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米国经济东扯西拉 -- 南寒

共:💬62 🌺399 🌵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通胀杀富济贫这个说法更像是在替富人开脱,

              通胀一来,物价就失控,老百姓直接的衣食住行成本就会大增。而所谓的富人手中现金更多,损失更大的说法完全是扯谈。其实真的富人,不会把自己的现金长期放在银行吃那点利息的,即使是有存款,也往往很容易投入自己的产业,存银行不过是周转而已。

              通胀时候资产增值,而劳动力贬值,这明显有利于资本,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长期都是通胀状态,对谁有利还需要说吗?

              • 家园 你把通涨和滞涨搞混了,通涨是政府手里的均富卡

                你所说的“通胀时候资产增值,而劳动力贬值”是明显的滞涨情况,我说的通涨是物价及工资同时上涨,而且相差不大。这样的情况下,现金储蓄越多,损失越大。

                穷人本来就现金流少,手停口停。无论通涨或通缩,对他们的影响不大,滞涨才会要命。

                中产与富人有现金流,越富,现金流越大,因为按通涨通缩的周期率,通涨顶峰的时候,变现资产,通缩底部时收购资产,才是最佳方案。而这个周期却控制在中国政府和花街手里,所以富人在通涨时期最痛苦,既要保证现金流等待时机,又要承受货币贬值,这是个放水养鱼的过程。而通缩是收网过程,滞涨是竭泽而渔的过程。

                • 家园 滞涨也是通胀,都是不同成因的通胀而已

                  不过就是需求拉动行或成本推动型的区别。比如发钱本意是拉动需求,但结果可能消费者消费意愿不高,比如税负太重等,另外物价涨了谁保证工资同时也涨,也要看不同产业不同周期,哪有那么教科书一样的静态可控,实际效果上通胀就是主要在洗中产,也就是靠工资吃饭与小企业主们,把他们手中的第一桶金及时的洗掉。 真正重资产躺着挣钱的富人抗通胀能力要强过所有人,所以通胀后的结果总是贫富分化更严重,收割的主要是中产,所以从来就不是什么“均富卡”。

                  真正的均富卡是把收割来的钱回馈社会,减轻税负,减低成本油价这些,消费能力与意愿上去了,自然就走出了通胀,大家口袋也都进一步充实。

                • 家园 你只要看看各国的现实就清楚了,

                  没必要去纠结那些理论上的东西,工资增长超过物价增长?财富流向大众而不是少部分资本大佬?也许在某一个小阶段有这种可能,但是对那些“发达国家”而言,还是依靠的殖民红利以及帝国主义红利,和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没多大关系。

    • 家园 美国实体经济早就被超越了

      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己经超过20年了,在犹太资本疯狂炒作下,利用资本进出收割世界游戏目前玩不动了,以前收割中小国家很容易,但碰到和自己体量差不多中国玩不转了(实际上08年以后我们认识到靠量赚钱时代己经到头了,开始了产业升级转型,经过十多年努力,基本上算比较成功),美国目前局面如果动粗可能死的更快,如果拖的话就像得了多种慢性病(三高相同),一个强盛国家有周期律,中国古代,到现代西方霸权,最终毁灭利益集团的贪婪!

    • 家园 社保背后的慨念框架

      社保背后的慨念框架

      看大家讨论社保,细想一下,这个社保到底是什么,还真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

      首先要定义一下我这里说的社保,就是基本的退休金或者养老金,不专门去看老年的医疗需求。另外要说一下我个人只经历过米国具体实施的制度,其它国家只读过书,没真见过。当然真见过不代表明白,而且一般人也不需要明白,拿这个事吵架吹牛的就更不需要明白了。

      再说为什么要用概念框架这个提法,因为一个国家或社会,具体实施起来肯定不会完全遵循一个理论,所以这个概念框架自然和具体的制度不会完全一样。

      这以后还要再加一个限定,就是我这儿只说政府介入而且介入过程中产权发生易手的“社保”。在米国根据政府、雇主、雇员谁介入了、介入过程中产权有没有易手,可以有多种可能性。米国的social security,这边的一部分华人叫它社安,我也没注意过有没有人叫它社保的。具体到这个SS的操作,政府以税的形式从雇主和雇员哪儿收进国库的一个专项账户,然后再以政府福利的形式发出去。基本上是个Pay-Go的现金流,大体上从年轻人那儿收进来,然后发给当年的老人。

