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全球竞争力报告”的全面解析(一) -- 陈经

共:💬57 🌺160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根据我的经验,

      在如何对待西方经济学家的研究上有如下体会,

      (1)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可信度和可借鉴性并不取决于研究者的背景知识和名气,而取决于该研究者是否是专业的中国经济研究人员,或在某一段时间里专门以中国经济为研究对象;

      (2)如果是后者,那么这些成果大多数比中国本土的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可信度更高,方法和逻辑上也更经得起推敲。

      (3)即使这些成果中并不符合“常识”(比如陈经所提到的那篇罗斯基的文章)的文章,但在逻辑上是合理的,在思维上也可以给人以很大的挑战。事实上,从基本逻辑出发,推导结论,再验证结论是科学的态度。罗斯基的文章争议很大,但基本上有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都参与了这场论战,这实际上是对他的研究的重视。至于结论是否正确,那是另外一个问题,社会科学在很大程度上着重的是科学分析和讨论,结论正确与否反而并不是最重要的。当然从政策分析的意义上来讲也许结论就相反了。

      (4)中国的研究人员需要学习的是国外研究人员的科学精神、方法,至于结论正不正确完全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不应该因为结论本身的分歧而否定他们的正确方法。

      (5)我对国内研究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相关问题判断如下:a、智力平均水平当然是够格的,但专业训练水准参差不齐,大部分人根本谈不上专业训练,逻辑性尤其差;b、大部分人喜欢什么问题都谈;c、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大多数对西方经济学家不满意的国内研究者,真要他们面对面对后者进行置疑的时候,反而什么都说不出来,能够真正提出挑战性的人的反而是那些有西方教育背景的回国人员或实际上接受了西方训练方式的国内研究人员。这时可以看出专业训练的重要性。d、大多数国内研究人员与其说他们对西方学者不满,到不如说他们害怕受类似训练的研究人员抢了他们的饭碗或风头。

      元宝推荐:四月一日,
      • 家园 花!中肯!
      • 家园 说得不错. 再补充下

        社会科学除了模内的自洽性之外, 还需要注意与现实社会的 "外洽性", 这个部份包含了一般条件的普适性 (通常归类为一般原理原则) 以及适用群体的特殊性, 如适合中国特色的经济分析. 由于社会科学源于社会现象的归纳分析, 而各个社会都有其一般性与特殊性, 有可以推而广之的, 也有必需先行调整才能适用的. 所谓的 "西方经济学" 是基于西方社会经济行为的观察, 基础和中国现况并不完全相同. 在这个情况下就会产生一般人所质疑的理论与现实的差距甚至悖离, 特别体现在解释现象与政策分析上.

        对于国内经济学界偶没什么特别评论, 只是希望在套用国外既成理论时, 先留意一下中国经济社会的特色, 作好调适分析, 避免硬套, 特别是要推导政策时不能在未先分析环境因素调整方案前便硬套结论. 另一方面 "传统经济学" 也需要多观察与思考现状并吸收他人可用之处, 政治正确并不代表经济正确.

        大可兄有空补补那个系列?

      • 家园 抬个小杠

        我不是搞经济的,也不是搞社会科学的。一下只是讲讲一些我的感觉和对结论与理论在逻辑上关系的认识。

        1。“不符合“常识”,但在逻辑上是合理的”

        这个情形是不是有点不符合逻辑。如果逻辑推理的结论和“常识”不符,那要不是推理方法有问题,就是这个“常识”有问题。不应该两者都没有问题。

        2。 而且,研究的结论也是有意义的。如果,理论和实事脱节了,那理论的可信度是有问题的。结论是对研究方法的最好支持。

        3。其实社会科学的研究是很复杂的,尤其其中定量研究的部分。研究的方法,采样的方法,样本的偏差等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术界。同样的世界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时不时搞出不同的结论。难道是这个世界错了?我更倾向是研究的方法有误导。表面上看来严密的研究方法,和实际世界很可能不同。研究方法都有bias,这是任何一个研究项目应当自省。

        • 家园 不符合“常识”但符合逻辑并不难理解

          因为所谓常识,很多情况下只是一种思维惯性,并不是真理。事实上,社会科学的很多认识上的突破正是从发现不符合常识的地方入手。比如说,传统的看法是农民都很保守,排斥新技术。但舒尔茨则在70年代提出一个革命性的看法,即在大多数情况下,农民的“保守”实际上是对所处环境的理性反应,反而最能保证农民利益。舒尔茨的观点与“常识”相背,但却颠覆了传统观念,并且更多的被经验事实所证明。就以中国的例子来说,世界银行很多对华援助项目的实践就很能说明舒尔茨的透视功力。

      • 家园 一语中的
    • 家园 好文!鲜花亿吨!

