家有四个孩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家7个孩子。母亲车祸死亡,三个姐姐没有在照片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又是7个孩子。父亲车祸死亡,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没有在照片上。

            这次申请我们资助的是两个女孩(那个大些的女孩子已经17岁,还只读到三年级,而妹妹是在读二年级),她们的小弟弟因为贫困,该上学而没有上学(已经8岁了);她们的大姐读初中一年级时辍学打工,文化低打工难的经历使她也希望能够重新回到学校多读点书(18岁了)。

            我们还是帮帮她们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老奶奶带着孙女在过艰难的日子——其实孩子的父母都在,他们已经分手,都在外面打工并另外有了自己的新家,但都已经多年不再管老人和这个孩子了——在这个孩子身上我们始终没有看到笑容。

            不知道为什么,学校没有给这个孩子申请资助。我们是在到其他孩子那里家访时见到她的,她主动为我们挡狗并带我们找到其他几个孩子的家,她自己始终没有同我们讲她自己的处境,是她的奶奶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时主动来找我们了,几个同行的教师也知道她家的实际情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是新点,30个学生的资料已经整理好,准备寄出,另外还有20个学生的资料正在加紧整理。

            我到这里来得到团县委的欢迎和支持,他们希望在这里再增加资助点,这是我同团县委周书记及另一个热心助学的朋友的合影,那个朋友介绍了他家乡的情况

            (大方县),希望我也能够到那里去看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救军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没有想到,这里竟为我的到来举行了盛大的欢迎,长长的欢迎队伍竟排了近百米,措手不及的我眼泪几乎流了出来……

            5月7日我在学校的配合下完成了对这里部分申请资助的孩子家庭的家访(学校准备向OCEF报出的),然后整理照片和资料并把第一天看到的情况发到论坛上来。我在这里是靠学校的电话线拨号上网的,网络速度实在是太慢了,这一晚,我睡了三个小时的觉。

            5月8日,考虑到准备9日到当地推荐的另一个乡去考察,下决心在8日完成对其余申请资助的孩子家庭的家访,早近7时就出发了,中午和晚上均没有回学校吃饭,在学校老师的配合下加紧家访,一直到近12点了才返回学校,大家都吃了碗蛋炒饭,然后老师们到我这里看已经发到网上的信息,并看我怎样把资料放到网上去……他们离开时已经是后半夜两点了,我赶紧睡觉……

            5月9日早4点多,我爬起来整理照片和资料,近7时就又出发访问这里最后的六个申请资助的孩子家庭,9点半,我们完成了对这里全部申请资助的学生家庭的家访——这时前来接我的下一站的车已经等待我一个多小时了。

            两天,我睡了5个多小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是威宁县站么镇汤朗村汤朗小学——那个“朗”字我用的是谐音,本来是身体的“身”加上“小”字组成的我没有见过的一个字,这里是多个民族聚集地,有彝族、苗族、白族等。

            这个学校目前有538人,教师有13人(其中代课教师5人,是由学校每月发给150元报酬——如果考核不合格就还拿不到这个数)。

            这个学校所在的村有2500人左右,有5个村民组,从镇里通过来的土路到这里就是尽头了,又是“地无三尺平”的大山,并且海拔在1800米以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操场上也是列队欢迎的队伍。

            我同这里的校长说:“完全没有必要这样的,我消受不起的……”校长解释说:“从来没有人关注这里,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能够派人到这里来,我们都很激动……,这绝不是在摆花架子。”

            我了解到,尽管这里群众生活条件很差、有很多失学的孩子,但这里的孩子还从来没有得到过外面的资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同我合影的就是这个学校的校长,白族,刚30岁,已经在这里做了5年校长了……

            他是当地人(先辈从云南大理迁来),从小在这里长大,读中学时竟要走两个半小时的路才能到学校,曾经发下誓愿:“我将来不能让孩子们再吃这样的苦!”原来当过代课教师的他接任这里校长职务时,这里的学生仅有80多人,短短的几年,这个学校的学生人数就发展到530多了,除本村的孩子外,连周围其它乡、村的孩子也到这里来读了,现在学校的设施已经严重不足,7间教室已经远不能满足需要,最大的班级竟有110人了……

            我们的“建校项目”能不能考虑帮帮这个学校呢?

            由于当地群众生活贫困面很大,学校收费从国家规定的“一费制”标准(每人每学期80元)降低到每人每学期60元(1-4年级,5-6年级是65元),这是我所见到的最低收费了,但就这样,这个村还是有30-50个失学的孩子……

            校长在同我一起家访时无奈地告诉我:“学校资金已经少到极限,按照目前的状况,学校确实已经无法把他们都收进来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就是那个装了110个学生的教室,面积只有30多平米,桌子居然是木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样的“课桌”我还只是在广西凌云的览沙小学见到过,那里是我们OCEF给换了新课桌和新黑板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这个学校在校学生的情况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学校的一排教室。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学校的另一排教室。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汇报一下在家访中看到的情况吧:

