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民族音乐点滴 -- 黄序

共:💬44 🌺34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弦乐和弹拨不一样

          弦乐器可以方便地奏出连续的长音,既可以拉旋律也适合为其它乐器伴奏,是乐团声音的基础,中西乐队里都是如此,特别需要有完整的高中低搭配。

          在我贴的那些民乐视频里基本上都可以看见大提琴,有时候还会有低音提琴,因为这是首先要解决的短板。

          其它乐器组也会看情况补充,比如需要使用方便的固定音高打击乐器时,民乐团会毫不犹豫地把定音鼓加进来😁。

    • 家园 刚上线的中央民族乐团2022年新春音乐会 -- 补充帖

      《腊鼓迎春》中央民族乐团2022年虎年新春音乐会

    • 家园 【续8】民族管弦乐 - 西洋交响乐团的演绎

      从历史上看,在演奏民族管弦乐中,(1) 完全使用民族乐器和 (2) 完全使用西洋乐器两种选择都有各自的不足。解决方案无非两种:一是在民族乐团里加入少量西洋乐器,来加强民乐团的短板,二是在交响乐团里加入若干民族乐器,来充分表现作品的民族特色。

      这一篇里先用一个例子聊一聊第二种方式,把第一种方式的例子以及两类乐团的对比放在下一篇。

      我想举的例子是由同名歌曲改编,在交响乐团加入竹笛板胡唢呐等中式乐器演奏的管弦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管弦乐 -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我非常喜欢的是胡炳旭指挥中央乐团演奏的版本,可惜找不到类似版本的演出视频,只好用一个雨果唱片公司的录音来尝试一下。

      管弦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或者说原作歌曲本身使用了两首陕北民歌作基本素材,一个柔美抒情,另一个热烈奔放,用过去的话说,既能表现革命浪漫主义,又能表现革命英雄主义。

      乐曲一开头先是几声竖琴,然后由中式竹笛吹奏出一段引子,此刻我想不出有哪件西洋乐器的声音能比这种灵动的竹笛音色更好地呈现如此鲜明的民族特色。倒是听过使用长笛代替的版本,效果差远了。

      经过乐团加入后的一段连接,双簧管奏出了柔美的山丹丹主题,简直美哭了。上面那句关于竹笛的话现在恐怕要反过来说了,至少在当年我还无法想象这种稳定的气息和内敛的音色能用哪种民族乐器代替(这两年有一些变化,下篇细谈)。

      接下来管弦乐各个声部先后加入,重复两遍这个主题。

      然后画风一变,音乐开始热烈奔放的第二段,同样的主题将多次反复。

      在引导部分的乐团齐奏中出现了唢呐板胡两个富有个性的声音,但此时还比较克制,而且几小节后就安静下来,把时间交给管弦乐声部完成这一段主题的第一次呈现。

      当此段主题第二次出现时,傲娇的板胡大着嗓门担当了主角,弦乐用拨弦加以衬托,下方似乎还有几声琵琶隐约相伴。此刻在原来的歌词中正是热腾腾的油糕米酒端上来的时候,浓浓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第三次反复时,由增强力度的弦乐声部开始,唢呐板胡等再次加入后逐渐把情绪往上带。

      第四次是原歌唱到“满天的乌云哎呀哎嗨哟,风吹散,咳哎咳哟”的时候,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减速用厚重的织体表现这一意境,然后“毛主席来了晴了天”,音乐在豁然开朗的气氛中来到第一个高潮,乐队上方撒着欢的唢呐简直是神来之笔!

