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最大的问题是编剧导演们缺乏对历史的认知 -- Ace

共:💬103 🌺1058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原对垒的就是桂系跟二野对垒,二野吃亏是公论。

                      你想说明什么?权谋心计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二野再吃亏,桂系30万人加入战团,战局没有四野华野南下的假设条件,最多二野赶回大别山,三野赶回山东。战争短暂平静一年半载,美国支持下的国民党不可能不“乘胜”“北伐”。苏联和中共还得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连海岛都不留(苏联巴不得多个金兰湾)。美国援助能抗得过中国人民用小推车几乎全民皆兵加苏联的背后支持?

                      主席从来没有阴谋心计,只有阳谋。

                      太阳的阳。

                    • 家园 胡宗南部队的装备不行,加入战场就是送菜的

                      胡宗南部队人数虽然多,但是没有接受日军投降,装备很差。比如沙家店里36师的炮都是抗战前的,纸面上的,坏了找不到零件,还有没炮弹的。

                      当然部分军队整1军里面的部分部队是美式,但是训练不足不会用,很快送给了陈庚。

                      抗战胜利后李文带着2个军(3军,16军)去受降,留在了华北。石家庄是日军第1独立旅团、第2独立旅团,就2个旅团的装备。清风店战役被歼灭的第三军在石家庄接受了日械,高兴坏了。但是装备就这么多,所以第3军就2个师有战斗力。

                      胡宗南除了还是抗战前的装备,欺负一下地方升级起来的徐向前或者刘邓的留守部队还行。比如钟松的36师2次解围运城都成功了,对手是徐向前。

                      但是打陈赓就不行,比如美械的第一旅,李铁军的第五兵团被陈赓全歼了。

                      后期的时候,王震的炮火都超过了胡宗南主力钟松的36师。钟松无法突破西北野战军的防线,但是挡不住外调来的第65军李振,人家是日式装备。

                      主席拖住的胡宗南这几十万人到中原来就纯粹是送人头来的。美国人看得清楚,中国人口多,要多少有多少,决定中国军队数量的是武器装备。

                      蒋介石如果能及时破坏被歼灭部队的武器装备,解放军一定会越打越穷,无以为继。

                      • 家园 先花

                        从陕北走军渡过黄河到晋西北这条路我走过,黄河滩涂加崇山峻岭,陕北这边千沟万壑。如果当初以中央苏区为诱饵因胡宗南在陕北鏖战。迫使凯申劳师以远,在黄河两岸预设战场。可以打出第二次四渡赤水。仗打了一年多,胡宗南不过损失两万人上下,这口气认了,掉头就跑。除了陕北地形不利于大部队展开,长途为四十万大军补给难以为继外。就是形式发展迅速。已经由不得蒋介石再上套,战局已进行到分割中原,问鼎天下的阶段了。

                        通宝推:网海,
                        • 先花
                          家园 谢谢。大军没有粮食吃

                          谢花。陕北的关键是粮食,胡宗南在根据地里绕来绕去,严重影响解放军的后勤。

                          当然国民党的后勤也不行。

                          最危急的是沙家店战役,钟松没按照彭总预计走无定河北岸,而是走南岸,一下抄了彭总的后路,把彭总放在镇川的粮食给缴了。本来钟松所部是轻装1万多人,没带粮食,已经要饿肚子走不动了,结果缴了粮食,好好吃了一顿。这才能继续打。

                          而彭总所部就惨了,开战前王震找彭总要粮食,彭总说打赢了才有粮食吃。

                • 家园 冒昧给葡萄大神推荐书

                  《黜龙》

                  形势逼人,时不我待。

                  集小胜为大胜

                • 家园 没有对价

                  这次操作最大的问题在于相信放开就会自动欣欣向荣,而根本没考虑弥补损失的对价。包括经济会议的结果采取了推高通胀,放任房地产,进一步拉高居民部负债,这样的极端方式。甚至有决策者单纯看居民存款余额,认为大多数人拿出三分之一的存款就能买房。

                  我的看法是在专家治国的实践中,不可避免的走了蓝血十杰的老路(又因为没有蓝血十杰的能力,结果可能更惨)。以至于可能到目前为止,专家团依然按照既定方案在执行,而根本没去考虑预案之外的巨大转变,已经让实际情况超出了预计范围。

                  无论AI还是什么,当敌人比专家更贴近群众的时候攻守之势就已经完全转换了。而寄希望于群众具备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不切实际。忽视群众的能动性,认为自己言出法随,人可以按照比例去安静的死一死,更是自大到不可思议。(想起大刘的一句话,弱小并不是灭亡的原因,傲慢才是)

                  最后,专家属于离群索居,远离尘世在象牙塔里专注于一件事的那群人。能不能抵御诱惑,遵循原则行事,尚无法证实。

                  通宝推:偶卖糕的,瓷航惊涛,思罔学殆,ccceee,轻松,
      • 家园 日占时期东北的钢铁生产能力远小于600万吨。

        东北在日占时期钢铁生产能力巅峰是 600万吨。恢复的高炉 一座产能就扩张到 160万吨。

        那个时候别说东北,恐怕全球都没有年产160万吨的高炉。

        • 家园 我这日占东北时期东北钢铁产能峰值 600万吨

          来自昭和经济史影印版。因为要横着脑袋看所以印象很深。日占东北时期,东北钢铁生产峰值和日本本土相当。

          • 家园 没达到吧,不同年代吧

            同样的高峰期应该是不重合的啊。

            日本本土满洲数据差距很大的。

          • 家园 解放前中国钢产量的峰值是43年,92.3万吨。

            《当代中国的钢铁工业》

            • 家园 这个是国占区吧

              我是钢铁业的,我查过当时鞍钢有3座高炉,一个炉容大概在500立方多点,产能一年大概50万吨,也就是说鞍钢的3个高炉产能加起来应该超百万吨了。

              • 家园 秘密在于高炉利用系数

                鞍钢日占到解放初的产能有各种神奇数字,而且差别巨大,俺曾经研究过,秘密就在高炉利用系数上面,就是每立方米的高炉炉容每天可以生产多少吨生铁。

                日占时期鞍钢一共九座高炉,总炉容6300立方米,当时设计的利用系数是0.85,算出来是6300X0.85X365=每年设计产能195万吨生铁,但此数只停留在纸面上,伪满自己都不信,制定的最高生产计划只有155万吨,实际最高年产量是1943年的130万吨,利用系数算起来只有0.56。

                后来毛子拆走六个,剩下一二四这三座高炉,总炉容1600立方米,按照每天0.85的系数换算只剩50万吨的年产能。1949年底三座高炉基本恢复,那时的土工有魔力,点石成金,1951年神奇般的把生产效率提高一倍到1.15,已经超出日占时期从未达到的设计值,实际年产67万吨,就是用日占时期1/4的高炉产出日占时期一半的生铁,完美的展示了先进的生产关系如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要不怎么说那时的土工NB,那时的工人阶级NB呢。。。

                一二号高炉1919年投产,四号1937年投产,这三座高炉一直用到2005年才停产,一号高炉拆迁后异地重新安装作为工业遗迹保存,从1917年开始安装计算享寿88岁。

                但是,若是按照今天的主流利用系数2.6折算,日占时期6300立方米的炉容可以得到年产能高达600万吨,土工手里的三座高炉炉容1600立方米可得150万吨,这也许就是葡萄数字的来源,不过这些仅仅是文字游戏而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通宝推:大山猫,老老狐狸,心远地自偏,自以为是,外俗内正,天堂,心有戚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