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回顾20世纪建筑经典 -- 机会主义者

共:💬20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回顾20世纪建筑经典

    无法否认20世纪是建筑艺术上最丰富多彩的100年,尽管其中不乏丑陋、怪诞、无聊甚至一无可取的糟粕,但无法掩饰的是,本世纪的世界建筑群星璀璨,绚丽多姿。因为我们看到,在20世纪的100年里,古典复兴派、新理性主义、当代乡土派、后现代派、简洁派、前卫派、新表现派、解构派、高技派、生态派、仿生派,以及建筑类型学、建筑现象学、行为建筑学等等学派与理论不断出现。他们留下的林林总总的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智能建筑、生态建筑、仿生建筑,让我们看到了新的科学技术所创造的建筑奇迹,更看到了新的技术美学观正在新时代中逐渐成长。

      建筑现代化发端于19世纪,在20世纪得到成熟及扩展。尤应指出的是,20世纪有一批倡导改革的建筑师,屹立起无数建筑经典。所以我们认为,创新与发展是20世纪建筑创作的主旋律,也应成为人类应特别把握并借鉴的建筑经典。建筑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它往往反映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及艺术品质,无论是科学与艺术结合好的,还是或科学或艺术的单体杰作,都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本书都作了遴选。限于篇幅及选取原则的非权威性,本书举例的仅仅是一种探索及示范,未被收录的肯定是绝大多数,不妥之处,还请同行指正。下面以清华大学吴焕加教授在《回顾20世纪的建筑》一文中用32个字所作的描述作为对本世纪建筑辉煌的概括:“推陈创新,全面跃进,百花争妍,百家争鸣;曲折演变,持续出新,同而求异,多而流行。”

           C.P.S.百货公司大厦,美国芝加哥(1899~1904年)

                 建筑师: L.H.沙利文

      C.P.S.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建于1899~1904年间,由著名建筑师、芝加哥学派的中坚人物L.H.沙利文设计,并作为沙氏的代表作载人史册。在社会经济和技术发生变化的时刻,他主张适应新的条件,创造新建筑。C.P.S.百货公司大厦分两期建造,1904年落成。它的立面处理直率地反映出框架结构的特征,大部分采用横向长窗。但是L.H.沙利文并不完全抛弃已往的建筑手法,大楼细部有不少装饰,底部还用了许多铁的花饰,楼顶原来有小挑檐。L.H.沙利文没有把建筑看作单独的实用工程。自C.P.S.百货公司大厦问世以后,因采用框架结构而诞生的横向扁平窗成为风靡一时的新形式,被人们赠以“芝加哥窗”的美名。该建筑是一座跨世纪的建筑,它既包涵着过去,又启示了未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赫尔辛基火车站,芬兰(1906~1916年)

                  建筑师:E.沙里宁

      芬兰赫尔辛基火车站建于1906~1916年,是本世纪初车站建筑中的珍品,也是北欧早期现代派范畴的重要建筑实例,但基本上还是折衷主义的。它轮廓清晰,体形明快,细部简练,既表现了砖石建筑的特征,又反映了向现代派建筑发展的趋势。赫尔辛基火车站的设计者是著名建筑师艾里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1873~1950年),赫尔辛基火车站是他的浪漫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虽有古典之厚重格调,但又高低错落,方圆相映,因而生动活泼,有纪念性而不呆板,被视为20世纪建筑艺术精品之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米拉公寓,西班牙巴塞罗那(1906~1910年)

                   建筑师:A.高迪

      米拉公寓于1906~1910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建成。设计米拉公寓的西班牙著名建筑师A.高迪(Atonio Gaudi,1852―1926年)是在建筑艺术探新中勇于开辟另一条道路的人,他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极力使塑性艺术渗透到三度空间的建筑中去,在米拉公寓设计中,把重点放在造型的艺术表现方面。他发挥想象力,建筑形象奇特,怪诞不经。同时吸收了伊斯兰建筑的风格,与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相结合,采取自然的形式,精心去探索他独创的塑性建筑楷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林肯纪念堂,美国华盛顿(1919~1922年)

                   建筑师:H.培根

      林肯纪念堂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培根设计,坐落在摩尔林荫大道末端的一处人造高地上,面积为2200平方米,对面是华盛顿纪念碑。纪念堂吸取了古希腊神庙的传统手法,四周有36根大理石的多立克式柱子围绕,象征林肯时期美国的36个州。虽然平面似古希腊神庙,但没有通常希腊神庙的山花,而是一个团进去的屋顶层,放在古典柱式的顶部。纪念堂内部用排列柱将平面划分为一个主厅和两个侧厅,侧厅内墙壁上绘制了表现林肯一生中最显著成就和重要事件的壁画。整个纪念堂的高潮是正对入口位于主厅中央的林肯雕像。在从入口到雕像这一纵向序列的引导下,人们会感受到气氛的庄严。尔后人们会渐渐看清这尊在散射入室的阳光照射下表情严肃的林肯雕像,林肯雕像的布置和纵横方向巧妙的序列引导形成了庄严肃穆的气氛,这是这座纪念建筑设计上的杰出手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瑞典(1909~1923年)

                 建筑师:R.奥斯特柏格

      本世纪20年代,创造新建筑风格的呼声已在西欧兴起,而传统建筑风格仍保持着强劲的势头。1923年落成的这幢市政厅即是尊重和继承传统的一种表现。瑞典建筑师R.奥斯特柏格在市政厅设计中,他尊重古典建筑但又不受其限制,而将历史上的多种建筑风格与手法融合一起,创作了这座体形高低错落、虚实相谐的水边建筑。市政厅内的几个大厅装饰华丽而不俗,具有北欧地区的诗情画意,被认为是民族浪漫主义建筑的一个精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施罗德住宅,荷兰乌德勒支市(1924年)

