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新的时代,学习新的历史,看庐山会议 -- 真离

共:💬217 🌺754 🌵2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是没发生类似灾害,而是三年的水利建设投入了使用

                          虽然,1960年因为项目中止,溃坝了几千座,但是几万座可用了。

                          水库建设年代表(1949—1976)

                            建 设 大型水库 中型水库 小型水库 合计

                            年 代 (座) (座) (座) (座)

                            1949年前 6 17 1200 1223

                            1949-1957年 19 60 1000 1079

                            1958-1965年 210 1200 44000 45410

                            1966-1976年 73 850 37000 37923

                            总 计 308 2127 83200 85635

                          点看全图

                          @网海

                            (1)人民公社与包产到户的粮食产量对比。

                          人民公社1984年解体。

                          如果以人民公社为界限,粮食总产量的对比就应当以1983年为分界限。

                          198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3.8728亿吨,为1949年粮食总产量1.132亿吨的3.48倍,年均增长3.68%;为1962年1.6亿吨(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也称《农村六十条》正式颁布,人民公社体制正式确立)的2.42倍,年均增长4.29%。

                          可见,在人民公社体制下,尽管缺化肥、少良种(无袁隆平等育种专家的杂交水稻)等,粮食生产仍快速发展。

                          2007年中国粮食总产量5.015亿吨,为1983年3.8728亿吨的1.294倍,年均增长1.08%(1985年—1995年11年年均递增仅1.2%。1979年—2000年年均递增1.91%。)

                          另外,1984年—2007年粮食产量的波动大于1962年—1983年。

                            1985到1988年(即取消公社的第二年)出现了改革后第一次粮食大幅度减产,1985年粮食产量回落到3.79108亿吨水平(低于1983年水平),比上年减产6.9%。

                          1985年到1988年,四年粮食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为—0.29%。

                          1991—1994年这四年粮食产量在4.3亿吨到4.4525亿吨之间徘徊,年均粮食增长率为0.04%。

                          1997年粮食产量比上年减少2.05%。

                          1999年粮食增长率为—0.76%,从2000年到2003年粮食出现了最为严重的一次大减产,从1998年的最高位5.12295亿吨降到了2003年最低时的4.3065亿吨,一下退回到十年前水平。

                            人民公社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约5400多亿元的资金,年均210多亿元。如果从建国前40年计算,农业则为工业化累积了近一万亿元的资金,占同期国民收入全部累积额的22.4%,平均每年高达近250亿元。

                          按每个农业劳力平均计算,人民公社时期每位劳力年均向国家提供的剩余多达80余元。农业合作社尤其是人民公社,正是在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必须从农业提取建设资金这个历史阶段上,出色地完成了从高度分散、剩余极少的千万个小农家庭吸收工业化所需资金的农村社会制度。

                            机耕面积:

                          1984年3492.2万公顷,比1957年的263.6扩大了13.25倍;

                          灌溉面积:

                          1984年4445.3万公顷,比1957年2733.9扩大1.63倍;

                          机电灌溉面积占灌溉面积比重1984年56.4%;

                          农村小型水电站:

                          1984年,60062个,发电能力361.5万千瓦,比1957年544个,发电能力2.0万千瓦分别扩大110.4倍、180.75;

                          农村用电量:

                          1984年464.0亿千瓦小时,比1957年1.4扩大331.43倍(《中国统计年鉴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1989年9月第一版p183)。

                          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不仅已明显高于印度、巴西等原先与中国处于同一程度的发展中大国,而且在某些指标上已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辛逸《试论人民公社的历史地位》)。

                          另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1980年中国单位耕地的化肥施用量,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9.3倍、下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的4.3倍、上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的2.8倍,是市场经济工业国家的1.2倍和前苏东国家的1.5倍。

                            农业的各项指标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如粮食单位面积产量:1984年每亩产量241公斤,比1957年每亩产量98公斤提高143公斤;

                          棉花(公斤/亩):1984年61,比1957年19提高42;

                          猪牛羊肉产量:1984年1540.6万吨,比1957年398.5扩大3.87倍;

                          粮食产量:1984年40731万吨,比1957年19505扩大2.09倍,年均增长4.0%(《中国统计年鉴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1989年9月第一版p198、205、213)。

                          同期,林牧副渔业及其他非农产业增长更快,呈现了在总量增加的同时农村产业结构的逐步改善(辛逸《试论人民公社的历史地位》)。

                          1951~1980年中国农业年递增3.2%,苏联3.1%、印度2.6%、法国2.5%、英国2.3%、西德1.9 %、日本1.7 %、美国1.6%。

                          郭熙保先生指出,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绿色革命,对中国的农业和粮食生产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农业研究是比较先进的,而且在许多方面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1966年位于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开发出半矮秆水稻品种,标志着绿色革命的开始,但中国在1964年就试验成功了这一高产品种。由于中国农业研究走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前面,因而,中国的粮食产量一直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印度和巴基斯担1970年的稻谷单位面积产量比中国低得多。如,印度1970年单位面积产量是1685公斤/公顷,巴基斯坦是2196公斤/公顷,而中国为3399公斤/公顷(郭熙保、周军《发展经济学》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7年6月第一版p130)。

