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 春寒料峭——西府陇东战役评述(上) -- 忘情

共:💬5 🌺5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 春寒料峭——西府陇东战役评述(上)

    作者:忘情

    彭德怀元帅在其《自述》中,将解放战争时期的西府陇东战役列入平生“四大败仗”之一。世上本无常胜将军,即便军功彪炳如彭帅,其戎马生涯中打过的败仗又何曾少过?只是诸多败仗中,能被彭帅挑出来列为“四大败仗”之一,肯定是让其有刻骨铭心之痛的。那么西府陇东战役,身经百战的彭帅究竟败在哪里呢?

    险胜宜瓦

    发生在1948年4、5月间的西府陇东战役,也被称为麟宝战役(国民党军方面称为“泾渭河谷战役”)。它是西北野战军1948年春季攻势中的最后一役。既然要评述其得失,那自然得从春季攻势谈起。

    1948年年初,全国战争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外线出击的刘邓、陈粟、陈谢大军在中原地区纵横驰骋,迫使国民党军拆东墙补西墙,从各战略区抽调兵力回援中原战场。尤其是当陈谢兵团先后攻占豫西30余座城镇,逼近豫陕边界重镇潼关时,关中为之震动。此时,西安绥靖公署长官胡宗南手中尚有9个整编师、26个整编旅的兵力。为配合中原作战,其麾下的整编第1师、整编第36师、整编第30师先后东调,会同从武汉北调的整编第65师组成裴昌会兵团,配合徐州顾祝同集团作战,试图打通陇海路和平汉路,与解放军逐鹿中原。

    抽调了这么多兵力东援,胡宗南顿感兵力不足,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自然无以为继,只能采取“重点守备、机动防御”了。

    为确保延安、洛川、宜川等重要据点,阻止西北野战军南下,胡宗南派整编第17师师长何文鼎率整编第12旅、第48旅及陕西保安11团,守备延安及防护延安至富县的公路一线;整编第76师的整编第24旅(辖第70团、第71团)守备宜川;整编第24旅第72团及陕西保安6团驻韩城、禹门口附近,阻止黄河以东解放军西渡;陕西保安1团驻守黄龙。以上兵力负责“重点守备”。而执行“机动防御”任务的,是刘戡率领的整编第29军军部及整编第27师、整编第90师。该机动兵团集结于洛川、黄陵、宜君地区,负责北援延安、东援宜川,尽力阻止西北野战军南下。

    此时,经过2个月冬季整训的西北野战军不仅士气高昂、内部团结巩固,而且规模已经发展到5个纵队13个旅,除1纵独7旅和3纵独3旅留在晋西北作战外,在陕北的西北野战军主力部队已达11个旅7.7万人,地方部队已由1.6万人发展到3.4万人。

    1948年2月22日,西北野战军以围城打援战法,发起宜(川)瓦(子街)战役,拉开了1948年春季攻势的序幕。2月24日,3纵、6纵包围宜川城,诱敌整编第29军东援。1、2、4纵在宜川西南瓦子街集结设伏。战至3月3日8时,西北野战军不仅全歼了来援之敌,也攻克了宜川,扫清了南下的障碍。

    宜瓦战役是我军在西北战场上取得的空前胜利。西北野战军以亡1059人,伤4193人的代价,歼灭胡宗南1个整编军军部、2个整编师师部、5个整编旅 10个团,总计29485人。其中,击毙中将军长刘勘和中将师长严明、整编31旅少将旅长周由之、47旅少将旅长李达、53旅少将副旅长韩指针等以下7523人,俘虏整编第29军少将参谋长刘世振、整编第27师少将副师长李奇亨和整编第90师少将参谋长曾文思、整编第24旅少将旅长张汉初等以下21962人。缴获汽车19辆、山炮3门、化学迫击炮6门、82迫击炮40门、60迫击炮160门、重机枪222挺、轻机枪1081挺、长短枪9383支。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西北野战军从一仗仅能消灭对方1个整团,发展到一仗能消灭对手1个整编军,战斗力的成长是颇令人欣喜的。