                  建筑师:G.里特维德

      设计人G.里特维德是家具设计师兼建筑师,受荷兰当时“风格派”影响。风格派艺术家倡导艺术作品应是几何形体和纯粹色块的组合构图。这座施罗德住宅是风格派艺术主张在建筑领域的典型表现。由光光的墙板,简洁的体块,大片玻璃组成横竖错落,若即若离的构图,与当时著名的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绘画有十分相似的意趣,如同一座三维的风格派绘画。施罗德住宅对许多现代建筑师的建筑艺术观念有不小的影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包豪斯校舍,德国(1926年)

                 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

      此建筑群由著名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设计,建于德国德骚市。它由教学楼、实习工厂和学生宿舍三部分组成。空间布局的特点是根据使用功能组合为既分又合的群体,既独立分区,又方便联系。教学楼与实习工厂均为四层,占地最多。宿舍在另一端,高六层,连接二者的是两层的饭厅兼礼堂。居于群体中枢并连接各部的是行政、教师办公室和图书馆。建筑占地面积为2630平方米。这样不同高低的形体组合在一起,既创造了在行进中观赏建筑群体给人带来的时空感受,又表达了建筑物相互之间的有机关系,更体现了“包豪斯”的设计特点: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经济性与建造的精美直接联系起来。这座校舍和包豪斯学校的教学方针与方法均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萨伏伊别墅,法国普瓦西(1928~1930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萨伏伊别墅位于法国巴黎近郊,这是一个富豪的别墅。由勒?柯布西耶大师于1928年设计,1930年建成。地段为十二英亩,建筑占地只有20.50米X20米,方形,高三层。这座别墅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作为独立住宅的自身,由于它在西方“现代建筑”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被誉为“现代建筑”经典作品之一,它是与勒?柯布西耶的全部建筑和城市规划事业相关联的。勒?柯布西耶的许多建筑观点早期是由小住宅设计体现出来的。1926年他把“新建筑”与旧建筑进行比较,提出新建筑的五个特点:(1)支柱层,主要房间设在二层;(2)屋顶花园;(3)自由的平面;(4)横向长窗;()自由立面(成为一片可供自由处理的透明或不透明的薄壁)。萨伏伊别墅就是综合体现上述特点的,与传统住宅建筑完全不同的代表作。从外观上看,形体简单,但内部空间却很复杂。它与欧洲传统住宅大异其趣,表现出20年代建筑运动激烈的革新精神和建筑观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西班牙(1929年)

                建筑师:密斯?凡?德?罗

      1929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有个德国馆,轰动了整个建筑界。博览会结束,该馆也随之拆除了,存在时间不足半年,但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持续着。德国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在这个建筑物中完全体现了他在1928年所提出的“少就是多”的建筑处理原则。他认为,当代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设计思想,应该跨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塑造建筑空间,以水平和竖向的布局、透明和不透明材料的运用,以及结构造型等,使建筑进入诗意般的水平。

      这座德国馆建立在一个基座之上,主厅有8根金属柱子,上面是薄薄的一片屋顶。大理石和玻璃构成的墙板也是简单光洁的薄片,它们纵横交错,布置灵活,形成既分割又连通,既简单又复杂的空间序列;室内室外也互相穿插贯通,没有截然的分界,形成奇妙的流通空间。整个建筑没有附加的雕刻装饰,然而对建筑材料的颜色、纹理、质地的选择十分精细,搭配异常考究,比例推敲精当,使整个建筑物显出高贵、雅致、生动、鲜亮的品质,向人们展示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筑艺术质量。展馆对20世纪建筑艺术风格产生了广泛影响。

      半个世纪以后,西班牙政府于1983年决定在它的原址一一现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蒙胡奇公园里重建这个展览馆。由西班牙著名建筑师C.锡里西等主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纽约帝国州大厦,美国(1931年)

                建筑师:S.L.H.建筑事务所

      在纽约繁华的曼哈顿岛上,30年代初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楼房――帝国州大厦,高度达381米。它保持高度冠军称号达42年之久。直到今天,它的高度仍排在世界前面。

      帝国州大厦1930年3月1日开始设计,设计人为席瑞夫、兰姆、哈蒙。4月7日开始树起第一根钢柱,9月22日钢结构就安装完毕,1931年5月1日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前后只花去一年零一个月时间。钢骨架平均一天半完成一层,直至70年代,在施工速度上它一直保持最优秀的记录。这座大厦的施工之所以能如此高速,是和它的钢构件制作精确、施工组织严谨分不开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流水别墅,美国(1935年)

                  建筑师:F.L.赖特

      流水别墅是美国建筑大师F.L.赖特的经典作品,是为德国移民考夫曼设计的郊外别墅。这座房屋不大,建筑面积仅400平方米。可是,自它诞生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新建筑纷纷问世,但流水别墅依然受到人们的赞美,并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加以保护。流水别墅位于一片风景优美的山林之中,F.L.赖特将别墅建在地形复杂、溪水跌落形成的小瀑布之上。整个别墅利用钢筋混凝土的悬挑力,伸出于溪流和小瀑布的上方。这幢房子随着四季更迭以“无声之声”作出反应和进行着自我的更新。建筑动势的性质与瀑布的流速动势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例子。冰雪消融,春水上涨时的强大动势使建筑物看上去更像一组露出地面的?f岩,而当夏日流水涓细之时,倒像是让别墅进行一种动物冬眠前的肌体蜷曲动作。到了冬季,瀑布宛如冰帘般垂现在切断北岩的花架与点缀出挑的冰凌之间。建筑本身疏密有致,有实有虚,与山石、林木、水流紧密交融。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汇成一体,交相衬映。流水别墅不但是F.L.赖特本人作品中特别卓越的一座,也是20世纪世界建筑园地中罕见的一朵奇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联合国总部大厦,美国纽约(1946~1952年)

