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孙权的家学渊源 -- 西瓜子

共:💬97 🌺889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东林党总体比较复杂,不是都说好人和坏人,但是亡国是他们的锅

                          东林恶心的事情是黄宗羲徒子徒孙把持清史还有舆论流派,然后就推极端政治正确,东林就是好,反东林就罪大恶极。以东林党划线,这就给后世研究的人带来困扰了。

                          东林里面有慷慨热血的,哪怕著名钱谦益水太凉那位,投降清朝以后也是一生在反清,等于余则成。

                          东林的问题是极端没有见识,对南明大局崩坏直接造成恶劣影响。东林两大问题

                          一个 是自我脑补南北朝,南明能像历史上东晋 、南宋一样自我存在,所以政治上是自动放弃 山东 河南,还有后期山西。坐看 清军和李自成互相打。这是一个重大战略失误。史可法所以和多尔衮卑躬屈膝就是这个判断。

                          第二个是 东林极端反阉党,一定要东林全部控制朝政,所谓“众正盈朝”,所以他们造舆论福王不能继位,动摇南明政权稳定性。按法统 福王是最有资格的,毕竟是万历皇帝正根孙子,给东林党编排成 蛤蟆天子,还有说福王来路不正。然后就是和马士英争权,马其实不是啥汉奸,本身是被清军抓住不屈而死的。但是东林党写的书上,马就是大坏人,还有编小说《桃花扇》骂马。南明自己吹的忠臣史可法,扬州城一天就崩盘,麾下精兵不会用,都被逼着投清,就是一个能力很差的人,所谓人菜瘾大。东林自己这些人基本这个路数。

                          这两条一直贯穿南明,然后南明一直没有啥稳定中枢,一路霍霍50年才被灭了。

                          • 家园 东林党有很多好人,很多君子,所以该杀

                            一个国家搞到众正盈朝,满朝都是正人君子,那么离完蛋就不远了。历史上从来如此,没有例外。

                          • 家园 东林党是资本的化身

                            你看他们所有的诉求,跟今天资本dang的诉求一模一样,要求朝廷承担保护它们的一切利益,同时自己拒绝包括纳税在内的一切义务。

                            钱谦益当了汉奸后还致力于反清,原因在于当奴才太憋屈了,关键在于明朝时江南地主海贸利润被切断,政治特权被剥夺,还得按规定纳税,这个它们受不了,所以才反清,你当这帮货真有啥气节?

                            今天某想的某大善人对老美全力配合,自觉把国内数据交上去,跟钱谦益跪地当汉奸有啥区别?

