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巴以冲突的脉络与缘由(下)——现实的困境和无解 -- woyan

共:💬2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巴以冲突的脉络与缘由(下)——现实的困境和无解

    接上篇“从历史到现在,巴以冲突的脉络与缘由(上)”

    上次说到戴维营协议,自那以后以色列和其它阿拉伯国家那种国与国之间的战斗就此停止,以色列再面对的就是类似于反恐治安战那种小规模的战斗了。

    先说下有人提及苏联当年是积极支持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而美国是反对在这一地区的。 这里面的原因其实涉及到了一个大国间相互使绊子的过程。

    在二战后东西方都支持犹太人可以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但这个国家建在那里,各大国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案。其中美国曾提议把德国的原东普鲁士地区拿出来建立一个犹太人的国家,公开理由是原在那里的德国人已经基本上都被苏联人干掉或赶跑了,一片荒地适合重起炉灶成立一个新的国家;而且德国人面对当年对犹太人的屠杀的原罪,无论现在还是未来都没有底气对此提出异议。

    但苏联已经占领了东普鲁士,以俄国人的脾气再让它吐出来是肯定不可能,于是苏联作为反制手段,异常热心的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果犹太人真的在东普鲁士建国,也许世界上真的能少掉很多冲突和纷争。

    话说埃及和以色列建交后,虽然力主和解的埃及总统萨达特不久就遇刺身亡,但和以色列实现停火已经是埃及高层的统一想法。而以色列为了和平把已经占领多年的加奈半岛还给了埃及从而让南部边界安宁也让以色列人普遍认可了土地换和平的想法。

    以色列的东部是约旦,约旦虽然不承认以色列却早在1970年左右就和以色列实现了和平状态,而和解原因就是下面要提到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了。

    几次中东战争的失败让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大量的难民,战争中的犹太难民都被以色列收容并重新安排了住所,甚至以色列还全世界的找犹太人让他们回到以色列定居,这些人来了就被安排到各个定居点生活。

    但以色列在战争结束后拒绝那些逃离的阿拉伯人再返回家园(原居住地已经分给犹太人了),仅承认那些战争中未逃离的阿拉伯人有永久居留权或公民权。而周边的阿拉伯国家虽然接收了部分难民但并没有为难民提供公民权,只让他们居住在边境地区的难民营里,这时候这些国家就不再认为曾被自己称之为所谓南叙利亚,西约旦和加沙是埃及不可分割一部分地区的巴勒斯坦人是自己的国民了。不过后面可以看到收留巴勒斯坦难民也没有什么好处。

    在穷苦的约旦难民营中,巴勒斯坦人开始形成自己的组织。1964年5月28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1964年9月,第二次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一致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为巴勒斯坦人民的代表。也就是说直到以色列成立17年后,各阿拉伯国家才认可巴勒斯坦地区可以单独成立一个国家,而不是应该被约旦、埃及、叙利亚等国家瓜分掉。所以著名的巴勒斯坦文学家爱德华·萨义德曾说过,巴勒斯坦人和这个国家的特点是“不是由民族中创造出国家,而是由国家而创造出民族来”。以色列的犹太人也认为他们是“没有国土的人民”来到一个“没有人民的国土”。

    巴解组织刚成立时和如今的哈马斯一样,属于纯暴力恐怖组织,劫持飞机、绑架人质和人肉炸弹一件事都没少干,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劫持和杀害以色列运动员也是他们干的,也自然就成了以色列的重点打击对象。

    1967年六日战争结束后,以色列占领整个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撤到约旦被约旦国王侯赛因收留,并把扎尔卡炼油厂给他们使用做为财务来源。但随着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力量逐步强大,开始恩将仇报,在约旦内部建立自己的国中之国,并先后三次试图刺杀约旦国王侯赛因,最危险的一次侯赛因国王侥幸被保镖推入路边水沟,并用身体舍命保护才幸免于难。事后约旦国王侯赛因不得不于9月16日下令军事驱逐巴解的军事组织法塔赫,被称为黑色九月的约旦内战爆发。

    在不敌约旦正规军进攻的情况下,巴解要求叙利亚出兵约旦支援,叙利亚派出装甲部队进入约旦领土,约旦不得不向美国求助,于是以色列在美国的要求下出动战斗机群低空飞越叙利亚坦克编队做出要开火的样子,叙利亚军队发现以色列空军后立刻撤出了约旦领土并表示叙利亚出兵只是想调解约旦冲突,并不是入侵阿拉伯兄弟国家。

    在没有叙利亚的军事支持下,9月24日约旦军队彻底击溃了巴解武装组织,法塔赫近一半武装人员被打死,阿拉法特不得不签订停火协议退出约旦领土。经过此役,约旦明白了谁才是它正直的敌人,从此以后在巴以冲突中就一直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以色列的东部边境也获得了和平的状态。