                            政府通过不分地域、不分条件的措施把城市以外的几乎所有地区、行业和人等都纳入了包括了5.4万个公社、71.8万个大队和600.4万个生产队的行政组织之中。

                            1958年,全国农村享受“五保护”的有413万户,519万人,办敬老院15万所,收养300万老人。

                            人民公社极大地推动了医疗卫生网络向农村的延伸,形成了以“赤脚医生”为骨干的新型医疗队伍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全国生产大队举办合作医疗的比重,1958年为10%,1960年为32%,1962年上升到46%。

                          1960年3月毛泽东《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推广“大家集资,看病免费”的山西稷山县经验,1960年底全国兴办合作医疗的生产大队达32%。

                          1963年9月28日新华社报道:全国2000多个县和自治区建立起以县医院为中心、公社卫生院、大队卫生保健站为辅助的农村医疗保健组织网络。1965年4月全国先后派出1500支医疗队2万人到农村。1965年底达15万人。

                          1965年底,全国已经有山西、湖北、江西、江苏、福建、广东、新疆等10多个省区的部分农村实行了合作医疗制度。

                          1968年9月14日《人民日报》转载调查报告:《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并加了“前言”:“赤脚医生是上海郊区贫下中农对半农半医卫生员的亲热的称呼。”“他们大力进行医疗、预防、宣传工作,为改变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1968年12月5日,经毛泽东亲自批示,《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查报告,推动合作医疗建设进入高潮。

                          1973年9月26日新华社报道:全国农村合作医疗不断巩固发展,“赤脚医生”发展到100多万人,1975年全国“赤脚医生”150多万人,生产队的卫生员、接生员达390多万名(曹普《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9年12月),至1976年全国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制度的生产大队达90%。

                          人民公社的卫生保健制度,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制度健全,由卫生站、卫生院和县医院构成的乡村卫生网站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的乡村。

                          第二,人民公社卫生保健集中高效的制度特征,大大降低了农村卫生保健制度的运行成本。据世界银行的调查,仅设置“赤脚医生”一项,就将中国的医护人员比率提高了一倍;人民公社晚期每个农村居民享受到的医疗护理水平,在其他国家约需数百美元才能达到,而实际上,公社社员的医疗开支人均只有7美元(辛逸《试论人民公社的历史地位》)。

                          通宝推:桥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些都是小问题,都不是不可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不解决?

                        这些都是小问题,都不是不可解决的。

                        比如我们现在只看到60年饿死人问题,但是59年收不上来粮食,有人(比如赵紫阳)去逼供基层干部。另外粮食问题,只要进口就可以解决了,为什么不大量进口?

                        当时的形式是经济危机了,按照我的经历,企业倒闭之前,所有环节都会出问题。

                        问题是为什么不解决?

                        所有问题只要求助外国,都能解决,但是能这么干吗?

                        但是谁敢报告给毛主席。三面红旗下形式不是小好,是大好,刚刚反完右派,你敢啊。

                        (武汉初期,口罩防护衣一律没有,只看到海外华人给国内寄送,可没看到任何一个官员求助于国外的,死的都是老百姓,病死事小失节事大)

                        • 家园 中国的粮食绝对不是靠进口可以解决的,你这个说法不对

                          当时是建设的方向侧重点不够精细,有的地方因为工业化建设而忽视了收割粮食,还有城市的浪费。

                          这是地方生产生活安排不精细的错误,粗暴干部作风。

                          至于彭德怀导致纠左变成反右,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 家园 要看解决到什么程度

                            大十多亿亩,每人一千多斤勉强,再多就难了。

                            当然,万一有事,每人一千斤可以顶住,也就够了。

                            • 家园 进口这么多,要多少钱啊,1960年中国能出多少钱啊?

                              在当时就算社会主义国家够哥儿们,也是做不到的啊。

                              1000斤,那够两三年的了,文革毛时代,毛主席调整了好多时间,也不过一年存储三年-五年的粮食储备啊,世界市场科供应中国?

                              即便今天,世界粮食市场能提供多少斤的份额给中国,当年的黄祸不就是针对中国粮食不够吃的吗?

                              虽然,今天可以进口一亿吨大豆,这是巨大的数量,但是主粮不行啊,基本就得靠土豆和红薯了吧!

