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河南女法官王佳佳被杀案一审宣判,被告人党志军死刑 -- 大胖子

共:💬810 🌺3474 🌵171新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方平在这个案子中的个人立场,就是三个字:群众观

                方平对女法官有两个评价:

                第一:认为将各方矛盾升级的全部责任都归结于女法官一个人身上,既不符合对案件具体情节实事求是的回顾,而且将锅全部甩到被杀的女法官个人身上,并不公平

                当大家复盘从一起简单交通事故,各方矛盾升级的各个阶段,如果仅仅简化乃至聚焦于第三阶段(庭审阶段),符合很多人标榜的实事求是的原则吗?

                当大家反思从一起简单交通事故,激化到报复性杀人的最终结果,如果仅仅归责于女法官(包括她的一些生活细节),不妨扪心自问一句:公平吗?

                第二:那么这个锅应该由谁来分担呢?方平将这个女法官归于“三门干部”,实际上就是批评改开以来脱离社会、脱离群众的干部路线问题,并由此反思应该借鉴“文革时代对大学毕业生的基层锻炼”

                越是社会阅历多的办案人员,这种警醒越深刻,尤其是相较于你说的“三门干部“而言。

                更不说经历了文革期间与底层劳动人民同劳动同生活的社会锻炼,会更深刻的感同身受底层群众的柴米油盐、喜怒哀乐

                如果能将文革中对刚出校门毕业生的社会化锻炼与现在的专业化要求结合起来,让政法干部们既专业化,又不乏社会经验,既懂法,又有群众观,才是一条正道。

                老方对政法干部的要求就是主席说的那四个字:“又红又专”;老方在这个案子的最终立场就是三个字:法官办案要有“群众观”,与我在老方发言之前写的一篇《问题的核心是:改开的官员,改没了“群众观念”》,完全契合。

                你根本没读懂老方的文字。

                通宝推:纳米小洞儿,方平,
                • 家园 大领导前后矛盾的漂亮话,说着是最容易的

                  我敢说,任何事情出来,都能找到大领导对应讲话够漂亮的地方。问题是,这些东西矛盾的时候怎么办?一边要求讲温情,一边又要依法治国,压力都在下面第一线。我认为,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应该堂堂正正的在立法阶段写进法律,要求一线简单执行。而不是给一线执行者施舍的权力,出了问题要他(她)背锅。腐败,越反越腐就是这么来的。这次党老汉杀人后,大家知道这事了,之前每年是不是都有几万甚至几十万类似的事情?有网友已经提到,我国法律,基本都是对受伤害者的补偿小于损失的。弱者受委屈是常态,多数情况不得不忍。

                  如果按照纸面信息,党老汉罪有应得。但是之所以大家异常气愤,是因为大家把自己和身边的司法遭遇共情了,不大相信纸面信息。

                • 家园 两条人命的悲剧,完全可以避免

                  昨天本楼有一篇极有水平的匿名文章《其实法院系统有在反思,只是不好明着说》,里面有一段:

                  法院系统一直有一个提法,叫做办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我自己简称三个效果相统一)。当然这个三个效果统一也存在于其他司法部门,如公安、检察院等。最早何时候提出来不可考,但百度搜索的结果来看,应该早于2019年

                  这位匿名河友的水平体现在最后一句“应该早于2019年”。

                  河里还有谁知道这个说法是谁最早提出来的?

                  习近平。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把打击犯罪同保障人权、追求效率同实现公正、执法目的同执法形式有机统一起来,坚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努力实现最佳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

                  虽然是对公安系统的讲话,但是全国政法系统包括法院系统,都多次组织学习过。

                  习的这段话讲得很朴实:一个法官,如果在办案过程中,在坚持“以法为据”的同时,在办案过程中努力“以理服人“,尤其在民事诉讼中”以情感人”(尤其是对弱势群体),不仅仅以“法律效果”为唯一的目标,而能努力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那么就会避免社会上类似的悲剧,包括女法官,也包括党志军。

                  那位匿名河友说的更有人情味:

