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黄令仪去世,致敬,这才是中国的脊梁 -- 桥上

共:💬520 🌺1855 🌵7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5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看问题要看本质

          以中国的体量,怎末能够不进行基础研究和开发。再看黄先生的原话:

          【计算所若不进行芯片研究,今后做计算机设计的人只知道用芯片,里面是什么都不知道了,怎么能设计一台好的计算机呢?】

          赔钱赚钱都是眼前事。国家的眼光要放长远。

          芯片和操作系统。两项最基本的IT技术。

          通宝推:qq97,
          • 家园 养几个科学家,花不了多少钱

            教员在国产导弹发射成功后,找钱老从哲学角度聊反导。安排几个人,花不了多少钱;搞出来当然好,搞不出来也知道失败的原因。土工的反导一骑绝尘,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春天终于来了,为了公仆们穿西装,坐轿车,把老学究们扫地出门,直接挖根子,产研断代。

            中科院曾研究过英特尔处理器,发现部分针脚功能不明,加之89之后遭遇西方制裁,为解决军用芯片安全问题,重新走老路。

            通宝推:阴霾信仰,
            • 家园 确实,无非花些买实验材料的钱

              看纪录片澳星发射失败后,航天科学家们排队买火车票被骂,买菜也被骂;这些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们也就和普通中国人一样的挤公交,买汰烧,又能花掉几个钱?

              倒是在“春天”后,给地富反坏右们补发了工资,安排了工作,退回了房产古董......一个即无外债又无内债的政府几年就被祸祸的发不了工资吃不上饭而抢提留大下岗军队自找活路了。

              通宝推:钱六,
            • 家园 春天明显科学家待遇提高

              两弹元勋也会在文革被破害致死。。。改开后才有了元勋头衔,待遇顶级,不至于献了青春献儿孙。。。

        • 家园 70年代末,总体落后7年左右 -- 有补充

          整个60-70年代,中国一直在苦苦追赶。

          总体而言,到70年代末,中国半导体和计算机产业比美国落后7年左右。

          80年代以后,中国躺平,产业链崩盘,迅速被清零。

          我看到的国产CPU的最后踪迹,是80年代初上海某研究所用国产的仿制Z8000(应该还是试验样品)研制某军方设备,Z8000是1979年美国zilog公司在大名鼎鼎的8位CPU Z80之后推出的16位CPU。

          通宝推:阴霾信仰,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70年代末,半导体和计算机产业总体落后7年左右 -- 补充帖

          整个60-70年代,中国一直在苦苦追赶。

          总体而言,到70年代末,中国半导体和计算机产业比美国落后7年左右。

          80年代以后,中国躺平,产业链崩盘,迅速被清零。

          我看到的国产CPU的最后踪迹,是80年代初上海某研究所用国产的仿制Z8000(应该还是试验样品)研制某军方设备,Z8000是1979年美国zilog公司在大名鼎鼎的8位CPU Z80之后推出的16位CPU。

          不过,受益于748工程及其影响,中国当时的汉字信息技术是世界领先的,80年代中关村基本上就是利用汉字信息技术的产品化和计算机半导体器件的倒买倒卖(大多是走私)赚到了第一桶金。

          通宝推:真离,
          • 家园 IBM 1964年推出商用的 360 系统,中国什么时候有?

            芯片和电脑产业的成熟度要看商用产品的生产能力。

            作为科研单位研究是一回事,能生产出产品是另一回事。

            IBM 的360系统是一款真正的商用电脑系统,之后美国的电脑公司都是以商用为主。而芯片公司为电脑公司生产所需要的芯片,整个行业形成一个正循环,不断推动新的技术的研发。

            82年我进了上海一家国家级计算机研究所。我们所成立于58年,是中国最早的一批计算所,历史上也研制成功一些计算机。但在80年代,根本没有可以批量生产的计算机系统。

            我所在的研究室是为长征2号,3号火箭提供计算机,这算是批量生产的。它的内存是4096字节,包括所有的指令和数据。由此可见这个电脑的水平。

            和我一起进所的有30来位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很长一段时间,这批大学生都无所事事,因为没有什么项目可做。后来开始引进国外的新设备,买进二手的小型机,这批大学生才开始有事干。

            可以说在80年代早期,中国计算机研究所的大多数工程师根本没有接触过国外的电脑。没有操作系统,编程语言,开发工具等。最多接触过DJS-130,通过纸带穿孔编程。

            PC进入中国绝对是降维打击,只有唐吉坷德式的人才会去说要与之对抗。

            如果中国有张忠谋那样的人,不排除中国可以在芯片的某个领域做出世界水平的产品。但即使如台积电,那也只是芯片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想在芯片领域另立山头,完全没有可行性。

            • 家园 其实需求也是一方面吧

              当全国都进入缝衬衫的工厂,放弃了高端制造和研发,那里还需要什么计算机。所以芯片行业的落后,代表的是我们一度在顶层设计层面放弃了对高端产业的追求。

            • 家园 先别激动,你说的跟我说的并不矛盾

              我说的就是能生产出来的产品,否则国产仿制Z8000的样品只比zilog的Z8000晚3年左右,你看我说了落后3年了吗?

