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从个人角度:到底生娃好不好? -- 生产队的小鸭子

共:💬230 🌺865 🌵1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的上下文是生娃,按你的理解生娃无用

        这种不孤独,完全可以自主完成。只要心中通过有信念,自己有事做就算不孤独,那生娃并没有更大的帮助。甚至常常是牵绊。

        • 家园 我可能有点较真了,乃至咬文嚼字

          两个词:孤单、孤独,需要细辨——孤单倾向于客观,是生理上的,这个人很孤单,孤伶伶的一个人过;孤独倾向于主观状态,是一个人自己的内心感受,是心理上的。

          对于孤单和孤独,养娃有没有用?这个要看养成了什么娃。

          如果娃娃远走异乡,那老人就是孤单;如果娃娃经常电话、微信、视频……让老人时有所念、时有所想,甚至牵绊,那老人并不孤独。

          ==

          现在社会巨变,观念混乱。到底什么才靠得住,血缘?情感?阶级?

          今天又看到一个新闻:上海一老人把300万的房子赠给了一直照护他、并给他送终的楼下卖水果的摊户。老人死后,亲属打官司要求要回房产。今天法院判摊户胜诉。

          河里最近有句话得到很多人的送花——“亲不亲,阶级分”。这个最高级,已经超越了血缘和情感。

          说到底,血缘、DNA……就是一种封建残余在作祟,非常具有欺骗性。就像老人的家属,以为自己有血缘关系就该占有房产,而不去体恤老人的情感。

          通宝推:史料推理,生产队的小鸭子,
          • 家园 这个看法更深刻

            即对于人类,什么是最重要的。

            所谓的

            “亲不亲,阶级分”

            应该是因为这种共情扎根于最深刻的生命体验-捕食。而且这种共情能深刻影响现在甚至未来利益的获得。而什么儿女这些都是涉及再分配的,比利益获取要低级。

            说到底,血缘、DNA……就是一种封建残余在作祟,非常具有欺骗性。

            这句值得宝推两次。

      • 家园 赞同,而且孤独未必是坏事

        正如一个洁癖的人,未必愿意跟蛆虫混在一起。

        老年人非要子女陪伴,才是悲剧,不如安乐死。

    • 家园 生娃好,多多益善

      这个时候,七岁的女儿刚写完作业,在和她妈妈看《坚若磐石》,一会儿蹦蹦跳跳念念有词,一会儿心惊胆战:这人怎么这么坏?

      儿子在上个二本的大二,这时候估计在突击期末考试,或者在宿舍打游戏。

      两个娃都是属猴的,差一轮。精灵古怪,有时候气的你要死。

      经济和精力的原因,生不动,养着吃力了,如果没这两事,就接着生,生个7个八个的,就像老辈人。

      世界那么大,额要去看看,额看不了,可以让儿女去。

      通宝推:翼德,脱口秀,生产队的小鸭子,
      • 家园 看世界,可以翻墙用google街景

        大城市景点基本解决。若让子女去替你看,怕是拍个照都一堆条件。

        《坚若磐石》这么快就有流媒体了?

      • 家园 男人对女人说

        两人结合,两人生三娃,正好。

        这就可以中和了其他一些情况。

        男人又说,其实两子两女,完美了。

        这时候女人说了,要不要一妻一妾更好啊。

        额……

        说白了,生多少个,是两个人的事,一个人决定不了,别人也干涉不了。

        • 家园 人是离不开环境的,环境决定意识

          父母那一辈上班了,计生政策是一个少、两个正好,三个多。所以我见到的类似家庭大多两个,一个和多个的少。

          爷爷那辈是越多越好,儿子越多越好。姥爷和姥娘离婚后再婚,和后来的姥娘生育子女6个,儿子5个。姥爷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因为他们的离婚,妈妈很久不能原谅姥爷,到中年、晚年才逐渐冰释前歉。

          人到中年,才知道爱情可遇不可求,婚姻是两个家族的事情,幸运儿是少数的,原来大部分人是不读书的,青春的小鸟一去不复还。。。

          只有孩子,在自己的影响下,依稀看到幼时的自己,在新的环境下成长。

          嗯嗯,齐人有一妻一妾,白月光、苍蝇血。穆斯林允许有四个老婆,却不喝酒,不能吃排骨,嗯嗯,这世界本来就不是完美的。

        • 家园 反对干涉不了论

          生物都是各自进化彼此竞争的。干涉不了低生育率的民族最终会被能干涉生育和促进生育的民族淘汰。等行将就木的民族的残存女性被强迫戴上头巾,裹上罩袍,被关在家里被陌生男人专门用来生孩子的时候,他们会讲,看呐,这就是你们的下场,这就是神的旨意。

          通宝推:潜望镜,
          • 家园 从女人角度,男人本来都是陌生的

            这年头,女人和青梅竹马的结婚的不多。再说,外族人未必不能青梅竹马,你看巴黎的黑小孩白小孩也坐在一个教室里上课。

            如果怕

            等行将就木的民族的残存女性被强迫戴上头巾,裹上罩袍,被关在家里被陌生男人专门用来生孩子的时候

            这个后果,不生就没有女儿,岂不是更完美避免?毕竟生得多也可能打仗失败。今天西班牙、葡萄牙的所谓白人,不知道多少是当年没跑掉的穆斯林女人给天主教的征服者生出来的。

            通宝推:潜望镜,
            • 家园 不生就不用说了,没必要讨论

              因为干这种事的人不会有后代,而未来生存过来的多数人不会也不能有这种想法。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地的各国各族人民都有高度一致的主流婚育模式,因为其他模式的个体都在历史长河中被淘汰了,基因没能流传下来,

              • 家园 你这个逻辑比男人的子女一定是男人还要错

                哪一个不要后代的人,不是肯要后代的人的后代?

                这个讨论有意义的是今天决定要不要生的人,而不是他们未来的子女。做了生的决定才有子女。

                • 家园 你父母要也是你的想法,就没有你了

                  所以你的想法最起码是辜负了你的父母

                  • 家园 张三借钱给李四,李四的义务是还给张三

                    你父母要也是你的想法,就没有你了

                    这个是对的。他们不想生,当然没我。

                    所以你的想法最起码是辜负了你的父母

                    这句不仅不对,和前面那句也没什么逻辑关系。

                    如我标题所述:张三借钱给李四,李四的义务是还给张三。而不是继续借钱给一个张三都不认得的陌生人王五。

                    凡是认为借钱给王五就算还了张三的,都是在逃避自己对张三还钱的责任。

                    因为后者是不被前者监督的。

                    另外,你这种把生娃看成是义务的说法,现实操作者会大大降低生育率。现在年轻人非常聪明。【你不xx就辜负了yy】句式一出来,大家就知道干xx是吃亏的,绝对不要上当。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