    宜瓦战役的惨败,在国民党军内部引起了强烈震动,迫使蒋介石再次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来稳定西北战局。就在位于陇海路潼关以东地区的裴昌会兵团及郑州的整编第38师被调往西安的同时,蒋介石电斥胡宗南:“宜川丧师,为国军“剿匪”最大之挫折,而其为无意义之牺牲,良将阵亡,全军覆没,悼恸悲哀,情何以堪!”。胡宗南作为第一个升任战区司令长官的黄埔生,这回得到了个“撤职留任”的处分。他的参谋长盛文则被“撤职查办,来京候审”。国民党在其所谓的《勘乱战史》中写道:“是役,自刘戡军失利后,关中空虚,被迫抽调晋南、豫西大军进至关中,以致造成晋南开放,临汾被围,洛阳失守,伏牛山区共军坐大之局面。”

    不过,宜瓦战役虽然胜利空前,但实际上我军赢得也颇为凶险。一方面上至胡宗南、盛文,下至刘戡,都颇为轻敌。他们以为以1个整编军的实力出援,西北野战军无论如何也啃不动。因此刘戡率部径直沿洛宜公路冒进,正好钻进西北野战军为其准备的口袋中。如果刘戡改从牛武、英旺救援,或者背靠石堡沿鸡蛋峁稳步推进,由于地形限制,西北野战军都将很难全歼这么一大坨援军。

    另一方面,当整编第29军于2月25日从洛川出援时,西北野战军仅剩3天的存粮。如果刘勘率部在路上再磨叽几天,搞不好彭德怀就得无奈地撤围而去,宜瓦战役就将打成又一个榆林战役,全军上下白忙活一场。实际上,当2月29日开始围攻瓦子街时,西北野战军就已经断粮了。数万西北野战军指战员冒着大雪,忍饥挨饿反复拼杀2天,这才歼灭了整编第29军。3月1日,刘戡援军覆没后,西北野战军1、2、4纵不顾宜川尚未攻下,未经休整便立即动身南下,发起黄龙山麓战役,主要就是为了缓解粮食困难的局面。由于缺粮,在瓦子街俘虏的2万余国民党军官兵,也立即起程东渡黄河,被迅速转运到河津地区接受教育改造。

    纵观三年解放战争,粮食问题自始自终都困扰着西北野战军,并直接影响到了作战行动。陕甘宁边区包含20余县,面积虽然高达9.86万平方公里,但由于土地贫瘠、气候干燥、水源缺乏,当地生产的谷子、糜子单位产量很低,即便是丰年也不足以养活当地150余万人口,必须从外地输入粮食。解放战争开始后,陕甘宁和晋西北这样人口稀少的地方,仅1947年就动员3万人参加野战军,5万人参加地方部队。青壮劳力的减少,直接影响了粮食生产。加之胡宗南部队四处为祸,大片土地荒芜,河东灾荒严重,使得陕甘宁的粮食供应问题变得愈发突出。因为缺乏副食及食用油,西北野战军每名指战员每天至少需要2斤粮食才能保证有战斗力。全军7.7万人每天耗粮15.4万斤,每月需要至少462万斤粮食才能维持,这还没有将牲畜饲料计算在内。很显然,西北野战军的军粮根本无法就地解决,主要还得靠晋中、晋西南及其他解放区的支援。

    虽然有其他解放区的支援,但要将数量如此庞大的军粮转运到前线,还得额外消耗巨量的人力、物力和粮食。据统计,自1947年8月到1948年5月,不到一年时间,晋绥支前勤务总量已经超过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总和。在榆林战斗中,仅临县3个乡就动员群众69万人次背粮。在晋南常年有数万人的千里运粮队伍,赶着运粮牛车连绵不断地奔波在通往陕北的路上。这些运粮民工及各种力畜每天耗费的粮食也蔚为可观。

    计划落空

    宜瓦战役结束时,在洛河以东、黄河以西广大地区,国民党军兵力相当单薄:整编第17师守延安,算是力量最强大的一股;洛川由新编成的整编第61旅守备;铜川至咸阳和西安以东的陇海铁路沿线,只有整编第135旅、暂编第2旅、新编第9旅、骑兵第2旅分散守备。黄龙山以西的中部、宜君和黄龙山以南的白水、蒲城、合阳、石堡地区,仅有3个保安团及各县保警队守备。

