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大刀会红枪会与土匪的斗争 -- 天福山起义

共:💬1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大刀会红枪会与土匪的斗争

    大刀会红枪会百姓自卫民国时期,土匪肆虐,兵匪勾结,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不得不为生存而奋起,与土匪进行顽强的斗争 。

       土匪暴行,天怒人怒

      1917年9月,皖系控制的北京政府与南方护法政府进行战争。湖南成为南北双方的主要战场,兵燹之余,匪患相连,天灾人祸接踵而至。1919年初,部分湖南人士编辑出版了《湘灾纪略》一书。其中《匪祸》一篇详细记述各县的匪祸情况。书中写道:

      

      “此次军兴以来,全湘七十五州县,乃无不有匪,而匪无不炽。”“日则持械勒捐,夜则破扉洗抢。……人民率避匿深山绝壑中,而土匪熟悉径途,往往踪迹得之。”“妇女被淫,老幼勒赎,壮丁逼为盗匪,收获供其糈饷”。

    “……居民惊徙,行旅戒途,客商则裹货潜归,市面则闭门停业,百物腾贵,十室九空。贫苦小民,齑粥尚难自给;工匠佣作,生活不能自谋。……士辍于校,农废于野。”“散之四方者,因虎口余生,均不敢回。村内所有田地山土,大半无人耕种。”

      民国时期的《东方杂志》许多文章也都记录了当时中国农村土匪肆虐的状况。一篇介绍湖北省西北部农村的文章,在写到1927年间当地农民境况时说:  

      “……土匪没有一刻叫他们安心的。他们的妻子女儿,有的被掳去配给别个;他们的父子兄弟,有的被掠去,勒索大笔的赎款,有的时候,是可以叫他们破产的。他们的房子,时时被他们(按指土匪——笔者注)烧成灰烬;

    他们的庄稼,有时被他们的战马踏成平地。”

      另一篇介绍淮河流域农村状况的文章写道:

      “淮北自民国以来,土匪蜂起,大者千人,有钢枪盒子炮,横行乡曲,每破一圩,死伤以百,掳去称是,筹资赎回,必罄其资产,名曰请财神。所至大、小农俱弃家而逃。”这些记载真实地反映了民国时期土匪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的苦难。  

       义农舍己救女票

      深受土匪肆虐之苦的民众知道,要依靠官兵剿匪是靠不住的。所以,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抗击土匪。其斗争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他们仅凭着个人的勇气与智慧,与土匪斗争,并曾有过许多不畏强暴、舍己救人的故事。  

      1923年初夏,湖北某县农民徐映奎家遭匪,家财被劫一空。匪徒临行前还将徐家16岁的女儿架走,勒索赎金5000元。徐家8口人,本来家境尚可,但遭此一劫,便连吃饭也成问题,何来巨款赎救女儿呢?一家人虽爱女心切,却无能为力,只得听天由命。不料十多天后的一个黄昏,徐女竟独自安然返回。一家人惊喜之余,忙问缘由。原来徐女被土匪架到刘家洼,窝藏在一个农民家中。土匪每天外出打劫,强迫这户农民看管徐女。农民怜悯徐女遭遇,每每为之松绑,给以饮食,并询问其家庭状况。一天夜间,农民对徐女说:“刚才听土匪谈起,你家中至今无人来说票,故准备将你杀掉了事。”

      徐女听了哀哀哭泣。那农民大为不忍,遂毅然表示:“妹子莫哭,今夜我就放你回去。”

      徐女惊愕道:“土匪回来,一定不会饶你,怎么办?”

      农民说:“你莫管我,你先赶快走吧!”他给徐女松了绑,指点了路径,让她离去。

      徐映奎一家听罢女儿的叙述,既深深感激这个农民见义勇为的救命之恩,又为他一家的命运而担忧。过了几天,徐映奎带了一些钱专程到刘家洼,看望并酬谢那位农民。当地人告诉他,那个农民已于数日前的夜间閤家迁走,不知去向;房屋则于第二天被土匪焚毁。

      在更多的情况下,农民们被迫一村一寨的组织起来,集体与土匪斗争。鄂西北山区的农民在村庄附近的山冈上筑起城寨,准备好抬枪、土炮。一旦土匪来了,他们便閤村驱赶着牲畜上寨去;待土匪离去,再返回村庄,照料田园。在淮河流域,许多地主、富农人家筑起高高的院墙,墙角建起望楼。入夜即关门闭户,由青壮年男子及长工荷枪巡望,直至天明。一般中、小农民无力营建,夜间只得躲往田野中睡眠,以避免被土匪架票。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的村庄四周,则大多筑有高高的寨墙,有的地方叫圩或砦,入夜由各户丁壮轮流值守,村中富户则提供些粮食、粉条、蔬菜等供应丁壮一顿夜餐。青壮年农闲时,即打围修寨,习武练功,以御匪徒。