                  建筑师:w.K.哈里森

      联合国总部设计主任由美国建筑师沃利斯?哈里森担任。同时成立了有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加拿大、瑞士、瑞典、乌拉圭、英国、前苏联、中国10个国家组成的国际顾问委员会。代表中国参加设计顾问委员会的是梁思成先生。设计顾问委员会先后讨论了53个方案。1947年5月通过了以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方案为基础的最后方案。建筑方案的落实由美国建筑师哈里森负责。大厦于1952年落成。

      联合国总部是由秘书处大厦、大会大厦、会议大厦、图书馆四栋建筑组成。秘书处大楼为板片式建筑,地上39层,高165.8米。其东西两面为蓝绿色玻璃幕墙,两个端面为狭窄的实墙。大会堂匍匐在大楼的一侧,顶部和侧面呈凹曲线形。安理会会议楼在秘书处大楼与大会堂之间,临靠河面。与历史上建造的政府和议会性建筑相比,联合国总部建筑群十分特殊。其功能的复杂性和造型构图的创新性是已往建筑都无法与之相比的。联合国总部建筑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建筑风格在20世纪中期得到广泛的认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马赛公寓,法国(1946~1952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被人们称之为“马赛公寓”的建筑,是勒?柯布西耶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座大型公寓式住宅是他理想的现代化城市中“居住单位”设想的第一次尝试。勒?柯布西耶认为在现代条件下,城市既可以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可以形成安静卫生的环境。他理想的现代城市就是中心区有巨大的摩天大楼,外围是高层的楼房,楼房之间有大片的绿地,现代化的整齐的道路网布置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人们生活在“居住单位”中。一个“居住单位”几乎可以包含一个居住小区的内容,设有各种生活福利设施,一栋建筑就成为一个城市的基本单位。他在马赛设计并于马赛市郊建成的这座17层的“居住单位”式公寓住宅大楼,可容纳337户约1600人居住。马赛公寓是第一个全部用预制混凝土外墙板覆面的大型建筑物,主体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现浇混凝土模板拆除后,表面不加任何处理,让粗糙地表现人工操作痕迹的混凝土暴露在外,表现出了一种粗扩、原始、朴实和敦厚的艺术效果,后来它被带上了“粗野主义”始祖的“桂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朗香教堂,法国(1950~1953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由勒?柯布西耶设计的这座教堂建成于1953年。一向讲几何构图的形式美,主张采用新技术来满足新功能和创造新形式的“现代建筑”,并在建筑创作实践中遵循理性主义方向的赫赫有名的建筑家,却设计出了一个具有震动性的奇特的建筑。这是一座位于群山之中的小小天主教堂。它突破了几千年来天主教堂的所有形制,造型扭曲混沌,超常变形,怪诞神秘,如岩石般稳重地屹立在群山环绕的一处被视为圣地的山丘之上。朗香教堂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勒?柯布西耶设计的一件最引人注意的作品,它代表了勒?柯布西耶创作风格的转变,并对西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西格拉姆大厦,美国纽约(1954~1958年)

                建筑师:密斯?凡?德?罗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建于1954~1958年,大厦共40层,高158米,设计人为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和菲利普?约翰逊。

      二次大战后的50年代,讲究技术精美的倾向在西方建筑界占有主导地位。而人们又把密斯追求纯净、透明和施工精确的钢铁玻璃盒子作为这种倾向的代表。西格拉姆大厦正是这种倾向的典范作

      大厦主体为竖立的长方体,除底层及顶层外,大楼的幕墙墙面直上直下,整齐划一,没有变化。窗框用钢材制成,墙面上还凸出一条工字形断面的铜条,增加墙面的凹凸感和垂直向上的气势。整个建筑的细部处理都经过慎重的推敲,简洁细致,突出材质和工艺的审美品质。西格拉姆大厦实现了密斯本人在20年代初的摩天楼构想,被认为是现代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

    [IMGA]http://159.226.2.5:89/gate/big5/www.kepu.net.cn/gb/civilization/architecture/20century/images/20c303_03b_pic.jpg[/IMGA]

           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日本东京(1964年)

                  建筑师:丹下健三

      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设计的代代木体育馆是60年代的技术进步的象征,它脱离了传统的结构和造型,被誉为划时代的作品。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的整体构成、内部空间以及结构形式,展示出丹下健三杰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日本文化的独到理解,它是由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比赛馆、室内球技馆及其他设施组成的大型综合体育设施。采用高张力缆索为主体的悬索屋顶结构,创造出带有紧张感、力动感的大型内部空间。特异的外部形状加之装饰性的表现,似乎可以追溯到作为日本古代原型的神社形式和竖穴式住居,具有原始的想象力。这可以说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材料、功能、结构、比例,直至历史观高度统一的杰出才能。该建筑是丹下健三,也是日本现代建筑发展的一个顶点,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1959~1973年)

                   建筑师:J.伍重

      在澳大利亚悉尼大桥附近有一个三面环水的奔尼浪岛。在这座岛上矗立着一组似群帆泊港,如白鹤惊飞的建筑群,它就是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造型奇特,外观不凡。八个薄壳分成两组,每组四个,分别覆盖着两个大厅。另外有两个小壳置于小餐厅上。壳下吊挂钢桁架,桁架下是天花板。两组薄壳彼此对称互靠,外面贴乳白色的贴面砖,闪烁夺目。

