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是谁谋害了运十 -- iimao

共:💬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是谁谋害了运十

    转华岳奕豹旧帖:飞雁望断,英雄泪尽--是谁谋害了运十

    作者: 奕豹(沈.村.银.贝) [104472:8525], 04:21:16 06/14/2003:

    -

    (一) 交大航空系“系友通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父亲是44年考上交大航空系的。四十叁年过去,交大航空系“系友简讯”创刊,

    印刷简陋,排版如同“挺进报”,但饱含那一代以为航空能救国的学子热情不

    减 当年。“简讯”一本本地上了父亲的书桌。以前去底特律看父亲,有时会捡

    起一 两期“挺进报”翻翻,最多也就是翻一两页,便将那些30年代四十年代和

    五十年 代交大航空系毕业生的七言八语又关进了微微发黄的纸张之中,老人们

    饱经沧桑 的怀旧之念之情之感力透纸背,不念也罢。

    回国当海龟,顺手劫持了父亲的手提电脑,到上海打开电脑箱的文件夹,交大航

    空系“系友通讯”的最后的终刊期--2002年11月15日的第60期,豁然其中。

    此后,系友通讯第60期便在办公室的书架上与赫鲁晓夫回忆录,西路军史,中原

    突围史一起共度时日春秋了。工作之余,熄灯之前,当我看腻了赫鲁晓夫,看

    腻 了张国焘,徐向前,看腻了李先念,郑位叁,王震,王树生,再拿起“系友

    通讯 ”的终刊号-第60期,别有一番滋味一种心情涌上心头。

    我看过一些新时代的班友,系友或校友通讯之类的,排版不谓不气派,色彩不谓

    不绚丽,相片不谓不传神,文字不谓不华美,纸张不谓不挺刮。

    我再翻了翻手中这本发黄了的终刊号。在这最后一期的系友通讯上,这些老学子

    们除了互祝保重,写点“大学四年胜黄金,学习年华定人生,回首沧桑皆无悔

    , 人间美景称黄昏”之外,他们还想说些什么呢?

    从最后一期通讯的头版头条起:

    1. 再谈研制喷射式客机 (48届吴质义)

    2. 读57期戚世孝学长有关“运十”一文的共鸣(56届陈天骅)

    3. 从“运十”的夭折谈起(综述)

    4. 系友聚会在南京座谈我国尽快开发大型民航客机的制造生产

    5. 蔡文珍来信谈大型客机制造和生产

    6. 运十夭折的经验和教训(47届薛中擎)

    。。。。。。

    他们的主要话题只有一个:我们的民航客机!

    我得感谢金冈,螳螂,老蛇,元江等许多朋友,在隔壁谈起了运十和我国的商业

    飞机的制造,这使我有了机会和动力,让我们这些后来人和外行一起担当或“

    分 享”点新中国第一代航天科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壮志未酬和英雄气短。

    (二)MD-82,开始了中国制造干线飞机的历史,翱翔天空的辉煌与荣耀?

    在隔壁转贴的“上海,重拾飞机梦”一文是这样开头的:

    “20年来,上海制造民用飞机的路,走得曲折坎坷:1985年,上海一举拿下35架

    麦道公司MD─82飞机的代工合同,开始了中国制造干线飞机的历史,翱翔天空

    的 辉煌与荣耀,曾环绕着上海……”。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看交大航空系“系友通讯”不知道,一看真的吓你

    一跳。引引这些老航空们的辛酸话吧:

    1984年6月4日,上海飞机研究所219名航空工程技术人员联名上书,强烈

    呼吁不要花费巨额外汇去组装DC9超80(即MD-82),建议在运十已经试飞成功的

    基础上发展我国自己的民航客机。然而219名我国第一线航空技术人员的肺腑之

    言 赤子之心,犹如进了一潭死水,一个浪花,一丝绮涟都没有。

    1985年4月13日,在锦江小礼堂,美国麦道公司与上海航空工业公司签下协议,由

    麦道公司转让技术,供上海在购买配套件基础上生产MD-82飞机,5年内生产25-4

    0架,全部供给国内民航公司使用。开始了所谓的“中国制造干线飞机的历史,翱

    翔天空的辉煌与荣耀。。。”

    在这个辉煌和荣耀的后面是什么呢?

