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终结儒学——(写于2006年) -- 凤兮凤兮

共:💬22 🌺22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终结儒学——(写于2006年)

    一、西方、东方,两个词概括之:利益驱动和道德先立。

      

    儒家是什么?儒家就是道德先立。

      

    五常“仁义礼智信”。仁是什么?“仁者爱人”;义,直译为正义即可;智,智者知人;信,尾生抱柱信。关键是“礼”,“礼”——我理解为规则或秩序,当然这个规则或秩序是特定的、是“仁”统领下的规则或秩序。“礼”要求——“守秩序”。

      

    儒家是什么?儒家就是道德先立;是一种相对宽容的、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广泛认可而遵循的道德体系;和——强迫“守秩序”。

      

    二、利益驱动何以产生民主?——“私人恶德即公共利益”。

      

    先来看中国。中国权力体模式是100——50——20。皇帝100,尾巴系统50,其他20上下。注意,中国权力体模式是非连续而是跳跃的,皇帝是权力巨怪,他的权力由文官选拔体系选拔出的尾巴系统支撑,由于这个选拔体系是如此有效,以及一种相对宽容的、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广泛认可而遵循的道德观念,这个权力体模式是如此稳固。

      

    欧洲和中国不同,由于宗教革命对庞然大物的神权的分裂,由于神权和国王的两头蛇体系,由于“蛮族”尚未“进化”出巨无霸的皇权,由于小国间的互相制掣,造就了大大小小众多的相差不十分悬殊的权力体,欧洲的1-100权力体系统是连续而非跳跃的(100——100——90——89——……),国王不再是权利巨怪,这些权力体为了自身的利益,趋利避害,争斗的结果,大家让步,用民主制度来维护平衡。

      

    ——西方近代来的民主、法制制度产生的原因,根本在于:在所有看似冠冕堂皇的、“道德的”启蒙思想背后,隐藏着利益驱动这条主线。

    三、利益驱动和灭欲。

    儒家不是完全灭欲的,亲亲、父父、子子,甚至“亲亲相隐”——老子犯了罪儿子也要替老子隐瞒。儒家以《中山狼传》来嘲笑墨家的“兼爱”,儒家对父子亲情等“秩序”之内的“私欲”是赞同的。

    然而在儒家“秩序”之外的“欲”,儒是完全要灭的,“存天理,灭人欲”、“何必言利”、“克己复礼为仁”——此处的“克己”,克己之利欲耳。王安石变法,反对派骂其“与民争利”。今天国人诉讼名誉侵权案,多有求偿1元、赔款捐与“希望工程”之事,以示非求利,求的是“义理”。

    美国女作家李露晔(LouiseLevathes)为郑和立传——《当中国称霸海上》,书中写到不理解中国为什么自己毁灭了世界上最强的舰队,为什么不再继续“下西洋”?——道理很简单,哥伦布、麦哲伦几条破船,带来的是掠夺来的滚滚财富;郑和下西洋,对“蛮夷”的赏赐和船队本身的耗费是亏本买卖。朝贡中赏赐往往多于贡品(乾隆元年暹罗要求到广东买铜,皇帝干脆赏给800斤,可做类证)以此来表示非求利。

      

    当年《舰船军事论坛》上有个帖子,讨论人类进步的永恒动力,人类进步的永恒动力当然是利己的私欲。倘若人人都是佛陀,人类只有退回到猿猴,到恐龙,到总鳍鱼,到草履虫,到无机。利己——利益驱动,倘若人人皆善,还要什么代议、分权、监督、制衡?

      

    四、道德先立让“逻辑”走开。

    逻辑、理性来自不停思考。一种先立的道德,一种先立的准则必然是自由思考的大敌。尤其是,儒家还具有对“守秩序”的强迫性。

    有人说:中国无哲学。哲学3大问题:世界本原、方法论、伦理学,儒家只是伦理学,很少涉及世界本原、方法论。要命的是,儒家具有对世界本原、方法论的不屑。

    理性来自不停思考,正因为中国人在探讨世界本原上停下了脚步,所以未能开创近代文明。甚至影响到现今的中国人,习惯于情绪宣泄而短于理性探讨。

    五、儒家并非是一无是处。

    就上升为治国的基本政治哲学来讲,儒家应被屏弃,尤其是:儒家和法制相悖,如“亲亲相隐” 、“刑不上大夫”。但儒家仍有可取之处。

      

    人类内部竞争是人类发展的动力。

    有一句曾经流行的话——只有人类才会不为食物而杀死同类。——以此来证明人的自私和残忍。但是反过来思考,正是因为人类(物种)在地球上的绝对统治地位,人类和其他物种之间的竞争已经不足以支持人类的进化,所以必须由人类内部的竞争来支撑人类的持续进化。

    人类社会存在一个基本矛盾——人类内部竞争是人类发展的动力,但过度的竞争又有使人类面临毁灭的危险。

    人类发展到今天,核武器、基因武器、环境问题都能够毁灭整个人类,人类是不是到了放慢脚步的时候了?

