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乱世人心 - 捷克电影名作《维也纳快车》(1966) -- 翼德

共:💬21 🌺61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乱世人心 - 捷克电影名作《维也纳快车》(1966)

    点看全图

    多谢汉水东流同学推介的优秀电影。这部《维也纳快车》。看了。很不错。特此详细介绍给同学们。

    点看全图

    我喜欢看地图。以前有个斯洛伐克的室友,和我讲过斯洛伐克与维也纳距离相当接近,旅行很方便。看电影的时候我还以为这是发生在斯洛伐克的故事。电影中一句对白让我明白故事是发生在捷克的。

    点看全图

    应该先说历史大势。1939年纳粹德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使之成为德国的保护国。德语被强制推行,此为”日耳曼化“的一部分,因为纳粹认为纯正捷克人算是雅利安人一种。因此对捷克待遇超出一般占领区。到1945年3月,欧洲大势已定。苏联红军于3月30日进入奥地利并于4月13日占领维也纳。到5月5日之前,捷克斯洛伐克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大部分领土仍在纳粹手中。5月5日发生了捷克人民反抗纳粹占领的布拉格起义。5月7日,纳粹德国投降。但驻捷克占领军并没有放下武器,而是对布拉格的义军加大攻势。纳粹军队对起义者给与了暴劣的屠杀,捷克方面有记载。这成为捷克人的心理之痛。在伦敦的捷克流亡政府号召人民进行复仇。历史记载了捷克人对德意志人的报复和屠杀。5月9日早4点左右,苏联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从波兰西南方向赶到布拉格城郊时,纳粹军队已经大部西退,向美军投降去了,致使苏军轻而易举克服残存的纳粹军事单位。

    电影故事主线是两个奥地利军人,挟持一个捷克农妇,驾马车载他们前往奥地利边境。因此从历史事实看,电影名字是不妥当的,应该是《奥地利快车》。当然这是小小瑕疵。瑕不掩瑜。

    电影开始的字幕交代了背景。农妇的丈夫被占领军绞死,因为他偷了几袋水泥。两个纳粹军人清晨闯入农妇家,逼迫她载他们去奥地利。农妇认为这是天赐的复仇机会。

    点看全图

    这是一个壮健的农妇。两个军人,一个当官的躺在车里,显然有重病;一个年轻当兵的,看起来还不如农妇结实。电影的镜头应该是他的视线。

    点看全图

    马车行走在森林中。清早树间晨霭,四周鸦雀无声。不知道树后面是否有人。当兵的小年轻如惊弓之鸟,不停地观察四周,时刻准备射击。这是大厦将倾之时,占领军的强势已经完全没有了。

    不过他对农妇很客气,一点儿也没有纳粹的凶神恶煞样。说不要担心,他们是奥地利人不是德国人。还从口袋里掏出钱,金表,甚至解下自己的金项链作为酬资。这一切恐怕太晚了。当他们开始时就付钱,可能会好些。但是他们显然没有。他说的是德语。农妇只是怂肩,似乎听不懂的样子。她坚决拒收钱物。镜头随着农妇的眼光,时时回到车底下挂着的一把斧子。

    趁这个惊慌失措的小兵不注意,农妇把军官的手枪和匕首都扔到树林中,把斧子放到座位下。只剩下小兵时刻不离手的一杆步枪了。他把自己的军装上面的标志都撕掉,在步枪枪管上缠了一条白手帕,随时准备妥协。

    点看全图

    军官从睡中醒来,找自己的手枪和匕首都不见了。马上怀疑是农妇搞鬼,走的是反方向道路。因为去奥地利应该往南。小兵说她完全听不懂德语。军官不信,让小兵逼着农妇脱掉衣服。只穿了一件衬裙的女人让年轻人呆住了。军官命令杀了她。小兵朝天放了一枪,告诉女人快走。女人穿起衣服离去。

