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我与nan的争鸣看汉语的模糊性以及中外数学史 -- 思想的行者

共:💬84 🌺287 🌵2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从我与nan的争鸣看汉语的模糊性以及中外数学史

    这些天与nan进行了一场大争鸣,从评论区到聊天区,现在看来应该是一场误会,而这场误会又更多的与汉语的表意的模糊性有关。

    正如我前些时候发的关于计划和市场的主贴指出,人们在争论市场还是计划的时候,往往概念指向是不同的,有的人反对的是狭义的计划经济,有的人主张的是广义的计划经济,本来双方意见其实没有矛盾,但是因为概念理解的不同,双方争了个半天都难以达成基本共识。

    这次我与nan的争论来看,根源在于他说河里做过正经的android开发的只有他一个。

    问题在于什么叫做正经的android开发,我的理解是写过个android 小程序,小APP都算,除非是写那种黄色程序的不算。

    在聊天区争了半天才知道他说的所谓的正经开发指的是从基础架构开始的系统性的android开发。

    如果是后者,河里做过的人肯定不多,他那么说可以理解为他的傲气。

    傲气嘛,很多人都有,特别是有点技术的,可以理解。

    由于对“正经的开发”一词理解的不同,我认为这家伙肯定在造谣,别有目的的拿钱攻击鸿蒙的,然后由于十年前万里风中虎曾经被人发现的他不懂得基本的对数运算的问题,我怀疑他其实最基本的安卓都不懂,于是出一道基本的加法程序的题,结果这家伙又以我的题目用词不严谨拒绝作答,然后评论起我的语法,然后扯了一大堆的语法问题,好不容易他才说出他认为“用安卓代码编程”是一个病句(严格的说应该是用安卓代码编程是一个错误表述)。

    其实由于汉语表意的多义性,用安卓代码编程是一个完全可以理解的表述,但是他从英文出发,认为代码对应于sounce code 即中文源代码,坚持认为那个表述是错误的。

    当然后来我发现我对他的怀疑是不成立的,这家伙还是有两把刷子。

    但是归根到底,汉语表述的多义性模糊性是这场争论持续多日的一个根本原因。

    汉语表述的模糊性确实对中国的科学发展会带来阻碍。

    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是要对概念进行定义,从我们初中就学习的几何学来看,首先要给出,直线,线段,平行,角度等等概念的定义。

    物理学就必须定义力,质量,能量,冲量等等基本概念。

    西方人习惯于首先进行概念定义与他们的语言相对精确有关

    中国一个字就拥有很多含义,两个字组成一个词含义更加丰富。

    往往不用定义就可以基本猜到一个汉语词汇的意思,因而很多国人没有明确概念的逻辑边界(即对概念进行定义)的自觉性,这是中国科学发展的一大障碍。

    从数学史的角度,西方的字母文字明显更适应于数学的发展,反过来中国的汉字限制了中国的几何和代数学的发展。

    字母文字用来标识一个几何图形或者一个代数变量明显更容易。

    例如三角形ABC,我们就知道指代哪个三角形

    再比如代数里面的xyz,用字母来指代就方便很多,如果用汉字,汉字本身就有确定含义,太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再说也太不方便。

    因此数学首先是几何学在古希腊发展到了相当高度,例如所谓圆锥曲线,三角函数等等都在古希腊早早的发展了起来,然后古希腊数学部分传播到了阿拉伯,阿拉伯人创造了用求解方程来计算的方法,有了这个方法,中国古数学的一些难题例如鸡兔同笼等问题变得无比简单

    最后是费马笛卡尔发明了直角坐标系,把古希腊的几何学阿拉伯的代数学统一在了一起,费马甚至发现了微分(求切线)和积分(求面积)是反运算的微积分基本定理,然后牛顿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微积分并且运用于力学,整个近代科学就此奠基。

    因此,近代科学出现于西方与西方的字母文字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

    汉语有优点,这里不阐述,我这里只谈汉语文字的缺点。

    通宝推:大眼,燕人,桥上,
    • 家园 汉语的模糊性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从你的文章看,你所谓的精确,其实就是指英语这类拼音文字里的专业词汇!