    同年(1985年),在美国的“财富”杂志上,麦道公司自己就说得一针见血,正

    点得不能再正点,到位得不能再到位,赤裸裸地叁点毕露连一根干丝都没有了

    : “因为上海搞过运十,我们才和上海合作,如果不打倒运十,美国飞机就不

    好打 进中国。”

    日子很快就过去了,MD-82在上海组装了35架之后,就寿终正寝了。

    美国人帮中国航空部设计的中国民航机制造的25年走叁步的计划:

    第一步:由麦道公司提供技术,部分制造和装配MD80/90系列。

    第二步:与国外合作,联合研制100座级客机,2005年投产。

    第叁步:自行设计制造180座级的客机,2010年投产。

    1997年夏天,兼并了麦道公司的美国波音公司明文通知上航:停止MD-90在全球生

    产。在上海刚搭建起的生产线顿时成了废物。我们花了40架的技术引进费,作

    了 20架MD-90的生产计划,仅仅只完成了两架,就被人(美国人还是我们自己?

    )玩 得找不到北。中国民航机制造的第一步还没落脚,脚骨就被狠狠地敲碎。

    1996年中国航空总公司与空中客车和新加坡科技以46:39:15的股权,联营设计

    和生产100座级的AE-100,当时中航总的情报是波音和空客都不生产100座级民

    航 机。两年后,在范堡罗航展上,MD-90的改进型---106座的波音717升空首飞

    ,当 场就得到50架的订货,同时同地,空客宣布投资5亿美元,上他们自己的107座

    的 直线客机A318,得到的肯定定货翻波音一番─109架。同时同地,空客宣布中

    止与 中航总研制生产AE-100的合同。惨痛的事实是,无论是美国人还是欧州人

    都没把 飞机制造的关键技术转让给中国人。因此,即使是中航总有钱,想拼口

    气硬撑也 无济于事。中国发展民航机的第二步,比第一步更惨而惭,刚一抬腿

    ,就摔断了 门牙。

    第叁步在2010年前自行设计制造的180座的民航客机投入使用?估计如今的航空设

    计制造部门的负责同志都不会主动谈这个话题。不容置疑,所有曾为我国航空

    事 业鞠躬尽瘁一辈子的工程技术人员谈到这个话题时的心情是十分,不,是万

    分的 遗憾,无奈,甚至愤慨。如同交大航空系“系友通讯”终刊号的编者按:

    “我们 是含着泪完成此文(关于运十夭折等文)编辑工作的,也许文中语言有

    所偏激, 亦或论据尚不充分,在此代为作者请荆,但他们的赤子之心,几如子

    规谛血,可 鉴天日。。。。。”

    为什么?

    因为在2010年前的30年,我们已经自行研制了可载运180乘客的大型民航客机─运

    十。

    (叁)708工程--我们的运十

    1970年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领导下,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上708工程─研制大型

    民航客机运十。客机设计为149-189座,起飞重量110吨,最大商载25吨,最大

    巡 航速度974公里/小时,最大商载航程3150公里,可涵盖绝大多数国内航线。

    运十是成功的。

    1980年9月26日9:30,运十由首席试飞员王金大试飞成功。此后飞北京,飞郑州

    ,飞合肥,飞广州,飞昆明,飞成都,飞乌鲁木齐,并跨过喜马拉雅山飞拉萨

    , 一次两次叁次,连飞七次!到1985年“运十”被枪毙之前,她是我国第一架

    自制 的大型民航机,她飞了130个起落,飞了170个小时,在神州大地上空翱翔

    了16万 5千5百80公里。

    运十是成功的。

    国外民用大型客机的研制时间和费用一般为10年和20亿美元。我们的运十从70年

    立项上马,到85年飞上蓝天,十年。我们的研制费用为5亿3千7百70万元人民币

    , 按当时的汇率是1亿9千万美元,仅为国外研制费用的10%。

    运十是成功的,尽管她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与波音机比,油耗比较高

    ,噪音比较大,国产高强度铝合金LC4尚不满足要求。但这些问题已经有了改进

    方 案,在继续研制的过程中完全能够解决。她的成功之处在于,在708工程下,

    我□ □□角F一支研制大型机的野战兵团。

    她的成功之处在于,我国继美,苏,英,法之后,成为第五个能制造100吨量级的

    国家。

    100吨,100顿,您知道100顿是个什么概念?

