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2013年电影《中国合伙人》 -- 燕人

共:💬86 🌺37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陈确实有想法

                表现出来就是跟传统的香港导演不一样腔调,也跟内地导演有别。

                《合伙人》、《亲爱的》这类片子,全内地演员,而且从风格上一点港味都没有,其他的香港导演没一个能做到的。

                而这些年来,坚持港味、不跟内地合流的导演也就那么几个了,杜琪峰,郑保瑞等,都是不温不火。而其他的基本被“招安”了,如徐克,林超贤,刘伟强等。

                现在的港片已经快被封闭小圈子玩死了,影响力甚至还不如一度快要湮灭的台片。

            • 家园 陈可辛似乎都市情感片把握好

              投名状讲的故事很好了,但是,太惨了,太黑暗了,不符合中国审美。

              十月围城挺好的,就是挺惨。

              • 家园 《投名状》的导剪版

                开头和结尾都是金城武饰演的姜武阳被凌迟的镜头。

                陈可辛想用《投名状》讲透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真相,类似于张艺谋《黄金甲》。某种程度上他做到了,但是观众不买账,那几年正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几年,没人愿意被泼冷水。

                • 家园 不敢苟同

                  前几天看了《投名状》,抱了很大兴趣,但只能看到小半截,看到李连杰的主角说他的梦想是人人平等,就实在不能坚持看下去了。

                  我不知他拍的是啥,感觉时空错位,用力太猛。但是我能理解他想表达些什么想法,如你说的

                  【陈可辛想用《投名状》讲透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真相】

                  可是电影里不可能表达出这样的高能量。如果硬上,就是笑话,如《投名状》。

                  • 家园 学西方的副作用,隐喻太多。

                    你看不出来就等于白看。这就是我批判整天搞哲学建置的原因。大众文化,你看不懂有什么用?要么就学《卧虎藏龙》,两套逻辑,皆大欢喜。

                    我也讨厌这个电影,没怎么看过。但大致结构却是清楚的。这三个人对应三种文化和思想,他们说的话,即是时代背景,也是他们的出身。想想《功夫》里我是怎么分析他们表演与象征的多合一的?

                    李连杰的角色,是职业军人。不管是作为清军,还是当官的理想。因此他所谓的抱负,一定是理想主义色彩的。还可以对应国民党当初的壮志豪言。因此,他所代表的并不是一个角色,而是一种身份,一种世界观。另外两人,和女性的身份定位也是如此。

                    从这个角度考虑,就能够明白他们的行为动机,整个剧作安排试图体现出的戏剧冲突,究竟是在隐喻什么。这其实是在讲中国史上的那些观念,并且抽象出几个典型,通过他们的冲突来表达历史上的冲突。同理,画面和动作表演有相同的意味,通过不同形式表现相同的内容来提示你他在说什么(这也是影视表演的基本手法)。

                    问题只是,当你抱着宣传语的预期,看到剧中的一些行为、表现的时候,就不会有任何深入探究的可能。换句话说,你想要看懂,必须接受,或者说必须舍弃什么。这就是我之前说现在巧合太多,你必须降低智商才能够看下去的原因之一。问题在于强迫。观众不是傻子,他自己是会取舍的。所以,我就取舍了,绝大部分中国电影,只要你写近现代,想要表现什么,直接PASS。

                    他们连当开胃菜的资格都没有,只是在玩弄情感或者说逻辑结构。

                    注:你也就能够明白,我为什么总是在避免情节的直接陈述,其实很早就说过了。比如孔子的“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根本不需要具体描述,知道会让人想下令撤走就够了。否则就是让这种厌恶在你的记忆中直接表现。很不礼貌。

                    通宝推:燕人,
                    • 家园 补充一下

                      又称胡扯一番,这其实是昨天回复准备继续回应的几个方向,结果根本没下文了。只好单独贴出来,所以松散。

                       

                      他要还乡,他要带兄弟们回家。所以哪怕他是个小人,也不能有任何污点。这也是古代当官心态的一种,名誉就是一切。考虑到名誉本就等于生命(失了道义,就是别人鱼肉或共诛之的借口),所以也没错。

                      何况传统理想本就如此。是为了更多的人,而不是自私自利。不是个算账的。所以他说人人平等,其实是真的认同。而他的计较,一定是对理想来说的,所以必然会起冲突。别人(比如他的兄弟)会觉得,不都这样么,为什么计较,有必要去计较?