      丹麦建筑师J.伍重设计的悉尼歌剧院规模庞大,占地1.8公顷,坐落在距海面19米的确良花岗岩基座上,最高的壳顶距海面60米。它包括一个2700座位的音乐会,一个1550座位的歌剧院,一个550座位的剧场,一个420座位的排演厅,还有众多的展览场地、图书馆和其他文化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达88000平方米,连观众和工作人员在内,同时可容纳7000人,实际是一座大型综合性文化演出中心。歌剧院从设计到完工达14年之久,耗资1.2亿美元,建成后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美国(1973年)

                   建筑师:山琦实

      纽约曼哈顿岛上的世界贸易中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机构,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之一。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占地约6.5公顷,它是一项耗资7亿美元,由六幢建筑组成的建筑群,包括一座海关大楼,一座饭店,两座专供重要的政府贸易机构使用以及国际商品展览用的九层大楼和两座主要建筑――高411.5米的110层塔楼。两座大楼都是方柱形体,外形完全一样。每边宽63.5米,每幢塔楼面积达46.6万平方米,两幢塔楼面积合计有93万多平方米。大楼的外墙是排列很密的钢柱,外表包以银色铝板。大楼受到很大的风压力,在普通风力下,楼顶摆幅为2.5厘米,实测到的最大位移有28厘米。整个世界贸易中心有5万人在其中工作。每天客人即达8万人次。两座大楼有46部高速电梯,114部区间电梯,8部货梯。客梯一部最多可载55人。电梯可直达能容纳2000辆汽车的停车场,并与地铁相连,可以迅速地将来往于世界贸易中心的工作人员及来客疏散到四面八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法国巴黎(1977年)

                建筑师:R.罗杰斯和R.皮亚诺

      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总造价约4.8亿法郎,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地上六层,地下四层。该建筑内设有工业设计中心、音乐与声学研究所、现代艺术博物馆、公共情报知识图书馆以及相应的服务设施。整个建筑被纵横交错的管道和钢架所包围,根本不像我们常见的博物馆,倒像一幢地地道道的化工厂。这座艺术文化中心是意大利建筑师R.皮亚诺和英国建筑师R.罗杰斯共同设计的。他们认为现代建筑常常忽视起决定性作用的结构和设计。为了改变这一陈旧的观念,特意把结构和设备加以突出和颂扬,6层楼的钢结构、电梯。电缆、上下水管、通风管道都悬挂在立面上,并涂上大红大绿的色彩。建筑师有意将这座建筑设计成类似机械框架的装置,将内部做成宽敞的无阻拦的大空间,允许内部布置灵活变动。这座中心是本世纪高技派建筑的代表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国家美术馆东馆,美国华盛顿(1978年)

                   建筑师:贝聿铭

      对贝聿铭而言,国家美术馆的扩建,不是在基地上创造一幢单纯的建筑物,基地受条件限制,与原有馆舍的配合,在华盛顿的地位、建筑计划的需求等,这些都是艰巨的挑战。

      1978年落成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包括陈列馆和艺术研究中心两部分。它在议会大厦和白宫之间,是白宫前最后一块空地,位置很重要。但是地段的形状不完整,是个斜角的楔(梯形)。因为东馆是整个美术馆的一部分,所以它的大门必须面向1941年建的旧馆(一座新古典形式的建筑)。同时,陈列馆和研究中心两部分要求有分有合,各自有出入口。这通常会带来一些麻烦:在一个面上设两个门,处理得不好,会使人感到一个是大门,一个是“狗洞”。设计者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一个大的等腰三角形,做陈列馆;一个较小的直角三角形,做研究中心。进陈列馆的大门设在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研究中心的小门设在两个三角形之间的凹缝里。这座建筑的整个构思都是由三角形变化出来的,没有一般的矩形空间。造型既清闲简洁而又庄重典雅。陈列馆的中心是个多层空间,有纵横天桥联接,中央大厅顶部为玻璃天窗,中间有纵横跨过的栈桥或挑出及四进的廊子。参观者在其中走动时,步移景随,空间景象变化万端。东馆与古典主义的老馆及附近的美国国会大厦相邻,在对比中又有配合。开幕时由卡特总统亲自剪彩,他称赞这座建筑是世界上最好的美术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海伊美术馆,美国亚特兰大(1983年)

                   建筑师:R.迈耶

      美国建筑师R.迈耶以擅长设计美术馆而闻名,海伊美术馆外部造型复杂多变,轮廓生动。R.迈耶的建筑作品用白色,在阳光照射下,光影明暗层次十分丰富。内部有一扇形中庭,内部空间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绵延流动,景象万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香港汇丰银行大厦,中国(1985年)

                  建筑师:N.福斯特

      这是英国建筑师N.福斯特的作品。大楼外形上显著暴露出钢柱和钢桁架,成为立面的主角。大楼底部完全开敞,自动扶梯从二楼伸下来,人员即由扶梯往上进入大楼,楼内空间也尽量开通。这座大楼处处显示现代技术的成就,属于“高技派”建筑风格,这种建筑虽然不另加装饰,但实际造价相当昂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伦敦劳埃德大厦,英国(1979~1986年)

                 建筑师:R.罗杰斯事务所

      擅长以外露结构而表明其“高技派”(High-Tech)风格的理查德?罗杰斯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他所设计的这座位于伦敦的劳埃德总部大厦包括一个12层、能同时容纳10000人工作的保险业务大厅以及侧翼呈阶梯状布局的写字楼。建筑师考虑到公司的持续扩展和建筑的分期扩建的可能,在设计中有意将用钢板包裹的楼梯塔和主要管线,以及结构部分均暴露在建筑外围。这一具有创新精神的做法曾令众多的建筑师感到惊讶。它体现了高度发达的工业化水平所赋予建筑的新形象,并使建筑物具有持续“生长”的可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卢浮宫扩建工程,法国巴黎(1988年)