    西北野战军春季攻势的第二役——黄龙山麓战役的设想,是首先扫清渭河以北分散之敌,截断延咸公路,围攻洛川调动和歼灭援敌,巩固和扩大黄龙新解放区,解决部队的粮食问题。之所以选择攻击洛川,一方面是因为洛川乃咸延公路上的重要据点,是维系延安守敌与后方交通联系的枢纽。洛川一失,延安守敌便孤悬于陕北,无论是坐困愁城,还是夺路而逃,都难逃覆没命运。对于国民党军来说,洛川乃万万不能失守之地。因此西北野战军围攻洛川,正是“攻敌所必救”,这样才可能调动敌军出援,伺机在途中歼灭之。另一方面,洛川是刚覆没的整编第29军主要据点,也是胡宗南集团重要的物资供应基地,城中有不少存粮。彭德怀估计,打下洛川后应该至少能缴获粮食13000石(1石折合300斤),可供全军食用25天,可以大大缓解粮食供应压力。

    3月4日,彭德怀、张宗逊、赵寿山等西北野战军领导向全体指战员发布了作战命令:为截断延安到咸阳的公路、消灭分散之敌、夺取小城市、扩大解放区,野战军司令部(简称野司)决定由张宗逊率领1、4纵队,进攻中部和宜君,3、6纵队进攻洛川。彭德怀打算通过围攻洛川,来调动敌人出援,在运动中歼灭之,并相机收复延安。

    西北野战军兵锋南指,驻守在螟规镇的整编第24旅第72团、整编第135旅第404团,以及驻守石堡的陕西保安第1团,均闻风南逃。驻守甘泉、富县的敌第34团及保警队收缩到延安。3月9日,1、4纵进至中部、宜君以东的冯原镇、雷原镇地区,以第1纵队第358旅第714团向北攻击中部,一部向宜君以南警戒,主力向宜君进攻。中部守敌3个连缴械投降,而宜君之敌却趁4纵警3旅行动迟缓,合围圈尚未合拢之际,由西门夺路南逃。野司闻讯命令警3旅亡羊补牢,穷追歼敌。但该旅旅长黄罗斌却只派了1个连的兵力,追赶10余里即返回,致使该敌大部漏网。当天下午,中部、宜君均获解放,西北野战军在这两城中共缴获了1100石粮食(合33万斤,够全军食用2天)。

    3月8日,王震率2纵,9日歼灭了由黄龙(石堡)逃到雷牙镇的敌人地方武装200多人,逼近白水县城。白水县城的国民党政府和保警队200余人向南逃跑,被2纵追歼。 3月10日拂晓,2纵进占白水县城,并向蒲城前进。至此,西北野战军控制了黄龙山区大部分地区,创造了一个颇为广阔的打援战场。1、2、4纵在准备打敌援兵的同时,也开始在黄龙山区筹粮。

    3月9日,3纵、6纵队共计4个旅开始围攻洛川城。眼见西北野战军来势凶猛,坐镇西安的胡宗南赶紧电令裴昌会兵团收拢兵力,从灵宝、陕州迅速回防西安,并增援洛川。裴昌会将数百辆美制十轮大卡车集中起来,装运该兵团的先头部队——整编第36师第28旅、第123旅驰援蒲城。3月11日,这两个旅便已进抵蒲城,2纵乘虚袭占蒲城的可能性已不复存在。彭德怀根据敌情变化,命令3、6纵加紧猛攻洛川,1、4纵队原地待机,2纵后撤到白水附近,准备打援。

    不过,此后裴昌会兵团却迟迟不动,只在原地观望休整。这是因为解放战争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国民党军屡屡吃“围点打援”的亏,已经越来越倾向于加强各要点的防御兵力,让解放军难以啃动,且不轻易出援。再加之在刚刚结束的宜瓦战役中,国民党军刚被“围点打援”战术吃掉了1个整编军。前车殷鉴不久,任何一个前线统兵将领,都会对出援洛川慎之又慎。

