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民族音乐点滴 -- 黄序

共:💬44 🌺34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续9】民族管弦乐团的民族管弦乐,顺祝海内外河友新春快乐! -- 有补充

大型编制的民族管弦乐团,总是不可避免地被人们拿来同西方的交响乐团作比较😏。

西方乐团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现在从乐器的特质到作曲的理论都基本遵循了追求“融合”和“统一”音色的观念。

而传统的中国民族乐器没有这样的发展过程,基本上都有个性太突出,而融合性不足的特性。因为这个原因,简单地把各种民族乐器组合在一起演奏大型作品,往往给人的听觉感受是吵、散、乱😅。

具体比较中西乐团的乐器组合,主要可以看到下面的一些差异:

西方乐团因为追求“融合”和“统一”,基本上“淘汰”了音色丰富的弹拨乐器。而民乐团里弹拨乐器却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很难想象没有了琵琶、筝、柳琴和大中阮,民乐团的演出效果会是什么样子。但是具有挑战性的是:弹拨乐器发出的声响是离散的,怎么让乐手们弹得整齐,怎么让弹拨乐在需要的时候能表现持续的长音,这些都是民乐家们要解决的问题(西式的弦乐器倒是也有拨弦的演奏方法,但那个速度和中式的弹拨乐器完全不能相比)。

西方乐团各乐器组基本上都有高中低声部的完整搭配,而民乐团各乐器组普遍缺少合适的低音乐器,尤其是缺少低音弦乐器。

西方乐团的乐器普遍经过长期的改良,机械结构比较成熟,制作材料和工艺也都已标准化,在音律、音量、音域方面的特性都能满足乐队演奏的要求。而这些恰好是早期民族乐器,特别是吹管乐器的普遍短板。

当然在解决这些个体的问题后,还是要考虑整个乐团的配器融合,让乐团能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发声。

按上面的思路改造民族乐器和民族乐团倒并不是单纯为了照搬模仿西方的音乐理论和表现方式,其最终目的还是丰富和优化民族乐团的音乐表现力。

其实这种改造工作早在二、三十年代就开始了,但是进展并不大。TG建政后对这件事挺上心,文化主管部门有个思路叫在全国“逐步建设剧场艺术”,发展民族乐团就成了一项重要的工作。为此还请教了苏联专家,专家的意见着重强调了乐器系统化和十二平均律的重要意义,这倒也大差不差。

于是形成了乐器改良的几个原则:

  1. 乐器结构和演奏法尽量保持原貌
  2. 合理采用十二平均律
  3. 同类乐器制成里要尽量形成高中低声部搭配
  4. 常编乐器和色彩性乐器之间要合理平衡

有了原则,彭修文等一批民族管弦乐的先驱们就开始行动了。

首先解决低音弦乐器的问题,方法也简单,就是在民乐团里引进几把大提琴,有时还包括低音提琴😉。

倒是也有一批人去研究制作新的拉弦乐器,搞出了革胡和低音革胡,用以替代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不过有说法说这种替代效果并不理想。我还没机会听带有革胡的民乐团演奏,倒是听过革胡单独演奏的录音片段,觉得代替大提琴应该没有问题。也有人说制作革胡需要大面积的蟒皮,制作和保养的成本很高,乐器寿命也不够长,所有革胡没有得到普遍应用其实是个经济问题,哦,没准还有动保问题😜。

不管哪种原因,总之现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还是民乐团里非常常见的一个配置,而且作用非常重要。

弹拨乐器方面解决问题主要是在演奏员训练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另外彭老等人也试验了很多方法来促进弹拨乐器和其它乐器组声音的融合。在他们的努力下,弹拨乐和拉弦乐的结合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总体听起来拉弦乐器旋律更清晰,而弹拨乐器旋律更连贯。

吹管乐器的改良也有了积极的进展。比如现在有各种音域的加键唢呐,可以演奏十二平均律各音,方便转调,音色更具融合性,这些都增强了乐队唢呐组的表现力和适应性。虽然跟传统唢呐相比,音色的独特性有所减弱,有些传统技法无法运用,但通过合理搭配还是能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

吹管乐器中,有时感觉笙的存在感不高,实际上笙是一个很好的粘合剂型乐器。在一定音程关系上同唢呐合奏可以帮后者减噪,同竹笛(尤其是梆笛)合奏可以缓解后者高音区尖锐的音色😁。

彭修文先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训练,完全是自学成才。但他悟性极高,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为中国民族管弦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民乐指挥领域比较活跃的是彭家鹏和刘沙这样的中青代。两人都是科班出身,学习西洋歌剧交响乐指挥的,各自因为一些偶然的原因走上了民乐指挥台。刚开始都经历了完全懵圈儿驾驭不了乐队的尴尬,到后来逐渐摸索不断积累经验,现在已经成了民族管弦乐指挥群体的中间力量。我看他们非常享受现在的工作,而且还有充分的信心和动力在民乐领域进一步开拓提高。

除了演奏原创的民族管弦乐,有些民乐家还会尝试用民族乐器来演奏西洋交响音乐作品。我个人觉得这样做的目的倒不是为了证明民族乐团演奏国外曲目的能力,而是通过完成这种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来充分挖掘民族乐器在音响和配器方面的潜力。这种工作的成果可以为作曲家和指挥家们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来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民族管弦乐的创作和演奏方法。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是管弦乐色彩非常丰富的作品。我最近看到了一个彭家鹏和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改编的版本,在移植的过程中彭指要解决很多棘手的难题,比如用合适的加键唢呐置换原作中的木管乐器。再比如原本小提琴手一琴一弓就能拉出来的和弦,民乐团要经过反复试验,动用两三件胡琴来配合完成。

最终的效果还是蛮不错的:

天方夜谭

新民乐作品的创作方面,不能说非常繁荣,但好像也没那么悲观。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关注一下下面的作曲家及其作品:

王丹红:弦意岭南

张朝:干将莫邪幻想曲

马上要过新年了。最近几年到这个时候,一般都能看到几台国内的迎新民乐晚会。已经形成的一个传统是晚会由《春节序曲》开场,一下把浓浓的年味儿带给观众:

春节序曲

而在晚会的尾声,一般把《花好月圆》作为固定的加演曲目,指挥和乐手们往往以炫技的方式演奏,在终场引爆一个欢乐祥和的高潮:

花好月圆

我在这里借用这两首乐曲向各位拜年,祝海内外的河友们新春快乐,虎年吉祥!

通宝推:方平,天白,月之回忆,桥上,西电鲁丁,踢细胞,大眼,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刚上线的中央民族乐团2022年新春音乐会 -- 补充帖

《腊鼓迎春》中央民族乐团2022年虎年新春音乐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