                  在大部分人面临生存压力和生活质量下降的当下,对于普通人而言,有点人情味的判决或者其他恰当的表示会给人一些温暖,也可能是避免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方式。毕竟文字可以是冷冰冰的,但人可以不是

                  西西河藏龙卧虎,多有我师焉。不仅是水平,更在于温度 ---- 这就是人性。

                  通宝推:呆头呆脑,
                  • 家园 方兄的回复有点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第一,人情味的判决里的人情味,绝不是针对某个特定对象的,而是针对原告、被告甚至法官所有人的。单独针对原告或者单独针对被告,其实都是一种枉法,并非真正的人情味,如果法官只对原告谈人情味,那就是对被告的无情,反之亦然。

                    第二,人情味的前提是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而绝非无视事实、法理去判决,那是典型的枉法,看上去好似有人情味了,其实对更多的人却是无情。因为抛开了法律这个基本准则,那就是全靠法官个人自由裁量,最终的结果就是没有规则。

                    第三,两条人命的悲剧,完全可以避免的说法属于一厢情愿。并非判决有人情味了,就解决一切判决中的问题。依法判决,必然跟人情味有不兼容的地方,对原告的人情味多了,必然导致对被告的人情味少,反之亦然,不可能做到原被告都满意的判决且又人情味满满,那完全是一厢情愿了。尤其是对思维极端的人来讲,只要自己的要求有一点不满足,那就是完全不满足,试问有几个法官会完全为了满足人情味而敢于超越法律框架判案?

                    回到这个案子,党某敢于拿出没穿过的皮衣来索赔、拿出手写的收据来索赔车辆损失,敢于一天院都没住过索赔29天的补偿,哪个法官敢完全满足他的要求?这样对他的人情味,保险公司会认可吗?上级法院会认可吗?

                    貌似对党某讲人情了,却是对保险公司跟法官的无情。

                    唯有事实跟法律框架内,才是最公正的,才是最大的人情味,任何夹杂个人情感自由裁量的,都会因其不规范而反噬。

                    • 家园 虽然立场上没有根本性的分歧,方平兄和寄意寒星之间的区别在?

                      区别主要体现在于温度上。二位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 家园 现在还在强调“法律”或是“人情”本身都不是很好的办法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人们不服法,而不是如何遵守“法”。至于为啥不服,这里不展开讨论了。

                      如果还在讨论这个案子的细节,想着如何谁能稍稍让步一下,就可以避免,其实解决不了问题。长远上看,也避免不了问题。或是说,越是推敲细节,反而越证明系统的脆弱。越是强调法官个人素质(包括人情),越是说明法律系统本身没有价值。

                      段恩怨、决生死的活儿,危险太大了。想象一下,就现在,如果法院系统的人,不再算是统治阶级,没有安全加成buff,安保和普通人一样的水平,死伤的概率会是多大?

                      现在法官就像一个只有五级证的电工,被安排去做三级电工的活,还是带电操作。以前以为有了绝缘手套,可以免除危险,毫无风险。但是时代变了,以前是操作弱电,换个灯泡,接个保险丝的活,最多查查那里偷漏电;现在处处是高压线,规程还是老样子,就算只是正常操作,戴手套去开合3kV的高压开关能行么?出事儿是早晚的。虽然可以嘲笑法官愚蠢,但是这解决不了问题。

                    • 家园 足见你立场坚定爱憎分明

                      对群众可以无情,对保险公司,对法官,万万不能无情。谁是你的敌人,谁是你的朋友,为谁的利益服务,你想得很清楚。

                  • 家园 问题就是为什么2019年习已经提出要求,但悲剧还是重复出现。

                    方平兄,言多必失。

                    • 家园 又是抛开事实不谈?

