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周星驰与金庸的心灵之约-2004年电影《功夫》 -- 燕人

共:💬103 🌺167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不喜欢看港式武打片,但《功夫》除外

      周星驰是个不可多得的好演员,他的才华体现在——其无厘头搞笑喜剧模式除了能让观众开怀大笑之外,也让企图模仿他表演模式的后来者显得荒唐可笑,直接成为悲剧人物,德云社师徒们东施效颦拍出的搞笑电影没人看。

      • 家园 学长,除港式武打片外还有其他的?

        我明白你指《少林寺》一类才是真武打片。

        《功夫》严格说也不是港式武打片。

        我其实觉得李连杰他们把武打片领去了一个邪道,以致后继无人。

        电影还是要靠讲故事。演员应该演什么像什么。观众看的是故事和人物。

        否则电影里每个专业程度高的形象都要从该专业的实际从业人员中选择。那很麻烦。

        • 家园 恰好相反

          带去的邪道反而是什么电影里都可以打,以至于类型衰落。看看好莱坞里面的打斗,几乎都是港式武打。而且动作导演和导演工作分离,以至于叙事割裂。况且,李连杰是独一份,像他这样从业去演片的成功的很少。也算是把武术运动员领去了一个邪道。

          港式的,也是有功底的在打,或是替身。叙事太蒙太奇的,或者俩人不接触自己演自己的(程小东)那种,才对演员没什么要求。

          武打片衰落还是自身的问题,之前武士道电影下面讨论过,武打总是缺了一份厚重。靠炫技和新奇维持,不断向绝路。

          00年后,国内武打也有一些新类型,偏写实,其中最“重”的要属徐浩峰。他的作品纯粹是站在地上的,表现的是真实的武术面貌。也有之前武打缺的一份厚重。比如《师父》里武馆、军阀和背后的利益纠葛。但其局限在于,过多停留在那个时代,无法发展成一个类型。

          现在的主流题材,也就是网文及其改编,是有这个潜力的。只是发展武打的很少。或许是因为,绝大多数人缺乏对武术和动作叙事的基本认识。只是在形式上作名堂。而且这类著作的确极少。考虑到这是好几个圈子里吃饭的家伙,也就能够理解了。

          • 家园 你把武打片作为一个类型啦

            我觉得武打或者日本剑道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和人物。普通观众不可能有你的水平去分辨真假功夫的。当然功夫好的演员看着更舒服。但是纯武打的场面不喜欢。

            现在我回头再看《少林寺》,觉得索然无味。还不如港式武打片洪金宝成龙一代人,更真实,更有乐趣。

            • 家园 这里说的就是故事

              说的就是武侠,或者说冲突背后的政治经济基础。不然怎么打起来。而且打本身就是叙事的一环,恰好是现在分离太久,才会有这样的看法。

              最基本的动作叙事是打斗风格映射行为方式,可以反映到为人处世。或者打斗反映了事件的发展过程,乃至最终解决。换句话说,看上去是在打,其实是在交流。

              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

              以金庸为例。岳不群用冲灵剑法点拨令狐冲,就属于“动作叙事”。

              但现在受某些作家和日本影响,过分依赖于剪辑蒙太奇,很难做到这点(其实应该说是成本问题)。比如为了表现人物厉害,最常见的就是一刀过去,几个人倒了,两个镜头组合,没有任何细节。当然,发展也不能说是停止了,近年古装里有各式新的旋子转体,一掠而过,很惊艳。

              • 家园 电影叙事方式的局限性

                就像看过小说《射雕》再看电视剧简直无法入眼。

                你说的这个【以金庸为例。岳不群用冲灵剑法点拨令狐冲,就属于“动作叙事”。】是电影电视无法实现的。

                • 家园 这是比方

                  实际上通过建立“通用”的视觉语言,大家很快能明白问题所在。也即所谓约定俗成。所以前文说“是现在分离太久”。

                  不过就算不通用也没问题,编导完全可以在本剧里面设计每个角色的既定风格,包括镜头和剪辑方式,通过嫁接和周边提示来说明意图,或者角色心态的转变。或者更干脆的办法,直接来一段回忆。

                  还是令狐冲的例子。前期可以用焦距、步伐和打点,表现和师妹一起练冲灵剑法,用特写镜头、音乐、色彩和人物表情,着重描写某个动作。建立片段的印象。之后,可以对岳不群的动作采取同样的形式,这样大家很快就能明白。由于令狐冲也不是一下子明白的,可以多走几遍,用音乐和最小片段的闪回提示(只有动作,而无背景提示,熟悉的很快就能想起来)。

                  观众一旦意识到这是让令狐冲回忆和师妹的过往,就能明白岳不群的动机。如果还不能,可以在前期约定一个语言,比如两剑在特定位置交错,你追我赶,代表同意。

                  表现也不一定要多直观,能让人看出来即可。这也是一种乐趣了。

                  其实金庸这一段的描写就有问题,他的解释多于客观描述。这也是现在网文最大的问题,那就是没有客观描述了,全是在解释(只讨论女频)。

                  最容易实现这点的是动漫画。影视剧之所以不容易,是因为(由于场景变化)很难让某个建置和角色绑定,除非变成……喊的。然后用亮瞎眼的特效。

                  ---

                  刚写了一堆不小心关掉全没了……重写的很糟糕,很简略。而金庸这个片段,也是凭借记忆,没看原文,可能有问题。

                  • 家园 没问题

                    明白你想说啥。可惜没有这样的导演,而你对观众的要求可能高了些😁。

                    • 家园 有的。比如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核心思路很简单,就是让角色、或者某种表达,变成作品里的某个套路,让你看到套路就想起来这个角色,或者这种表达。继而让观众能够作为“语言”,在不同的语境里进行分析解读。

                      好比一个一直打直拳的,突然绕起圈子,你肯定会想为什么。类似的,一个剑法灵动的,突然开始一剑换一剑的肉搏战,你肯定会琢磨他的心理状态。加上武术本来就有很多既定动作,表示尊敬、蔑视或者认同,做到让观众看出来并不难。尽管可能对观众的水平有一定要求。

                      以功夫为例,其实中间三人的动作风格(功夫),已经决定了三人的命运。这和他们的身份、出场的时机是一致的。为什么腿最先出场,又最先死去?为什么棍是最后出场的?尤其是他几乎一个人就可以面对天残地缺?顶级武指的实力,就是让你觉得极其自然,不容易发现这种故意。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