            这是一个学生的“家”——如果还可以称做“家”的话……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们在访问这个“家”,他们是白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他们原来的家——一半已经垮了,另一半住着奶奶和两个叔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一家只有“凉山地”2亩,山高地温低,产量有限,每年收获的粮食只能吃到4-5个月,所缺的粮食就靠它们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没有上学的孩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样的住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样的住房2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样的住房3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老人家在修被冰雹砸坏了的石片屋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失学的孩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样的住房4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赖以生存的土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赖以生存的土地2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赖以生存的土地3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地膜覆盖是提高地温的有效措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小苗已经长出来了……

            玉米和马铃薯是这里的主要食物和饲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访问汤朗村贫困学生家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汤朗小学的老师们已经开始了他们的家访工作,希望能够在15日前整理好并寄出申请资助的孩子资料,以便在下个学期开学的时候让那些失学的孩子能够走进学校的课堂。

            他们在努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孩子们在期盼我们的帮助

            5月9日晚,我结束了对汤朗村的考察。随后乘汤朗小学校长的摩托车返回么站镇,在半路遇到了镇里来接我的车——县里已经安排我当晚返回县城,以便我下步的行程。

            在么站镇,我把带来的关于建立新点的各个文件利用这里的计算机打印出来,教会校长怎样申请新点。学校和镇里已经推荐汤朗村的一个村委会成员申请做我们的协调员,并准备在今后的几天内准备建立新点的各项工作,希望能够在15日前整理好并寄出申请资助的孩子资料——我建议他们尽可能为那些失学的孩子提出申请。他们将报出25个失学孩子和15个在校的面临失学学生的申请资料。

            今天(5月10日),我准备同一个自费来这里支教的山东志愿者王东灵见面,他在这里很偏僻的龙街镇下面一个离开公路有三小时路程的牧草村小学支教——我原准备到他那里去见他的,但正好他到县里来办事情——昨天他已经等我一下午了。我还受《贵州人网站》的委托,准备到这里他们建立的图书点(三个)上去了解一下图书的利用情况。

            感谢这里团县委为我准备了极好的条件——能够住在他们的能够宽带上网的办公室里,能够把这两天的情况通过网络汇报给大家。

            • 家园 【文摘】新西行漫记--贵州(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5月11日我离开了威宁前往六枝特区。早5时,我背起背包下楼(我住在威宁县委大楼5楼的团县委办公室,有宽带上网的条件),搭出租车去草海火车站,早六时许,乘上了由宜宾发往贵阳的“水城号”客车,9时10分左右到达六枝站。

              在六枝,我用电话联系到了当地的协调员郭府祥,知道他正前往六枝来开会,将于一小时后到六枝,让我在车站等他。如果我等到他再去陇脚的话,这一天恐怕做不成什么事情了,我没有等,问清楚去陇脚的办法,就搭“六枝—中寨”的车子出发了。

              坐车的时间是我最好的睡觉的时间了,我同售票员讲好了我要去的地方就又在颠簸的车上睡了起来。11时多,我被售票员叫醒,让我下车,我一看车是停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才知道,售票员是在车子已经开过陇脚乡政府所在地近两公里了才想起来让我下车。害得我背着背包又往回走,大热的天,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我才找到陇脚乡中心小学——这是我们在这里的一个资助点,乡教辅站就在这里,当地的协调员郭府祥就是在这里工作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可以说,这里是我进入贵州以来所见到的环境和条件最好的乡镇之一了。

              照片是陇脚乡政府办公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陇脚乡中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正在花费90万元建设陇脚乡中学新楼(国家“两基”投入86万元,当地又自筹一部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陇脚乡政府所在地花德河村的村委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的山林保护得较好,正在投资数千万元建设一个“布依族生态园”,一条标准较高的公路也正在修建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的农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的一个村落。

              这里是多个少数民族聚集地,我们家访中所到的学生家就有汉族、彝族、布依族、苗族、仡佬族等。这里有“山苗水布依”的说法,意思是:苗族住在山上,布依族住在水边——这实际上也反映了这里不同民族的历史地位和生活习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这里家访时感触最多的是:打工族的孩子教育问题。

              这是一个父母常年都在外打工的家庭,三个孩子自己在家里生活,大姐在读初中,住学校,照片上的孩子是老二(小学五年级),还有个弟弟在读小学三年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谈到家里的情况,这个孩子眼泪不断的流下来。

              “我的学习成绩不错,但弟弟的学习成绩不好,他总旷课,我们要说他,他就骂……”

              父母已经在外打工几年了,几个孩子除可以接到父母寄来的生活费外,日常的生活已经同孤儿无异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又是一个只有孩子在家里生活的家庭,父亲多年在外面打工,母亲出走在也没有回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4岁的小哥哥在生火做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9岁的妹妹在舀水。

              3月份父亲给他们寄回来500元钱,其中200元让给大伯家买种子用(自家的地大部分让大伯家种了,每年可以分得200斤粮食);交兄妹俩的学费用去180元;他们自己用15元买了这个水缸……

              我问:“你们还有粮食吗?”

