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省研究机构的年轻人 -- 方平

共:💬261 🌺1746 🌵2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是的,山东地区已经是试点了,企事业单位从2004年左右开始发的奖金按照

      职工入职年龄开始从未来工资中扣,倒霉的是刚入职的年轻人,福利还没怎么享受就需要按照一定比例扣薪水了,比较疑惑的是那些刚退休的是不是也要从退休金里扣,据我老爸说这么一扣 一千多就没了.... 虽然老两口不至于生活质量下降,但总是觉得怪怪的。

      • 家园 湖北的情况比山东等省更严重

        这位年轻人说:“山东 河南 江西 奖金占2-3成。湖北薪资体系出了问题,在全国是个特例,奖金和工资倒挂了(工资低、奖金补),奖金占五成。退奖金的话,一年的收入缩水一大半”

        所以湖北现在只是先停发奖金,暂时压着没有退奖金。

        • 家园 刚发了去年前年的精神文明奖

          当时缺的,现在补,没说要退

        • 家园 你这个数据不对

          南昌起码年底的钱占一半(10.5个月工资),关于公务员的收入,qnzz上一搜就能出来。

          因为规范之前,像红谷滩、新建、南昌县之类的地方发钱都是大把大把的发,年终各种奖金发下来都不止这个数,然后这两年规范之后,大家一起发那种10.5个月(当然单位之间会有部分区别,但是只要不出大问题,都是在9-11.5个月之间),年终一发就是六七万打底(真正算奖金的时候用的是全额的平均,而不是你说的四五千的基数),然后大家的到手几乎都超过了10,我们进贤和安义算是比较差的,现在大多都超过了))

          奖金占两三成的,那得是下面县里,还是条件比较差的那种,平时工资一个月三四千,年底有个一两万,一年折算起来有个五六万。我老家东北地级市普遍就是这么个行情。但就算在东北,这也是是很硬的收入了,普通工人一个月大把两三千的。

          通宝推:四十千,薄荷糖家族,
    • 家园 翰林院,省属

      即便是庶吉士也没有几个钱的俸禄,但是没必要愁,至少不需要攒钱。

    • 家园 这才是真相

      博士毕业工作十年,工资在一万到两万之间,是京沪政府、高校、研究院所的大多数。在更小的城市(消费更低),收入更少。

    • 家园 看得我心情挺沉重的
      • 家园 你是人上人,对他们有阶级感情

        我们北京的社保退休工资,一个月3000多的一堆一堆的。

        北京大学毕业送外卖的,月工资6000-7000多,跟人合租房子一个月要2000元。

        我们邻居一家做彩钢工程的,工程款收不回来,被供应商告到法庭,房子被抵债了。

        -------

        在印度社会顶层看起来,底层都不是人,不值得同情。

        国内的副国级越来越像印度的顶层了。

        通宝推:ccceee,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二线城市民营公司一个月大把三四千工资的

          我老婆的表弟今年高考,文化成绩不大行,高三转艺术生。这种突击学的艺术生,艺术上也没啥追求,进了大学都是学设计。

          我有师兄在高校里面教书,报志愿的时候还专门问了一下,他建议学师范,将来混个教师编。可惜小孩看不上当老师,非说要自己闯一下。

          我搜了一下,像他这种学设计的本科毕业生,市场上是什么价格呢?一线城市,资本家良心点,一个月到手六七千应该能有,二线想到手过5000都很难,武汉、苏州、长沙等等。工作强度对标996,人也学不到什么东西,老板纯拿人当机器使。

          中国年人均可支配收能过6万,我搜到只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苏州、南京。南京还是去年第一次过6万。这几个城市里,公务员最穷的,一年到手也有十一二万。苏州当年因为发钱太猛,导致公务员队伍里有点良心的,自己都过意不去了

          点看全图

          通宝推:海峰,薄荷糖家族,
        • 家园 我啥时候又升级了?