                              https://www.talkcc.org/article/4857504

                              • 家园 我只是说必然要相当大量的进口

                                条件摆在这儿阿,大体上一人一亩地,亩产八百斤,再比较高端的需求(好比吃肉)方面,只能依靠进口,只要我们保证了在一旦有事时能保证基本供给,就不怕,高端需求可以忍,打输了不说,打赢了自然就能满足高端需求。

                                另外从国际分工来说,我们出口工业品换农产品,很合理呀。

                                至于农产品供给,在我看来,其实还有很大余地,只要不是突然变化,就能逐渐提高。现在的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受到各家农业补贴的压制,就像石油,有很多成本比现在农业补贴加优势自然资源下的生产者压制,其实中国的农业生产也在被压制之列,不过受到了中国政府的保护。那么在需求逐步增加的引导下,生产也会逐步增加起来的。

                                再有,农业生产还有一个特殊性,就是波动性,但是生产来源进一步多样化会降低这种波动。

                                • 家园 当时没钱,做不到的

                                  钱当然要进口更好的工业设备等急需品啊。

                                  而且国内是调配失误,不是粮食太缺少。

                                  所以有,饿死人反思车厢粮库有粮,公知认为是大罪,原因是国内整个粮食调配体系速度不到位而已。

                                  吹牛的领导还要维持吹牛的面子。所以进口需求也没那大,当然,粮食紧张是肯定的。

                  • 家园 进口的不少了,没钱了。

                    小高炉就是当时国内能想的办法了,这是这个落后国家的必然经过。这是让愚昧国人走向现代化得一次实践普及。

                    只是民国粉,公知宣传的好像民国如何如何似的,实际上,没有中国共产党,这些右派文人根本就不会走工业化。

                    他们认为,中国有的是时间,所谓他们懂只不过是改开话术基础下的事后诸葛亮而已,你这是被宣传洗脑了,你所希望的精确现代化工业化是不存在的,因为,中国太大了,太落后了。

                    那时代喝热水都是高级理念,用香灰治病的祥林嫂遍地都是,就是在北京郊区!!

                    所以,你设想的精确的工业化发展是不可能的。

                    通宝推:网海,
                    • 家园 是的,当时就是那么个形式,就看怎么选择了

                      正如写高中作文一样,各种条件各种限制纠合在一起,就看领导人怎么写这篇作文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结果是悲惨的,饿死的不是做决策的人,也不是大小官僚,不是他们的家人。历史证明了这种选择是错误的,还不如不跃进。

                      正如企业经营的名言,从来没看到一个企业是裁员死的,但是看到了太多的扩张死的。

                      这就是一个扩张死的例子。

                      • 家园 你这里有一个问题,死人不是三千万,也就是100多万,不要小瞧

                        这是解放前的各项基础之下的共产党统治的国家基础,因为大量的水利,平整耕地还在进行,当然,也包括各项工业化项目。

                        在这个基础下,还要提升民众素质,已经很不错了。任何一次民国自然灾害都不会有少于一百万的饿死的。

                        所以你的这个说法需要考虑的再周全一些。实际上这次大跃进是相对成功的,只是不够完美。

                        不跃进,我们以后死的人更多。没有工业化的基础面对自然灾害,抵抗能力是极为低下的。

                        那些反共的果粉只是在胡说八道,他们没有一贯的看问题,只是看到了三年的自然灾害,而没有以后的,这是极端错误的,你不要被他们虚假的饿死人的话术所迷惑,我注意到,海外反华论坛在指控中共为杀人犯的时候,主要罪证还是三年和文革。

                        这是他们的老话术,现在还在用,不信你可以去留园网等看看。

                        通宝推:偶卖糕的,
    • 家园 庐山会议是大跃进与七千人大会的中间节点

      因为信息不全的原因,庐山会议至今难以一窥全貌。文献出版社的《毛泽东传》只说了能说的真话,存在大量的信息迷雾。

      不过,从后面历史的发展,特别是七千人大会和西楼会议,倒是可以推测出一些潜伏的脉络。尽管,教员后来承认了,彭是当时正确的人,但彭的结局大家都知道。大跃进一旦开始,就不可能善终。

      鉴古知今。那段历史,也是我党的一个发卡弯

    • 家园 1967年816,周总发布了惩罚彭德怀的决议,这是一个高招 -- 有补充

      导致了彭老总此时无法出山。

      因为,彭老总是毛主席派,要出山就得干净,当时,二月逆流,三老四帅反击,导致了,五大领袖式微,戚本禹等也遭到了冲击。

      这时军管了,然而,作为毛主席助手的出山就很重要,加强了林彪的实力。

      可是,被周总按住后,就失去了一个助力,有力的不怕周总的助力。尤为可惜,此时彭老总还在请求提高待遇,但是,没有得到周总的回应,林也帮忙不多。

      史称毛主席继续迫害彭老总。

      典型网文迫害彭老总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林总帮不了彭老总,因为审查彭老总,周总一手负责 -- 补充帖

      全权负责。

      林总只能推动黄克诚等待遇提升一些,仅仅如此。

      • 家园 彭死前骂“老毛”,却惋惜林彪。周只是毛的棍子,“保晚节”

        彭死前骂“老毛”,却惋惜林彪。

        周只是毛的棍子,“保晚节”,从不敢违逆毛。甚至知道毛不保贺龙后,把到西花厅避难的贺龙赶到西山,贺龙被迫害而死。然后在林彪叛逃后毛——“贺龙这件事可能搞错了,我也有责任呢”,给贺龙翻案之后,周去参加贺龙追悼会,打破常规7鞠躬,“薛明,我对不起你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