      每个一个学术方向,有了新发现、新创造,往往会造出一些新的专业词汇。英语这类拼音文字很简单,就是按发音或者已有词汇的组合、变形重新造一个专用词汇,一个词专指一个概念,当然就精确了。但是这样的弊病也很大,新词汇往往只在很小的专业圈子里通用,外行根本接触不到,也很难理解。另外的弊端就是词汇量剧增,科学越发展,拼音语言的专业词汇就越多,多到让语言失去价值。

      语言本身是为了沟通而创造的,用的人越多才越有价值;但是拼音文字的天生缺陷,就是容易不断孽生、分化称不同的亚语言圈子,彼此越来越隔阂,恰如《圣经》里的巴别塔故事。

      汉语,其实是一种复合型语言,融合了表意、表音,但是以表意为主,相对比较稳定。汉语也有专业词汇问题,但是利用语言强调的表意功能,新生的专业词汇往往可以一词多义,或者旧词新用。外行看了也能望文生义、一知半解。优点很多,但是弊端也很大,就是你说的模糊性问题。

      其实模糊不模糊,主要看约定,约定好词义就不会模糊了!

      • 家园 汉语也想精确定义专业词汇

        一旦涉及到专业词汇,汉语也希望你千万千万不要望文生义。专业的东西,学习起来以年来计算,记住几个新词的成本微不足道。但是如果给了你模糊的空间,未来每次拿出来都得强调一遍,那不是累死了。所以最好弄一个看起来就很生僻的词,你懂自然懂,不懂你就会问。其实最节省时间。二甲苯,你懂化学的自然懂,不懂的也基本生不出来什么。

        但是由于历史遗留原因,很多专业术语看起来可以望文生义,这是大家深恶痛绝的,但是没办法。学力学的时候比如压力。“压力很大”就是一个可以让人误解的话。专业一点会说“压应力很大”,去避免误解

        • 家园 人生的无奈

          教主这里虽然在讨论数学,可教主居然连第二次数学危机都不知道,微积分固然是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的,可以牛顿和莱布尼茨也没说明白,无穷小是个什么玩意,用教主的话讲,叫缺乏对无穷小进行定义,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数学教材讲微积分是从极限开始做铺垫的一个原因,第二次数学危机也不是一个人解决的,也是西方数学家用了几代人的时间来应对的,当然你要说,西方数学在传承这一方面做的比中国好,这我没意见,这又回到了批判大明的那个环节了,接手的元朝那么好的科学基础,居然搞出一个全面落后的局面,

          • 家园 感觉好像我们讨论的不相关

            但是就这个话题,我的理解大概是最开始根本没人在乎。微积分是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的。早年在可导,可积,收敛这些问题上是很随意的。有点用工科思维去研究这些理科的问题。而后来的研究属于先上车后补票。是因为微积分越来越有用了,人们才开始不断的关注基础的问题。

            这也差不多是理科和工科分化的开始,我感觉和语言关系不大。如今的科学前沿依然如此。出了一个新东西,人们最初的研究依然是不严谨的,留于表面的。只有证明有用了,才有动力深入下去。

      • 家园 专业词汇本来就只要专业人使用

        你不专业的用那些词汇干嘛?

        一知半解,错误百出。

        就像动手术就要专业人去做,不专业的人去做手术要人命

        电焊开车修车等等都要专业人士去做,不专业的人做不来的。

        • 家园 要不教主再说说

          直线的定义?