    在此情况下,要想吸引裴昌会兵团北援,就必须真打洛川。即便裴昌会坐视洛川易手,那么困守延安的整编第17师也会闻风丧胆,必然不顾一切弃城而逃。无论是该部沿咸延公路南下突围,还是西进绕道陇东南返,裴昌会兵团一定会有接应行动。只要这两坨敌军运动起来,西北野战军就有可能捕捉到在运动中歼敌的良机了。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攻克洛川。

    不过,在洛川城下,兵力占优的3纵、6纵却碰上了硬茬子。两个纵队打了22天,伤亡1500余人,却只攻占了几个外围据点,连守军的核心阵地都还未能接近。这大大出乎彭德怀的意料,也打乱了西北野战军通盘作战计划。

    若论西北野战军旅级部队的战斗力排名,或许人们对新4旅、教导旅、358旅谁更强一些会有不同看法,但这3个旅位列前三甲则是毫无争议的。由新4旅、教导旅组成的6纵战斗力,自然在西北野战军中首屈一指。但就是这样的头号主力,攻击洛川却屡屡受挫,其实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首先,洛川的地形易守难攻。

    洛川地处陕北和关中结合部海拔一千多米高的塬上。城周沟壑纵横,沟壑的一般深度75米至150米左右。道路多为崾岘形成的要隘,塬上地面平坦,视野开阔,易守难攻。自民国以来,洛川就从未被攻破过。我军进攻洛川,这纵横幽深的沟壑就是第一大障碍,部队机动,攻击的发起都很受影响,对战士们的体力消耗也非常大。加之守军在离主城5至8公里外,利用这些天然的陡峭、沟壑等挖掘了深达几米甚至十几米宽的外壕,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并设置了多层铁丝网,埋设大量地雷,这就更增加了进攻的难度。

    其次,守军的力量远比我军估计的要强大。

    洛川城内及外围驻扎着国民党整编第90师第61旅,是刚刚由整编第17师第48旅第143团、留守洛川的整编第90师第53旅第157团2营、第61旅第182团、陕北保安第15团1个大队,以及整编第27师、整编第90师留守洛川的直属部队、留守部门等合编而成,加上各县的保安队,总兵力大约1.5万人,远远超出我军的估计。不仅兵力众多,洛川城内还有整编第29军增援宜川时留下的火炮、坦克等重型武器,且弹药充足。这些重武器让3纵、6纵吃尽了苦头。加之洛川守将——整编第61旅旅长杨荫寰心狠手辣。他将丢失外围阵地逃回的官兵一律枪毙,以此恐怖手段勒令部属拼死顽抗。因而一时间,守军的战斗意志未见衰退。

    第三,西北野战军的攻坚火力严重不足。

    此时的西北野战军,通过历次战争缴获,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早已不是延安保卫战期间,1支枪只有10余发子弹的窘状了。不过,装备改善主要体现在轻武器方面。对于攻坚至关重要的炮兵火力,尤其是山炮以上的重火力,西北野战军却提高得极其有限。这是因为胡宗南所部虽多属中央军嫡系,但由于西北地形复杂,重装备运动困难,因此部队的火炮配置要弱于其他战区的中央军嫡系。

    青化砭战役,我军缴获了32门迫击炮。蟠龙战役,我军缴获了15门火炮。沙家店战役,缴到了7门山炮、55门迫击炮。延清战役,缴获了4门山炮,50门迫击炮。宜瓦战役虽然缴获了3门山炮、6门化学迫击炮、40门82迫击炮、160门60迫击炮,但山炮以上的炮弹却1枚也没缴获到。

    山炮以上重炮极度缺乏,炮弹又非常有限,西北野战军攻坚时只能更多地依靠近迫作业和坑道爆破了,故而费时费力,攻坚能力不强。遇上洛川这种易守难攻、守军顽抗的目标,进展就更加慢了。