      接下来没有任何停顿,各交响声部以饱满的热情重现首段音乐里的山丹丹主题,然后用温暖舒缓的圆号声略微平复一下听者的情绪。

      此时久违的竹笛声再次响起重复这个主题,竖琴在一旁轻柔地陪伴。和它第一次出现时相比,竹笛的乐声又多了几分百转千回,这个情绪由整个乐队进一步发展,再次把音乐推向高潮,在顶点处由几声坚实的定音鼓完成了最终的情感宣泄。

      最后,全曲在轻柔的竖琴和弦乐拨弦中和缓地结束。

      回看整个乐曲,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各有擅场又水乳交融,配合得天衣无缝,堪称同类曲目中的优秀之作。

      ~土鳖扛铁牛~

      通宝推:天白,金台夕照,月之回忆,桥上,大眼,
    • 家园 【续6】民族管弦乐

      这一篇采用广义的说法,对使用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演奏的作品不加区分。

      当年有所谓的八大样板戏,很多人的印象里全都是革命现代京剧。实际上其中京剧只有五部,另有两部芭蕾舞《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还有一部交响音乐《沙家浜》。

      这部交响音乐实际上还先于同名京剧被确立为样板戏之一,里面包括独唱重唱和合唱,配乐用了西洋乐队加上京剧的锣鼓家什,其实是类似于一部康塔塔。有意思的是歌唱演员都是唱美声的出身,短时间内突击学唱京剧居然也还像模像样。后来拍成了电影向全国推广,这也是我看到的版本。回想起来总觉得有些急就章,影响远不如京剧。

      两部芭蕾舞的音乐创作更成熟一些,作曲家包括老一代的马可、瞿维和建国后留苏的中坚力量吴祖强、杜鸣心等一批大家。两部舞剧的音乐后来都被整理成组曲的形式,是现在音乐会上常见的曲目。

      红色娘子军:快乐的女战士

      找不到合适的白毛女组曲视频,这是加了对唱的版本,注意乐队的声音大致看个意思:

      白毛女:红头绳

      很多年前李心草带中国交响乐团来本地访问,这是加演曲目之一。板胡的声音一出来我前面的一个伙计大呼一声“卧槽”😂。

      根据舞剧音乐整理改编成组曲的还有《鱼美人》、《小刀会》等,也算上演比较多的。

      我以前提过刚来美国时在图书馆找到一张杜鸣心老师的作品CD,这是其中的一首:

      《玛依拉》

      几部京剧里面,《智取威虎山》是于会泳倾注了很多心血的一部,老于在京剧伴奏里引进了西洋乐器,效果非常好。特别是打虎上山那段,圆号的乐声宽广深邃,既体现了林海雪原的空间感,又暗含着威虎山上的风云变幻,完美体现了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戏剧主题:

      打虎上山

      于会泳在后来的《杜鹃山》里对唱腔和韵白的改革更进一步,还尝试引进了主导动机的歌剧概念,回头看,那差不多就是现代京剧改革的顶点了。

      我原来混过一个音乐论坛,有些网友是当年音乐戏剧创作改革的参与者,或他们的家人亲友,基本上所有人都一致认同于会泳的艺术天赋和他的贡献,唯一的争论是他到底应该算中国的格鲁克还是中国的瓦格纳😄。

      于会泳后来的结局真是令人惋惜🙁。

      还有一部《红灯记》,被改编成钢琴伴唱,倒是由几位剧中主演加上殷承宗完成了。

      当然民族管弦乐绝对不仅限于舞台剧种的伴奏改编。

      现在的音乐会上,《红旗颂》大概是演出场次最多的一个曲目

      《红旗颂》交响序曲

      聆听此曲,抚今追昔,心潮澎湃,一股豪情油然而生。

      《梁祝》应该是流传最广的华人音乐作品。它的前身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几位师生创作的弦乐四重奏,后来大伙一商量,决定把它搞成一部小提琴协奏曲,让提琴专业的何占豪和丁芷诺牵头主创。两人毕竟不是作曲专业,觉得搞不掂,又想拉本校作曲专业的陈刚加盟,陈刚说我忙着毕业作曲呢没时间啊。陈的导师丁善德是当时上音的领导,又恰好就是丁芷诺的父亲,于是小丁通过老爸做工作,硬把陈刚拉进了团队。

