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1) -- 住在乡下

共:💬27 🌺144 🌵1新 💬13 🌺9 待认可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居然以为二甲双胍是靠蒙的?

              一个二甲双胍,发现已经100多年了,如何能够降低血糖都说不清,

              碰巧我老爸在用这个药,我以前也查过,再查了一下,搜到这篇文章:经典降糖药物二甲双胍的前世今生

              先说其降糖机理:

              二甲双胍的降糖作用机制:

              1、激活AMPK通路抑制肝糖异生,减少肝糖输出。

              2、抑制肠壁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同时提高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产生降血糖作用。

              3、降低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作用。

              怎么会是像你说的“如何能够降低血糖都说不清”?你以为这是跟老中医一样,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再简单说一下其发展历程:

              先是在中世纪的时候,发现山羊豆能够缓解糖尿病患者的多尿和减少尿糖,这个时候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像老中医一样。

              接着,在1918年科学家首次从山羊豆中提取出了胍类物质,并发现它们具有降血糖的效果。这个时候知道了山羊豆的有效物质。

              再接着,在1929年由爱尔兰科学家合成的二甲双胍。

              到了1957年法国糖尿病学家斯特恩医生对一系列双胍类化合物的降糖作用进行了严格而系统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被监测的化合物中二甲双胍能在强降糖作用和低毒性反应两方面同时达到最佳平衡。

              二甲双胍最终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线药物,则是源于一场医学史上耗时最长的研究,即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1977-1997年间进行,之后又随访十年,共三十年。该研究是糖尿病治疗领域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对糖尿病的防治规范和指南的制定,具有极大的影响。

              看到这里,我猜你会想说,中药已经试验了上千年,我提前预防你抬杠,所以我请你把其中关于糖尿病的研究记录摆出来再说。

              至于人参,我不知道目前的研究是到了哪一步了,美军那个研究,也许就是羊角豆那一步吧。

              • 上帖之待认可回复,花囧定2 / 0
                又玩偷换概念的把戏

                人家 @陈王奋起 河友说机理,你说临床实验,并且这个时候就不提双盲了。

                懒厨兄,我发现你现在很有成为懂王的趋势。

                你说的机理也还是现象

                不过是分子细胞层级的现象,当然可以作为整体的一个机理。

                但是如果我问,二甲双胍是怎么激活AMPK的,是怎么抑制糖吸收的,是怎么降低FFA的?于是又有一层机理了,这个还没完全搞清楚,只能说有部分解释。

              • 家园 一口含葡萄糖的食物不吃

                发现二甲双胍一样能够降血糖。

                如果激活AMPK通路抑制肝糖异生,减少肝糖输出的作用是主要影响途径,按说药物不是注射效果更好吗?很遗憾,医学界做过很多的实验,发现注射效果不如口服。

                更何况,如果这个作用的路径确切,低血糖的时候服用二甲双胍就有风险,而二甲双胍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就是安全,不会引起低血糖。

                AMPK作为调控能量的一种酶,广泛参与新陈代谢,随便什么降糖药,只要说它激活AMPK,总是对的,就好像你家的孩子学习好,你去问老师为什么,老师说他积极思考。任何时候他的话总是对的,但没有太大的意义。

                你列举的实验仅仅证明二甲双胍在某些层面有某些作用,但降糖的主要通道依旧不明确。其实你去Nature/Science上去搜索,就会发现长期大量的论文来阐述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科学界到今天依旧不清楚。

                你的回答充分说明现代医学的傲慢和偏见,明明他们什么都不知道,或者七窍通了六窍,非要装成一切尽在掌控。

          • 家园 你这是想当然,你对科研不熟悉

            所谓要理解其原理,不是实验就算数,这是初中老师教的,属于科学哲学范畴,是一种思想/理想。

            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差不多。指导实践的意义不大。

            物理学还好些,化学高中课本的许多性质,反应机理都是不清楚不明白的。化学老师讲原子结构,电子云形状,绝大多数是照本宣科。你以为他们真懂薛定谔方程?会用球谐函数解哪怕最简单的情况?