              “还有一些,下次爸爸再寄钱来,我们再买粮食……”

              他们上学走到学校要走一个多小时,中午在学校是不吃午饭的,下午放学后,他们赶紧回家这里做饭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妹妹睡觉的地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哥哥则睡在草堆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受建校项目组委托,我在六枝特区期间考察了申请建校的郭家寨小学,这就是现在的郭家寨小学,瓦房是原教室,已经是危房了,现在上课是在右边的平房——村委会的办公室。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教室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学校不知道为什么建在这样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坡上。

              这个学校覆盖面是5个村民组,在这个范围内有200多户人家,不到1000人口。

              这里通村级路,可以走农用车。最近的学校是我们的新资助点——牧场小学(学生近300人,教师12人),孩子们去那里需要步行近一个小时,另一个方向上同样距离还有一所大坝小学(学生136人)。

              这里目前有两个教学点,村委会所在地有学生21人(16男5女),另一个点是偏青点,有学生58人(26男32女),都是由代课教师用复式班方式上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郭家寨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田家寨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另一个教学点——偏青点。目前是借用民房上课的,代价是房主的5个孩子不交学校费用。

              代课教师在打铃上课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孩子们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上课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教师在这样的条件下讲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租来块地皮作为运动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教师是个复员兵,白天在这里教书,晚上还要赶到近两小时路程外的朗岱镇去给供销社打更看仓库。他在学校的报酬就是学生所交书杂费中交清书费后剩余的部分,年收入2400元左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座小桥是代课教师用自己的收入建的——否则对面的学生一有大雨就无法过来上课了。小桥是蒋老师自己掏了半年的工资修建的,造价是1000多元YMB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学生的桌子就是长凳,椅子就是矮凳……

              • 家园 【文摘】新西行漫记--贵州(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5月30日,我完成在广西的探访活动后,离开龙胜县再次进入贵州,前往黔东南州的天柱县。

                从龙胜去天柱是较麻烦的,早上,我先乘车从龙胜到达湖南的通道县,再去湖南的靖州,那里有车发往贵州的天柱县,到达天柱时已经是晚上7-8点钟了。

                两三省交界之处,路况很差,照片就是那里的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路的狭窄,使大客车只好跟在小拖拉机后面慢慢的走,急是没有用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就是我们在那里的协调员黄秋林先生,他是30年前在地湖乡插队的“知青”。这个点是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张先生推荐的,张先生也是30年前在地湖乡插队的“知青”(来自贵阳)。20多年后,这些老知青重回故地,努力为尚贫困的乡亲们做点事情,真的很令人感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天柱县位于贵州省东部与湖南交接处,属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是国家贫困县之一,而地湖乡是该县最小的一个乡,三面被属于湖南的地方包围,仅有5个村(永光、永兴、江口、岩古、中河),4000左右人口;

                我们所资助的地湖小学有学生252名,教师12人(其中有1名每月报酬300元的代课教师),现在该学校已经同该乡的一所初中合并成为“地湖学校”,初中部分亦有200多学生。

                目前这个学校实行“一费制”的情况:1-2年级每生每学期收费80元,3-6年级每生每学期收费90元,初中每生每学期收费130元。关于“两免一补”,小学部分免书费人数为54人,平均金额为28元左右(各年级数额依实际费用不等,直接从书店取书,费用由书店去结算),而免杂费的仅有不到20人(独生子女户,双女结扎户等),“一补”在小学部分是没有的。

                根据了解,这里实际上辍学的孩子并不多,但开学交不上学费的还是有一些的,每学期开学不能及时交上学费的大概有30人左右,是由教师分别担保他们入学的。

                两天的家访中我看到的情况说明,这里自然环境条件较好,但由于交通条件差,人均耕地较少,又没有重要经济资源,很多群众还只是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花钱基本上还是只能靠外出打工增加些收入),还谈不到富裕,遇到天灾人祸,往往返贫。学校给我们提供的资助申请人,大都属于一般贫困,属于特别贫困的并不多,其中也有几个并不算贫困的家庭(当然也谈不到很富裕,只是在当地相对经济条件好一些而已)。我已经建议当地,下次申请时,可以在维持现有名额的基础上把资助分布范围扩大到全乡范围的多个学校并包括初中,以使我们的资助能够真正让那些确实由于贫困而可能失学的孩子受益。同时提出,我们的资助对象不能被排除在国家“两免一补”范围外,不能由于我们的资助影响贫困生享受国家给的待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天柱县城建设得还不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但去地湖乡的路就不怎么样了,看,重车压垮了路面,据说有100多吨重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一些村民乘机发财,垫上些石头,就得“拿买路钱来”,不付钱就无法继续前进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就是地湖小学了。是建在小山上,要上100多级台阶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校内还是满漂亮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学校拿来招待我们的糖蘸,是用釉子经过好几道工序手工制做的,是漂亮的艺术品,真舍不得吃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孩子们在上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条件很不错的远程教育室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边吃边玩的孩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的村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访路上1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访路上2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张先生当年住过的地方,30年过去,这里已经不能再住人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的孩子在努力着,他们会有同他们的前辈不同的生活,再过30年,这里一定会是另一番景象的……

                6月1日,是儿童们的节日,这里也举行了庆祝活动,但我忙于家访,没有看到孩子们精彩的表演,只是远远的听到了童稚的歌声。这天我完成了这里的探访活动,6月2日,我离开这里前往湖南新邵。