    小兵出身奥地利农家,操纵马车很熟练,告诉抱怨的军官很快他们就能回到奥地利。在他们后面,农妇快速地穿山越岭追赶。军官看到了,多次枪击躲在树后的农妇。

    点看全图

    农妇被枪弹驱赶后只能远离目标追赶,跑到十分疲倦,她坐在山里休息。听到坚物挖掘的声音。循声过去,发现小兵在用她的斧子挖坑。原来那个军官死了。这个军官是个纳粹种族主义者,死前咒骂了斯拉夫人俄罗斯人犹太人。小兵埋葬了军官,似乎感觉到什么。对四周的森林说,我知道你在那里。我走了。你可以取回你的马车,还有这些钱和物。他把金表,项链和钱放到马车上,带上枪走了。农妇静静地坐着看着。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树枝中出现一个缠着白布的枪管,原来他没有走。他回到马车边,把钱物放回自己的背包里,转身要走时,马发出呼噜的声音。他从车上取下马草喂马。农妇看得痴了,不由得把头靠在树上。小兵也累了。就在马车边卧下来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农妇蹑手蹑脚走下山,到近前时把靴子也脱了以免惊动小兵。她首先取了斧头,再把那杆步枪扔到树丛中。她口里念叨着基督徒的祈祷语,正要一斧头砍下去的时候,小兵做梦喊妈妈,这下她砍不下去了。小兵也醒了,见到此景,吓得躲在马车下喊”不要“。农妇扔下斧头,把小兵拽出来,一拳将之击倒,再加以拳打脚踢,小兵倒在地上也不求饶。农妇打的累了,指着奥地利的方向用德语叫小兵赶紧滚蛋。她开始就明白这两个奥地利人的打算,只是装听不懂,一直在等机会。

    点看全图

    我意思是,电影到这里可以结束了。后面的情节就是导演的人性病发作。

    农妇对小兵拳打脚踢时就开始流泪。可以理解,一个虔诚的基督徒,被小兵用枪指着的时候以为必死,也合十祈祷了。她有仇但不能够杀这个小兵。她坐在地上流泪。这个镜头让我想起苏联电影《来做个见证》中小男孩流泪

    点看全图

    小兵见状跑过来劝解。这是一个有文化的小兵。他说今天5月4日是个好日子。北京在庆祝(这是导演对中捷友谊的致敬);波旁王室在法国复辟;十小时工作日成为法律;是他兄弟的生日。他微笑着看农妇,取下自己的项链要给农妇带上,说上面有自己的名字,做个纪念。他和农妇的脸几乎贴在一起,农妇说你滚开你这德国佬。他笑了下。两人拥抱在一起。

    点看全图

    镜头转过是第二天清晨。两个游击队员发现了这”小希特勒和他的婊子“。小兵被绑住手,一根绳索系住脖子,跟着马车跑。农妇坐在车上,心中不忍,喊马停步,被头领一拳击倒在车厢。几个游击队员把这个纳粹婊子给做了,以复仇的名义,或者啥理由。头领停下马车,说我们不是纳粹,没必要拖延他的痛苦,说着朝地上开了一枪。电影没有反映这个被马车拖倒拽行的”小希特勒"的样子,只看见爬起来的农妇目睹此景后的大声惨叫。

    点看全图

    我认为这部电影前半部还是不错的,反映了捷克人仇恨纳粹的历史真实,镜头感和氛围渲染得如入其境。结尾部分的情节人为痕迹太重,尽管导演为两人的交好做了很多铺垫,但常理而言,农妇顶多对这个小奥地利人有正常的好感。性行为过分了点。当然这是我中国人的观念。可能欧洲人对性行为的看法要轻松地多。比如结尾处游击队员们把“纳粹婊子”做了之后,就放她一人回去了,也没有过于难为她。可能是电影如此写法能够过审。如法国发生的纳粹败退后的女性惨剧,或者意大利名作《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那样的镜头,还是不能够符合社会主义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的。

    电影的配乐写的很有功力。作曲家是古典音乐背景学出来的。毛病是古典音乐的写法和旋律在影片中不是很切合。

    通宝推:十八里店飞毛腿,onlookor,桥上,
    • 家园 电影后段的结局难以置信

      女人的情感转变太快了。但是导演要这么拍,大概也不会是胡编乱造吧。这就给人一种印象,俄罗斯民众对侵略者的思想认识是混乱的、多种多样的。同样,游击队轮奸女人,也是这个意思吧。

      大概苏联官方不会接受这个结论。

      • 家园 我觉得西方人的性观念

        还是比我们轻松好多。

        当然电影里这个男女关系的发展一直是小兵主动的讨好农妇。他看着也不令人讨厌。倒是那个军官很恶的样子。就两个敌人,导演都给分化开了。深得毛主席思想精髓😜。

        • 家园 我前面看的时候有个地方搞错了

          我以为那个女人是俄罗斯人,后来一查地图发现那个小兵要去的兹诺伊摩在捷克,维也纳北部100公里左右,旁边那个国家公园估计就是对应电影里那片森林:

          点看全图

          我记得当年德国与奥地利是合并的,然后对捷克斯洛伐克是侵略、占领。即使小兵说自己是奥地利人,仍然摆脱不了侵略者角色。

          如果是在和平时期,奥地利小兵与捷克农妇一夜风流,这是比较开放的性观念。在战争时期、老公刚被对方同类杀害,捷克农妇的行为很有代表性。她不太同于《西西里传说》里的法奸可以以生存为理由。