    约旦内战后,黎巴嫩又好心接收了巴解组织的残部,但很快就尝到了苦果。

    黎巴嫩曾是个有“中东瑞士”之称的发达国家,其首都贝鲁特曾是中东和近东地区的金融中心,被称之为“近东巴黎”,而黎巴嫩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是和瑞士法郎一样坚挺的国际货币。

    黎巴嫩是一个多宗教国家,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人口比例为6∶5,于是在此基础上双方达成分配国家领导职务的协议:即总统和军队司令由基督教人士担任,总理、议长和军队参谋长则由伊斯兰教人士担任。

    而巴解组织进入黎巴嫩后依托前几年黎巴嫩收留的40多万巴勒斯坦难民,改变了原有的权力平衡,在巴勒斯坦游击队的武装支持下,1975年伊斯兰教派和基督教派武装爆发冲突,导致了黎巴嫩内战的全面爆发。

    1976年阿盟要求双方停火,并派出阿拉伯威慑部队进行监督,于是叙利亚以监督停火为名派兵占领了黎巴嫩大部分地区,巴解组织也占领了黎巴嫩南部。

    巴解组织此后依托黎巴嫩南部基地,不断对以色列进行越境袭击,在此情况下,1982年以色列出动陆海空军共十万人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叙利亚军队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几天内就摧毁了巴解组织在黎巴嫩的势力并攻下了首都贝鲁特,成功地将巴解组织逐出了黎巴嫩,迫使其转移基地至突尼斯。以色列最后在1986年撤出了大部分在黎巴嫩的军队但在边界保留了一段缓冲区直到2000年。叙利亚则直到2005年才在国际压力下撤离黎巴嫩。而黎巴嫩现在也成为了最贫穷的阿拉伯国家之一。

    1988年11月,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宣布成立巴勒斯坦国。

    1992年巴以双方都出现了转机:

    以色列工党领袖伊扎克·拉宾成为了总理。在选举中工党承诺将会大力改善以色列的国内治安和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在海湾战争中阿拉法特错误判断局势,支持伊拉克侵占科威特让阿拉伯国家对巴解组织支援几乎断绝,阿拉法特迫切需要一个新变化来改变当前的劣势。

    而美国总统克林顿也想让巴以和谈成为自己在外交上的新成就。

    在美国的主持下巴以双方举行了一系列的秘密会谈,最终在1993年巴解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还有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在白宫草坪上签署了奥斯陆协议,相互承认对方政治地位。以色列原则上同意依据1949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后划定的绿线为基础让巴勒斯坦获得自治权。巴解组织则原则上同意放弃暴力反抗以色列的占领。人们出于对巴勒斯坦地区和平的幻想,拉宾、阿拉法特和以色列外交部长·佩雷斯被授以199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最开始的时候一切好像在向好的方向发展,1994年5月12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成立。1994年到1995年,以色列国防军撤出了69%的加沙地带和90%以上的约旦河西岸地区。

    最初以色列大众广泛支持奥斯陆协议,但和平总是不能顺利来到。虽然巴解组织不再发动恐怖主义行动,但新的暴力组织哈马斯开始崛起,并不断地进行频繁攻击,以色列民众对土地换和平政策的支持开始大量减少。

    1995年11月4日拉宾遭到一名极端的以色列民族主义者刺杀,此后不久又发生了数次针对以色列平民的自杀炸弹袭击事件,而阿拉法特赞美自杀炸弹人员的声明使得以色列公众舆论彻底扭转,于是1996年5月以色列工党败给了右翼联合党的本雅明·内塔尼亚胡(也是现任的以色列总理)。

    虽然内塔尼亚胡被视为是奥斯陆协议的坚定反对者,但在他上台后却推动以军从希伯伦撤军,并且签下了怀伊备忘录,给予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更大的自治权力。在内塔尼亚胡任内巴勒斯坦团体对以色列平民的袭击活动大为减少,然而他的联合政府却因为内部经济问题在1999年垮台,工党的埃胡德·巴拉克以大幅票数差距击败内塔尼亚胡而继任总理。

    克林顿迫切的想在总统任期结束前让巴以双方达成最终协议,于是巴拉克和·阿拉法特曾在美国的斡旋下于2000年在戴维营进行协商。虽然以色列方面做出了大幅让步,同意让出近90%的原西岸领土和100%的加沙走廊还有一半的耶路撒冷区域,但最后的协商却失败了,因为阿拉法特坚持要求至少98.5%的西岸领土并将全部耶路撒冷作为巴勒斯坦国家的首都。但巴拉克政府认为这将否定以色列在耶路撒冷的地位,以色列人民无法接受这个提议。