    第四、3纵、6纵连续攻坚,已显疲态。

    在宜瓦战役中,3纵、6纵负责啃宜川这块硬骨头,费时费力,战斗骨干伤亡不小。战后,已呈疲态的这2个纵队未经休整,未及补充兵员、调整组织,便又继续南下冒雪攻坚20余日,战斗力大为下降也就不奇怪了。

    西北野战军除以3纵、6纵队主力围攻洛川外,北线以3纵、6纵各1个团位于茶坊、富县地区监视延安敌军;南线以4纵骑6师和1纵一部控制铜川西北、东北地区,准备打援。2纵位于白水至冯原镇地区机动。3月24日至27日,2纵攻占了韩城、合阳、澄城等县城。正当2纵主力撤离澄城、合阳一线,集结在皇甫庄、冯原镇地区待机时,裴昌会以整编第1师、整编第30师各一部分别进占澄城、合阳地区,随即停止北进。我军诱敌目的也未能实现。期间,延安守军曾派整编第48旅南援洛川,该旅于3月27日到甘泉后不敢南进,31日又缩回延安。

    洛川久攻无进展,裴昌会兵团得以从容休整到4月初。此时,原驻洛阳的整编第38师也已经空运回陕西,归裴昌会指挥。裴昌会拥有了5个整编师、11个整编旅的雄厚兵力。

    4月5日,裴昌会留下部分兵力固守据点,自己指挥4个整编师、8个整编旅的兵力,由铜川出发,沿咸延公路北上,援救洛川。裴昌会吸取了刘戡在瓦于街惨败的教训,转而采取缓进稳打的方针,部队出发前都要派出几支侦察部队在周围十几公里的范围内进行地毯式清查,如果有异常情况和风吹草动马上报告。8个整编旅猬集成一团,白天前进15公里,傍晚时后退7公里宿营。从4月5日至11日,该兵团7天时间内只前进了52公里,进至宜君。

    西北野战军负责打援的1、2、4纵,总计才7个旅的兵力。在援敌队形密集,行动谨慎的情况下,我军找不到分割围歼援敌的机会。

    至此,黄龙山麓战役的战役目标已无实现可能。时值春荒,西北野战军在黄龙山区的筹粮工作也比预计的要更加困难一些。加之各部队长时间在雨雪交加的野外待机,生病减员与日俱增。于是,彭德怀决心结束黄龙山麓战役,全军转移另寻战机。4月7日,他命令许光达率3纵继续围攻洛川以迷惑敌人,1、2、4、6纵队西移马栏、转角、庙湾、照金地区。4月9日,各纵队从黄陵地区出发,12日到达旬邑县马栏镇集结。

    马栏会议

    春季攻势的第二役——黄龙山麓战役就这么结束了。此役西北野战军歼敌约3000人,缴获榴弹炮1门、野炮8门、山炮6门、迫击炮211门、重机枪76挺、长短枪597支、炮弹689发、枪弹35万余发。此役歼灭的多为国民党地方部队,攻克洛川和围歼援敌这两大目标均未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说,西北野战军未能达成战役目的。

    不过,此役迫使胡宗南将部署在豫西和晋南的大量兵力调回,造成了豫西和晋南空虚,为华野、中野攻克洛阳、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及晋绥军区部队攻克临汾创造了条件。从这个角度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黄龙山麓战役的意义和影响已经远超战役本身。

    此外,出击黄龙山区,也扩大与巩固了黄龙分区,使西北解放区与晋绥、晋南连成一片。黄龙分区与关中分区相互呼应,孤立了延安守敌,解决了河西运粮通道的问题,也让西北野战军拥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因此,综上所述,黄龙山麓战役仍然是得大于失。

    4月13日下午,西北野战军在马栏镇杨坡头村召开旅以上高级干部会议,讨论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彭德怀的意图是,寻找一个既可以筹集到大批粮食,又可以把胡宗南打疼的作战目标。西府地区正符合他的要求。