                   建筑师:贝聿铭

      1988年建成的卢浮宫扩建工程是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重要作品。贝氏将扩建的部分放置在卢浮宫地下,避开了场地狭窄的困难和新旧建筑矛盾的冲突。

      扩建部分的入口放在卢浮宫的主要庭院的中央,这个入口设计成一个边长35米。高21.6米的玻璃金字塔。这是贝聿铭研究周围建筑物的心得,也再度证实了贝聿铭设计与环境的紧密关系。金字塔的底边长35.4米,底边与建筑物平行,亦即与方位平行,与埃及金字塔的布局相同,强化了与环境的关系。金字塔的体形简单突出,而全玻璃的墙体清明透亮,没有沉重拥塞之感。起初许多人反对这项方案,但金字塔建成之后获得广泛的赞许。玻璃金字塔周围是另一方正的大水池,水池转了45度,在西侧的三角形被取消,留出空地作为入口广场,以三个角对向建筑物,构成三个三角形的小水池,这三个紧邻金字塔的三角形水池池面如明镜般,在云淡天晴的时节,玻璃金字塔映照池中与环境相结合,又增加了建筑的另一向度而丰富了景观。在转向的方正水池的角隅,紧邻着另外四个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水池,构成另一个正方形,与金字塔建筑物平行,每个三角形水池有巨柱喷泉,像是硕大的水晶柱烘托着晶莹的玻璃金字塔。在拿破仑广场,贝聿铭将建筑与景观完整地合成为一体。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中国(1989年)

                   建筑师:贝聿铭

      香港中银大厦自1982年底开始规划设计,至1990年3月19日银行乔迁开始营业,历时6年有余。大厦基地面积约8400平方米,是一块四周被高架道路“缚绑”着的土地。要满足楼地板面积需求,要在高楼林立的香港中环区“出人头地”,唯有向高空发展。中国银行大厦位于香港中心区,楼高70层,总高度达315米(连同顶部的天线),总建筑面积为128.60平方米。建筑外墙以铝板和银色反光玻璃装嵌,大厦底层铺砌深浅不一的灰色花岗岩。整座大厦依靠四角12层高的巨形钢柱支撑,内外附加一系列包混凝土的钢焊斜撑,这不仅给大厦外观带来独特的面貌,而且比传统方法节省钢材4成,且室内无柱,空间开阔。大厦底层平面呈52米×52米的正方形,沿两条对角线分为4个三角形。贝聿铭在此又一次发挥出他的设计天才,他着力刻画建筑的崭新造型,通过三角形母体的巧妙变换,节节升高,造型简洁明快又极富标志性,形成了香港城市轮廓线的一个制高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太阪光的教堂,日本(1989年)

                  建筑师:安藤忠雄

      教堂建筑的设计在安藤忠雄的作品群中是十分独特的,因为这类建筑首先要能唤起人精神上的共鸣,安藤忠雄正是以其抽象的、肃然的、静寂的、纯粹的、几何学的空间创造,让人类精神找到了憩栖之所。大皈光的教堂,其设计是极端抽象简洁的,仅为113.04平方米的小教堂,位于大阪闲静住宅街的一角。建筑只是简洁的混凝土箱型,没有传统教堂中标志性的尖塔,但它内部是极富宗教意义的空间,呈现出一种静谧的美,与日本枯山水石庭园有着相同的气氛。建筑的布置是根据用地内原有木造教堂和牧师馆的位置以及与太阳的关系来决定的。礼拜堂正面的混凝土墙壁上,留出十字形切口,呈现出光的十字架。建筑内部尽可能减少开口,主体限定在对自然要素“光”的表现上。这是安藤忠雄所谓的对自然进行抽象化作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西班牙(1995~1997年)

                   建筑师:F.盖里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由地方投资兴建,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经营并提供展品,被认为是面向21世纪的博物馆。这是建于西班牙毕尔巴鄂市的又一座古根海姆美术馆。该馆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位于勒维翁河滨。主要部分的体形弯扭复杂,难以名状。博物馆造型由曲面块体组合而成,内部采用钢结构,外表用闪闪发光的钛金属饰面,钛板总面积2.787万平方米。造型的独特是建筑师F.盖里近几年个人风格的继续;也是古根海姆负责人的愿望,他们希望这幢建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成为城市的标致。

      F.盖里在设计过程中得助于航空设计使用的计算机软件,它使F.盖里的构思如虎添翼。在总体布局中也进一步发挥了他的艺术包装思想,但这次的“包装”范围远远大于他的其他作品。而主要展馆仍然是规整的。为利于布置展品,首层基座部分也是相对比较规整的。动态徒劳部分主要是入口大厅和四周的辅助用房,变化的形态向上逐渐收缩。博物馆建在水边,与城市立交桥形成有机的组合,这种嵌人城市肌里的构思也为造型独特的博物馆增添了一些理论依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香港新国际机场,中国(1998年)