    尽管克林顿从中竭力劝解,但阿拉法特的坚持让和谈破裂。克林顿在回忆录中曾对阿拉法特大为不满,认为这毁了巴以实现和平和巴勒斯坦建国的的唯一机会。而以色列多数民众在和谈失败后对巴解组织也彻底失望,以色列政府也不再愿意同阿拉法特进行新的沟通和谈判。

    2001年2月右翼联合党候选人沙龙在选举中获胜成为以色列总理。

    此后巴以之间就在相互的冲突、谈判、短暂和平、再次冲突的死循环中前进,双方都有各自充足的理由去进行各自的暴力行为。虽然2005年沙龙主动从加沙地带完全撤出以色列军队,但哈马斯很快驱逐了巴解的势力完全控制了哈马斯地区并将这一地区变成了向以色列发动恐怖袭击的基地。

    在此期间,世界各国都提出了不同的和平方案:

    2002年7月,美国联合欧盟提出“和平路线图”计划,即巴勒斯坦当局立刻停止针对以色列人的暴力攻击行为,而以色列则拆除在2001年3月份之后建立的定居点并结束宵禁。但巴勒斯坦新任总理阿巴斯说他们控制不了哈马斯,而且要求以色列停止定点清除哈马斯人士,但以色列表示哈马斯暴力行为不停止不会中止暗杀行动。

    以色列曾提出一个“一国方案”,模仿中国当年对香港的一国两制,即以色列先正式地并吞巴勒斯坦领土,然后在其中建立一个单一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高度自治区。这个方案被以色列内生活的阿拉伯人所支持,但被巴勒斯坦政府明确拒绝。

    阿拉伯世界曾提出过“三国方案”,这个方案是放弃建立巴勒斯坦国,而将约旦河西岸并入约旦、加沙走廊并入埃及。优点在于埃及及约旦对以色列来说是温和的邻居,而约旦河西岸及加沙走廊会有比较好的发展,而且严格来说这样巴勒斯坦国只是改名成约旦。但约旦并不想承担这个包袱,而埃及则害怕哈马斯会借此在埃及国内失去控制而否定了这个想法。

    2016年特朗普总统上台后,在其女婿库什纳主导下提出一份名为“世纪协议”的巴以问题方案,该方案非常简单,承诺以天量的经济援助交换巴方放弃耶路撒冷和以色列占领区的领土要求,以色列则停止对巴组织的军事打击并开放边界。经济援助资金则由沙特等国家出具,交换条件为美国出兵消灭伊朗政权。

    对于此方案,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在第一时间声明不会参与此“世纪协议”任何讨论,其认为计划本身“荒谬可悲”,不会看在钱的角度卖掉圣城耶路撒冷。曾担任美驻埃及和以色列大使的库尔泽表示,就是一个国际关系考试得C的本科生都不会想出这个方案,中东问题若是如此简单便不会成为超过半世纪以来多国外交菁英都无解的死题。

    要说巴勒斯坦未来的前景,我并不看好。

    因为总的来说巴勒斯坦内部一盘散沙,普遍没有政治纲领,只有武装复仇计划,对内为争夺政治主导权互相残杀,对外完全不懂现代国家政治和政党斗争,只把武力消灭敌人当成唯一解决方案,却又没有这个实力,这种毫不现实的极端主义,根本容不下政治谈判空间。

    而周边的阿拉伯国家与其说是希望巴勒斯坦建国,不如说是只乐于见到巴勒斯坦人杀以色列人泄愤好让以色列陷入无穷无尽的战争中。以代理人的角度看就是以色列周围的国家都想消灭以色列,但以正式国家政府的身份去揍以色列历史已经证明打不过,又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就出钱让哈马斯这类打手出面,至于打不打的赢并不重要,反正死的也不是自己,只要打了就大快人心。

    相对而言,至少以色列更愿意接受与巴勒斯坦共存,但又不能放松军事压制,否则伊斯兰极端主义就会迅速猖獗。所以以色列根本找不到一个可以信任的谈判对象,最多只能达成停火协议。

    这种左右为难的困局至今如此,完全无解,这两国中的任何一个稍稍走向温和就会立即被各种暴力事件掐断进程。双方不能进行有效沟通,那就只能暴力解决。但暴力又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能增加各自的仇恨。

    • 家园 这“没有人民的国土”的说法正是冲突的根源

      这说法首先不是事实,我想您也不会否认当地是有人民的,而以色列人公然如此说,把当地人民置于何地?不是屠杀就是驱逐吧?这不是纳粹对犹太人的做法?

      统一您说无解,但不同意归咎于巴勒斯坦人,首先以色列人要让步。也许将来美国不那么强大之后,以色列人就会让步了。——此次冲突一起,美国人马上大规模补充军火,比支持乌克兰利索多了,没有这样的支持、以及长期大规模的支持、还有多次在关键时刻的全力支持,以色列人打不下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