    西府是古称,系指西安以西泾河和渭河之间的地区,包括宝鸡、武功、扶风、峡山、彬县、麟游、咸阳等十数县市。首府凤翔,地处关中平原西部,为连接关中、汉中、甘肃和四川的咽喉要冲,是大西北的战略要地。这里是“八百里秦川”的一部分,土地肥沃,风调雨顺,农业发达,是西北最重要的产粮区。从抗战开始,这一地区就未被战火破坏。胡宗南长期以来将此地区视作他向陕北、晋南与豫西进攻的战略后方,并将宝鸡作为他最重要的军事补给基地,不仅在此囤积了大量粮食、被服、医药、军械、弹药等军需物资,而且把西北地区有限的近代工业,尤其是军火工业也集中于宝鸡附近。对于西北野战军来说,以宝鸡为中心的西府地区绝对是一个极富诱惑性的目标。要知道,西北野战军不仅粮食供应紧张,而且其他物资也极度匮乏。全军指战员们还是在1947年5月打下蟠龙时,才每人发了1件黄衬衣、1条军裤,连内裤和袜子都没有。

    马栏会议召开时,胡宗南部主力位于西安以东的洛河东西两岸地区,西府地区的兵力十分薄弱。宝鸡仅有在清涧被歼后重新组建的整编第76师师部、特务营、工兵营、整编第144旅40团和陕西保安21团防守,兵力才2000人左右;在乾县、永寿、彬县一带沿泾河有青年军第203师分兵防守;其余广大地区都由地方团队守备。以上各部兵力既少,战斗力又差。

    有鉴于此,彭德怀决定集中西北野战军主力,对胡宗南的战略后方作深远突击,直插西府。第一步是建立麟游山、千山山脉根据地(包括麟游、旬邑、长武、咸阳、灵台、千阳、陇县、凤翔、宝鸡、永寿、乾县、兴平、武功、岐山、扶风等15个县),并从外线的进攻中达到收复延安,夺取洛川,巩固黄龙新解放区的目的。第二步即是依靠麟游山、千山山脉根据地北出平凉、固原,速达收复陇东,逼退三边之敌。

    在会上,彭德怀指出,即将开始的西府战役是调虎离山。我们威胁胡宗南的战略后方,搞他的补给基地,他就顾不上延安了,可以迫使敌人不战自退,撤出延安。只要能把敌人调动起来,我们就可以在运动中捕捉战机各个歼灭,并夺取敌人的军需物资和武器弹药,解决给养,改善我军装备。

    也就是说,由于粮食困难,对于洛川的整编第61旅,延安的整第17师,彭德怀已经放弃了围歼的打算,改为通过“攻敌所必救”来逼退这两坨敌人。这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对于出击西府的决策,绝大多数西北野战军的高级将领都非常支持、拥护,大家都信心满满。只有时任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前委委员的赵寿山持保留态度。他认为部队在胡宗南、马步芳两军的夹缝中跳出外线作战,必须慎之又慎,第一步占领麟游山地后,应当停下来观望,待局势稳定后再向宝鸡方向发展。

    赵寿山的话,乃老成持重之言。不过因其是起义将领,担任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才3个月光景,平日里也没负多大实际责任,因此他的意见没人认真考虑。就连身经百战的彭德怀,也受将领们情绪高涨的感染,头脑开始发热了。

    会议从13日下午一直开到深夜。进军西府,相机夺取宝鸡的决策最终拍板定案后,西北野战军参谋长张文舟拟定了作战命令:

    1、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张宗逊率2纵王震部、4纵王世泰部共5个旅为左路兵团。4纵在左防御裴昌会兵团,2纵在右,取道高王镇南渡泾河,夺取监军镇、乾县,得手后一部夺取礼泉、兴平向咸阳佯动,主力迅速夺取武功、扶风、岐山,相机攻占宝鸡,并彻底破坏兴平附近铁路。

    2、1纵贺炳炎、廖汉生部2个旅为中路兵团,攻占旬邑后,经张洪镇渡泾河,夺取彬县,向麟游、凤翔挺进,协同2纵相机夺取宝鸡;

    3、6纵罗元发、徐立清部部2个旅为右路兵团,在消灭职田、大峪、世店三镇的国民党地方武装后,强渡泾河,占领邠县(今彬县)、长武、灵台一线,切断西兰公路,抗击可能来援的青、甘、宁“三马”——马步芳、马鸿宾、马鸿逵,保证主力侧后安全。

