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一个问题 -- 大山猫

共:💬123 🌺810 🌵1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现在的问题是,工农没有“子弟”了

            残酷的市场经济压迫让工农结不了婚生不起孩子,工农没有“子弟”了。

            毛主席领导下,一家有三四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老邓的路线,一家能把一个孩子养大,有的还能两个。

            现在,新生儿数量断崖式下跌,哎。

    • 家园 不太符合事实

      建国后,文革以前,中国进入体制的主要途径还是以高考为起点

      这句不太符合事实。新中国政权的基层控制力是前所未有的强势,需要大量的干部,文革前中国的大学生太少了,还要满足工业化需要,优秀大学生往往优秀分配到科研院所和大型国企,真正进体制的是少数。

      俺没有具体数据,但是个人的估计,文革前体制内干部的主要来源是:

      部队转业干部;工人提干;知青提干;农民提干。

      通宝推:老老狐狸,
      • 家园 你大概误解了提干

        提干只是在一线工人大头兵的基础上有了小小的转变,并不是让你当领导。至于领导干部,从建国到文革才十七年,各级领导都是解放前就参加工作的,你当兵当工人提干能提到哪一级?绝大多数所谓干部其实际地位在本朝以前连九品官都不算,就是衙役类的。另外,研究所工厂当时就是体制内,有时间你去研究一下中国90年代后常委委员的简历,有多少是从那个时代的工厂上来的。

        以王洪文为例,他51年入党,60年才提干,62年进入工厂保卫科,一直到文革,在工厂的保卫科也没当上领导。也就是说,王洪文这样的工人(还是解放军出身),干了十几年,也就是衙役(其实这还是高估了),如果没有文革,终其一生,应该九品也混不到呢。

        首先,王洪文的能力,肯定属于佼佼者之列,不太可能是因为他办事不力而一直升不上去,而是普遍情况就是这样。第二,王洪文先是花了十年才完成了入党到提干,后来又原地踏步到文革。对于一个出身没什么问题的大学生来说,入党并不是难事。然后分配到工厂,就是保守地说,地位在人生踏上社会那一刻恐怕就不比已经干了十五年的王洪文低。更何况真正的政治快车道并不是在工厂当技术员,比如当领导秘书什么的,这对于王洪文这样的出身背景来说,是想也不敢想的。

    • 家园 可以考虑恢复劳卫制嘛

      “劳卫制”,全称是“准备参加劳动与保卫祖国体育制度”,是1954年至1958年国家推出的一项为增强青年学生体质而颁布的一项体育标准和培养制度,目的是培养健康、勇敢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祖国保卫者。“劳卫制”分为一、二两级,取得一级证书后,再努力争取二级达标。全国的大中学生都必须按照要求参加体育锻炼和测验,这在当时是学校的一项政治任务,也是评选“三好生”的头条要求。测试项目有百米(或60米)速度,1500米中长跑速度、游泳100米,手榴弹投掷、引体向上、跳高、跳远等十余项。达标的学生可以在衣服上别一个金属徽章,煞是羡慕人咧!

      贺龙当年搞的这一套劳卫制度贯彻下来,工农子弟的体能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当选三好学生也有优势啊。不过经过这几十年围绕高考的教育和留守儿童等问题困扰,工农子弟是否还有体能优势很难说了。

      通宝推:铁手,青青的蓝,
      • 家园 虽心里不舒服,但不得不承认

        富裕家庭出生的孩子,素质全面优于贫家子弟,无论是学习,还是体育,无论是情商还是吃苦耐劳的品质。

        当然,我说的是统计意义上的,不是个例。

        从逻辑上思考,这是理所当然的,从事实上观察,无论我本人的经历,还是这些年观察到的孩子的经历,无不印证这个事实。

        体育运动,不是每天跑跳就能提高成绩的,需要科学的训练和充足的营养,富家子弟在这方面无疑占据更为明显的优势。

        思考来思考去,高考的题目尽可能出一些不需要多少师资力量、只需要个人大量练习就能考好的题目,对贫家子弟来说,反而更加公平。

        • 家园 老话说的就是"穷文富武"
        • 家园 是滴,现在许多一般家庭的父母不会教育孩子了

          在推崇“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的媒体风气引导下,许多家庭明明条件一般,却信奉什么“女儿要富养”之类的理念,弄得女孩一个个仰慕高富帅,视穷人为仇寇,既不会持家,也不愿育儿,明眼一看就是废物一个。男孩也从不琢磨谋生技能,终日网吧游戏伴随,眼睛里看不到对生活的憧憬和奋斗的渴望,对操劳的父母毫无感恩之心。

