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核酸检测PCR的Ct值为什么从40改为35?对疫情防控有何影 -- 夕曦

共:💬35 🌺19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西西河之所以有口碑

      就是有夕网友,普网友这样的大牛,所以本嘉明大牛也还是希望他能多发言,百家争鸣吗。

    • 家园 请教两个问题

      我这大规模筛查,20年6月是5人/管,今年4月是10人/管,上周开始20人/管。这个人数会不会造成干扰?

      第二个问题,取样时,20年做核酸时是在喉咙深处,今年4月普筛是喉咙上部,上周去做是在舌面中后部。这个取样会不会有效率降低?如果降低,加上CT值由40变成35,会不会导致检出率降低?

      对于主贴,我有点想法。

      理论上PCR开始前样本中只含有1-2个目标核酸分子。对病毒核酸检测来说,就是原始样本中只有1-2病毒分子(拷贝)。

      之前的说法,是检测到基因片段,基因片段跟基因分子是不同一个量级的概念吧?如果以基因分子为标准,如你所言,35CT是一到两个,那么是不是应该36CT更合适?

      2)Ct值下调后,对潜在的“假阴性”无症状感染者不能精准防控,导致上海、北京等地的奥密克戎疫情发生后,长时间难以实现动态清零。

      概然实践证明CT3T不能有效动态清零,那么就应该修正吧。

      • 家园 一个检测,一个采样

        楼主从检测角度阐明问题,老审你这个是从采样角度看。

        都反应了疫情控制的难度。现在认为奥密克戎毒株有鼻嗜性,采集鼻咽部、咽后壁是必须的。蹭舌面、擦软腭都是漏采。

        估计大家都有体会,采集鼻咽部、喉咙深处真的很难受,更别说频繁采集。所以,是不是对你们适可而止、点到为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