    4、3纵许光达部2个旅仍在洛川地区佯动,牵制敌人。

    5、野司随中路兵团行动。

    6、全军于4月16日统一开始行动。

    从这个部署不难看出,不但赵寿山的意见没得到充分考虑,而且彭德怀实际上也改变了原先先建立麟游山、千山山脉根据地,再相机夺取宝鸡的设想,变成了全军马不停蹄直扑宝鸡。虽然作战计划中对分别阻击胡、马援兵也作了安排,但从这个安排看,彭德怀太过轻敌了。

    宝鸡是胡宗南部的总兵站基地,是万万不容有失的。一旦察觉西北野战军主力攻取宝鸡的意图,胡宗南必然会遣裴昌会兵团掉头南下,倾全力救援。此时的裴昌会兵团不仅下辖整编第36师(辖整编第28、第123、第165旅)、整编第38师(辖整编第55、第177旅)、整编第65师(辖整编第160、第187旅),还一并指挥整编第1军的整编第1师(辖整编第1、第78、第167旅),整编第29军的整编第30师整编第27旅,以及该整编师的整编第30旅第88团,总计有11个旅另1个团,兵力在10万人以上。而西北野战军派出阻击裴昌会兵团的兵力,却是全军战斗力最弱的4纵。该纵队实际能作战的,只有2个旅共4个团的兵力。这个纵队下属各团多由陕北红军演变而来。自抗战开始,这些部队就一直留守陕甘宁边区,虽对西北地形民情极熟,但长期脱离战争环境的后果,便是部队没有在残酷的战斗中提高战斗力、养成顽强战斗作风的机会。时间一长,战斗力自然每况愈下。用这样战斗力弱而又兵力单薄的部队来阻击裴昌会兵团,其出发点就是认为该兵团仍会像援救洛川那样谨小慎微,阻击压力并不大。

    相形之下,负责阻击右翼来犯之敌的第6纵队战斗力就强得太多了。该纵队下辖的教导旅、新4旅战斗力稳居西北野战军三甲之列。其中,教导旅第2团是红28军余脉,抗战初期的120师358旅716团2营,新4旅771团系由红31军91师演变而来,故而6纵战斗骨干多,战斗作风顽强,组织纪律性也强。

    不过,强与弱是相对的。6纵此前在宜瓦战斗中主要担负攻坚宜川的任务,战斗骨干损失不小。其后未经休整,又马不停蹄南下攻打洛川。全纵队指战员冒雪攻坚20余日,不但疲惫之极,而且又伤亡了一批骨干。因此,西北野战军战斗力最强的6纵,此时战斗力已经大不如前。

    这次出击西府,彭德怀让6纵负责掩护全军右翼安全,显然是考虑到了6纵当时的实际情况。他将阻击可能来援的青、甘、宁“三马”的任务交给6纵,也反映出他对“三马”,尤其是青马的威胁,看得比裴昌会兵团更重一些。

    令人费解的是,如果彭德怀已经决心全军不顾一切直取宝鸡,鉴于西府地区国民党军兵力空虚,战斗力很弱,那么他就应该让在前一阶段作战中损失很小的1纵、2纵担任两翼掩护,让6纵、4纵打主攻。这2个纵队虽然1个疲惫不堪,1个战斗力弱,但攻克只有2000守军的宝鸡还是有把握的,横扫中途遇到的国民党地方保安部队和少量正规武装也不在话下。

    从13日深夜才开完会,到4月16日出击西府,中间留给西北野战军各纵队的准备时间,只有区区两天。不能不说,这未免太过仓促。毕竟部队要深入以前几乎没涉足过的国民党统治腹地作战,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可着实不少。