          • 家园 上花...但是好象看不到图?别人能看到吗?
    • 家园 【文摘】新西行漫记--重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看看重庆这个大都市的气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重庆2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重庆3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重庆4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些照片都是在朝天门码头拍到的,朝天门的“棒棒军”是天下闻名的,但也要警惕有人打着“棒棒军”的旗号盯着你包包里的钱,我乘蓬安到重庆的车到重庆下车后就一直有个“棒棒军”缠着我,要送我去上往石柱开的车,说包我有座位,只收20元钱,我没有上他的当,自己买了份重庆地图,自己乘公交车到了朝天门码头那里的长途汽车站,仅花了两元钱。在我在那里没有停留,当天晚上就到了位于重庆东部的石柱县。由于没有提前联系好,我同所要去的资助点联系不上,当天晚上就住在县城的一个小店里。

      25日上午我到达沙子镇,中午即到了我们的资助点——位于高山上的栗新学校。

      从沙子镇去栗新学校的路是不大好走的,镇上的一个书记说要找车送我上去,我说:“你只要告诉我路,我自己上去就可以了。”但他还是执意要送我上去,又说直接去的路走不过去,要绕路,结果我们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栗新学校。后来我才知道,步行直接上去也只需要不过一个多小时,根本不需要绕那么远的路。后来一个老师悄悄告诉我,这个书记除在学校吃了一顿外竟向经费已经很困难的学校要了200元的“车费”——没有想到遇到了这样的蛀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就是栗新学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教室里的孩子们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的部分耕地。

      石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沙子镇更是一个贫穷的地方,处于高山,种养殖业都不发达,交通不便,经济落后

      栗新小学原属乡一级学校,合乡并镇之后,变为村中心中学。有7个年级(从幼儿园到六年级),共有学生200余人,学生分布过于分散,最远的学生,从家走到学校得2个多小时,这在寒冷下雪的冬天,对孩子是一个考验,也很危险。学校现在的校舍处在一个低凹地带,四周被山包围,在冬天的时候,学校就被水包围着,排不出去,到处是冰,对孩子们是很大的安全隐患,也严重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但学校正在另一个地方建新的教学楼了,大概下个学期,孩子们就可以在新的教学楼上课了。

      没有想到,这里是我所知道的国家贫困县中学校收费最高的地方了,远高于国家规定的“一费制”收费标准,小学每学期学校收费在250元以上,初中每学期收费甚至达到700元,据说在没有实行“一费制”前这里的收费还要高些。高昂的收费使这里学生流失现象严重。很多孩子想上学,苦于家庭贫穷,不得不辍学回家干农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小繁(女)、小琦和她们的奶奶,他们的母亲在5年前同父亲离异后走了,随后姐姐小学没有毕业就辍学了,现在(才16岁)是到外面打工去了。两个孩子很勤快,从学校回来就帮助家里打猪草,她们告诉我:“喜欢读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小兰的家原来过得还不错,但几年前家里的一次投资失误使这个家庭落入极度贫困之中。

      原来,石柱县产的药用黄连是很有名气的,每斤干黄连可以卖到100多元,这里很多人都投资到高山上种黄连,指望能够有个好收入,小兰的父亲也贷款几万元(种黄连需要很大的投资,并且需要几年时间才能收获)到这里高山上种了一大片黄连。

      谁知道,种黄连的人多了,黄连的价格直线下降,现在已经跌到十多元一斤了,连投资成本都收不回了。

      黄连苦,种黄连的人更苦啊……

      绝望的父亲也不干活了,整天东游西逛,去喝去赌,也不回家了。为了躲避上门讨债的债主,小兰和母亲躲到种黄连的山里来,住在简易的棚子里。母亲说不让她再上学了,但她拼命也要继续读书,现在她每天要跑很远的路去上学,母亲则尽力照顾着那一片黄连地,指望能够收回些成本……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小兰家住的简易棚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小兰上学几年来是没有交过学费的,她也从来没有书,只是今年学校发给了她国家给的免费的教科书

      谈到随时担心失学,小兰哭了起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小萍是养父母从小拣来的弃婴,她的养父母靠给种黄连的人看山得到些收入,但黄连价格跌了下来,没有人再肯出钱请他们看山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小萍的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小萍的养父母。

      去年,人贩子把小萍骗卖到了湖北,她的养父母打了一场官司才把她要回来。

      现在,养父母是靠偶然做些零工的收入来维持这个家的,本学期的学费是学校的校长给她垫付的。养父母曾经同她商量:“不读了吧……”,她说:“你们不让我读书,把我拣来干嘛……”

      养父母讲,这个孩子其实很懂事,在外面别人给了点花生,她也要拿回来给妈妈吃……

      老师介绍:学习成绩属于中上,去年被骗卖回来后成绩下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们的协调员在小萍家里家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们来认识一下黄连吧,这就是种黄连的地方了,黄连不喜光,对环境要求较高,需要给它搭棚子、洒水,需要人经常照料它,它长在海拔高的阴湿的地方,三年以上才能药用,5年以上才能有最好的收获,每亩需要前期投资8000元以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一年生的黄连。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两年生的黄连。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三年生的黄连。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黄连种植区的一个教学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我所见到过的最小的教室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那里正在修一条长长的隧道,一条高速公路将从这里通往湖北,相信再去那里时,交通条件将大为改观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4月26日,完成了在石柱县的探访,27日离开石柱再次经重庆转车,前往贵州息烽,同石柱一样,那里也是西部计划志愿者作为我们的协调员的……

