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扔一小砖头,关于人类的死亡恐惧 -- 神游

共:💬123 🌺66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老狼你说点儿浅显易懂的好不好啊?

        俺读了三遍,得出结论--没懂

        • 家园 就是说阿、有了“我”,就没人会愿意舍弃了

          不想死,就是对丧失自我的抗拒。

          “我”这个概念,动物乃至植物都有。

          所以要从这里入手寻找对死亡、对自我失控产生恐惧、以及进行对抗机制的原因的。

          俺把“我”的形成、比喻成一张白纸上画一个圆的动作——看似从平面(白纸)上独立出来了、实际上还是平面的一部分......一种错觉而已。

          不怕死呢,就是说这个圆意识到、把自己的边界打破、消失的并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限制而已。也就是说阿,自我的丧失,并不是不利益,而有可能是走向无限(归回整个平面)的捷径呢。

          所以俺就不怕死。

          • 家园 这个比喻有意思

            不知道我的理解和你的本意是否一样。我觉得这白纸就是自己的肉身,而画的圆则是“我”这个概念。

            我以为自我都是主观的,所以必须依附肉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佛教说人的身体是个臭皮囊,我是不以为然的。主观的形成必须依赖感受,而感受是离不开身体的。意识的载体,大脑,也是身体的一部分。

            因为自我是主观的,所以纸上画的可能是个圆,可能是个方形,也可能是个三角。

            想想,也觉得自己并不怕死。我倒不以为把白纸烧成灰了,上面的圆还能存在。那就是没有了。为何对自己的消失并不害怕?因为我觉得这是天地之道。而且我觉得死也有多种死法,有在恐惧中死去,有在不甘中死去,有在无奈中死去,也有在安详中死去。如果可以死得安详,为何害怕?

            • 家园 关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科学家原来以为波动必须有媒介

              比如声波是物质的振动, 所以必须在气,液,或固体中才能传播.

              后来认识到光也是一种波动, 所以人们想, 光一定也需要媒介的, 比如, 空气, 玻璃, 水, 等等. 但是, 光在星际的真空中也能传播. 那么, 什么是光波的媒介呢? 于是人们提出了"以太"的概念.

              ...

              最终科学家知道, 光波无须媒介, "以太"乃子乌虚有.

              希望这段科学史能给兄台一些启示.

              • 家园 恩,说得不错

                我说的呢,都是在我现在认识、理解的范围内的。如果哪一天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我说的话也就不同了有一点呢,我不会说自己都不能理解的东西。科学好像也是这么发展的吧。

                科学家现在认为光的传播不需要媒介。想想很有意思,光是可以观察到的,应该算是“有”。它的传播不需要媒介,“有”可以通过“无”到达别的“有”,比如我们这个世界。那么当“有”通过“无”的时候,“无”还是“无”吗?

            • 家园 del
          • 家园 这回明白多了

            两点。

            一、“‘我’这个概念,动物乃至植物都有。”能不能多说说?因为迄今为止我看到的文献中动物是否有“我”的概念还是争论阶段,没有定论。兄如此肯定一定有你的道理,建议单独开贴多说说。