    出击西府的4个纵队此时到底有多少人马呢?相关历史资料里并没给出直接答案,后人只能凭借其他材料推测了。

    1948年1月底结束冬季整训后,各部队实力统计如下:1纵1.7万人,2纵2.5万人,3纵1.2万人,4纵1万人,6纵1.3万人。宜瓦战役,全军亡1059人,伤4193人。黄龙山麓战役,3纵、6纵伤亡1500余人,1、2、4纵伤亡不详,估计在数百左右。以上总计伤亡超过7000人。此外,全军在风雪中野外待机近1个月,生病减员应该为数不少。加以来应该减员万人左右。虽说在出击西府前,首批完成初步改造的宜瓦战役俘虏已赶到马栏地区,补入各纵队,但人数并不多。前期伤亡最大的6纵才补入1000人左右,全军补充的解放战士应该不到3000人。

    综上所述,出击西府前,西北野战军人数应当下降到了7万人左右。除去留在洛川地区的3纵1万多人。实际出击西府的4个纵队加上野司直属队,应当在6万人左右。各纵队除了缺乏重炮外,武器装备得益于历次缴获,已经相当精良:步兵连有步枪90支、轻机枪4挺至6挺、冲锋枪15支,60迫击炮4门。营属重机枪连拥有重机枪6挺。团直辖辎重排、担架排、侦察排。旅直辖辎重连、担架连、侦察连。

    4月16日晨,在未经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西北野战军三路大军同时开拔,揭开了西府战役的序幕。

    (土鳖扛铁牛)

    通宝推:青青的蓝,北纬42度,桥上,大眼,黄序,燕人,懒龙,
    • 家园 西北野战军中战斗力最强的是1纵

      就是后来的1军,其他纵队的战斗力都不咋地。不知道6纵凭啥和1纵比,历次战斗中,基本都是1纵最有主动精神,不光完成自己的任务,还会顾及友邻,瓦子街的时候,好像就是1纵发现本该2纵负责的口子没堵上,1纵派部队堵上的。瓦子街1纵还出了个刺杀英雄刘四虎,单枪匹马被包围了,还刺倒了7个敌人。

      通宝推:大眼,
      • 家园 商榷

        记得教员在西北野战军成立前,曾询问过部下,陕甘宁哪支部队战斗力最强,人们公认是新四旅和教导旅,而这两个旅组成第六纵队的时间要晚一些,作为一个整体还得经过磨合才能发挥出1+1大于2的战斗力。而且六纵长期是两旅制,在纵队层面排兵布阵调整部署的可操作性远不及三旅制的一纵。但若论硬碰硬的战斗力,个人认为六纵不在一纵之下。

        • 商榷
          家园 打宝鸡的时候

          彭总就是跟着1纵1师一起行动的,充分说明了彭总对1师战斗力的信任。

          打了宝鸡撤退的时候,遇到青马和裴昌会两面夹击,首先是遇到裴昌会的四纵腿软,自说自话就撤了,也没向彭总报告,逼着彭总派二纵去救;跟着是6纵又没顶住青马,被青马给围住了,彭总带1、4纵去救,1纵冲上去了,4纵又磨洋工,结果也打成僵持,只好让6纵突围。

          1纵基本每次都能完成任务,而且还有主动精神,对战役有利有没有命令都会做,6纵虽然比4纵强不少,但是也没有完成挡住青马的任务,最后不是1纵来救,恐怕要给青马吃掉,战斗力不如1纵。

          1纵的司令贺炳炎是打铁的出身,和另一个著名战将38军的梁大牙类似,可能打铁的都相信你硬我更硬,所以他们当主官的部队战斗作风都以硬朗著称,硬骨头6连就是1师1团的。贺炳炎当红军的时候,右臂受伤发炎,就是拿木工锯在没有麻药和止痛药的情况下,硬锯下来的,当时贺龙还捡了块骨头碎片包起来,经常跟人讲这段历史。

          一纵战斗力比较强的另一个佐证是,后来6纵被王震带到新疆去了,就地转化成了生产建设兵团,如果6纵战斗力很强的话,照理可以拿别的战斗力弱些的部队来转化的。

    • 家园 陕北太穷了

      养兵难。

      如忘情说的这么详细的困难处境,此前没有了解。

      如果西北野战军能够采取赵寿山的策略,作战中就不会被动了。

      老铁现在的设计,导致我读忘情这几篇文章不是按顺序。经常是在待认可那里读过,又在正式场所重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