            生物医药更不用说了。连最日常的扑热息痛,反应机理都还没搞清楚呢,长期服用有没有副作用,也是个不知道,只能说实验尚未发现显著副作用。

            你还别看不上赤脚医生科研,你所谓 “现代正经科研”,其实对科学的探讨是在跌落的。因为论文指标的关系,大家没时间深入,而是要抢发。现代大量科研人员,除了一个极窄面以外,对本专业的基本知识都不甚了解。

            • 上帖之待认可回复,花囧定1 / 0
              又是一个试图把现代医学拉低到老中医水平的

              连最日常的扑热息痛,反应机理都还没搞清楚呢,长期服用有没有副作用,也是个不知道,只能说实验尚未发现显著副作用。

              上网一查都知道的东西: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9%99%E9%85%B0%E6%B0%A8%E5%9F%BA%E9%85%9A/5438254?fr=ge_ala

              药理毒理:

              本品为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又名扑热息痛(paracetamol)是非那西丁(phenacetin)的体内代谢产物,属于苯胺类。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前列腺素PGE1的合成和释放,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其解热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但无明显的抗炎作用;通过抑制前列腺素PGE1、缓激肽和组胺等的合成和释放,提高痛阈而起到镇痛作用,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作用较阿司匹林弱,仅对轻、中度疼痛有效。本品无明显抗炎作用。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小鼠经口LD50为338mg/kg,腹腔注射LD50为500mg/kg。 [1]

              口服易吸收,血药浓度0.5~1h达峰值,在体内95%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而失活,5%经羟化转化为对肝脏有毒性的代谢物,均从尿中排出。血浆蛋白结合率为25%。90%~95%在肝脏代谢,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硫酸及半胱氨酸结合。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有毒性作用。T1/2一般为1~4小时(平均为2小时),肾功能不全时不变,但在某些肝病患者可能延长,老年人和新生儿可有所延长,而小儿则有所缩短。本品主要以葡萄糖醛酸结合的形式从肾脏排泄,24小时内约有3%以原形随尿排出。 [2

      • 家园 不懂装懂了吧

        那些种一两年的高丽参,跟萝卜有啥差别?高丽叁萝卜狗肉汤,补什么?补蛋白质罢了。

        对了,提醒一下懒厨兄你,千万别买压得漂漂亮亮的姆指粗的高丽参给你丈人,会被打的,给哪个丈人都会打你。

        • 家园 新鲜人参怎么样我不知道

          狗肉我听说是什么燥热之类的,至少应该有点反应吧?但是还需要中医粉把燥热定义好我才能杠。

          以前在澳洲吃过韩国餐馆的参鸡汤,汤是挺好喝的,但也没觉得有啥反应。

          另外,给个AI答复送给你,AI说新鲜人参有效,你这个老中医说无效,信谁?

          点看全图

        • 家园 你们都没懂哈

          高丽参都是6年成材,不到6年的都不叫高丽参。

          顶上有个葫芦头,下面两脚带须,没有这些都不算成材。而且越粗货等级越高。

          高丽参和狗肉都是补中益气、滋补强壮,适合身体虚弱的人。正常人不宜合到一块儿吃。

          • 家园 我喝人参泡的水就上火

            嘴里起泡,我父亲遗传的偏阳体质。他喝人参酒也上火。

            不知道是否高丽参了😄。

            有次回国还给老姐捎了一包红参,她朋友托我带回英国。沉沉的一包,打开看是都是暗红色的糖结晶。估计是糖渍的种植人参。在英国有次在老姐家吃饭,她给我们上了人参炖鸡,甜丝丝的,她说用的就是那个红参。这次吃了倒没有上火😄。

            在英国华人店中有卖韩国出品的人参冲剂。说是解除疲劳。我觉得似乎有点效果。喝这个也不上火。

            • 家园 红参有暗红色的糖,应该不算红参,糖参中的红糖参。

              红糖参材料应该都不算好。人参冲剂和红糖参或许人参皂甙之类的含量不够高,你吃了倒没有什么问题。

              人参实际使用中不良反应倒是挺多的,合并用药中不是太好用。

            • 家园 人参 老早就被污染了

              至于野参之性温和,秧参之性燥热,人所共知,究其所以然之故,非仅在历年之浅深也。因种秧参者多撒砒石末于畦中,以防虫蚁之损伤,参得砒石之气故甚燥热,是以愚于治寒温方中当用参者,从不敢投以秧参,恒以野党参代之,亦能立起沉。至于西洋参,多系用秧参伪制,此愚在奉目睹,用者亦当审慎也。

              这是一百年前的 中医所写(医学衷中参西录)

              园参被农药(砷化物就是当时最常用的杀虫剂之一)污染

              而西洋参多是用 种植人参仿制的

              通宝推:ccceee,
      • 家园 过了48小时,5人都没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