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挑担和劳动技巧 -- 铁手

共:💬229 🌺2343 🌵5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在乡下已经十多年了...

            前几年...镇上在河对面用了一些地建了一广场...周边植树及休闲道...体育锻炼的器械...

            每晚7点准时...音乐响起...看过去...广场上影影绰绰一些人动作划一...起初很烦...那些永远不变的歌曲啥的...从河面飘过来...大脑就固滞了...

            现在为了身体保持住一定的活力...能完成一定的质量...也就随曲起舞...做一些中医大夫交代的健身动作...

            八点准时结束...走的一个人不见...村民回家休息...

            通宝推:铁手,GWA,
    • 家园 俺姨父是卖窑货的

      也就是陶器,挑着大缸套小缸的陶器一卖就是一整天,运气不好一天卖不了几个就要挑回去。

      顶缸顶缸,顶一口就知道多重了,卖窑货不光要小心翼翼不能滑倒打碎,还要大嗓门吆喝。

      知青插队生活反应只是一个普通农民生存技能的日常而已,比起更高生存技能的打铁、磨豆腐、擀鞭炮等等,那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

    • 家园 本人在梁家河大队所在文安驿公社隔壁的关庄公社插队

      1975年4月高中没毕业几个同学就不听学校和家里劝阻偷跑去的。那几年北京也有几批高中毕业正式申请后批准去陕北插队落户的。

      我们是听了村里北京知青典型人物孙立哲的报告为之感动而去的。雄心勃勃,可是那种生活环境、劳动强度,着实如一记闷棍,打得我们要背过气去,只有咬紧牙关挺着。

      去后不久就听说了隔壁习近平的大名,因为他已经是熬过大苦、受百姓拥戴、被上级表彰的知青红旗之一了。大家如果没体验过那种艰苦,是体会不出他一个高干子弟、北京学生能坚持那么长时间、不沉沦反而崛起的难能可贵的。

      至于挑担十里不换肩,实在没什么可说事的。就算他没那个能力,就算他说他做过,我完全相信他不是炫耀、吹牛,最有可能是说差了,或者记差了。

      他根本不需要炫耀、吹牛,而且完全不是那种人。

      对了,我跟他干一样的农活,也从山上把两捆麦子挑回打麦场,但完全不记得换没换肩了。他记不得了完全有可能。

      拿这个说事挺没意思的。

      通宝推:河兮兮,呆头呆脑,anne2607,姬水飞熊,方恨少,独立寒秋HK,神仙驴,铁手,三笑,胖老猫,北纬42度,盲人摸象,花棍舞,happyyuppie,宏寺,flycloud,mhymark,没选择,死扛着,方平,三叶虫,qq97,西电鲁丁,外俗内正,大神盘古,王铁墩,加东,别看我矮,玉米菜,秦波仁者,鑫森淼焱垚,菜根谭,铁骑边塞,
      • 家园 某人逃回北京一次被派出所抓了然后才在梁家河安心

        这在陕北知青中也是很出名的吧。

        北京去陕北的知青有些人是知根知底而且很看不起他的,其中有一位就因此吃牢饭了。

        • 家园 有这么个过程

          但我没听说谁看不起他。至少我认识的陕北插队朋友,包括他们那一批的老插没有。回京不是逃亡,抓起来很可能是他父亲的原因。后来回到村里搞出了名堂,是他思想上了一个台阶,否则很容易沉沦的。有志向,爱读书,家教深,为民服务的精神已然牢固树立。那时候有几个出名的北京知青当大队党支部书记、公社党委书记、县委付书记,都是如此,是非常过硬的,不然领导和群众才不会鸟你。大家可以搜索一下陶海粟、丁爱迪、孙立哲,看看这些与习相似的知青干部是何等样人。习的特殊点还在于他父亲是“大黑帮”,他本人是“另类”,能赢得上下一致好评和器重实非易事。后来这些年的隐忍、坚韧、踏实、果敢,当年早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家园 就是受不了苦逃回去的,被派出所收容

            跟他爹也有关系,黑帮子女插队逃回当然要从重处理。

            另外他刚去的时候不懂事,拿家里带的面包喂狗,把老乡看得痛心疾首。

            这些事在北京的延安知青中都传。

            看不起他的北京知青,有一个叫任志强。

            • 家园 他自己的访谈说是被大姨父教育回去的

              他自己说是逃回北京以后,他妈骂他不争气把他拽到大姨父家里去教训他,他妈自己就是被姐姐姐夫带出来参加革命的。后来在大姨父的教导下懂得了向贫下中农学习的道理,高高兴兴地打了背包回到梁家河。

            • 家园 受不了苦完全可以理解

              但他还是坚持下来并且重生了。这个经历是特别难能可贵的。

              任志强我不了解。他没跟习在同村同县插队,究竟对习有多少了解堪疑。另外,任志强是个妥妥的推墙派,搞房地产的吧?他的话我凭直觉就要打上大大的折扣!

              如果任正非看不起习,那我会重视的。但我想这位任和习总更可能是惺惺相惜。

              • 家园 任和王关系很好。
              • 家园 北京去延安的知青都互相串门通气的,包括王岐山也在里面

                有什么事都传遍。任志强后来怎么回事多少年后再说吧。他在延安插队时可是优秀知青,推荐参军的。

                至于任正非,呵呵呵。

                • 家园 出错了,不臊?
                • 家园 知青串门不假

                  我们1975年到村后,时不常有本县本公社各村的老知青来串门。但跨县串门的很少。任志强插队在延安县,习在延川县。也没听说任那时候认识习、俩人互相串过门。另外,任志强1969年1月赴延安县插队,同年就参军了。他的插队正可谓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要说任在插队这件事上看不起习,他还真没资格。

                  关于王岐山和习的关系,延长县作协主席张思明回忆他曾于2002年赴福建拜访时任省长习近平,听习谈起下乡初期一次从北京返回延川,因路途遥远先到了冯庄找王岐山借宿一夜,两人合盖了一床被子。当时习带着一本经济方面的书,王岐山给留了下来。这样看来,两人一个可能是以前就认识,或者路过借宿时聊到一起去了。我对王没什么了解,但印象很好,就因为看了一个他在党内大会上讲话的视频,感觉是个实在为民做事而且有股子正气的主儿。网上对他也有不少流言蜚语,我的感觉就是政敌、推墙派所施的暗箭罢了。所以,如果你是个不带偏见的人,对于小道消息要留个心,别上当。如果你立场先行,那算我白说。

                  通宝推:外俗内正,铁手,桥上,
        • 家园 人家在访谈里面也坦承了这件事啊。

          包括第一次去的时候一开始看不起老乡什么的。

          第二次去也说了,是因为当时走投无路了,才回到梁家河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