                            通宝推:潜望镜,东海后学,东方红33,
                            • 家园 瓜大消消火,论史还是要客观

                              东林党集团确实很复杂,不能简单以好坏来论。明朝亡国之锅东林党是逃不掉的。先这样,一会回来补充

                              • 家园 东林党很复杂,亡国之错确实跑不掉

                                东林党来源很杂,有孙承宗这种大明之柱石,也有史可法这种志大才疏的,更有投敌变节的。钱谦益呢 其实还好,后来还是干余则成的工作。

                                东林党主要来源是江南地主士绅阶级,而且在嘉靖前后,明朝经济结构其实有一个巨大改变,当时的人不知道,但是江南地区迅速转向外贸,倭寇也是这种贸易转向的表现,结果就是 张居正时代能执行白银本位,明朝输入了大量白银,流入渠道就是江南地主绅士们,然后因为有钱,大规模兼并,并且大规模投资教育,明朝进士 江苏和浙江 是其他地方的进士人数,浙江第一3398,江西第二2628,南直隶(江苏和安徽南部)2376,福建2319,这四个省是后面几乎所有的全部,比方说广东386人,这些都是国家高级干部比例啊。东林党背后就是这个南直隶 和浙江部分人群,所谓阉党 就是 齐 浙 楚党。所以东林基本上就是 环太湖地区还有徽州文化圈,所谓吴越地区,以吴文化中心的 苏州 无锡为中心。天下最富之地。这地方作为大航海贸易风气之先的,一直到现在也是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所以人才鼎盛,但是 东林的问题是 过于搞极端化,老是排斥异己,天天标榜自己正人君子。和现在美国民主党白左一个德行,吃了时代红利,利用自己政治地位,不支持国家财政,打击异己,然后把血放到别的没有官员代表地方去吸血。美国互联网新贵不交税,让中产红脖子去交税,去打仗,好处都吃了,一点红利不让,还搞一套乱七八糟的政治正确。对于明朝政治最恶心一个是 争国本,堵着万历要立 万历不喜欢的长子。然后 明朝崇祯死了,按血统是 福王最正宗,又打自己脸要立贤不立嫡,把南明的政治秩序搞乱。然后是什么宗室都想做皇帝,到后期是 什么兵强马壮都想自己做皇帝,比如孙可望,对于南明而言,最烂的就是这帮人。孙可望搞内战时候,其实满清已经被南明打的损失惨重,如果南明的孙可望 李定国和郑成功能团结一心,满清说不定都给赶出北京了。

                                东林的党同伐异 政治正确,结果就是不断内斗,后期东林党的这帮人政治水平又弱,一再搞失误,最后 在满清搞剃发令这个昏招时候,居然没有翻盘。

                                • 家园 朱世巍微博谈到的走私粮食来源问题,提到了气候的影响,

                                  也是被忽略一个思考因素。满清的粮食走私,应该是在袭击占领辽阳、沈阳之后,就开始了,晚不过天启年间。由于北方气候灾害,辽东大饥,努尔哈赤急的要杀掉无粮汉人,粮价涨到了八两十两白银一石,这样粮食走私贸易的动力就完全具备了。

                                  现在看,无论那种史料,都没有说天启、崇祯年间,江南地区有气候灾害而导致“大饥”吧?有粮食来源,有海运条件,这几乎就可以排除其它的粮食走私路线了。

                                  还有,辽东因为气候而粮食锐减,蒙古也遭灾大饥,那么朝鲜半岛大概率也遭受了灾害。将来有条件可以查一查朝鲜关于同时期粮食是否受到了天灾、救灾赈济的历史文档。如果朝鲜半岛遭了灾,那么明朝作为宗主国是有责任对朝鲜救济的,或者至少像万历朝鲜抗日战争时期那样,不限制+鼓励江南粮商海运粮食到朝鲜。本来应该有文档存在北京、南京的皇家、六部档案之中,东林党人自带狗粮帮助清朝写明史,天知道他们就此销毁了多少档案。

                                  江南官绅背景的大商人,以救济朝鲜为名义,运粮到朝鲜,并要求船进鸭绿江的一些列朝鲜货栈码头。再由这些货栈把粮食卖给满清,换来金银——八旗通过屠杀汉民掠夺来的带血的金银,几百万两白银就进入了大商人的口袋,巨利!!

                                  而毛文龙那厮通过皮岛,封锁了鸭绿江口,搬来天启皇帝的圣旨,对于运来的粮食统统要平价买断!!这是对东林党金主的截胡啊!!因此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文画家陈继儒要东林党钱龙锡“拔一毛而利天下”——‘利’字其实是多么直白。就可以明白为什么东林党人要极力给崇祯推荐袁崇焕,为什么袁崇焕和钱龙锡商量杀毛的计划。

                                  或许,庄版的明史对此有所泄漏,所以东林党余孽不仅要告发,还通过运作,把庄案中排版工人、买书老板、以及接触过此案的基层官员都杀掉。

                                  什么叫养寇自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活生生、血淋淋的典型。“感谢”滴滴事件启发了我们。所以,“错”?还是“罪”?要搞清楚。

