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说我知道的关于包产到户的一个小故事 -- Swell

共:💬181 🌺785 🌵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跟我小时候的经历差不多

        我是88年的,一直到读初中都有两次农忙假,小的时候很累,后来轻松一些是因为机械化的原因,可以花钱让收割机和的插秧机干活了

        • 家园 小孩干农活,我说一个让人心酸的事

          小时候上学要走几里山路,常看到一些农民干农活。

          有一天,看到一母女各挑一担货物到集上去卖。母亲边走边骂女儿,“老子小时侯比你挑得更多……(脏话省略),这点你就挑不动了?”

          小女孩十来岁多一点,黑瘦黑瘦的,被骂着不啃声,埋头走路。

          其实这家人我认识,小女孩还有几个哥哥和弟弟。就是做母亲的偏心。

          • 家园 你这个不算太辛酸

            我爸爸家兄弟姐妹比较多,所以我的堂和表亲们也特别多。在我们本乡的亲戚里面,80年前该入学的堂姐和表姐都没进过学校,但是堂哥和表哥基本上小学或初中毕业。只有我家和三伯家的五个女孩,一个男孩都读书到考不上更高的学校为止。我们那里滩涂上产一种长长的草,温州话叫咸草,可以编织果盒供出口。我大伯和二伯就每天去滩涂上割咸草过来,我大伯家的三个堂姐,二伯家的一个堂姐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坐在那里编织果盒直到她们出嫁。我现在脑子里还有三个堂姐并排坐在昏暗的草屋里编织果盒的图片。但是有一说一,地里的重活如挑担子一直由我的伯父们和堂哥们负担。

            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出现在我们家族,而是整个地方都这样。我妈2005年作为小学老师退休,之后一直在村里教扫盲班,学员都是她同时代的或我堂姐们同时代的人,直到去年才终于放下了这活。

            • 家园 你们那边是不是妇女地位比较高?

              因为钱的问题,我和欧洲很多中餐馆打过交道,貌似餐馆的话事人都是老板娘,她们的老公一般是大厨。

              是行业原因,还是地域原因?

              • 家园 可能有点历史和地域的原因

                和浙江北部比,温州的文化总体不发达,历史上只出过6个文状元,其中5个是南宋小朝廷的,南宋浙江是国家的中心,总体状元就多。历史上儒家的温州学派比较重商,所以温州总体重商。改开后温州人很多去外地和出国经商,往往是男人出外,女人在家。女人在家也不是纯粹带孩子,而是要给在外的男人提供金融支持,说明白点就是民间借贷,抬会等等,说不定就是在这过程中温州女人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钱袋子。

          • 家园 不心酸,常态。
    • 家园 支农不是因为集体化,现在农村集体经营也很多,谁要支农的?

      支农不是因为集体化,多是计划指令下的安排。实际上,这些支农的完成工作量是没多少分量的,质量也不高,私人分田后,是不愿意他们来糟蹋的。

      这就好比大学生实习,以前国有企业经常接纳大学生实习,私人企业是不愿意他们来实习的,这是因为国有企业当时是接受指令的。市场经济后的现在,国有企业有自主经营权,也不愿意大学生来实习了。所以大学生实习,现在都是大学老师头疼的问题。

      现在农村集体经营也很多,谁要支农的?所以不能把支农和集体经营划上等号,支农是计划经济的特色,一旦自主经营了,哪怕是集体经济也不愿他们来折腾。

    • 家园 正好没事干,讲讲我的体验

      我当时正是初中到高中阶段的半大小子,学农活动也参加了很多。首先你妈妈说的几百个人的管理问题就根本不是问题,因为都是班级为单位并且每个班级有班主任带队,只负责管理三十多个学生,怎么可能管理几百个呢?另外农村都是生产小队为单位,不可能一下子就接受那么多的学生,劳动工具都无法准备。到农村去支农不是一下子到了就可以到处跑的,班里有班主任,还有班长,下面还分小组,怎么可能一下子都放了鸭子?老师们操心的不是打架斗殴,而是担心劳动中不要发生意外事故比如收割时不要被镰刀砍了手或者腿,挑水抗旱时不要摔倒了崴了脚等。一般来说学校支农也不是一下子所有年级和所有班级都下去,而是错开的。今天哪几个班级去明天换成哪几个班级去都是有安排,不去的还要在学校里上课的。

      通宝推:龙牡,
      • 家园 我疑你们是小城镇而swell河友是较大的城市

        所以组织方法不同。所谓支农,无非就是劳动教育。真指望这么支两下?别来糟蹋就上天保佑了。

        我比你晚几年读书,小学时差不多每周都要到几公里外的河道担砂,好象是每个四五担的样子,有时去担黄泥,建设学校。每年植树节,要到野外找树苗回学校种。后来还要参加到山岗种树。

        初中时好点,每个月要到河边拉200斤河,这次离河边近点,但砂子质量要求也高了,所以得走远点。然后每年大约两三次植树,包括上山挖坑种树,到人家的果场林场挖坑种树,装营养杯,分苗等,特别说明:私人的。

        高中每周两节劳动课,总算不用到外面担砂了,不过得在校内,包括挖坑填坑搬砖搬建材。每年两三次到校外植树。

        小学种树是在学校周边或本村荒岗,初高中植树,是野外荒山挖坑种树,基本上是到十公里八公里外的山头,往返各人自理。以班为单位划分地盘,班再以组为单位。各班主任负责自己的班,辅助以其他老师,下面再辅以班干部,按要求挖坑,种植,填土。

        一直以来没听过哪个老师说怕组织这些活动。当然,有人怕有人烦是肯定有的,不过那时候这些事情就是常态。

        是呢,另外还有春游秋游,说白了就是组织野炊或者野外活动。我的门牙就是秋游登山比赛摔断的。一个牙换了一袋葡萄糖,第二天放学跑路时被表哥自行车追上,还骂我昨天才摔晕,跑那么快干吗。(我三个表哥两个表嫂在中学教书,还都教过我。还好我亲哥在我上高中那年调走,不过他的几个女性同时也都教过我。初中太坑了,全校老师都知道我,天天跟孙子似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