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分享几首又红又专的民乐作品 -- 翼德

共:💬4 🌺2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分享几首又红又专的民乐作品

    @普鲁托 说我喜欢听老曲子,看香港旧电影。这不全面😁

    这段时间听了不少民乐,有传统作品,但是特别对建国后前三十年中创作的作品感到兴趣。用前30年媒体(包括我的学校老师)上常用的大众词汇来形容:又红又专。这些作品政治上正确,代表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立场;艺术上精湛,是可传之后世的杰出作品。

    推荐以下几首作品,排名不分顺序。

    1. 笛子曲《牧民新歌》

    B站链接

    新派笛子代表作之一,以E調曲笛吹奏,配以小型中樂團伴奏。以內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調為素材,並運用了蒙古音樂常用的羽調式。作者简广易。创作时间1966年。

    下面是网上抄的”

    【引子(散板,遼濶地):模仿蒙古長調民歌的特色,運用了三度裝飾音、散板節奏和泛音等技巧。以弓弦樂器的顫弓和撥弦樂器的滾奏作伴奏,表現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和牧場上生機勃勃的景象。

    慢板(慢速,深情地):樂曲的主題出現。以馬鈴和木魚模仿悠閒的馬蹄聲。旋律加入富蒙古特色的二度、三度或以上的顫音和打音,表現牧民悠然騎在緩行的馬上。贊美家鄉和新生活。

    小快板(稍快,跳躍地):表現蒙古短調民歌明快節奏的特點。以笛子跳躍的吐音演奏,馬鈴和木魚的伴奏。描繪牧民策馬馳聘的歡樂情景。

    廣濶的快板(自豪地):節奏放寬,旋律舒展,後半部短暫離開羽調式,變成宫調式,表達牧民們對社會主義的歌頌。

    熱烈的急板(更熱烈地):回到羽調式,情緒更加高漲。運用了花舌、吐音、飛指等技巧,在強烈的節奏音型襯托下,旋律更加急驟,在高潮中結束全曲。形象的模擬駿馬的嘶鳴聲,進一步的渲染了一望無邊的草原上人歡馬叫的熱烈氣氛。】

    我特别喜欢这个 “廣濶的快板(自豪地)“,我认为是这首曲子的第二主题,第一次听的时候感觉真是意外之喜。我请老婆听,她听了开头几句,说,这是草原吧。我认为这是作品成功之处。

    关于作者本人,1944年生于四川重庆,1962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及中国广播艺术团民乐团独奏演员,曾经在国内外广受欢迎。于2000年英年早逝。

    2. 笛子曲《《扬鞭催马运粮忙》

    B站链接

    或许这首曲子出自辽宁的缘故,我记得小时候在广播中经常听到这熟悉的旋律。

    这首音乐采用了西式的快-慢-快三段结构,是基于东北民间音乐旋律创作的当代音乐作品。我觉得它的慢板乐章部分特别感人,体现了农民作为国家主人翁的自豪感。创作者魏显忠回忆

    【1969年9月,正是秋收大忙季节,辽阔的田野一片金黄。我作为辽宁省歌舞团乐队演奏员随团到盘锦地区农村去体验生活参加秋收劳动。我们把收割好的稻子背到大道上,用马车装运到场院去脱谷、扬场、装袋送公粮。在两个月的劳动中,我身临农村支援国家建设喜送公粮的热烈场面,真正地体会到了丰收给农民带来的喜悦。那清脆嘹亮的唢呐声里是人们熟悉的《满堂红》曲调,男女老少个个喜逐颜开;那运粮的马车一辆接着一辆,红旗招展,锣鼓喧天,车把式扬鞭催马,车上人纵情歌唱,浩浩荡荡的车队奔向远方..就是那种气势磅礴、感人肺腑的场面,深深打动了我的心,使我产生了创作这首乐曲的欲望。经过几天的思考,我决定用东北民间乐曲《满堂红》《银凤锁》作为创作素材,一气呵成了这首乐曲的初稿,起个名就叫《扬鞭催马运粮忙》。】