          • 家园 建议你看看这篇文章

            摘录有些困难 我直接給链接

            外链出处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对直线就给出了定义,当然后来有争议。

            现在普遍的看法是两点之间距离最短的曲线就是直线(包括曲面上的测地线),这个定义涵盖了欧几里得几何和非欧几何。

            • 家园 受过九年义务教育

              太深奥的东西看不懂,就记得当时老师说直线没有定义,直线的概念是不言自明的

    • 家园 对中国传统数学误解太深了

      经典的误解就是以为中国传统数学全靠汉字,跟写文章一样特别复杂,没有像中学代数那样大量采用符号。

      实际上恰恰相反,中国早早就采用了更为抽象的表达方式,直接用了向量和矩阵表达方程和多项式,一步就到了初级的线性代数,方程组解法相当于高斯消元法,这么一来只有数就能做运算,符号本身反倒是不必要的,什么汉字没有abc方便的问题,在这个体系里完全不存在。

      最后明初出现传承危机也是因为,这套体系太抽象了,后人看不懂了,还好朝鲜保留了下来,最后被康熙知道了。康熙本人同时在学习从朝鲜传来的中国古法和传教士带来的西方代数,后者还真就是你们想的用甲乙丙代替xyz,一个是大学数学水平的高斯消元(高斯和道光是同代人),一个是初中数学列方程组,康熙能看得上后者才怪呢。。。

      所以不是因为中国数学太落后停留在小学阶段,而是由于一步到位进入到大学阶段,结果步子太大扯到蛋了。。。

      通宝推:青青的蓝,冬晓,方平,林三,桥上,唐家山,贼不走空,心有戚戚,
      • 家园 请问大牛

        可否推荐几本中国数学发展历史的书籍,给孩子看看,望不吝赐教

      • 家园 教主对科学的误解太深了

        我从小收到的教育一直是 门捷列夫说的,科学始于测量。没有测量,便没有科学,开尔文说的,如果没有测量数据,就没有资格谈论科学,至于定义是一个很靠后的东西了,所以我一直有一个不太成熟的观点,中国古代最接近于工业革命或者说科学爆发的时代是元朝,理由就是元朝的测量工作搞的最好,一个代表性的测量,就是郭守敬的授时历,抛开授时历的具体成果不谈,更为接近现代科学的是授时历编制的过程,从西伯利亚,到南海群岛,广泛的设置观测站点,去获取数据,然后用内插法去分析数据的过程(相对来说,已经很接近牛顿插值了,比牛顿早来了四百多年),然后又该吐槽大明了,不但搞不出大航海,不但搞不出工业革命,不但搞不出资本主义,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的政权,得废材到什么地步,连一部指导农业生产实践的历法都搞不出来。虽然大清在历法上也不咋地,但要考虑到大清接手得时候,中国得历法就已经在1582年被西方超越了,大明接手得,可是当时全世界最先进得授时历。

        通宝推:心有戚戚,
      • 家园 数学不是越精巧越好,关键在于概念体系的建立

        你说的所谓中国古代数学太抽象云云是不对的,中国古代数学没有提炼出相应的概念。

        只有你把概念例如我们现在知道的方程,等式,多项式,矩阵等等概念提炼出来,然后才能谈抽象。

        中国古代数学就是数学技巧的集合,类似于现在中国学生在高考前进行了一大堆的数学计算技巧的训练。

        这些数学技巧可能很巧妙,但是没有建立在逻辑的基础上,因此真正掌握起来不那么容易。

        例如我前几个贴提到的鸡兔同笼问题,就是一个方程组问题,只要你能够把方程列出来,可以用最笨的方式解出来 ,基本上每个中学生都解得出来,但是中国古代数学则是没有列出方程而是直接用消元法,那就很不容易让人理解。

        因此中国古代数学实际上相当于中国小学算术一类的东西。

        建立了一个概念体系,然后才可能发现这个概念体系与另外一个概念体系的逻辑联系。

        这就是解析几何出现的历史过程 阿拉伯人发现了代数学,建立了一个代数学的概念—命题体系,然后欧洲人把它与古希腊人研究过的直线,圆,圆锥曲线等等联系在一起,然后根据面积和切线反运算得出了微积分。

        中国古代没有这样的概念——命题体系,只有一套计算方法,再加上没有几何学,就无法发展出微积分。

        总之还是我前面说的中国人是仅仅把数学当成一种术,非一种道

        而古希腊人以及后来的欧洲教廷把数学当成宗教信仰,即当成一种道。

        中国人把数学仅仅当成术,也就停留在计算技巧的层次,西方数学则发展得越来越宏大壮观精微。

        通宝推:巴博萨船长,燕人,唐家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