              就以IBM360为例,这是美国计算机60年代的王炸,1964年推出,是第一代集成电路计算机,中国最早的集成电路计算机出现在1969年,不过是低速的,应用也不广,70年代初中国开始进入集成电路中型机阶段,上海的TQ16卖出了153台,其中有一台就是上飞研究所购买的,用于运十飞机设计的计算,这也是中国航空工业应用计算机进行飞机设计的先驱,这台计算机业承接了很多三机部其它单位的设计任务。DJS系列则是仿照IBM360通用计算机的思想设计的系列计算机,其中DJS130卖出了1700多台,这对于当时中国的经济规模来说,算是一个不错的数据,说明中国的计算机已经从国防、国家重大战略项目扩展到了一般的科研、工业和商业应用。我认为这时中国的计算机产业已经形成了正循环,70年代前期中国形成了电子和计算机热潮,我的岳父就是那个时候开始自己编制程序设计桥梁,最早从穿孔式程序输入开始,但很快就改成字符输入了,历经各种计算机,最后一版程序是用的PASCAL。

              另外,我在1981年用过DJS-130,用的不是纸带穿孔,用的是BASIC,但怎么输入的已经忘记了,就记得是打印机输出的。

              我一直想写一个关于中美计算机和半导体发展道路对比的帖子,一直没能动手,现在资料也不在手边。

              PC进入中国绝对是降维打击,只有唐吉坷德式的人才会去说要与之对抗。

              对于计算机和半导体这样快速发展的产业来说,总体领先7年左右当然是降维打击。

              但我的问题是,什么叫“与之对抗”?

              我说的是中国在60-70年代一直在苦苦追赶,你认为这是“与之对抗”?

              通宝推:死扛着,
              • 家园 IT行业只有第一第二才有饭吃,第三第四可能连汤也喝不到

                那种以为只要能把东西做出来就可以生存下去,是不是有点天真?

                对于IT产品,生产一万件成品和生产一百万件产品的是差不多的。

                拿软件来说,就是多生产一些CD、DVD,几乎零成本。对于芯片来说,一旦流片成功,生产一百片和一百万片的费用相差也不大,费用大的是研发。

                电脑是如此,操作系统是如此,数据库是如此,应用软件,社交软件也是如此。

                中国的网络应用软件得以发展是因为把Google,脸书等屏蔽了,才给国内软件公司一条生存之路。而且国内软件公司的发展也是建立在国外的技术上的,不是自立门户做出来的。

                80年代的中国有什么条件可以在芯片领域杀出一条血路?

                • 家园 说得好像当时的中国是蒋记民国一样。

                  蒋记民国没有经济主权,80年代的中国也没有?

                • 家园 不能成为第一第二不等于就不跟了

                  正因为如此,就更应该在关键领域跟着,才不至于在对方突然翻脸时一筹莫展。

                  华为不是在芯片设计领域一直跟着吗?可惜在芯片制造领域中国没有跟着,造成现在的困境。

                  而需要市场验证,只是跟的条件更困难,不是不跟的理由。

                  否则,那只好永远造低端产品,永远落后。

                  • 家园 当年的难处是

                    要跟的东西太多,最麻烦的是,不知道哪个能跑出,下面的人个个都说自己的产品能跑出,你做领导的话,你会怎么判断?

                    • 家园 对于我,从没当过领导,无从判断

                      当事后诸葛亮是可以的。

                      但是对于领导,这就是他们的责任啊。

                      • 家园 当然是领导的责任来决定让哪个产品先跑

                        但是,也只能是事后凭结果论成败。如果十个产品,领导选了5个,赚了钱,但对手挑了另外三个,赚了更多的钱。

                        你能说这个领导选错了吗?河里的争议,大概就是这个了。

                        • 家园 问题是当时的领导一个都没选

                          要求科学院全部自寻出路,这就是没负该负的责任。

                          举个选错的例子,建国初期,把飞机放在第一位,这就是选错了。后来,钱学森来了,改把导弹放第一位,就是选对了。当然可能选错,但不能一刀切全不选。

                          还有选对的例子,光刻机大项目,不是现在说的光刻机,是印刷用光刻机,最后其实最重要的成果是汉字的编码化,但也算勉强选对了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