      青壮年白天田间辛苦劳作,夜间又不得好好休息,精神和肉体都常年处于极度紧张和疲惫之中,稍有不慎,仍被匪徒趁虚而入。

       “刀枪不入”的红枪会

      一村一寨的武装拒匪,逐渐发展成为附近数村数寨的联合抗匪,结成农民的自卫武装。在许多省份,这种武装被渗入宗教迷信色彩,与中国自古以来流传于民间的秘密宗教会门相结合,从而产生了红枪会、大刀会等组织。这种宗教会门武装,二三十年代,在中国北方各省,如鲁、豫、冀、晋、陕,以及东三省乃至四川等地较为普遍,在东南沿海一些地方也曾出现。

      红枪会来源于古代的白莲教。白莲教,有的人认为始于宋代,但至少元末农民大起义时就借用了这个秘密宗教。其后明、清两代都多次发生过白莲教起义。清代宋景诗起义和义和团运动都与白莲教有关。他们依靠秘密宗教的神秘色彩,来团结广大农民群众,又以练功、练武、神道、邪术来鼓励其成员勇敢作战。义和团运动失败后,相隔一二十年,又出现了红枪红枪会以使用的最基本武器红缨枪而得名。它最早产生于山东,随后向各省发展,又以河南为最盛。它以村、镇为基层单位,设会长或团长;几个村合为大会或联庄会,设总会长或总团长,也有叫督办、总司令、统领的,负责军政事务。另有法师(或称老师)掌管教务,负责神事和练功。红枪会基本成员为有家业的中、小农民,不脱离生产,不离开家乡。凡无业、盗窃、奸淫、吸毒者,

    一概不许参加。 

      参加者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入会后,要练功和练武约100天。这一时期中要斋戒、沐浴、禁女色等。练功,主要由老师念符咒,众徒长跪叩头,经过两个七七四十九天之后,据说即可学得“排刀”、“排枪”(刀枪不入)之术。这时,由老师授予写有咒语的护身符。会员每天早晨须将符供于神像前,礼拜念咒之后,焚符成灰用水吞下。有的则是将护身符贴在床上、门上。与土匪交战时,会员身系红肚兜似的袋子,内装护身符。有的是临战时吞符。每天晚间,有以“运气”、“练气”为主的练功法。

      练武,分排砖、喝火、排刀、排炮等几种。排砖,就是上身脱光,拿砖依次在左肋、背脊、额头各击三下;每击一下,口中都要大声发出“哈”声。如此不间断地练一个月。喝火,就是以口对准油灯焰吸气,吸灭为止。排刀,是用刀背对左肋、腹部各砍三次,发出哈声,须练两个月。排炮,则是老师令一二十人赤膊持红缨枪站成一排;另一二十人持土枪(又称火炮)站在30步之外射击。枪内火药的份量是老师经过计算后安放的,子弹则是泥丸,均由老师事先装好。老师下令开枪时,被击者须心中想着诀咒,口里发出“哈、哈”大声。如果泥丸在身上打出红印,老师就宣布“子弹已打不进了”。

      红枪会所敬奉的神抵,十分庞杂。总的来说,只要是在中国流传的各派宗教和神话、传说,谁在民间有威信,就祀奉谁。诸如,儒、释、道三教中的周公、观世音、太上老君、罗祖;《封神榜》中的哼、哈二将;三国中的关(羽)、张(飞)、赵(云);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将;《隋唐演义》中的秦琼;《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二郎神,乃至清代的黄三太、黄天霸,等等。根据不同支派和地区,所敬奉的对象,也不尽相同。①罗祖为白莲教所信奉的四维祖师,“四维”二字合起来为“罗”的繁体字“瓢”。

      可以这样说,民国时期的兵、匪骚扰,使广大农民不得不起而自卫。由于他们的武器只限于木棍、缨枪、大刀、剑戟,无法对抗敌人的火器,他们就求助于江湖术士、拳脚师爷,学一些中国传统的武术、气功,加一点迷信邪魔的符咒巫术,以补不足。当这些仍感不够时,便又请出民间索来敬畏的神仙、古人给自己壮胆,并借以吓唬敌人。最后,到这些都不灵验时,他们也开始夺取并使用新式的火器,来对付敌人了。