    如此,弱化竞争、主张和谐、义理先于利益、整体化思考、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儒家就有其可取之处。

    事实上,利益驱动的西方发展到今天,也有将自由民主道德化的倾向。不同的是,西方的这个“道德”更尊重个体权利和对异端的宽容。

    以美国拒不签署“京都议定书”为例,倘若换做儒家,会在会议议定的减排量基础上自愿再减排一些。倘若人类生存必须一个民族灭亡的话,儒家会冲在最前头——“让我死吧”,而且还乐得屁颠屁颠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类似的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格言亦有其生命力。

    原帖,有回复

    通宝推:淡淡忧伤,燕人,思想的行者,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对明朝朝贡的判断有点刻板了

      明朝时候的朝贡更像进口配额制度,各国过来的贡品数量都有限额,先收一半入官,剩下的再按明朝的价格表交易。

      名义上我们“赐”的产品面值比贡品多,实际上嘛,一个铁锅就十几倍的利润。瓷器利润更多。

      不过当年明初承接元末几十年大乱,经济太差,吃不完东南亚的商品。

      比如郑和下西洋,驱逐了阿拉伯人的势力,建立了明朝朝贡体系以后,带回来的胡椒苏木,一直到成化年间才用完。量太大还导致市面上胡椒之类的香料价格大跌。

      一直到明末英国人来到广州,他们随船带的货物啥都卖不出去,最后只能用银元买中国货。。。

      • 家园 你理解错了,你说的不是贡物,是(贡物之外的)私货。

        “凡番国进贡船内搜出私货、照例入官、俱不给价。”

        但对于国王王妃及使臣附带的(贡物之外的)私货,特殊对待,不全部没收:

        “弘治间定、凡番国进贡、内国王王妃及使臣人等、附至货物、以十分为率、五分抽分入官、五分给还价值......”

        后来有改为抽三分、二分。“——“正德十二年,巡抚两广御史陈金、会勘副使吴廷举奏:欲或仿宋朝十分抽二;或依近日事例十分抽三。责细解京,粗重变卖,收备军饷。题议,只许十分抽二”。[(20)]

        ——这种抽分类似于抽税。

        而且实际执行中,很多没执行——“如奉旨特免抽分者、不为例”。

        如暹罗,“使臣人等进到货物,例不抽分,给与价钞。”苏禄,“货物例给价,免抽分。”西洋琐里国,“洪武三年以其国来朝涉海道远,赐赉甚厚。永乐元年来朝,附载胡椒等物,皆免税。”浡泥,“正贡外附带货物,俱给价。”苏门答腊,“正贡外使臣人等,自进物,俱给价。”满剌加,“正贡外附来货物,皆给价,其余货物许令贸易。”甚至连控制较严的日本国贡使,也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其与民间私下交易,“正贡外,使臣自进并官收买附来货物,俱给价,不堪者令自贸易。”“太祖洪武四年,谕福建行省占城海舶货物皆免征,以示怀柔之意。

        成祖永乐元年十月,西洋刺泥国回回哈只马哈汝奇等来朝,因附载胡椒与民互市,有司请征其税。上曰商税者,国家抑逐末之民,岂以为利?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其辱大体多矣?不听。”

        • 家园 洪武永乐初年当然要减税吸引别人来朝贡了。

          那时候可没几个朝贡国,东南亚都在爪洼王朝的控制下,洪武年间明朝封三佛齐国的使团还被爪洼王朝截杀了。

          明朝对东南亚还是很有想法的。朱元璋就说过:“尝闻凡有中国利者,利尽南海,以今观之,若放通海道,纳诸番之微贡,以其来商市舶之所,官得其人,取合古征,则可比十卅之旷税。