    听说还有一件轶事。西哈努克访问辽宁的时候,在招待晚会上听了这首笛子曲,要求魏显忠再演奏一遍。精湛的艺术能够超越国界。

    3.二胡曲《赛马》

    管子链接

    骏马奔腾场面的最佳音乐形象。关于这个作品,百度有如下文字

    【二胡曲《賽馬》由20世紀二胡名家黃海懷於1959年創作,1960年定稿。

    1962年3月湖北藝術學院(武漢音樂學院前身)組團赴廣州參加首屆“羊城花會”,黃海懷的二胡獨奏《賽馬》轟動羊城。

    1963年5月,黃海懷與其學生吳素華代表湖北省參加第四屆“上海之春”全國二胡比賽,黃海懷獲三等獎並獲優秀新作品演奏獎,其創作的《賽馬》、移植的《江河水》風靡全國。這期間《賽馬》由黃海懷演奏灌製密紋唱片,《江河水》由其學生吳素華演奏灌製唱片。

    1964年,《賽馬》、《江河水》收錄入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二胡曲十首——第四屆“上海之春”全國二胡比賽新作品選集》。

    1967年2月,黃海懷因文革迫害去世,享年32歲。】

    这首二胡曲很有蒙古的辽阔气魄,而旋律不如《牧民新歌》那样有蒙古风格。说句闲话,是宗教还是啥让蒙古人从天下最强军人退化成温和的牧民的。不解。

    4.管弦乐《翻身的日子》

    网络链接

    朱践耳作于1952年,原是纪录片《伟大的土地改革》的插曲,由中西混合乐队演奏。后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现在流行的应该是民乐合奏。

    【全曲由三个部分和引子、尾声组成。先由乐队合奏出的热烈欢腾的引子,然后板胡奏出富有陕北风味的主题,明亮活泼。

    主题在变化反复时加入了二胡,表达了抑制不住的喜悦之情。主题末句由乐队复奏一次,形成一唱众和、一呼百应的生动效果。

    第二部分主题选用山东吕剧音调,由管子领奏,并与乐队对答,幽默诙谐,富有情趣。

    第三部分的旋律借鉴了河北吹歌的发展手法,乐队分成两组,对答呼应,句幅递减;之后,由管子和笛子不断吹奏更换着的长音,而乐队演奏围绕这些长音旋转的短小音型衬托呼应,这种民间音乐中常用的“紧拉慢唱”的手法使音乐有层次地展开,抒发了农民欢天喜地庆翻身的热烈情绪。

    尾声是引子的变化再现,首尾相应,一片欢腾。】

    关于作者朱践耳,他是一位学贯中西的音乐家。早年崇拜聂耳,1945年加入共产主义革命运动。建国后曾经去苏联留学。他还有一只通俗音乐作品《唱支山歌给党听》。

    《翻身的日子》歌颂的是新中国伟大的土地改革运动,带有明显的政治意义。所以尽管海外华人多有演奏,台湾对于其他大陆的创作国乐曲如前述两个笛子曲,也能接受,《翻身的日子》在台湾估计还是犯忌讳。在网上搜寻资料的时候,发现一件历史趣事。1975年中美因尼克松访华而形成蜜月期。中国政府组织了一个艺术团体,准备去美国巡回演出。美方在审阅节目的时候,发现其中一首歌曲《台湾同胞我的兄弟》有句歌词”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认为过于政治化,要中方修改,最终因为中方不让步而访问未能成行。这个节目单中就有《翻身的日子》。

    欢迎推荐其他又红又专的曲子。

    通宝推:西安笨老虎,很高兴,AleaJactaEst,
    • 家园 那个年代的文艺作品大都高亢啊

      整体的调调都很积极向上

    • 家园 谢谢老兄推荐的连接

      这些曲子都是我曾经非常熟悉的,当时中学同学中就有几个颇具乐器才能的朋友,有拉二胡的有吹笛子的还有弹琵芭的。其中拉二胡的后来下乡后被县文化馆调走。吹笛子的后来从青年点到海城当兵,小伙子体操乐器都可以,尤其擅长吹奏,曾经的扬鞭催马运粮忙是我们最爱听的乐曲之一。弹琵芭的由于身体原因没有跟我们一起下乡,现在还在国内开了一个乐器教室。头条上有个长沙专业拉二胡的女孩儿,专门去各地公园调侃当地的老头,她的当家名曲就是赛马。

      • 家园 本河的黄师傅提过这几首曲子

        尤其是陈姓一家三代人演奏的《赛马》。那个小孙女很有当年美华大出风头的陈美的气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