      为了防止某些人马上就会跳出来战略批判,我要加一句米国还要其它的养老机制,比如现在占主流的个人税前或税后的储蓄、以及现在越来越少的企业年金。

      回到米国的这个SS,简单地总结一下,可以说是有以下几个基本个机制在里面,一个是政府把储蓄看作一种公共产品强制储蓄,第二个是通过对雇主收SS税,在不完全市场条件下能实现一部分转移分配。第三要考虑到每个人的寿命还不是一个确定数,也起到一个全社会人寿险的作用。第四就是这个养老机制往往涉及到代际财富转移,这里面起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把储蓄转为投资的效率,在一个也可以看成对个体后代的不确定性的一种保险;一些人因为意识形态或者吹牛的需要把社会养老机制说成金融骗局,就是靠片面认识这个代际转移机制。前面的第一条从三和四的角度也可以看成保证这个保险不被风险不同的人钻空子,防止所谓moral hazard。

      由于理论、现实和语言的发展是大浪淘沙一般混杂而下的,所以各国各地区的具体实施的社会养老机制和理论及描述的语言是不能相互严丝合缝地套在一起的,所以描述这些机制的语言就有模糊性,要先定义在具体的语境下然后辩论才有意义。所以辩是不是保险我觉得意义不大。这个混在一起的东西由于历史的原因就有这些名字,接受这个模糊性、想办法去理解它们的语境其实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另外提一个具体的点,就是有人说每个人都有养老需求,所以这就没有不确定性了。第一,即使是成熟的商业医保,里面也有预防之类基本确定的成份,但并没有人强行把它分开。第二如果要硬刚的话,如果一个人退休之前就死亡了,也就没有养老的需求了,所以这里其实还是有不确定性。

      当然,我哆哆嗦嗦说半天,也抵不过网上这些人一瞬间的意难平。

      网上吵架尤其是健政局辩论一般是利用两个杠杠。一个是信息不完全,原因有的时候是大部分人真的不知道,还有的时候是吵架的人无知无畏。另一个杠杠就是这个语言的模糊性,吹牛的人是把这个模糊性任意夸大,妄下结论;而抬杠的人或者不了解这个某个语境下模糊性的倾向、或者完全忽视这个模糊性,把一般性的语义作为一个错误的标准硬刚。

      通宝推:zwx650,rentg,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2023年一季度的数字出来了

      我把以前的先抄一下,好作对比:“

      我们先看当前米国经济的成长史,把2000年前后的米国高科技泡沫到顶的那个时候算作重新投胎,把新冠开始之前算作成人,大概在2001年2季度到2019年底之间。这个期间实际GDP年均增长率为2.00%;用消费者物价指数算年均通胀率得到2.05%;劳动力参与率从67.2%降到了63.4%:这里分母用的是所有16岁以上人口,用20-54岁的核心劳动年龄人口作分母,降幅大致相同,但我懒得自己算了;同期工业生产指数年均增长0.58%。

      从2019年底到2021年2季度,实际GDP年增长率为0.54%,年通胀率为2.81%,劳动力参与率继续下降到61.7%,工业生产年增长率为负值:-3.04%。概括起来就是,通胀追回来了,但生产没恢复。”

      =============新数字的分割线=================

      从2019年底到2023年1季度,实际GDP年增长率为1.60%,年通胀率为4.92%,劳动力参与率回复到62.6%,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回到0.25%。生产在往回追,但通胀在这种增长率下是要惹出问题的。为了控制通胀,办法就是加息缩表,难度在于习惯了宽松货币环境的整个经济体系能不能转过弯来。所以就是这么一种两难:一个选择是容忍高通胀来回到疫情之前的2%增长,另一个选择是以衰退以及略低的长期增长率为代价抑制通胀。迄今为止,联储的主流看法似乎是第二个选择相比而下是个较小的灾难,不可控性也较弱一点。从这个角度看,一个富有讽刺意味的后果就是,老床撞进去的这个地缘战略路线,正好可以延续下去。