      我跟老外学的,实际上也就是一朵。哈哈

    • 家园 【原创】二。中国大学排行榜似的全球竞争力指标体系

      二。中国大学排行榜似的全球竞争力指标体系

      如果看过几家中国大学排行榜的计算方法,会发现经济学家们搞的全球竞争力排行榜也就

      是这么回事。万变不离其宗:就是细分指标,加权归总。

      WEF的排名综合考虑两大指标。一个是“全球竞争力指标”(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 GCI),一个是“企业竞争力指标”(Business Competitiveness Index, BCI)。

      从名字也可以看出来,起主要作用的是GCI,BCI起辅助作用。GCI又分为三个层面:宏观经

      济环境(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的优劣、国家政府公共部门(public institutions)

      的素质、以及科技准备度(technological readiness)。

      GCI第一个层面是宏观经济环境。理论上,如果一个经济区通货膨胀率高、财政赤字庞大或

      者税收乱得很,宏观经济环境就差。宏观经济环境不好,企业表现也会不好,竞争力就会受

      很大影响。第二个层面是政府公共部门的素质。政府官员素质低落,没法执行任务,市场环

      境乱,那么经济体的财富增长不可能快。第三个层面为科技准备度。科技进步对经济表现的

      重要性不用多说了。这一项比前两项的重要性绝对不差。

      GCI搞得再好,都是国家层面的指标,财富毕竟得靠企业创造出来,企业不行,国家竞争力

      不可能强。WEF专家们又搞出企业竞争力指标(BCI)作为补充。

      BCI中有两个关键层面。一是“企业营运与策略的成熟度”(the sophistication of company

      operations and strategy),说的是单个企业的运作水平。二是“该国企业环境的素质”

      (quality of the national business environment),大概指的是整个市场环境里面公司

      合作竞争集资行销这类活动的能力。

      IMD原先和WEF是作为一家推出报告的,后来不知怎的,从1995年起WEF独立推出了报告。所

      以两家有渊源,但指标体系也有不同。

      IMD的2005全球竞争力年报排名考虑了四项大指标:经济表现(Economy Performance)、

      政府效率(Government Efficiency)、企业效率(Business Efficiency)以及基础建设

      (Infrastructure),各种中文翻译小有不同,以英文为准。它的指标体系总有些变化。

      从这些大项开始一项项往下分,子项就多得很了。IMD的2002年指标体系中有314小项,都

      搞清楚没意思。但总的来说,目的是为了观察一个经济体的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这和中国搞的“综合国力”评价体系是有区别的,综合国力体系较为强调综合实力,全球

      竞争力指标体系注重个体表现。按照IMD与WEF的路数,中国一些行业也在内部搞了些“竞

      争力排名”类似的东西。

      从表面上看,WEF和IMD搞的指标体系很有道理。这一项项搞出来都是有原因的。每一次报

      告都是几十家著名学府上千专家学者合作搞出来,所以显得很权威。但是我认为这些西方

      专家学者在中国经济上根本算不上专家,胡抡的不少,把竞争力报告的指标体系应用到中

      国来就产生了胡抡的效果。

      这里的背景是,西方经济学家对中国十分不了解。而中国经济又与西方经济或者它们理解

      的老套共产主义经济有很大不同,发展出很多全新的现象,西方经济学家用它们老套的分

      析方法用到中国就错得离谱。更不好的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分析有严重盼衰倾向,崩溃

      论说了十多年,虽然学术上成了笑话,势头下去了,但是心理倾向没法改。什么文章说到

      中国的大问题那就容易发。现在中国经济旺得很,崩溃论不好意思说了,但说你中国“没

      法这么一直旺下去”,看看这个那个专业文章说的是这个那个严重问题,迟早得出事。与

      之相对的,就是在国际上使劲抬高印度。印度情况稍微好了些,算是有些可吹的东西了,

      就立马拔高到和中国并列的程度,国际媒体上关于中国印度一起改变世界的大文章一个月

      好几次。在这种背景下,把中国与印度的竞争力排名整成上下一般齐,就可以理解了。明

      年如果印度排名超过中国我不会奇怪。

      我要强调指出的是,关于中国经济,一定不可以迷信西方“权威数据”,也不能信西方专

      家的判断。如果要引用,最好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如果拿西方专家对中国经济的数据与

      结论作为论据,是十分危险的事,很容易被证明水平成问题。现在世界上对中国经济进行

      客观分析最有水平的是中国本土经济学家群体,他们比外国人的水平高一个档次。

      下面分析,全球竞争力报告具体是怎么把中国的排名整低的。

      (待续)

    • 家园 是啊,看完了那个报告以为中国竞争力下降了,印度赶上来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