      我在四川及重庆的探访活动到此汇报完毕。

    • 家园 【文摘】新西行漫记--四川(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3月8日,我们到达凉山山州的美姑县考察,9日上午,我们考察了这里的柳湖乡中心学校,这就是这个学校的大门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的女生宿舍,可以看到,被褥也是由“公家”统一供给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们看到,这个学校所有的课桌几乎都是来自于各种捐赠,这个教室里的课桌居然有六七种。学校老师告诉我们:这里是中心小学,条件是比较好的了,但还是缺很多课桌,下面的村小就更缺桌椅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校长告诉我们,这里的孩子来上学几乎都是空着手来的,多年来根本没有收过杂费,现在书费也免除了,在学校住宿的部分孩子(20%左右)还可以享受到四川省“十年计划”所给予的每月15-50元的生活费,由于这个比例的限制,虽然学校有足够的住宿条件(房间是够用的),但还是没有办法把所有应该住校的孩子都收进来,很多孩子需要走1-2小时的路来到学校上课,中午只能饿着肚子。

      所以,校长认为,我们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每个小学生每年资助310元)资助这个学校30个孩子的话,反而可能起反作用——没有得到的孩子会认为:“反正我们也得不到”,反而不再来上学了;他希望我们的资助能够让那些住得太远的部分学生能够来学校住宿。增加一个住宿的学生则需要每年800元左右的费用。他希望我们能够为他们增加30个住宿的学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校长带我走访了一些贫困的家庭,到这家时,这个老太起来看了我们一眼就又倒下了,原来她病了,由于贫困,这里的老人在60岁以上有病就不再去看,而是硬抗着了——这几乎成了风俗。这个老太已经70多岁了,就这样在那里躺着,我正好也在吃药,就把自己带着的两包感冒药请这里的老师给了她,但她问:“要钱吗?”听到说不要钱,她才收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有的看过我前面发的那些没有窗户的土屋照片的朋友可能认为,彝族居住习惯可能就是那样的了,其实并不是这样,那完全是由于经济条件所决定的,彝族群众如果有了好的条件也会让自己的居住条件好一些的,他们并不是不会把自己的生活装扮得好一点的。

      发几张在这里条件较好的地方拍到的彝族群众住房的照片吧,你们看,是不是也很漂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条件较好的彝族群众的住房2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3月9日中午,我和来来离开美姑去雷波,当晚到达雷波县的黄琅中学。

      路上,我们就在金沙江边行进,发两张照片,让大家看看金沙江的丰韵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江的对面就是云南省了,真不知道对面半山腰的人家是怎样出门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政府也为改善彝族群众生活条件做了很大的努力,一些居住在高山上的彝族群众已经迁移下来,照片就是政府为他们建的移民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湖的对面就是黄琅中学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阴雨天气的黄琅镇仍然很美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根据了解到的情况,黄琅中学位于该县条件较好的黄琅镇,当地属于汉族区域,在凉山州属于最好的地域了,在该县也属于最好的地域,这里的马湖风光秀丽,已经在申请省级著名风景区了。

      这个县同我们刚访问过的美姑县、即将访问的马边县(那里有两个学校是我们的资助点)三县交界处的大片地区是我国熊猫生活的一个重要区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们在那里的探访工作安排得很紧张。

      天色已经很晚了,家访还在进行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仍然属于凉山,并且“大凉山小、小凉山大”,这里是小凉山了,山更大些,我们所资助的孩子,有些就住在金沙江边,照片上小山村的后面就是深深的金沙江峡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这里看到的金沙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孩子们上学就是要在这样的山路上攀爬,有的要走一个多小时才能够到学校……

      我们所资助的在这里住的黄琅中学的孩子,从这里去学校要走5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够到学校,他们几乎每周要走一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两个孩子在山路上休息,旁边就势陡峭的悬崖,更多的孩子已经在山脊上了,他们也在注视着我们——这里毕竟极少见到外面来的生人呀。

      看到我们在拍照,一群孩子们在举手欢呼,但实在太远了,我们只能看到很模糊的影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孩子的父亲是两年前走在山路上被偶然滚下来的石头砸死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她的母亲是一个是一个山村代课教师,每月报酬仅100元,她现在就是靠这点微薄的收入来维持四个女儿的生活和上学的(四个女儿,两个初中临近毕业,我们的资助将自动停止,一个小学,一个还没有上学),说起家里的情况,这个坚强的妇女也不禁落泪了……

      这个家庭再无能力供两个初中毕业的女孩子去读高中,我们能否考虑资助这两女孩子读高中呢?(每人每学期需资助1000元——这里高中收费在每学期1300元左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又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无情的冰雹砸坏了屋瓦,她的母亲正在屋顶上修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这里看到的一个山村小学,有60多个孩子在这里读书,只开1、2、3年级,4年级以上就要走15里山路到外面的学校去读了……

      这里的教师全部是代课教师,每月收入仅一百元——这些可敬的山村教师支撑着这个学校,给这里的孩子带来启蒙教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正在玩耍的孩子发现来了生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他们好奇地围了过来……

      这个学校4位教师。60多个学生,其中得到免书费的9人,免杂费的7人(要有残疾证才行)。老师们讲,这里的群众贫困很普遍,有的家庭连盐巴都买不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马上可以看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离开黄琅,我们到了位于凉山区域的最后一个点——马边,这里有我们的两个资助点,位于城区的张坝中学和位于山区的羊坝小学。