                       

                      参考上文的注,这也是为什么我表达总那么复杂。不只追求准确,还是避免透露价值的可能。就算透露,自认为不好的,大多也消除了。比如前文的注只需要一句话,但是太恶心。有时甚至和他们一样,连语序都有意涵。比如,逻辑结构放在后面,是指他们连情感都没有。玩弄情感,好歹要有情感或者理解情感。

                      另外,也正是这种避免,带来了与现实的脱节。毕竟只有形容,你是不知道实际如何的。这就是所谓语义弱化和第二实在(aka.空幻)的起源。如果这种作品或者语言建置看多了,缺乏对实际的了解,那么是不可能看懂任何事情的。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作品明明不怎么样,但还是比起获奖的大作强多了。因为他把人拉回现实,却又没有距离现实太近的那种恐怖。距离感从来是作品的核心。不能太近,以免回归现实、让人恐惧。不能太远,以免编造明显、虚情假意。

                      考虑到绝大多数人,是为了体验别样的生活方式。想要了解不同,但又要内在相通(局面或处境)。那么就不可能太直接或者太遥远。理解总得有个前提不是?新鲜总得有些不同不是?(差异与重复。同异反复,有无相生是也。)

                       

                      这本来是中国文化所擅长的。不管是含蓄(陌生化)、暧昧(多义性)还是缜密(精密结构),不管委曲(迂回)、绮丽(色彩)还是形容(意象),都是华夏的本色。这甚至是汉语或者说对话的特征。就像骂人不带脏字。

                        

                      骂人要骂得微妙含蓄,你骂他一句要使他不甚觉得是骂,等到想过一遍才慢慢觉悟这句话不是好话,让他笑着的面孔由白而红,由红而紫,由紫而灰,这才是骂人的上乘。

                      可是,这句要求,至少要让人家听懂的。大量采用西方建置和思路的结果就是,中国人看不懂。拿奖是容易了,但是对大众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何况,许多建置试图反应的所谓“理念”,只是中国文化的常识。东郭先生、同室操戈、熙熙攘攘、追名逐利、以直报怨……很难理解么?有没有必要姑且不说,造作一番,反倒让人糊涂。

                  • 家园 注意时间节点

                    投名状出品于2007年,你不能拿这个时代的政治光谱文化坐标去套那个时间点。

                    李连杰饰演的庞青云这个人物确实是有某种悬浮或者内在的不自洽,但是你要了解陈可辛拍这个片子的动机就明白了。一个既有能力,熟悉业务、了解潜规则,又有野心、试图往上爬,也没有道德限制的人,在网络小说里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从人设上来讲不可能不成功。但这毕竟是现实主义不是网文,所以必须给他一个阿喀琉斯之踵也就是“理想主义”。

                    并且,投名状的成片经过了很多篡改和删减,好多东西呈现出来走样了,比如很多人知道的“抢钱,抢粮,抢女人”被改成了“抢钱,抢粮,抢地盘”。还有一个情节,就是刘德华演的赵二虎被骗说何魁要杀庞青云于是到江浦镇救人,被庞青云的人用箭射杀,看嘴型就知道刘德华最后喊的是“庞青云!”而不是电影中的“何魁!”

                    电影真正试图传达的更黑暗,但对观众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一是“现实本来就是这样,你再告诉我一遍有什么用?”二是没有给出解法,这也让观众感到困惑。

                    其实映射一下现实,这片子也没有过时,比如京东的“我不会丢下一个兄弟”,到“混日子的不是我兄弟”,到今天卸任CEO,是不是跟电影很像?

                    • 家园 兄台不是他同道中人吧

                      我认为电影导演想表达的,和他的作品能够表达的,以及观众能够接受的,是三个不同目标。

                      导演肯定以第一个为主要目标,不过视自己的位置,未必敢说出来。

                      观众们如我,看的是影片所能表达的。

                      电影公司的老板显然只追求第三个目标。

                      • 家园 没有绝对的区分

                        作品一旦呈现给观众,解释权就不完全归于作者了,但我也不同意作者的本意或者动机是不重要的,这在电影哲学上能讲出很多东西,这儿就不展开了。

                        电影是个产业,并且各种类型都有,一般的说,资本驱动下整体会偏向取悦观众,但观众也会审美疲劳。所以也会有偏离主流审美的先行者去试图高屋建瓴引导观众,但在市场上就未必取得相应的成功。真正能兼顾二者的是极少的。

                        一般来讲,一个行业的主导者不会主动寻求变革,他去变革只有一种情况,就是行业快要死了。陈可辛在2005年之后做的,就是这种尝试。

          • 家园 中下社会的女性更易成功

            移民到国外也是一样。她们更易找到工作,混碗饭吃。但是要爬到社会上层,需要一定的综合素质,女性机会相对就少。

            甜蜜蜜里男女主角都是下层社会的打工者。张曼玉的成功是首先由于没有语言障碍,其次是女性的灵活的生存态度。这部电影讲的是个情感的故事,最后在美国的二人重逢是非常戏剧化的。结尾电影配上邓丽君的歌曲,以二人搭乘同一列从广州至香港的火车,坐在一个车厢里而黎明在睡梦中结束。他梦到什么?不知道。但是邓丽君的甜蜜蜜唱到,“在梦中遇见你”。我当时看到此景震动很大。想多数观众和我差不多吧。这个镜头可能会给观众一种宿命论的印象。导演的意图,我认为并不如此,而是大陆去港人的一个写照。

          • 家园 讽刺大陆不舒服

            张曼玉和一个黑社会曾志伟一起,也感到很不舒服。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