    一个国家有了制造100吨量级长距离客机的能力,也就有了制造同类改型机,如加

    油,预警,指挥,电子侦查机的能力。

    缺乏100吨量大型机的教训和羞辱还记得吗?

    以色列在美国的压力下,公然撕毁为中国出售电子预警机的合同!

    点看全图

    回到我们的运十,她是不幸的。

    战士战死在疆场,死而无憾。

    战士死在“自己人”手里,千古奇冤!

    运十与岳武穆一样,胜利于朱仙镇,但没能逃过风波亭。

    (四)是谁谋害了运十?

    大概没人敢。

    运十试飞成功后,邓小平在1981年10月13日有指示:“国内航线飞机要考虑自己

    制造。”他在同年12月30日的指示更明确:“今后国内飞机统统用国产飞机!

    ” 这已经不是指示,而是军令!

    1981年5月,根据薄一波的指示,叁机部(航天工业部)和上海市召开运十的评审

    会,与会的除了国家和地方的职能部门官员,还有范绪萁,吴仲华,王俊奎等

    航 空,经济,冶金,化工方面的专家55人。评审结论叁句话:(708)工程不能

    停, 成果不能丢,队伍不能散。

    根据领导的指示和专家的评审,叁机部,上海市和国家计委国防局几次叁番向有

    关部门写报告─继续研制运十。没有下文,没有回音。

    708工程停了,运十成果丢了,一支精英荟萃的大型机研制队伍散了。

    没有一纸公文,没有任何人负责,708工程,我们的运十是在无人负责,没有文件

    根据的情况下被“不合法”地拖“黄”了的。

    回过头来查,都一些似是而非,半公不私的贾雨村言!

    一是计划部门说没有经费,二是民航部门说中国不需要大型飞机。

    事实是,运十的研制经费为6亿人民币,事实是从运十被枪毙的那一天起,到199

    7年底,国家花了150亿美元进口了200多架大型民航客机!

    是谁谋害了运十?

    众口纷云。

    交大航空系47届毕业生,薛中擎老师这样说:“在已经揭露出许多腐败,暗箱操

    作和向国外洗钱的案例后,人们不禁瞎想,热衷于购买外国飞机的交易是否那

    样 清白?在外商回扣的妖魔前,联日本首相田中不是也栽跟头下台了吗!但愿

    这只 是杞人忧天。”

    我知道我和薛老师都不是杞人。在国家利益面前,计划部门和民航部门的官员也

    都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这样的算式都不会做的学龄前儿童。

    难道真没有办法治理谋害运十的凶手了吗?

    过去已是过去,我寄希望于今天和未来,我为胡锦涛温家宝拍手叫好。

    非典失误,摘卫生部部长的顶戴!

    361艇失事,□北海舰队司令员上至海军司令员的功名!

    再有哪个主管中国航空制造事业的王八蛋,再敢热衷叁步走四步走,一步一个大

    跟头的,查抄他儿子孙子大姨子小舅子的财产:)

    (五)向交大航空系乃至全国在航空事业鞠躬尽瘁的前辈致敬

    交大航空系的那些系友,解放时,二叁十岁风华正茂,改革开放时,四五十岁年

    富力强,他们把最好的年华贡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如今他们七老八十了,

    但 还在为研制我国自己的大型民用客机奔走呼号。

    去年4月1日,吴质义,谢启骏,祁延爽,刘鹤守,陈国均,梁宝瑛,张汝媖,乔

    新,姚殸,陈德荣,黄庭廕等聚会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座谈呼吁尽速开发我国

    大 型民航客机的制造生产。他们谈的很多,并一致认为:

    - 国产大型民航机的研制得加速进行

    - 资金应不是很大问题

    - 技术应该能够解决

    - 我国航天器能上天,大型民航机也一定能上天

    - 大型民航机投入生产必定能带动许多卫星企业,创造劳动就业机会

    - 希望大家通过不同渠道向上反映,向社会呼吁。

    等等等等。

    这些航空工程界的前辈我一个也不认识。从POSITIVE的角度看,我想起了诸如“老骥伏栃!他们原本有机会看到我们自己的大型民航机遨游神州大地的。

    然而,长使英雄泪满襟!

    关键词(Tags): #运十#断层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