                 建筑师:N.福斯特事务所

      在香港新国际机场设计中,建筑师以最简单的建筑形式满足最密集的功能要求并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为设计原则。此机场为世界上最大的民用机场之一,工程浩大,总占地面积1248公顷,总建筑面积达49万平方米。整座航空港均由36米×36米的结构单元组成,此单元既可在纵横方向上排列,又可依对角线拼接,宛若构成一架收音机的总平面图,提供出50架收音机的停靠机位。基本功能分区为3层,最高一层是离港大厅,中间层为进港大厅,最下层是行李分拣作业层。在造型上,整栋航空港建筑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便是它那由36米跨方底拱组成的轻盈、飘浮的屋顶,钢结构和流线型的造型象征着航天。该建筑在世纪末被评为20世纪世界十大工程之一。(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说点个人的想法

      本来想找机会关于央视大楼的贴子的,没想到翻出这么经典的一个贴子,既然来了,偶就拍点砖。我是建筑业余爱好者,说的不对还请方家指点

      原文有些地方我不太赞同,象林肯纪念堂,帝国大厦,联合国总部,这些都是历史意义超过建筑意义的作品,不应该在建筑史上有这么高的地位。而另一方面许多非常好的建筑,却没有被列进来,象 NY 古跟海姆博物馆,Boston 的JFK图书馆,NY 原AT&T总部,芝加哥机场等。还有原文作者没有提到一个著名建筑师,路易斯。康,他的建筑理念主要在光影的运用,是现代建筑史无法忽视的人物,可原文作者偏偏就把他给忽视了。。。

      贴两个我喜欢但被原文漏掉的建筑。

      麦耶的盖蒂中心。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张从公园角度拍过去的全景,先拿这几张将就一下, 据说这是近25年最好的建筑,选25这个数字我认为是要躲过流水别墅, 古跟海姆还有国家美术馆东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莱特的古跟海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Inside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刚好手上还有范斯渥斯住宅的照片,一起贴出来,这是密斯的作品,这个建筑也是有革新意义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楼下三位,等我忙过这段,我也必有以报之,嘻嘻
      • 家园 我也喜欢GETTY CENTER和最后那个建筑

        去GETTY CENTER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要钱.当然,确实是很不错.至于那个流水别墅,可能我审美观比较低,看不出来好在哪里.没办法,谁让俺土呢.

      • 家园 Getty center我去过两次

        感觉照片没拍出来那种味道。季节也没挑好,否则,九重葛(记得好象是)如火炬一样在空中盛开的景象还是很能让人眼睛一亮的。

        最后那个建筑极好,简洁明快,是我最喜欢的风格。

      • 家园 实在是太、太漂亮了,尤其是最后几张

        有点像日式的建筑,特别是像京都的三千院的意境,设计师有这个意思吗?还是不约而同一起得到其中的禅意?

        俺要是北京站广场边中粮广场的设计师,见了这些照片就应该给自己几个大耳光!

    • 家园 有莱特的就好,这个人非常有意思。哪位高手抽空说一下吧。

      另外,在LONG BEACH, CA有一座在市中心的高层海景CONDO,建于1928年,弧状,至今仍屹立,且买卖不俗。窃以为比米拉公寓美。

      • 家园 大宗师莱特(Frank Lloyd Wright)的一些生平简介。

        赖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年6月8日,在威斯康星州的Richland Center出生;1959年4月9日,在亚利桑那州的Phoenix死去,享年91岁。他的父亲William Cary Wright是一个音乐家、传教士;他的母亲Anna Lloyd Jones来自一个位于威斯康星州的Spring Green附近的威尔士家庭,是一个老师;赖特有两个妹妹,Jane(生于1869年)和Maginel(生于1877年)。

          早年,他们一家人过一种游牧式的生活,在1878年来到Madison之前,他们曾经在Rhode Island、Iowa、和Massachusetts住过。从11岁开始,赖特在Madison待了九年,他总是和他的叔叔James Lloyd Jones一起在Taliesin hill附近的农场里度过夏天。其时,他的父亲在Unitarian教堂里当牧师。这段早年在威斯康星州农村的生活经历对赖特的影响非常深刻1885年他的父母离婚了,那之后赖特再也没有见过他的父亲。为了支持这个家庭,赖特开始为Allan Conover工作,此人是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工程学院的院长。在威斯康星州立大学,赖特花了两个学期的时间学习土木工程,同时他还为建筑师Joseph Lyman Silsbee画图、监督Unity小教堂的施工。

          在芝加哥的日子:1887年赖特离开Madison,到芝加哥和Silsbee一起工作和几个月。在1888年,为自己在Adler和Sullivan的事务所赢得一分画图的工作,并在Louis Sullivan手下工作了六年。Sullivan是少数对赖特有影响的人之一。Sullivan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理论:“形式跟随功能”(或者说是“功能决定形式”),这个理论是来源于他完全基于自然的装修设计观念。后来,赖特对这个理论进行了修正,成为:“功能和形式是一体的”。Sullivan确信真正的美国式建筑应该是具有美国特色的,而不是通常人为的传统欧式建筑。这个理念最终由赖特实现了。Sullivan和赖特的合作在1893年结束了,因为当时Sullivan发现赖特私自接受了一个名为Bootleg的设计工作,这违背了当时两个人之间的协定。许多年之后,他们才重新建立了友谊。赖特总是说Sullivan就像是他的“Lieber Meister”。22岁那年,赖特与Catherine Tobin结婚,并在芝加哥的郊区Oak Park定居下来。1893年,赖特离开Sullivan的事务所之后,在芝加哥建立了自己的建筑实验室;很快他在Oak Park的家中设立了一个工作室,并把实验室也搬到家中。