          但是明初贸易被爪哇王朝垄断,根本没几个朝贡国,明朝与东南亚贸易得靠暹罗当二道贩子,100斤胡椒能卖20两银子。

          这种情况下自然要减税优待朝贡使团。不过效果并不好,仍然没几个国家来朝贡。

          一直到永乐朝,爪洼王朝分裂,郑和下西洋,在马六甲这边设立旧港宣慰司,杀陈祖义杀鸡敬猴,打击了爪洼王朝霸权,南洋各国才纷纷脱离爪洼来明朝朝贡,总算是奠定了明朝的东南亚的朝贡体系。

          明朝对东南亚的掌控程度的确可称得上前无古人,到现在也是后无来者的。

          郑和在原产地苏门答刺收购价为100斤1两银。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结束后,胡椒价格降到100斤10两银子,然后价格越来越低,100斤胡椒只要几两银子。以至于后来胡椒苏木多到折钞发俸禄,明宣宗朝贡贸易每斤钞一贯买的苏木,转手给官员发工资,每斤价值五十贯。。。含泪血赚五十倍。

          难怪后来刘大夏等人那么反对再去下西洋,当年郑和带来的胡椒直到成化7年才总算发完了,皇帝又提下西洋。。。

          补个当年的官方价目表,真是暴利。

          朝贡国进贡的物品:

          象牙,每斤五百文

          龙涎,每两三贯

          苏合油,每斤三贯

          乳香,每斤五贯【暹罗四十贯】

          沈香,每斤三贯

          速香,每斤二贯

          丁香,每斤一贯

          木香,每斤三贯

          金银香,每斤五百文

          降真香,每斤五百文【暹罗十贯】

          黄熟香,每斤一贯【暹罗十贯】

          安息香,每斤五百文

          奢侈品的价格也是定价贼低

          赏赐的物品:

          各色纻丝,每疋折钞五百贯

          青花白瓷盘,每个五百贯;碗,每个三百贯;瓶,每个五百贯

          酒海,每个一千五百贯

          豆青瓷盘,每个一百五十贯;碗,每个一百贯

          铁锅,三尺阔面,每口一百五十贯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0792349/answer/2409633275

          田培栋先生在《明代前期至中期财政储存研究》一文中曾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认为下西洋获利仅金银收入即达到了黄金七十二万七千四百余两,白银一千二百七十六万四百余两,这个数字尚不包含胡椒苏木奇珍异宝等实物价值。

          这个数字自然是一家之言,也值得商榷,不过永乐朝如果不是通过下西洋获利丰厚,就明初那个惨状,哪里来钱粮做到迁都,开运河,北征,修书的?

    • 家园 隐恶扬善的“隐”是消除的意思,亲亲相隐同理

      “儒家不是完全灭欲的,亲亲、父父、子子,甚至“亲亲相隐”——老子犯了罪儿子也要替老子隐瞒。”

      隐恶扬善的“隐”是消除的意思,亲亲相隐同理

    • 家园 基督教就是西方的儒家

      说让我先死的是耶稣基督,基督教也是讲道德先立的。相比之下,儒家有中庸之道平衡,不会讲出让我先死的话,而是以天道公礼团结起来讨伐不义,让该死之邦去死。这就是为什么汉武帝要摒弃无为而治的道教,推行主张大有为的儒家思想,因为要上下一心,团结起来讨伐匈奴。

      • 家园 西方并未基督教一统,而是确立了政教分离。

        基督教和儒家当然不同(见下帖基督教讲究因信称义而非因义称义,),但在道德先立上一致。所有宗教均是道德先立,从这种意义上,儒家=儒教。

        但西方、东方(中国)的本质不同,西方并未基督教一统,而是确立了政教分离。所以西方是利益驱动。而儒家如此成功,维持了一个民族的道德先立。

        次要的,基督教的道德先立和儒家的道德先立 内容也有所不同。

      • 家园 基督教讲究因信称义而非因义称义,

        基督教是:为上帝让我先死,为上帝让我去杀人。

        而非为人类,让我先死。

        • 家园 不信怎么称义?

          儒家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相信过程,早就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不需要总强调相信就已经在基因之中了。而西方人从野蛮的日耳曼蛮族信仰到信基督信上帝,是在比较晚和比较短的过程中完成的,所以强调相信。

          说基督教叫人杀人,仿佛那些野蛮的日耳曼人在信上帝前各个都是和平使者似的,那罗马帝国是怎么灭亡的?维京海盗是怎么回事?古代欧洲的巴斯克人,凯尔特人和罗马人都是被谁几乎杀光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