                                • 家园 范兄是朱世巍的粉丝?还是本尊?拱手

                                  这段几乎与朱世巍微博这两天的观点,一字不差。

                                  对东林党的认识,要从现实中汲取“识“。东林党的底限到底怎样?尽管黄宗羲派弟子自带狗粮”帮“清朝写明史,但是种种迹象表明。满清屠戮满洲(汉人)以及入关几次大掠来的金银,通过海上粮食走私,被东林党旗下官绅巨商收入囊中。朱世巍仅仅以”无能“+”无耻“视之,恐怕是不到位的。看看滴滴,就应该悟到当年那些东林党的底限。

                                  我很认同朱世巍另外一个观点,就是对曾国藩等”平洪杨“这样一批汉族士大夫的评价。实际上,曾国藩无论是思想意识——程朱理学;到对农民起义刻骨仇恨、血腥屠杀——史可法为代表的东林党”联满灭贼(李自成)“,到媚外,都是一样一样的。设使曾生于明代,则铁定的东林党。

                                  亡国之”错“,还是亡国之”罪“,一字之差,失之万里。

                                • 家园 江南社会过度商业化,武德不足
                              • 家园 同意

                                西瓜子兄“复出”西西河后,可以看见的是认知的上限提升了,但心性气度上的容量却似乎下降了。

                                一个是发帖总是带着一股无名火。可以理解是看到世上乱象太多,又似乎心怀解决方案,所以总有恨铁不成钢之感:你们怎么就不听我的好主意呢。

                                二是喜欢把对国家提出负面意见的说成公知和恨国党。这种简单的二元对立,已经不能概括当下的舆论环境了。不妨将小粉红大棋党的大本营观网的一个评论搬过来:

                                这几年舆论在反转,新一轮社会思潮即将开启了。

                                我从前几年开始就一直在观察社会舆论,大概是在12年之前,互联网舆论总体是偏负面的,这已经是在08年之后修正的结果了,在08年之前,网络舆论基本上是迟早药丸的声音。

                                从12年开始,四个自信提出,我们互联网开启了一轮自我反思,自干五热潮兴起,不少人学会了客观评价社会发展和进步,且彼时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海外市场急剧扩大,大家从全球视野来观察国内,发现我们在全世界算是优等生,从一味批评变成了比烂,互联网舆论逐渐偏向正面。

                                大概是从16年棚改货币化带动的新一轮房价上涨开始,随着诸如996icu、学土木当牛马、加班是福报、内卷加剧等一系列现实问题的刺激,互联网舆论又开始了一轮新的反转。

                                而这一次与08年之前泛滥成灾的带路党不同之处在于,新一代网民开始从左派思想中寻找理论依据,为什么中国青年相信国家的未来,却看不到自己的前途,越来越多的人正在给出自己的答案。

                                当今的年轻人,并没有那么傻,信息渠道丰富了,公知也没有那么多生存空间了,以为他们指出国家社会的一些问题都是受了“公知”、“恨国党”的蛊惑,或者自身就是公知恨国党,这是自由心证,伤及无辜。上面那段评论已经明确指出,16年后的这轮质疑更多不是恨国党公知带起来的,而是长期的债务经济杠杆金融造成社会各种乱象、阶层固化、泡沫化引发的新一轮的思考。把舆论环境归因于12年之前的网络生态,这已经是跟不上时代了。

                                三是二元对立,黑白分明的话语结构。既然是认知提升,那么就要避免使用强烈的情绪渲染、黑白对立的表达方式,这种方式除了煽动情绪外,对于理性认知并无益处。所谓江南世族绑架朝政祸国殃民的解释体系,十几年前确实有人已经给出了,到了今天,应该有一些不一样的,更细致的东西,而不是一味煽动情绪。别的不说,抗战时期江南地区企业家捐出身家性命一心为国的不在少数。当然也有趁机发国难财的,人性是复杂的,不能黑白叙事一杆子到底。

                                说这么多,也不是要给西瓜子兄难堪,良言逆耳。我之前提出的质疑,也是希望你能补充理论盲点,平心静气,做出更完备更周全的表述。你数年前那段发言至今我仍认为是我心目中最贴切的关于理想社会的表述,如果你有了更好的版本,应该更从容的道来,着急上火不是讲道理的好方式。