          有机建筑和草原式住宅:赖特的第一个杰作是1893年建在伊利诺斯州福利斯河边的Winslow私人住宅。这个私人住宅是赖特为他的第一个客户William Winslow设计的,它表明赖特喜欢用一种奇特的比例来表现建筑。赖特相信,建筑应该在人类和他所处的环境之间建立联系。赖特声称他设计的建筑是有机建筑,能够反映出人的需要、场地的自然特色以及并且使用可利用的自然材料。在这一时期,赖特最著名的建筑设计是Prairie Houses 。这幢房子屋顶的坡度很小,有深深的挑梁,但没有阁楼和地下室,长排的窗户更加强调了房子低矮的印象。他采用完全自然的、带有斑点的那种木料,并且没有使用油漆,让木料自然的美完整的体现出来。这是他第一次尝试设计一种全新的、本土化的美国式建筑。此时,赖特和一些都采用这种方法设计的芝加哥建筑师们共同组成了草原学派(Prairie School)。虽然赖特本人并不喜欢被贴上这样的标签,可实际上他已经成为这个学派的领导人。赖特开始在公众场合做演讲,写一些文章以表达他对建筑看法。在他众多的演讲中最著名的“设计的艺术和工艺”(The Art and Craft of the Machine)

        ,这是1901年。它标志着设计的理念开始被美国建筑师接受和广泛的传播。“艺术和工艺运动”(The Art and Crafts Movement)在那段时间是很流行的,这种理念相信工艺技术的高低能够直接影响设计。相应的,赖特强调设计和设计的作用:重要的是表现出木材的简单的美丽的自然特色,而不是简单的模仿手工雕刻。因此,强调简单化和坚持自然的处理材料是他设计作品的特色。这段时期里,他主要的作品包括:位于纽约州Buffalo的马丁私人住宅;位于伊利诺斯州芝加哥的罗宾私人住宅;位于纽约州Buffalo的Larkin Building;位于伊利诺斯州Oak Park的Unity Temple(这是美国第一个重要的纯混凝土结构的建筑)。

          A Return to his Roots:在1909年,正当赖特职业生涯中的高峰期,他离开了在Oak Park的家和工作室,和一个客户的妻子Mamah Borthwick Cheney一起来到了欧洲。在欧洲的时候,来特写了两本介绍他作品的书,由Ernst Wasmuth出版发行,此人因the Wasmuth Portfolio出名,这两本书是:《Ausgefürhte Bauten and Entwürfe》(1910年出版)和《Ausgefürte Bauten》(1911年出版)。这两个出版物为他的作品赢得了国际声誉并且影响了别的建筑师。1911年,赖特回到他的老家(在威斯康星州的Taliesin,在Spring Green的附近)为自己建了一幢房子,并在那儿设立了工作室。很快,他就在芝加哥获得了设计一座大型娱乐中心(名叫Midway Gardens)的机会。1913年,他设计了东京的一个宾馆。在1914年,当赖特在芝加哥继续设计Midway Gardens时,一个神经病人放火烧了赖特在Taliesin的住处,Mamah Cheney、她的两个孩子和其他四个人死于火灾中。虽然受到如此沉重的打击,他还是很快振作起来,并重建了在Taliesin的家。此后不久,赖特在设计东京的Imperial Hotel的时候,遇到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女雕塑家Miriam Noel(他们在1927年离婚)。Imperial Hotel(以它的抗震设计闻名于世),它是在1923年Kanto大地震――它基本上把整个东京都毁了――中少数幸存下来建筑之一。 这个宾馆毁于1968年,不过它的入口门厅还保存了下来,后来被改建为建筑公园。也是在这段时期里,赖特在佛罗里达州设计了几座住宅,例如Hollyhock House和Millard House。其中Millard House首次采用了大型砌体,这是一种特别设计的用钢筋和混凝土做成的预制块体。1925年,不幸又一次降临在赖特家中,他在Taliesin的住处又一次被烧毁了,这次是因为漏电引发的。同上一次一样,他仍然很快的重建了这个住宅。

          Taliesin设计团体和Taliesin West冬日基地:1928年,赖特和Montenegro的首席法官的女儿Olga Lazovich结婚。之后,他开始把主要精力投入写作和演讲中,籍此他把自己介绍给广大的民众。在1932年,他65岁的时候,他发表了《我的自传》(An Autobiography)和《消失的城市》(The Disappearing City),这两本书广泛的影响了好几代建筑师。赖特因没有接到设计工程而有些沮丧,在一段时间里,他和他的妻子一起在Taliesin创立了一个建筑学校。这个学校因为Taliesin设计团体(Taliesin Fellowship)而闻名。据赖特和他的妻子说,他们设立这个学校的目的是为学习建筑的人提供一个学习的环境,并要求他们自己照顾生活上的各个方面,为的是使他们成为负责任的、有创造性的和文明的人。在这里,这些人不仅能够在建筑设计上获得经验,而且在建筑结构、农业生产、园艺和烹饪上有所涉猎,他们还要研究自然、学习音乐、艺术和舞蹈。1927年,赖特被邀请设计Arizona Biltmore。在1927年后,赖特和几个绘图员在Chandler附近构件了一个临时的沙漠营地,它被赖特命名为“Ocatilla”。1934年,当赖特和Taliesin设计团体在亚利桑那州为Broadacre城制作模型的时候,赖特被认为是一个即将被时代抛弃的建筑大师。然而,在1936年,赖特向人们证明了这一论断的错误性,他完成了几个重要的设计任务,这些设计是非常杰出的。其中包括:在Racine的Johnson Wax Administration Building;在宾西法尼亚洲乡村里的流水别墅(Fallingwater);Jacobsl私人住宅(一座不贵但功能很好的建筑,是首幢Usonian风格的建筑)。二战期间,这些作品为赖特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和如潮的设计任务。在Robert Twombly1973年为赖特写的自传中这样写道:“在他近二十年的低潮期后,他旺盛的创作欲望就如同美国艺术复苏那样充满了戏剧性,这尤其因为赖特此时已经是70岁高龄的老人而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在1937年,赖特在威斯康星州的Racine附近设计了Wingspread,这是一座为the Johnson Wax company公司的Herbert F. Johnson设计的住宅。同年,赖特决定在亚利桑那州设立一个永久性的过冬住所,他购置了一块几百英亩的不毛之地,地点在亚利桑那州Scottsdale的McDowell山脚下。在这里,他和Taliesin设计团体把Taliesin West建成一个沙漠营地,他们打算在这儿过冬以躲避威斯康星州恶劣的天气。按赖特自己的话讲:“Taliesin West是一个对世界的展望。”(Taliesin West is a look over the rim of the world)这是一个对沙漠建筑体系的大胆尝试。20年来,Taliesin West一直是赖特的建筑实验室。赖特在那里尝试他设计的最新建筑方案、结构方案和建筑的细部做法。Taliesin West作为赖特多年来的冬日营地,他和他的设计团队设计并建造了他们自己的家、商店、学校和工作室,所有这些都反映出生动的沙漠生活的特色。也是在这些年,赖特设计了位于威斯康星州Madison的Monona Terrace Civic Center;另外,他还在继续作“Unonian”风格的设计,这种风格后来也和他早期的“Prairie”风格的建筑一样受欢迎。这是一种现浇的单层建筑。它的特色在于热能供给方式的革新、由木板和柏油纸制成的预制墙面、一个大的开放的流动的空间,并且发明了车棚。