      张坝中学位于马边县城边上,县城里另外还有一所重点中学,县城的学生一般上重点中学,张坝中学的学生大部分是附近山区的,家离学校都很远,大部分学生住校。这个学校的收费没有实行“一费制”,每学期收费420元,(其中住宿费30元,彝族学生免交)并且没有实际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学生在校吃饭要自己解决,一般每周花费二十元左右。在这个学校,我们的协调员过于热心,几乎包揽了所有资助学生的工作,而学校方面该做的事情却存在很多问题。该学校没有组织对申请学生的实际家访,在我向他们提出这个问题时(“不做家访怎么能够直接了解到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该学校校长的回答是:“不必要……,不是我们要你们来资助的……”。我们到该学校探访时,学校的配合很不主动。我问到:“学校不准备让学校的老师同我们一起去家访吗?”校长回答:“没有必要,我们要家访也不会现在同你们一起去……”,我们的家访就是我和来来分别随学生去他们的家的,学校没有人同我们一起去……

      照片是这里的一座雕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们是四月12日到马边的,在13、14日两天基本靠步行完成了对张坝中学受助学生的家访,这里是小凉山区呀。这两天的家访无疑是这次探访开始以来最累的一次了。但风景还是很漂亮的。

      照片是这里水碾坝乡的田园风光。我们就是从上面远处的路走过来的,我们的学生都是分布在周围的山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他的家就在前面大山过去的接近山顶的地方,但从这边是过不去的,要从山腰绕。这一绕,我们竟花了三个多小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就是他的家了,家里爷爷在做饭,可以看到屋顶在冒出炊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面是一所小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现在我们已经是在另一面看这个学校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采茶季节,放学的孩子也参加了采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4日的家访异常艰苦。为了在两天内完成,我和来来是分头去家访的。

      由于当地学校的不配合,我和来来家访几乎完全是靠步行来完成的,只是在这一天,来来的一路租了台车,送来到十多里外的地方去访问分散在几处的几个学生家庭,尽管有车,但离开公路还是要爬大山的,并且来来访问的这几个孩子也太分散了些。我下午六点多接到来来的电话,告诉我还有最后两个孩子没有家访,她说她实在走不动了,问我能不能再去访问一家;我说:你回来吧,都留给我去吧,她还是坚持再访问了一家,而我则在晚近7点从学校出发,跟着学生用了几乎两个半小时登上一座高山,摸黑到了那个学生的家,访问结束再回到学校时,已经是夜里11点半了——这一天,我从早上6点半从学校出发,到再回到学校,竟在山上走了17个小时,来来也走了约15个小时——这是我们这次开始探访以来工作强度最大的一天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4日的家访还遇到了一件意外的事情……

      学生小霞早上从住在山上的家里赶到学校,来接我们去她的家,在下山的路上被狗咬伤手,但她把手藏在袖子了不让我们看见,我们直到到她家时才发现她的手伤得厉害……

      她需要马上去打狂犬疫苗,但她的母亲拿不出钱来,我只能找出自己身上带的200元钱交给她们,让她们尽快到县城的医院去打针……

      • 家园 【文摘】新西行漫记--四川(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对张坝中学的不配合态度,我反映给了当地教育局,求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他们承诺做学校的工作以保证我们资助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决定派车在15日送我们去另一资助点——在山区的羊坝小学

        但,我们在马边的协调员彭蓉蓉老师确实是很不错的。她是退休教师,对助学工作很有热心,他的老伴也非常支持她(当地运输公司的领导),两年前基金会的监察员(成都的大学生)来这里时,吃、住、行都是他们包下来的,但她有心脏病,不能到山里去家访学生。这次刚到这里时,他们还是要把我们的吃、住、行包下来,但我们认为这是学校的事情,不要给他们个人增加过多负担,同时由此也可以看看学校的态度,我们还是直接找了学校。

        15日早,在马边县城,我们在等车的一小段段时间,竟成了街头一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彭老师在同羊坝小学学生交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就是羊坝小学了。

        这里对我们的态度同张坝中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的老师们积极配合我们在15、16两天里完成了对所有受助学生的家访——是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陪同我们去的,他们对自己的学生极其家庭都非常熟悉,对这里的路也非常熟悉。当然也全部是步行,大山里的家访是用不上任何交通工具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整洁的校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认真学习的学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食堂开饭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家要排好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课间的孩子们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资助金发放公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新申请资助名单公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访开始了,学生走在前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样的山、这样的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为了保证在这里资助的顺利进行,我们准备在当地聘请新的协调员参加进来。这是拟聘协调员唐加明老师、阿巫遛尔老师在家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彝族孩子“则吉弟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他的一家人。这里很少有外人来的,只能见到挖药材和挖兰草的外来人,这里的兰花可是很出名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我们去他家的路上,这个孩子也有些累了……