                                通宝推:陈王奋起,
                        • 家园 然。所以啊,揭批的要点就是这些东林党后裔

                          或者叫程朱理学门徒。说“儒家”从概念涵盖上当然不错,但是目标就扩大化了,这对那些东林党后裔是有利的。这就好比目标应该对准柳教父、而不是联想,而为柳打掩护的才极力把柳和联想等同起来。

                    • 家园 讲明朝财政不讲内库就是耍流氓

                      转一些文字先了解一下内库:

                      明代内库浅说

                      明朝的皇帝有自己的小金库,被当成私家财产,称之为内库。明代中后期,军事开支骤增,国库资金远远不能应付巨额开销,屡有大臣上书要皇帝从内库支取建议,但皇帝总是很不情愿。

                      到底这个内库与国库怎么区别呢?皇帝的财产和公家财产是怎么收支与分配的呢?

                      其实明代建国伊始,是只有内库的,内库即国库。

                      内库共有十库。

                      1、内承运库,贮缎匹、金银、宝玉、齿角、羽毛,而金花银最大,岁进百万两有奇。(属于户部)

                      2、广积库,贮硫黄、硝石。(属于工部)

                      3、甲字库,贮布匹、颜料。(属于户部)

                      4、乙字库,贮胖袄、战鞋、军士裘帽。(属于兵部)

                      5、丙字库,贮棉花、丝纩。(属于户部)

                      6、丁字库,贮铜铁、兽皮、苏木。(属于户部)

                      7、戊字库,贮甲仗。(属于工部)

                      8、赃罚库,贮没官物。(属于户部)

                      9、广惠库,贮钱钞。(属于户部)

                      10、广盈库,贮纻丝、纱罗、绫锦、绢。(属于工部)

                      另外还有天财库(亦名司钥库,贮各衙门管钥,亦贮钱钞)、。供用库(贮粳稻、熟米及上供物)。

                      明代初期,田赋的并不征收金银,而是征收粮食,只有矿税等是金银形式上缴,放入内承运库,偶尔有田赋折合成金银的,送往南京作为武将的俸禄。(明初的官俸也是发米为主,辅以少量钱财。公共事务也是免费征用民间劳动力,只需要提供必要饮食就够了)

                      在这段时期,内库就是国库。

                      正统元年,英宗允许将一部分漕粮折为金银,每年一百万两银为额度,就是所谓的“金花银”。这些钱全部放入内承运库,不再送往南京。除了十来万两银作为武将俸禄外,其他全部归御用。

                      至此,内承运库充当了国库和皇帝小金库的双重作用。一部分为京中武将提供了工资,一部分变成了纯粹皇帝的私人财产。值得注意的是,从此户部对内承运库的资金没有任何权力支配了。

                      这或许是皇帝与国家争利开始的征兆。不过,英宗即位时候才八岁,他未必能够明白其中的意义。这次的改革也有其积极的一面,运金银不会有损耗,而且更有利于国家调配。

                      正统七年,设立了户部的太仓库,真正的国库正式建立。从此有了国库和内库的正式区别。内库继续承担给武将发工资的义务。太仓库则要承担军事开支的重要使命,或许是当时广泛的起义和对外战争导致促使这样一个机构的成立。

                      太仓库专门用来存储金银,所以又叫做“银库”。所谓“十库中绵丝、绢布及马草、盐课、关税,凡折银者,皆入太仓库。籍没家财,变卖田产,追收店钱,援例上纳者,亦皆入焉。”

                      可笑的是,皇帝们有了自己的私人仓库后,便想法设法把钱从太仓库转移到自己的内库。

                      “弘治时,内府供应繁多,每收太仓银入内库。”

                      “正德时,内承运库中官数言内府财用不充,请支太仓银。户部执奏不能沮。”