          有的影片说电影没有立场,我觉得立场很明显,就是在批评捷克人。不过,这是捷克人拍,相当于是自省吧。

          通宝推:翼德,
          • 家园 不能算是批评吧

            反映了战争末期捷克社会的气氛。我觉得我的帖子题目总结的还恰当。乱世人心。游击队员对农妇的行为,不因为农妇与侵略者有性关系而成为正当的。

            电影结尾处农妇载着小兵的尸体独行在林间道路上。这表明她对小奥地利人的真情。她这是要给小兵下葬。失去丈夫的孤独刚有机会抚平就被风吹雨打去了。

            德国人和奥地利人的区别还是有意义的。在奥地利人看,可以说自己是纳粹受害者,与捷克一样😄。当然农妇未做区别,叫小兵“Jerry德国佬”。这才是真实的复杂的世界。

            • 家园 很想知道捷克人怎么看这部电影

              我们作为局外人领会不到电影真义可以理解。捷克人当年感同身受,对电影肯定是又一番评价。

              像农妇这种动真情,中国电影并非没有,比如说《色戒》里的王佳芝,但李安可是被批惨了😄

              • 家园 《色戒》和这部可不一样

                这部捷克片里女人还没有做啥。况且敌人已经缴械了。

                《色戒》里的女人是投降如日中天的敌人。更况且有真实历史背景在对比,影射太强烈。张爱玲为自己脸上贴金,李安就是为了搞钱混蛋。

    • 家园 也许小兵和农妇的拥抱就是导演为结尾出现两个游击队员做的铺垫呢

      也许导演的本意就是对民族和解持悲观和否定的态度呢。

      我们过去讲阶级斗争你死我活,也许导演认为民族斗争你死我活,将电影定格在二人和平分手还不够深刻,所以弄出两个游击队员,戳破民族和解的天真幻想。

      也许只有悲观的现实主义者才能避免现实的悲剧。历史上,捷克和斯洛伐克在九十年代是真真正正的和平分手。如果捷克和斯洛伐克的人民没有像导演那样多想一步,预见到你死我活悲剧发生的可能,有没有可能发生在南斯拉夫的悲剧也同样发生在这两个国家?

      • 家园 导演的用心

        我猜想导演的重点在于反映乱世中的人心。

        奥地利小兵是侵略军的一份子,被惩罚是天经地义的,尽管他抗议说他是无辜的。看电影中他对农妇的表现,我相信他没有做过恶。但是游击队不管他个人如何,他是作为侵略军整体的一员被惩罚的。乱世之中是不讲理性的。

        农妇对小兵先恨后爱,实因为小兵表现出值得令人喜爱的因素。鱼水之欢是人性的一部分,尤其对性道德不强烈的欧洲文化圈里。

        游击队员对农妇个人性权力的剥夺,出自于她是“小希特勒的婊子(游记队长语)”这个判断。她从而失去了自己人的身份。游击队不会侵犯自己人。但是一旦将大帽子扣住对方,剥夺了对方的合法权力,就可以任凭心愿。所有的缺乏领导的群众运动都不免于这个泥沙俱下的局面。

        或许群众运动本质就是无法领导无法管理的。譬如野外放火,一旦火起,极有可能失去控制。毛主席的文革大概就是这样。

        所以我特别反感那些在西西河抓特务,抓1450, 抓台湾人,抓殖人的行为。

        • 家园 也许群体心理学能解释一些文革时期的社会现象

          包括现下西西河正在发生的,它们具有某些共性。

          欧洲历史上向来有猎巫传统,犹太人、吉普赛人、共产党人等等,直到今天美国的华裔,都曾当过替罪羊。反映在文学上如羊脂球,反映在电影上如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希腊人佐巴等等。我们中国历史悠久,上至妲己褒姒,下至现如今的西西河各种怪相,与外国相比不遑多让,也不知道是否值得骄傲?

          我发现在你的美食帖子里,几乎没见过那些在其它帖子里热衷抓AI水军、找马甲的露脸。按理说,作为真实的人类,没有什么比生理欲望和感受最真实、最能引人共鸣和通情的了,恰恰这些热衷于指人为非人的,既见不到他们抒发在这方面的感受,也见不到他们对别人在这方面的感受做出评价,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也不知道他们和那些被他们指为非人的,哪一个更不像人?

          讽刺得紧。

          通宝推:十八里店飞毛腿,
        • 家园 只不过是无性不成片罢了。

          本家大哥你看那么多片,没认识到这点?搞点情色色情之类的,西片必要元素。

        • 家园 没有群众运动,就没有新中国

          或者进一步说,任何革命都是混乱、残酷、血腥的,会波及很多无辜者,但可以说不要革命吗?可以因为那些混乱、残酷、血腥,会波及很多无辜者就否定革命吗?包括中国革命,包括十月革命,包括法国大革命,包括美国独立运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