      这里另外一个有趣的变化就是劳动力参与率可以细看一下各个组成部分。下面第一张图是青壮年的趋势,阴盛阳衰;第二张是老同志们看破红尘;第三张是白人继续生锈,老床的基本盘不减反增,看谁能把这些人笼络住。

      25-54参与率

      点看全图

      55+参与率

      点看全图

      白人参与率

      点看全图

      通宝推:rentg,桥上,菜根谭,newbird,
      • 家园 硅谷科技公司裁员

        2020-21年的时候因为疫情带来的线上利好,形势一片大好,然后疯狂扩招;2021-22年疯狂挖人的时候赶上通胀,留人必须涨薪,挖人必须翻倍给,人力资源成本暴涨;到了2022年下半年,发现经济形势急转,开始裁员。分享几个数据:

        谷歌:

        · 2019年年底,谷歌全球有119,000员工;

        · 2021年年底,谷歌涨到了150,000,两年上涨26%

        · 2022年年底,谷歌人数接近187,000,相比2021年上涨25%,1年涨了25%

        微软:

        · 2019年年中,微软员工不足15万;

        · 2021年年中,微软员工大约18万;2年增加了3万人,增幅20%

        · 2022年年中,微软员工超过221,000人,一年之内增加了4万人,增幅22%

        Amazon

        · 2019年,亚马逊 798,000 人;

        · 2021年,亚马逊员工大1,608,000;2年翻了一番

        · 2022年,亚马逊员工1,541,000,可能统计时已经开始裁员,快递员是主流。

        Meta

        · 2019年,Meta 员工 44,924;

        · 2021年,Meta 员工 71,970;2年增加了2.7万人,增幅 60%

        · 2022年,裁员前有媒体报道 Meta 员工超过87,000人,半年又增加了1.5万人·

        如果对在职的人来说,裁员影响没那么大。因为大多数大厂裁员,像Amazon裁也是非程序员居多,被裁了的程序员,拿补偿都不少,而且很多人都可以找到下家,国外35岁现象并不明显。

        最难的是应届生。无论是找实习还是找全职New Grad。freeze + 缩招,导致整体留学生找工作变难了太多。

        ————

        与国内情况类似,好几家美国互联网公司裁撤关停了中国分部,解散清北程序员,加剧了一季度的就业危机,挤压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空间。还有这两天了解到一件事,北美互联网大厂裁员,导致很多美国名校留学生拿不到工作签,也回国卷了。进一步压低了国内的工资。

  • 家园 水池管理员的诗和远方

    金融泡沫自个儿能不能把整个经济爆了呢?炮大爷和他的两个前任一直在搞长期性的金融宽松,共和党在老床时期搞了个大减税,疫情期间先是老床、后是板凳都搞了很多或者短期、或者长期的福利补贴。我大体同意的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实体经济找不到增长点,除了给穷人救急的那部分被消费掉以外,剩下的一部分被压在银行系统里,另一部分就流入了金融市场。这种观点可以解释两个现象:直到现在整体通胀一直不难看,但米国的股市相对于实体经济已经严重超值,用各种传统指标衡量都估值过高。

    在这个大背景之下,金融市场定值过高本身就成为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但迄今为止在两方面都还没有恶化。一是这个膨胀并没有影响到实体经济,二是即使限制在金融市场里也还算波澜不惊。虽然中间也有赌比特币的、也有信马应龙秘方的、也有拜木姐姐的、也有以小博大要在若干网红股票上爆空头的,但都没形成全局性的疯狂投机。同时,管理机构有九十年代LTCM的经验,可能搞得再缤纷多彩一点,大概也能收得了场。当然,还是有若干概率大于零的因素。

    先看一个概率很小的事情,就是激情踩踏市场。我记得听一个老兄说,这些买网红股票的钱加在一起可以把苹果买下来,大伙儿要是豪情上来了真这么干,也说不定会发生什么事。反面的例子就是大伙儿忽然都失去了理想、不想再玩了,说我们股票已经赚得够多了,都取现消费。