            二、最后一句,俺坐在这儿时也这么想。但是俺不能确定这是不是真的。就是说如果刀驾在俺脖子上时俺是不是还能不怕。

            • 家园 关于哪些动物有自我意识, 转一篇文章

              镜子中的自我

              ·方舟子·

              有些人在为伪科学辩护时,常用的一个理由是:科学哲学界对什么是科学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怎么能判别科学的真伪呢?如果这个逻辑能够成立的话,我们也可以说没法判别人与非人,因为生物学界对什么是人,也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把人定义为“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其实,自从上个世纪60年代珍·古德尔在野外观察到黑猩猩能加工草叶用以钓白蚁后,这个定义就已经不成立了。哲学家们则爱说人是有自我意识的动物,这显然是想当然地认为其他动物都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事实上,现在已有些黑猩猩、猩猩掌握了语言,能用手语或通过计算机与人类交谈,清楚地表示“我”,甚至组成“我要香蕉”之类的短语。这个结果同时也推翻了人的另一个传统定义:人是有语言的动物。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那时候虽然还不存在会使用语言的黑猩猩,美国心理学家戈登·盖勒普已发明了一种巧妙的办法来测试动物的自我意识:让动物照镜子,看看它们是否知道镜子中的影像属于自己。他在麻醉的状态下在动物的眉嵴上涂上一道无味的红颜料,如果不照镜子是看不到这道红色的。结果,黑猩猩和猩猩会从镜子中发现自己头上有这道红色,并用手指去碰它,再把手指拿到鼻子下好奇地闻一闻。有的黑猩猩还能借助镜子剔牙,甚至好奇地探寻它平时看不到的身体部位。用相同的办法,我们可以测出人类是在出生18到24个月后才有了自我意识的。

              这种自我意识并不是人和类人猿的专利。几年前海豚也通过了这个镜子测试。虽然它们没有手可以触摸,但是会对着镜子游动、摆姿势,探究身上被涂上的红色符号。其它的聪明动物,例如猴子、象和鹦鹉,则没有这个本事。它们显然知道镜子是怎么回事,能够利用镜子中的影像发现隐藏的东西。如果从镜子中看到有人出现在镜子中,它们会知道后面来人了,马上转身看看,但是就是不知道自己的镜像是属于自己的。

              那么它们认为自己的镜像是谁呢?以前人们认为它们是把镜像当成了另一头陌生的动物。不过,最近的一个实验结果表明,这个结论可能太简单了。研究人员让14头戴帽猴照镜子,并对比它们对自己的镜像和对同性陌生猴子的态度。雌猴对镜像显得很友好,看它的次数要多于看陌生猴子。雄猴对镜像有时很友好有时抱着敌意,但是对它的反应也和对陌生猴子不同。如此看来,猴子虽然不知道镜像是自己的,但是对待它又与对待陌生猴子不同,几乎立刻知道镜像不是一头普通的陌生猴子。它们似乎处于从把镜像当成另一头动物到知道镜像属于自己的过渡阶段,或者说,有了模模糊糊的自我意识。

              如果把这些不同动物在镜子前的不同反应排列起来,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我意识是如何起源的:从没有意识、模糊的意识逐步进化到有清楚的意识。一面镜子,就这样照出了意识的真相:它不是什么神秘的、高高在上的、独一无二的东西。我们人类不要太顾影自怜了。

            • 家园 同意动物有自我意识,尤其是高级动物

              植物有,这个对我来说就比较难以想象了......

            • 家园 我想,说不怕死,是对死亡的一种认可、接受

              就是不会让对死亡的恐惧左右自己的思想和生活。

              刀架脖子还是会害怕,肾上腺激素会激增,这是求生的本能

    • 家园 偶现在正处于恐惧中~~~

      淡淡的有那么一点,都是前段时间在河里看什么关于人死以后的变化给吓的!~~~~~~

    • 家园 一点虾想

      俺觉着人为什么畏惧死亡,主要是因为对死后的不可预测,而一旦死去,那么活着的时候经过不懈奋斗甚至是不择手段得到的一切,金钱、美色、声名、权势以及亲情、友情…………都不能带走,这将是椎心刺骨的感觉,也是产生恐惧的原因之一吧。

      死亡的过程并不是令人恐惧的原因,因为大多数人都知道壮士断腕的道理,短暂的痛苦换取长久的安乐或小痛苦换大安乐,人人都会无误取舍的。

      • 家园 菜兄那边蒸包子呢,过去看看?

        http://www.cchere.com/article/492890

    • 家园 俺亲身经历的一次濒死经历

      好像是初一放学,大家知道回家路上打闹是再正常不过了。 在一个路口等着过马路, 一个家伙掐我的脖子, 我以为掐一下就完事了, 也没管, 他可能看我没管觉得没事就接着掐, 过了一会我清醒过来发现坐在地上, 周围人诧异的看着我, 倒也没事,后来想想有点后怕, 不过好像也没觉得特别恐怖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