      结果现在大家都看到了。

      顺便说一句,陈刚的父亲就是老一代的流行音乐歌王陈歌辛。

      夜上海

      丁善德老师本人也是重要的民族管弦乐作曲家,代表作是《长征交响曲》等,他还是中国最早录制唱片的钢琴家,唱片曲目就包括贺绿汀的《牧童短笛》。

      50年代去苏联学作曲的还有一位朱践耳,是相当高产的作曲家,创作了10部交响曲和一系列组曲和交响音诗。

      还有一位陈培勋,代表作是交响乐《我的祖国》和交响诗《心潮逐浪高》。陈老还作有钢琴版的平湖秋月

      改开以后的音乐创作似乎经历了一些迷茫,倒是出了一批有天份的年轻人,大多出国了,而且这批人的作品跟前辈相比总觉得有些不接地气。

      好在像鲍元恺、赵季平这样的前辈还一直有新作问世,年轻一代里像王丹红这样的也很值得关注。

      鲍元恺原来也在我混的那个论坛实名发帖,还让网友对他当时的新作《炎黄风情》发表意见。

      我们哪儿能发表什么意见啊,只能回帖说鲍老师加油!😂😜

      ~土鳖扛铁牛~

      通宝推:大眼,camelry,桥上,
      • 家园 京剧样板戏 现代京剧 现代音乐剧

        楼主看的戏剧改革的音乐论坛是哪个,推介下

        1949至1979年,中国民乐+中国歌剧+中国戏曲+中国舞蹈(民族舞+中国芭蕾),以上所有领域内,创立及改革的完成量,在1900年至今的一百多年来的总完成量占比可以过半甚至更高,成就的最高峰和质量上佳占比以为可过70%。

        唯一可调整的是舞蹈,改开后中国民族舞(古典舞)+ 中国芭蕾的成就持平或更高些的作品有,高质量佳作也较多。

        最为可惜的是中国戏曲改革,堪堪止步于现代音乐剧的门槛前,改开后走回头路再无寸进,现在终于混成非遗挣扎在博物馆里死亡艺术的生死线上。

        中国京剧改革两条路径,北京样板戏创作以老艺人为主,上海样板戏创作多出自上海音乐学院受过正宗西式教育的院校系老师,音乐是按歌剧轻歌剧至少是歌曲来创作的,不是老艺人的唱段创作,改开后因此被重回京剧掌门地位的老艺术家们碾落污淖还要再踩上一百只脚。

        于会泳将京剧推进至音乐剧的临门状态,代表作是杜鹃山,这部京剧当轻音乐剧看没问题。

        于会泳的成就基本与创作时间轴一致,

        起点-京剧 海港(经典唱段 进这小楼 金嗓子李丽芳),

        厚积-京剧 智取威虎山 这部京剧于会泳只是接手修改非原创,但交响乐队+中国京剧乐器合奏,京剧调式创新(慢快板同段转换)等手段开始运用,出手就不凡。

        最高峰-杜鹃山,音乐统领全剧,台步、对白全部有音乐节奏控制,其重头唱段当歌当歌剧唱段来听,都是金曲。这是西洋歌剧的创作路径了。

        京剧样板戏上海比北京正面得多,按现代京剧来对待,因为海派京剧的音乐创作人除了于会泳在多年后都各有成就,不象北京大师们只唯我独尊成祖宗了。

        2005年在上海大剧院有个现代京剧演唱,李丽芳老师大病后出场唱了进这小楼唱段(海港一直不让公开演唱),曲调优美唱腔委婉多变,经典音乐铁嗓子原唱人,掌声随着旋律不断响起,泪目。

        通宝推:金台夕照,老调重弹,秦波仁者,
        • 家园 按您的提示,到B站看了些东西

          挺有意思。比如赵燕侠与《芦荡火种》就是您说的,角儿对新戏的态度。

          赵燕侠提到,他在陪刘少奇跳舞时,想听刘 对《芦荡火种》的意见。刘少奇对她的表演不太认可。后来毛主席看了后,上面提了一系列意见,将原来的地下工作变成了新四军正面的武装斗争。

          她提到江青时,只说江的态度如何,却没说江对其思想内容的修改意见。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