    这种激情性发散思维有助于某些人极度亢奋或者极度愤怒,对当网红网白或者被网红网白有帮助,除此以外对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情况下把人绕晕的时候多、让人想清楚事情的时候少。这时候怎么办呢,就需要个套路。这个套路就是我上次跟老铁抬杠时说的,股价等于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

    作为一个企业,能够流到股东那儿的现金流来源于公司的利润。这两年公司利润总量和相对于销售或者营业额的利润率都在持续上升,但问题是会不会继续上升?虽然有了套路,也还不能保证大家都意见相同,好在我看到的这些不同意见是来自于靠这个混饭吃的人们,不像网红网白们,虽然意见不同,还没功夫先是相互间破口大骂、然后对着路人戟指大骂,只是自说自话。有人一二三四五,说利润还会往上涨,我看过来多是赌各种生产率因素。也有人五四三二一,说这个利润无法往上涨了,我看过来多是说各种动力都已经强弩之末了。这个生产率等等牵涉到长期因素,我们以后再说。

    有一个双方都无法否认的拖后腿的指标就是市盈率,就是股价对每股利润的倍数,就是说你现在要出多少钱才能拿到这个未来的现金流。这个指标这几年越来越难看,业内混法吃的兄弟姐妹们一直在想各种套路来解释,总是墨迹未干,市盈率又超新高。但是你要是不仰着脖子看诗和远方,就看电视上的几位爷爷奶奶,倒也能基本心安。当然不是随便看哪个爷爷奶奶,早年的时候要看的爷爷叫该让四胖(就是老本说的绿锅,虽然我个人偏好翠锅),然后是笨不难看,然后又是椰奶奶,现在是老炮主席、大名鸡肉馍泡。这几位爷爷奶奶是米国联储的各任老大,水池水量管理员,我们小时候做奥数题都知道,四胖爷爷的管子每小时抽水20升,不难看爷爷的管子每分钟注水为水池容积的0.25%,多少小时后你们家地下室水位就能上升到1.2米。这二十年来几位爷爷奶奶抽水的时候屈指可数,大多时间悬梁刺股地在放水,把利率搞得低低嘀嘀滴滴低低的。这个利率一低,我们前面说的算股价的折现率也跟着水涨裤腿深、越来越低,这个折现率是这个算式里的分母。这时候奥数又起作用了,只要分母降得快、一直追求低级无穷小,这个分数就能只升不降。

    但是总有不小心落枕的人,然后去找中西也好、找西医也好,说不定就碰上个大夫建议说你没事就把脖子仰仰。说不定那次仰脖子的时候,就看到了诗和远方,然后就惆怅了,琢磨这个利率总这么低,最后会不会出问题啊?

    • 家园 你看茅台会跌下来么?楼下认知是对的。

      资本只会往更安全的或者收益率最更高的地方聚集,直至重启。

    • 家园 即使美国经济崩溃,美股还是可能会上涨的

      我想通了,再也不期待美股熔断了。

      之前的思路是美股已经是高估的立方了,市盈率这个指标已经要扫进历史的垃圾桶被市梦率代替了,股东们会产生变现筹码的念头。

      现在再想,他们卖出股份得到的是什么?当然是现金,现金就一定比股票更加安全保值吗?细思极恐。

      有一种可能是,即使有一天美国不在了,美国的跨国公司们还在。

      尽管有几亿部手机在几年内将由安卓系统转换为鸿蒙系统,但是谷歌股票的安全性保值性仍然强于美元也未可知,谁先变成废纸很难说。

    • 家园 美股就是左脚踩右脚上天

      企业利润上升带动股市上涨,股市上涨的投资收益造成企业利润上升。脱离经济基本面,脱离地球引力。

      没有人去捅破而已,当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小孩有什么好处?坏处倒是很明显,成为全民公敌。

      于是大家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假装原有的共识机制仍然有效,假装美刀还是美金,直到某只蝴蝶🦋扇了一下翅膀。

      • 家园 请教一下

        “股市上涨的投资收益造成企业利润上升”,如果方便的话,能分享一下这方面的数据、报道或者研究吗?谢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