        另一个大些的孩子叫阿培杨甲,他所在的村叫“牛屎沟”,他是这个村唯一的学生,他的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都没有上过学,这个高山村庄中30多户50多个孩子再没有上学的了——这里没有学校,也没有懂他们语言的老师愿意来这里教。这里山大沟深孩子们出不去,走到学校要四个小时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孩子很优秀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就是他所在的山村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小博(张着嘴的那个可爱的孩子)是汉族,是这天我们访问的第三家。他的父亲1999年遇到车祸大腿骨折,至今没有完全康复,现在是在附近的一个小矿山做点轻活,每天有十来元的收入;家里只有一亩地,口粮都无法解决。但小博学习很努力,成绩是班级的第一名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三姐弟的父亲前年被淹死,母亲是残疾(脚),地是靠亲友帮助种的。但三个孩子都很要强,在学校的学习都不错,姐姐已经初中三年级了,母亲告诉她:“你考上高中家里也没有办法送你去读的……”,但孩子说:“我有把握考上高中……”。在那里,我告诉孩子:“你努力好好考吧,你真能够进高中的话,可以请老师帮助你向基金会申请高中生的资助……”

        我们是早上8点半到了山上他们的家的,可是他们三姐弟已经早就在山上采茶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彝族妇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彝族妇女2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彝族妇女3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的孩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罗汉夫机兄妹(彝族15岁、14岁),他们的父亲在他们两三岁时去世,母亲在他们四五岁时改嫁,把他们留给年迈的奶奶,5年前他们的奶奶又去世了……

        哥哥刚在读三年级,而妹妹还一天书都没有读过。但他们有很强烈的学习欲望。哥哥说:“没有读书的时候,瞎子一样……”,妹妹说:“非常想去读书,但那样家里就没有人做了……”

        在他们的家里,我们意外地看到,简陋的木架房子里收拾得整齐干净,甚至还有一定的存粮;他们种好自家的地外还养了一口猪和三只鸡,如果他们都去上学,他们家里的地就没有办法种了,也没有办法再喂猪和鸡……

        已经向学校建议,把兄妹俩都列入我们的资助名单,学校承诺,解决好他们在学校的吃住问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他们住的地方是高山顶上的“老鸦窝”,这里走下去到学校,需要一个多小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两个很优秀的孩子也是住在“老鸦窝”的,并且他们的家是住的最高的一家,已经几乎是住在山顶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最高的一家就是他们的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他们家看下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到了下面再回头去看,想不通:他们为什么要住在高高的山顶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再发几张来来一路所拍的照片吧。

        这是阿子、布哈和他们的父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能干的甲史布西在烧鸡——这才真正的烧鸡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司里坪村的孩子们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孩子们在上学的路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6日晚,我和来来离开羊坝回到县城,17日我们回到成都,又到了OCEF在成都的成员“山夫”的家,四川之行,“山夫”夫妇给我们提供了他们所能够提供的帮助,很感谢他们!

        照片就是“山夫”夫妇在为我们查资料。

        来来从成都返回北京了(她的假期已经到期了,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来来与我同行,吃了很多苦头,做了大量工作,很让人钦佩),而我则匆匆地奔赴简阳继续我的探访活动。

        • 家园 【文摘】新西行漫记--四川(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就是我们在简阳的资助点武庙中学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武庙可是很漂亮的地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从都江堰下来的“南干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南干渠2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到处都有的樱桃已经成熟,我可是饱了口福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们在这里的协调员黄斌老师是这个学校的政教副主任,是个很能干的女士;她基本上是步行全程陪同我走访了这里的29个受助学生(只有最远的4个学生动用了摩托车),她对每个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对基金会的工作是很尽责的。在走访途中跨越一条渠道时,她丢掉了自己心爱的手机,损失巨大……

          这个学校有学生453人,教师26人,每年从这个学校考进重点高中的学生有30-40人,教学质量是很好的,简阳市第一个考进清华大学学习的学生就是从这里出去的。

          这个学校享受国家“两免一补”待遇的有110人(“两免”是每个学生每学期160元,但“一补”没有到位),他们是以不重复资助的理由把接受我们资助的学生排除在外了的。

          学校收费情况:学生每学期396元(杂费100元、课本175元、作业本费20元、信息技术40元、教辅资料75元、体检防疫6元。另外每年保险28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黄老师和学生在家访路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公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正在上自习的学生,哎!书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孩子的母亲在她四岁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了,这么多年,母亲既不给家里写信也不给家里寄钱……

          父亲前年脚受伤骨折,至今没有好利索,现在年年民政上要救济他们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孩子的母亲在她9岁时去世,现在父亲长年在外面打工,爷爷奶奶原来都是白内障,是手术后医好了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孩子有个双胞胎的姐姐,她们姐俩的成绩都很优秀。她们的母亲在她们才一岁的时候就去世了。现在她们的父亲常年在外面打工,家里只有她们姐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孩子的母亲在孩子半岁时离异走了,父亲后来又另组家庭,他现在是同年迈的爷爷奶奶一同生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孩子的父亲在1988年出走再无音信,是母亲和两位已经7旬的老人辛勤劳作支撑着这个家……

          近两年,母亲甲亢病严重需要做手术,但他们没有办法筹措做手术需要的5000元钱,所以只能那样挨着……

          黄老师告诉我,这个孩子在学校入团需要交7元钱买徽章和证件,她提出“不入了。”是这里多年来这里唯一由于经济原因这样做的孩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孩子家里四口人,母亲是残疾,不能做地里的活;父亲做完地的活就想办法去打些工;姐姐已经初中毕业,现在在学做衣服,试图学会手艺能够养活自己……