                      “嘉靖初,内府供应视弘治时,其后乃倍之。”

                      “(嘉靖)二十二年特令金花、子粒银应解内库者,并送太仓备边用,然其后复入内库。三十七年令岁进内库银百万两外,加预备钦取银,后又取没官银四十万两入内库。”

                      “隆庆中,数取太仓银入内库,承运库中官至以空扎下户部取之。廷臣疏谏,皆不听。又数取光禄太仆银,工部尚书朱衡极谏,不听。”

                      显而易见,太仓库的成立是必要的,但太仓库受到太多的束缚,能发挥的功效大打折扣。这是本节讨论之题外话了。

                      面对皇帝的固执,正直的大臣们也措手无策。户部应付巨大的军事开销已经很吃力了,在国库空虚的情况下,皇帝继续贪婪的无止境索取。

                      把国库资金当成内库的来源,皇帝私人利益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

                      内库的运作,其实也是国库的运作,是由太监来操作的,这也增加了很多弊端,比如要从国库中取出火炮用于军事,竟然要向太监行贿。

                      世宗时候,岁收入(这里的岁收入只是指户部太仓库的岁收入)为两百万两白银。经过张居正的改革后,神宗万历六年,岁收入为四百五十万两白银。

                      而内库的搜刮也名目繁多,“内库岁供金花银外,又增买办银二十万两以为常,后又加内操马刍料银七万馀两。久之,太仓、光禄、太仆银,括取几尽。边赏首功,向发内库者,亦取之太仆矣。”

                      内库是皇帝的私产,征收、保管都由太监来进行,太监收税和保管国库的钥匙,明代臭名昭著的太监们绕过了文官系统,对明代财政赋税系统进行破坏,害莫大焉。

                      比如,“内府收粮,增耗尝以数倍为率,其患如此。”

                      又比如,“正德时,台州卫指挥陈良纳军器,稽留八载,至乞食於市。”简直骇人听闻。

                      ————评论分割线————

                      看懂了吗?明朝皇室的伟光正在哪?堪称监守自盗的典范啊,就这明皇室还有脸批江南批东林?50步笑百步耳。

                      明朝整个败在朱八八身上,源代码上面的硬伤,真正的家天下,所有人都是奴才,除了没直接叫出来。

                      通宝推:楚庄王,
                      • 家园 征税能力上为啥明差了满清一个数量级呢

                        明史上面如你说内库横征暴敛,皇帝自己挖墙脚,也就是百万两数量级。崇祯著名的三饷也是百万两级别。十年后满清 顺治朝就是动辄千万两级别。顺治朝开始也不是动不动抄家。

                        晚清洋务运动以后,清朝的收入更加达到亿两级别。比前中期上一个台阶,满清到1911年亡国也不是财政崩盘。是财政诸侯割据,从曾李军兴开始,各地财政就自收自支了

                        • 家园 因为你不了解明朝财政制度,望文生义,实际没有数量级的差距

                          研究明朝财政时候很容易陷入的误区就是明朝只看太仓收入,太仓那每年几百万两的收入只是明朝总体收入的一部分,和后来满清比的话还得考虑银价贬值的事,不能简单类比。

                          万历会计录里面很多记载都是折银的,不少收入还是实物税。

                          地方收入不仅仅要上缴中央,还要给卫所,省司,宗藩等地方。就算给了中央,也得给户部,工部,大理寺等等部门。

                          明朝税收的地方留存比例也很高,超过一半,清朝地方留存比例就很低,地方上基本不留钱。

                          清朝正税收的是比明朝多,财政制度在吸取明朝经验教训上是比明朝强一些。不过也没几百万对千万两的差别那么大。按粮价计算的话,一鸦以前,满清收税的峰值是乾隆31年,大概是明朝永乐13年峰值税收的1.7倍。

                          我们熟知的满清的摊丁入亩”、“耗羡归公”和“雇役”,都是对于明朝一条鞭法的继承。满清在清初钱荒的时候还加大了折银的力度,就有“百姓一年若纳四五年之粮”的记载。

                          一鸦以后的海关税和鸦片税就不是传统王朝的讨论范畴了。

                        • 家园 因为没有差量级.....