                      习对司法系统提出要求,能杜绝系统外极端思维人的恶性杀人案件吗?法院通告了已经写的明明白白了

                      因其住院29天中的后14天并未实际住院,医嘱仅开具1盒口服止痛胶囊和3盒外用消痛贴膏,结合交警部门认定党某某伤势轻微及被告的答辩意见,故酌定按15天计算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护理费、误工费、交通费;对缺乏证据证明的其他财产损失请求依法不予支持。

                      党某实际一天院都没住过,按照规定就是一天的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护理费、误工费、交通费都不应该给,而法官已经酌定按15天计算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护理费、误工费、交通费,就是在法律范围内跟自由裁量权力范围内最大的给予他照顾了,这样他还不满足还要行凶杀人,这跟习的要求,法官的判罚有关系吗?

                    • 家园 因为法院系统甚至公务员系统唯KPI导向

                      出发点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唯上,三门干部太多,不接地气的干部太多。

                  • 家园 这才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意义

                    宝推。

                    西西河提倡得是讲传承,讲人性,讲道理,讲真实……。过去就是靠着它们,才吸引和聚集了新老河友,团结了中华儿女。今天和明天,则更需要坚持这些原则和态度。

                    这个楼的问题,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共同关注,激发了大家的热烈争论,是因为我们能够在这个案例上,回顾和发掘出那些共同的理解和认识,看清现实中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

                    “把打击犯罪同保障人权、追求效率同实现公正、执法目的同执法形式有机统一起来,坚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努力实现最佳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

                    这才是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真正意义。

                    通宝推:方平,
                  • 匿名 这和80年代工人下岗是不是类似?

                    朱总理所做的有没有程序错误?处理国企的理念是不是党的统一认识?这些都没异议。

                    只不过但凡对下岗工人多提供一些温情,多一点呵护,也不至于被人诟病如斯,连东北都不敢去吧?

                    通宝推:方平,
                    • 家园 群众需要的是正义,而不是虚伪的温情

                      党某案也好,大下岗时期的各种案也好,根本问题都不在于执法温情。大家愤怒,不是愤怒温情不温情。温情了可能没有这个个例里的杀人,但是无法改变愤怒。这个愤怒的来源是弱势群体遭受的不公待遇。

                      通常政治上,有大政府和小政府之争。大政府一方的理论支撑之一,就是通过政府主导的二次分配,修补一次分配弱势群体的不公正待遇。然而中国的执政现象,是通过二次分配,强化、扩大一次分配造成的弱势群体和期望间的差距。比如政法系统,“冤死不告状”只在穷人间流传,大搞法律手段从来是强者的工具。这不是基层警察或者法官执行问题,而是顶层设计就是这样设计的,并且引以为傲。

                      这客观上造成了引进外资的大跃进。比如,对于台商,除了赚钱还有享用不尽的处女,谁不想来?沿海地方的居民都知道这是普遍事实。如果政法系统能够真的为群众主张利益,而不仅仅是温情,绝大部分性侵害就能避免。比如一个女工被老板强奸了,如果答应继续下去,强奸变顺奸,提升一级,每月多五百块钱收入。如果去告,大概率什么也得不到,还会失去工作。她会怎么办?一个个例,示范效应下后面就是无数的例子成为普遍现象。如果只要事实存在,每告必赢,不仅刑事处罚而且分到罪犯大额财产,比一辈子辛苦工作挣得都多,那她又会怎么办?在西方大企业,男性领导面对漂亮的女下属,都是心存警惕,如履薄冰,这才是该有的正义状态。

                      大下岗,领导都多说几句软话,可能降低刑事案概率;党某案女法官态度多温和,可能党某能忍下去不杀人。但是大量群众不满的,不是缺乏这个虚伪的温情。这个事情成为热议,是大家强烈的感到共鸣:国家机器充当了资本打手,是敌人,自己在被统治。如果共产党政权做不到为人民服务,那共产党的招商引资,和当年满洲国日本侵略者在沈阳铁西区大建工厂,又有什么区别?难道相对当时中国农民的普遍收入,满洲国日本工厂的工人挣得少吗?不,是因为在各种生活中,他们感到被统治。那手握权柄的人,不是自己人。这不是鬼子进村发几个糖块的温情能改变的。难道一线多几个《四世同堂》里那样温情的白巡长,大家就拥护日本人的统治了?

                      通宝推:Swell,居陋巷不改其怒,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