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225期《观棋有语》,老苏一句话,算是泄了天机了 -- 绝对不是白领

共:💬73 🌺531 🌵1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欧美”百业萧条“?

      国内言论的管控,导致国民对世界认知产生偏差。现在国人的认知水平明显下降,道德水平也在下降。

      • 家园 看看欧美的电影业吧

        萧条吗?

        餐饮业?

        汽车行业?芯片交不出货,汽车销售猛降,二手车涨价30%。唯一的亮点特斯拉,一半是在上海生产的。

        就连做个疫苗,都是问题连连,到处产能瓶颈。

        说西方百业萧条有点不准确,金融业发达。日本央行马上买下日本股市的5%,名列40多家公司的前10大股东。

        • 家园 看见你经常长篇大论,不过我觉得你可能先要解决信息来源问题,跳

          出自己的舒适圈,扩展视野和思路。思考不是你现在应该做的,首先要解决认知问题。国内的舆论管控不但降低了中国人的认知水平,而且降低了中国人的道德水平。

          • 家园 看你说话,我倒是觉得你的认知出现问题了,西方主流媒体看多了?
          • 家园 我就直说了

            八十年代,西方就向我国人输输独立思考的观念。什么是独立思考呢?标准很明确,一点都不含糊:凡是和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各部门观点对立,就是独立思考;凡是和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各部门的观点不对立,就是被洗脑了。

            独立思考,也就是那么回事了。

            • 家园 独立思考,就是被独立束缚。 -- 有补充

              独立就是不依赖他人,就是主体性,就是自由。

              但是如何独立,如何不依赖,如何主体性,如何自由,你必须从别人那里获取到这个认识才能实现。因此,独立思考从来都是最基本的逻辑问题。那就是,你不知道它,又如何接近它?

              但是主体性本身是可以通过对原生主体的反对实现的,也就是和现行秩序反着来,就是主体性,就是自由。

              所以不管是实际上,还是理论上。所谓独立思考,从来都是导向对立。也就是无法独立思考,必须依赖对立或者别人的传播才能存在。

              所以独立思考,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只是一句用来忽悠人的废话。

              因为它假定了你不能独立思考,至少当下没有,然后得去获取独立。

              也就是他先把你当傻×看,你还得感激对方给了你自由。

              注:回错人了,试着at一下 @集庆彪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试试表格 -- 补充帖

              it 就是 我是谁(我是什么?)主体性 → 自我发现

              is 就是 我从哪里来(谁的定义?)主体性 → 自我定义

              thing 就是 要到哪里去(什么是我?)主体性 → 自我发展

              问题只是有人把三者混淆。

              因为外部社会或者权力规范,是别人给你定义,你没有第二主体性。

              因为权力剥削或者资本压榨,是让你不能发展,你没有第三主体性。

              因为你不能发展也不能定义,你难以自我发现,你没有第一主体性。

              三者合一,就是古代政治哲学的最高目标——人皆可以为尧舜,也就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

              表格很难看,还是改回来了。

            • 见前补充 4730897
              • 家园 这真的是西方文化的问题

                这只是一个基本的智商问题,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是哪儿混淆了。也就是主体性即可以是反对什么,也可以是某种自我实现。

                这甚至可以还原到文化和哲学上去,我有一个回复方兄的草稿,刚好可以拆开回复你。

                西方的思路是

                主体–定义–客体 (it–is–thing)

                考虑到事物自身的确决定了它自己的内容范围,这样说是没错的。但是这句话同样也可以解释为

                我–定义–你 (I say it ← I say it's ← I say it–is–it is thing)

                也就是说,主体即是自有的存在,自身的边界。也是自身的可能,自由的发展。这两个都是主体性。

                existence ( it )、being ( is )、essence ( thing ) 都可以作为主体。

                问题是有人把它们混淆成一回事了。

                is 就是 being 是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自我言说或者说自我定义就是主体性或者自由,对应历史上的无数理论,毫无问题。问题只是你如何理解,想拿它来做什么。

                这方面有两个材料,存在主义和精神分析。前者是存在先于本质,存在要自己给自己定义,这就是自由。后者是父亲定义了你,真正的恐怖是不死之父,摆脱父亲就是自由。这也是俄狄浦斯情结(aka.西方文学是帽子史)的来源。

                这里没讨论更高存在的问题。但是相对于客体,主体就是更高存在。相对于定义,事物本身就是更高存在。另外解释一下帽子,帽子意味着主体性危机。而引发危机的女性其实是无关紧要的,所以他们可以肆意抹黑女性来体现这种危机。

                另外,我定义你那里还原了一个句子的原始形式,这种原始形式可称之为预设。而这就是科学研究的本质,将存在问题转化为真值判断问题,也就是分析并澄清背后的预设。所以这个思路也是科学的起源。

          • 家园 比较一下全美2021年和票房纪录

            和中国2021年票房纪录即可,电影业是美国的传统强项。

            顺便说一句,我们两个都需要克服信息茧房。

            • 家园 我花了12年的时间从原本的思想桎梏中跳出

              对自己原本理念进行否定、并塑造新的思想框架,这其中的过程漫长而且痛苦,并且需要一定的外界环境!国内现有的舆论环境对人的思想桎梏是十分可怕的,而且已经持续了70多年,一般人很难跳出。中国政府几十年来对言论的钳制,让国内和西方对世界的认知产生了极大的鸿沟,这个鸿沟将来可能要用血肉来填平!我加入西西河快18年了,亲眼目睹的西西和从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变成现在这样缺乏理智、常识,充满义和团式的民族情绪。争论从来不会改变人的思想,只有残酷的现实可以改变!

              至于电影票房,也许可以再去看看netflix,disney,好像Amazon现在也在加入网络内容提供者的行列。

              通宝推:寂灭,
            • 家园 现在海外的信息茧房

              比国内夸张何止百倍。国内报道有偏颇,但西方的媒体已经进入颠倒黑白,胡编乱造的阶段。

              那个ID还大言不惭的攻击别人的道德水准,我看形容他自己倒是很准确。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