                          比较容易找到的就是黄仁宇的书(他的专业方向 就是研究 明代赋税,至少史实还是没有问题的,其它关于明代财政的书 基本结论其实也差不多),他里面 对 明代的税赋折算合计之后,是明代后期全国总赋税在两千多万白银的级别;清代初年,大概也就是三千万出头——而且清廷无耻的保留了大部分崇祯年间的加派.......所以实际上清朝只是把明朝自己认为该收的税收了,合计了而已

                          那为啥明朝看起来少呢,因为朱元璋定下的规矩基本上就不收银子,元末明初也没有足够的银子支持白银货币。中国本来白银产量就不足,宋货币经济比明初发达,用的也是铜币和纸币,而元代在中原搜刮的白银还很多被蒙古贵族通过色目商人买了西域货物(见彭信威 《中国货币史》),所以元末明初白银稀缺到,朱元璋自己定的官定比价是金银一比四,这在同时期世界上是极其反常的(欧亚大陆其它地区可以按1:12来估计,中国古代基本上不用金子作为流通货币)

                          朱元璋定下的明初的税收特点:1 收现金的比较少,大部分是实物(粮食、布匹)2 财政分散,户部并不是唯一一个有大宗收入的部门,最开始也不对全部财政做管理,而是仅仅做记账;兵部的财权也很大,管理这很大规模的军屯和太仆寺(马政)等收入;工部也有一定的财权;这几个部本身都有自家的库房——我们还没有谈到内库 3 因为很长一段时间内收的本身就是实物,所以并不像现在货币经济模式那样统一转账,而是由纳税地区按一定流程直接输送到需要的地方,而这种运输还非常琐碎......本身这一点给民众带来很大困扰

                          到明朝后期,实在执行不下去了,才逐渐把税收货币化,而这个过程是非常缓慢的,直到十六世纪下半期,欧洲人开发美洲矿山,白银产量大增,并且因为中国银价高,输送白银到中国直接可以获得利差(与此同时日本的银矿也得到开发,产量也不低),大量白银进入中国,把各种税赋统一起来折白银,才具有了实际可行性,于是开始推行一条鞭法。但是,真正全部税赋都用白银计算,那还是清代才彻底完成(十七世纪初四十年,是白银输入的一个高峰)

                          而且明代最后也没有完成户部对全部财税的统一管理,张居正改革时期,把马政的收入全部折白银,那是存在太仆寺,而太仆寺不仅算半独立的部门,而且他的上级还是兵部.....这就是为啥 户部太仓库在张居正时期收入只有四百万这个级别,因为没有把全部收入算进去嘛

                          有个有意思的例子,我因为一时查不到原文了,大略说一下情节:就是万历年间对贵州一带用兵(杨应龙 之乱等),为了更快的传递军情,在湖广南部与贵州临近地区加设驿站,设驿站需要钱;户部没钱,上奏折说:现在户部经费严重不足,臣听说兵部现在合并几个款项、手里有钱,本来驿站就是兵部管理、兵部使用,用兵部的钱建设驿站 更为合情合理......兵部长官大怒:第一个我攒的这个钱是安排好用途的,第二 也么有他说的那么多,最后 以往建设驿站都是 户部拨款,现在无端给兵部增加负担,岂有此理......

                          总的来看,合并明代政府各项收入,虽然比清朝初年略少,但是没有量级差异,所差的不过是老迈的组织管理力度相对肯定差一些而已

                          清后期已经进入近代管理方式,整个生产模式和财政模式都变了,收入大增 本来就是合理的(相比之下增长严重缓慢,换到其它国家,你别说英法,就是俄国它十九世纪后半期的收入,那也比十七世纪前半期 高出不止一个量级了)

                          通宝推:阴霾信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