      红枪会崇尚红色,其会众的标准打扮是红头巾(或青蓝头巾)、白褂(或褐褂)、黑布鞋、红腰带,贴肉扎红肚兜,内藏黄纸朱书的符咒;手持8尺左右的红缨枪,也有持大刀的,下有红色飘带。有些地区红枪会也拥有少量新式步枪,加强了战斗力。红枪会上阵杀敌时,一则由于自信有符咒保护、刀枪不入;二则因人多势众,故勇猛异常。当敌人进攻时,他们口念咒语,相距五六百步时,即取出护符吞下,跪地磕头,起身后吸气、念咒,脚下使劲、迈八字步前进。近敌数十步时,突然猛烈冲锋,口中发出“哈、哈”大声,其声势逼人。一般对手往往慑于其武功法术、人多势众和不怕死的精神,而望风披靡。

      这里先举一个例子,虽不是与土匪作战,但可以借此了解大刀会作战时的情形。1943年福建宁德、罗源、福安、福鼎、霞浦一带兴起大刀会,国民党当局派一团士兵进剿。双方在宁德县东南相遇。只见大刀会人山人海,尽持红缨枪。一名法师临阵请神做法,会员吞符念咒后,列队前进。为首者手持一面七星旗,向左向右做有规律的摇动,身后的会众也随之一面摇动身体,一面继续前进。其中又有一名法师,身着红色僧服,头戴铜箍,右手执一装有铜铁薄片的铁圈,如铃鼓般摇动作响,左手持一海螺,吹号为令。会员即根据号令进止。

      国民党士兵多为抓丁来的农民,对大刀会神助之说疑信参半,此时又见其阵势汹汹可怖,甚是惊惶失措;一阵排枪过后,见大刀会依然呐喊冲锋,更是深信神兵刀枪不入,遂不听指挥,纷乱溃退。部队军官当然不信迷信,但既不能控制士兵,便只得采取“以毒攻毒”的方法,来鼓励士兵的胆量。他们取来乌鸡白狗,杀死后用血涂于子弹、刺刀、枪口、手榴弹等兵器上,声称用此污物可破大刀会邪术,使其符咒不灵。士兵中自然有人听过《水浒》、《平妖传》故事的,便信以为真,当下军心稳定,再战后杀死杀伤大刀会员甚众。大刀会也认为法术为污物所破,丧失信心,遂大败而逃。

      红枪会只是这一类农民自卫武装总的代称。在不同地区,它们的名称以及仪式、服饰、姿态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异。下面列举一些民国时期的这种组织。

      绿枪会、黑枪会、黄枪会、白枪会,均仿红枪会形式,唯枪缨颜色不同,主要流行在鲁、豫两省。

      大刀会,类似红枪会,但武器为大刀,盛行于鲁、皖、东三省,闽、川也有。

      毛篮会,一手提毛篮,一手持刀,称敌方枪弹尽入篮中;也有未婚少女组织花篮会。豫北较流行。

      扇子会,手持扇子,据说可将子弹扇掉;行于河南汲县。

       子会,与敌交战时,神师持水一碗,右手食、中二指合并,对水画符,口中念咒。传于豫北。

      白头会,又称孝帽会,白布裹头,胸前系符箓一块,抵御枪弹。多在豫北。

      麻衣会,又称孝衣会,身穿丧服,左手持哭丧棒,右手持缨枪,见敌一磕头,再起而应战。多在淮河流域。

      长发会,披长发上阵,法师先跪地念咒。行于豫南。

      天皇会,神师自称天降,颈悬朝珠一串,上阵时,手弄朝珠,口念符咒,

    直隶为多。

      哥弟会,临阵时,呼一声“哥”或“弟”,以求枪弹不入。流行于淮河流域、豫南。

      六离会,以八卦中离卦命名,穿红马褂,故又名红马褂子。冀中流行。

      方道会,又名黄马褂子,行于冀南。

      天门会,白莲教后裔,多在豫北林、浚、滑、汲各县。

      哥老会,白莲教后裔,多在晋北。

      其他尚有清道会、黄纱会、九仙会、圣仙会、小刀会、一心会、红灯教、

    黑胡子教、武旗会、白旗会等多种,川鄂有红灯教,四川有神兵。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