          最后的十年:在赖特职业生涯的最后十年里,他获得了大量的奖项、头衔、奖章和荣耀。许多国际性的展览相继举行,例如:1951年在佛罗伦萨的Palazzo Strozzi开幕的"六十年的建筑生涯"。1954年,他又出版了《自然建筑》(The Natural House)一书,这本书讨论了Usonian风格的建筑和一种新的概念--“Usonian Automatic”。1955年,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授予赖特Fine Arts专业名誉博士学位。同年,赖特在纽约的Plaza Hotel的一个房间里为the Guggenheim Museum设计了最终方案,这个设计任务是他在1943年接受的。他用黑色和红色的漆、陶红色的厚地毯把这个设计房间重新装饰,并称其为Taliesin East。次年,芝加哥市长Richard Daley把10月17日命名为"芝加哥赖特日"。1956年,赖特写了一本名为《The Story of the Tower》的书来纪念俄克拉玛州the Price Tower in Bartlesville的建设。也就是这一年,the Guggenheim Museum破土动工。虽然赖特一生中的主要建筑作品是住宅建筑,但是1957年成为一个转折点,那一年他的工作室得到了59个工程,其中有35个是公共建筑。这些作品中最为著名的是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Marin County Civic Center。同年,赖特还到巴格达晋见了伊朗王,设计了一个歌剧院和一些市政建筑,然而1958年的伊朗革命是这些设计没能实现。他还为亚利桑那州设计了州议会大厦、Arthur Miller和Marilyn Monroe的私人住宅,这些设计最终都没有实施。在90岁的时候,赖特写了另一本书《A Testament》,正如案卷保管人Bruce Brools Pfeiffier所说的那样,赖特在书中为自己在20世纪的作品和艺术成就作了最后的总结。在1958年,赖特已经90多岁了,他得到了31个全新的设计任务,这时他的设计桌上的项目总量达到令人惊讶的166个。而这一年,他还写了《The Living City》,同时他还监督Guggenheim的建设,这个工程直到他死后才完成。他在1959年为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设计的大礼堂也是在他死后才完工的。在赖特一生中,共作了1100个设计,其中近三分之一是在他最后的十年内完成的。赖特有令人惊讶的自我更新能力并且在建筑设计上不知疲倦的努力工作,他创造了真正的美国式建筑。通过他的作品、他的著作和他培养的上百位的学生,他的思想被传播到世界各地。

        • 家园 一些小补充:

          WRIGHT因为早年所在的美国东部不能接受他离婚及其他所谓离经叛道,和他的妻子,学生搬到了ARIZONA的沙漠里成立了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反对战争,拒绝服兵役,类似公社,即文中他的建筑学校。里面的人比较隔离于外界社会的规范,(俺猜甚至不缴税),通过做PROJECT来自给自足。好这个学校持续了有十年?然后就到了他暂时的沉寂和辉煌的晚年;

          终其一生,WRIGHT是一个创意不断,忠实于自己,与自然结合的人。俺猜老子,庄子看见WRIGHT会从心里到嘴边给他一个微笑。

    • 家园 我这里有几幅补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C.P.S.百货公司大厦,美国芝加哥(1899~1904年)建筑师: L.H.沙利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赫尔辛基火车站,芬兰(1906~1916年) 建筑师:E.沙里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米拉公寓,西班牙巴塞罗那(1906~1910年) 建筑师:A.高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萨伏伊别墅,法国普瓦西(1928~1930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西班牙(1929年)建筑师:密斯?凡?德?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林肯纪念堂,美国华盛顿(1919~1922年) 建筑师:H.培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瑞典(1909~1923年)建筑师:R.奥斯特柏格

      补充一句:这里是诺贝尔奖的颁发地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施罗德住宅,荷兰乌德勒支市(1924年)建筑师:G.里特维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包豪斯校舍,德国(1926年)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

    • 家园 图片已经加入,可惜少了两幅,希望大家能提供联结

      少了包豪斯校舍和海伊美术馆。

      另外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图,也希望能提供联结,我好做更新。谢谢!!

    • 家园 好文,经典文章,好猫斑竹赏个精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