          这个孩子很勤奋,从学校回来就做地里的活路,田里打药的活就是他的,他的想法很现实,“将来做什么?没得考虑好,万一考不起,就去学门技术,哪门能得钱就去学哪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孩子(女)的父亲多年前外出打工,已经8 年没有联系了,母亲也外出打工了,每年回寄回她和弟弟的学费来。现在只有她和70多岁的奶奶和弟弟在家里生活,她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了。她的心气很高:“我将来想当电脑工程师,我喜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孩子是小时候领养来的,她的养母早就去世了,现在是她同已经70多岁的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每年民政都会给这个家庭一些救济。每学期400多元的上学费用是这个家庭最大的负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个性格很开朗的孩子,这个家庭只有她和已经年近6旬的父亲,是靠父亲编些箩筐和背篓卖出去的收入来维持生活,但现在,父亲手脚不利索了,两三天才能编一个筐,只能卖上5-6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是19日完成在武庙中学的探访活动的,4月20日,我离开武庙,经成都乘火车前往蓬安。在蓬安,我们所资助的26个学生分布在城东路小学、诸家中心小学、大泥小学等三个学校里。

          照片是位于蓬安县城的城东路小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褚家乡中心小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泥小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我们在这里的协调员何荣老师,他是城东路小学的数学教师,我在蓬安就是住在他家里的,这次我在蓬安的探访,何老师全程陪同,走访了所有受助学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泥小学就在嘉陵江边,我们是乘船去那里的,上面就是大泥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等船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假”学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里面还真象学校,但实际是个居民院落,解放前或许是个官宦人家的大宅院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那里门前的小街。

          原来这里去年拍过电影,那时挂上的灯笼还都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泥小学的大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访就是在嘉陵江边进行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一个拣来的孩子,家里只有奶奶和父亲,她始终是这样怯怯的样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孩子的母亲8年前犯神经病,后来出走无下落了……

          她的父亲在外面打工,姐姐在读高中,姐姐上学的费用已经让这个家庭背上了7000元的债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是小狗每天陪伴她沿着江边长长的路去学校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孩子的父亲属于那种不务正业的,已经十来年不管家里的事了,前年父母离异,法院把两个孩子分别判给双方,但父亲不露面,母亲只好把两个孩子都领回自己的娘家……

          母亲外出打工了(新疆),现在两个孩子都跟外公外婆生活,他们的学费都由老师垫付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孩子的母亲三年前患淋巴癌去世,父亲外出打工了,家里只有他自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孩子是父亲从小拣来的,父亲现在已经58岁,只有父女两人相依为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也是一个从小拣来的孩子,也是只有父女两人相依为命。父亲55岁了,身体不好经常胃痛,她家的房子已经是危房……

          这个孩子8岁才上学,是学校减免了部分费用她才得以进学校的,她说:“我现在的成绩不是很好,但我要努力,想读下去,中学、大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城东路小学的孩子大都是生活在城市的贫民了。

          这两个孩子是靠父亲在城里踏三轮车的收入来维持生活的,他们的母亲和姐姐在数年前年被拐卖,现在虽然已经知道下落,但无法支付办案的费用,没有能力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他们的父亲从外面回来,他就是踏这样的三轮车给人拉货的,因为干这个活的人多,能够找到的活少,收入很有限,可惜匆忙中照片没有拍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孩子的父亲三年前在外地打工,死于工地事故,母亲随后改嫁,把孩子丢给老人,现在他是在爷爷奶奶这里生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两年前这个孩子父母离异,随后母亲就去外地打工了,但既不回来也不给家寄钱,孩子现在是同原来在村里做教师的外婆一起生活……

          我们在家访时,这个孩子就是一句话都不肯说。外婆讲,这个孩子很敏感,为了避免刺激孩子,外婆一直避免在孩子面前提及他父母的离异及他母亲不再管他的事情,但孩子怎么能不知道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孩子的父亲是石匠,1996年在一次事故中死亡,母亲随后改嫁,把他和姐姐留给老人,现在他俩是同年近六旬的爷爷奶奶生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访路上。

          蓬安是我们在四川探访的最后一站了,4月23日我完成了在这里的探访活动。4月24日我乘汽车离开这里,经成都转车前往重庆市的石柱县

      • 家园 8858"手机公益短信捐款

        中国移动通讯135-139手机用户,写信息"1"至"30"中任意数字,发送到"8858",即捐款1-30元人民币;也可"包月捐款",写信息"01"或"030"中任意数字,发送到"8858",既每月捐款1-30元人民币。每月捐款上限为60元人民币。

        http://www.cctf.org.cn/HelpNote/8858help.htm

        关键词(Tags): #8858"手机公益短信捐款
      • 家园 不知道说什么好...无话...胖兄功德无量
        • 家园 哎,汗颜阿

          看您这样的说法,胖子真不知道该怎么好了。

          可敬的是一线的义工还有众多的无名的捐款人。比如这系列帖里的监督员周老师,自己的孩子在国外,生活本来可以蛮安逸的,却为了无力上学的孩子们四处奔波,在OCEF的论坛里你就可以发现,一整年他也没在家里清闲过几天,都这么大岁数的人了……

          • 家园 握手,

            我也在OCEF坐点义工。整理孩子们材料时看到的贫穷的生活状态真是以“辛酸”也难以形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