          好怀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那种教育环境氛围。

          • 家园 父母也没有摆正自己的地位

            忙总原来有句名言,说他自己就是蓝领工头,刘跨越也是蓝领工头,本猫花了十年时间,才自认为算是理解了这句话。

            换句话说,河里的人,不出意外的话最多也就是蓝领工人。至于社会上的家长们,多数应该连蓝领工人都不算。明明自己连蓝领工人都不是,还天天富养什么的,这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

      • 家园 这个真应该恢复

        前几年太不重视体育了。

        不过这一两年好像又拐了个 U turn,有些地方又非常重视体育的样子。

      • 家园 本猫觉得根本问题不是人工制造KPI

        你真的玩体育。真的体育好是靠天生,越顶尖越是,其实这一点不宜提倡,否则就会造成巨大的不公。你可以说就是占百分之N啊,问题是真正顶尖级别的选拔,一分两分都是要命的。不完全靠天生的体育品种那就要后天训练,老实说,那些玩意穷人没钱也没时间玩,更请不起那些能出成绩的教练。

    • 家园 你对上个世纪上升通道的理解是错误的

      一直到上世纪末,高校扩招以后,高考才成为上升的主通道。

      在那以前,高考之外的上升通道有:

      1,参军。毛主席说,解放军是个大学校。事实上,解放军也确实

      发挥着学校的功能。每年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青年进入部队,其中

      有一部分就入党提干,这是一条很重要的上升通道。

      2,招工。毛泽东时代,工人真是领导阶级,所以招工也是一条上升

      通道。而且进入工厂以后,也有上升空间,也有可能转成干部身份。

      3,中专。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专毕业就是干部身份了。所以农村

      子弟很多更愿意上中专。当时大学太难考,而中专命中率要更大些。

      4,农转非。以前一直是有计划的将农业人口转成非农业人口。这条通道

      达成的上升度不太高,但是也挺重要。因为进入城市以后下一代的教育会

      更正规,机会也多一些。

      改革开放后,这几条通道都有所削弱,但是老邓开启了“打工”、“下海”这样

      的经济上升通道。到加入WTO之后,经济通道的重要性就更强了。所以,一直到

      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大家的上升通道还都挺多的。我曾经在西西河写过一个帖子,

      把上升定义为“财富、知识、官位”之一的显著上升,然后论证当时是中国历史上

      上升通道最顺畅的时期。

      另外,你对工农兵学员的认识也是错误的。工农兵学员的素质并不差,也是

      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是他们吃两个亏,第一是入学后大学本身教学就不正规,

      当然也没办法根据他们的情况定制教学方案,所以教学效果不好;第二是他们遭到

      了政治上的打压,搞“社来社去”,本来应该享有的机会就被剥夺了。而老邓他们把

      这些机会转给了后来高考上的大学生们。

      通宝推:方平,qq97,偶卖糕的,拿不准,
      • 家园 中专有初中专和高中专

        上高中专自然是考不上大学,那时高考录取顺序是重点(这个重点似乎仅限于教育部直属院校,大概相当于现在的985)、一般本科、大专、中专;

        但是上初中专就不能说大学考不上,命中率高了。

        85年前能上初中专的,无一不是中考成绩名列前茅者。大都以农村子弟为主。

        这批人以农村子弟为主。他们之所以选择初中专,一是当时高中并不普及,不能就近入学,需住校,就产生额外生活费用,农村家庭承担起来困难,而上初中专有助学金,情况好一些;其二,跳出农门,成为城里人的诱惑力太大。

        这群批人如果继续读高中的话,考上大学应该是大概率。

        这批初中专学历的,都是极聪明的人,而且因为参加工作早,又有学历,混的都不差,甚至混的比同时的大学毕业的好,主要原因他们学的都是实操,工作上手快,更重要的是他们心态好,没有大学毕业的心高气傲。

        另外,从当时国家的发展水平看,大学学的还真不如中专学的管用。

      • 家园 《突围》主要人物都是工人出身

        一个老工人师傅的三个徒弟,后来先后成为副部级国企的一把手,和下属二级单位的一二把手。这个一把手就是工人-劳模-提干,一步步上去的。故事主体暂且不论,至少说明一点,当时工人是有很大上升空间的。

        我赞成保留高考,作为知识分子上升通道。同时,也应该保留工作中的上升通道。互不偏废。毛主席说过,真理只能从实践中来,包括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相对应的,就该给基层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和高校科研院所的人员都有机会得到升迁,重用。关键是要用劳动来考核。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