          我不就是一个中年的油腻IT男吗?居然就变成人上人了?有这等好事?为啥不早点告诉我,让我早点开心也好啊!

          说回正事吧,我心情沉重,并非阶级感情,我从来就认为阶级理论很难进行事实验证。

          很多人不理解的是,政府其实是有提供公共服务的功能的,这些服务表面上看是免费的,但是,实际上,我们缴的税(并非单指个人收入的税,包括购物产生的间接的增值税等等),有相当一部分为这种公共服务买单。其实就是一种交易。

          交易就是一分钱一分货,假如公职人员的收入下降,服务质量必然跟着下降,普通老百姓日常所需的服务可以推断也会跟着下降。

          另外一个可推断的是权力寻租的现象跟着会增加,这是由于某些部门主管负责人的收入减少了,必然会另外想办法创收,我不会高估人性,这方面就不多说了。

          这两点就是我心情沉重的原因,都可以验证,希望我是白担心了。

          • 家园 从个人经历看很是赞同

            有两个事例感受颇深:

            2000年代初,有次某厅级退休后,几个相关国企的领导请他吃饭,饭桌上他就半开玩笑的说“我在位的时候,你们经常蒙蔽我哈”,有个国企领导马上开口说:“你是我们学校的老学长,又是某研究院干过的,我能蒙蔽得了您吗?现任的某某专业比您差远了。”

            2010年代,某博士嫌收入低了,于是跳槽到企业去了,有次到原单位申报,和接任他工作的人打交道。下来就说:“什么都不懂,还要我教她”。

          • 家园 这不就当年的“高薪养廉”么

            也不多说吧,就举一种情况,真实发生过,现在估计依然存在:买岗位。请问以懒厨兄对人性的理解,某人花了比如30万买了个科长做,上任之后,首要任务是什么?

            价格要合理。

            • 家园 人性来说,必定是先把本钱赚回来

              先说官职的岗位。

              卖爵鬻官是各个朝代灭亡的前兆了,这是制度性的腐败,既然允许卖个科长的职位,一般也会默认允许对方把本钱赚回来,买家也不笨,对行情有了解的才下注。

              以我对中国社会的粗浅了解,这种腐败也分不同情况,一种是交心先交钱,大家坐同一条船,以后有钱一起贪,就是所谓的窝案,一查一大串。

              另一种是有贼心没贼胆,买官的人只是图个安稳的职位,不用担心失业而已,这种多数是清水衙门。

              这种情况,我个人的观察,这几年应该有较大的改变,风气应该是比较正了,不会明目张胆。

              另一种是工作岗位的买卖。

              这个是已经市场化了。前两年,我曾经遇到一个客户,他的生意,就是到各个相熟的国企,找空缺岗位,例如,航空公司的地勤,地铁的安检等等,找到了,就招人做岗前培训,他跟中介不同的是,应聘者必须要参加他的培训课程,3-5万块不等,但是可以保证入职,入不了职可以退款。

              我个人认为他的培训课程完全不值那个价钱,算是变相购买工作岗位了,据我了解,他的生意还是很不错的。

              • 家园 高薪养廉的问题就在于此

                理论很好,现实就是狗屎。

                有没有发现,喊收入低工作辛苦最大声的的,都是高收入群体。那些收两三千甚至低于两千还没社保的,甚至直接被否认存在。

                你在深圳下工厂,按说你职业问题,下到小微企业的机会不大。不过无所谓,有机会不妨了解一堆,基层普工的收入,月(高时,低时,大致平均),年,年均。拆算成时薪是多少,折算成每天8小时是多少,折算成每周40小时是多少。

                其实很多事并不难了解。也许了解后会有点不同的想法。

                通宝推:海峰,
                • 家园 这么说吧

                  高薪不能保证养廉,低薪肯定不能养廉。

                  养廉跟工厂工人低收入是两个不同概念。工人并不掌握什么资源,贪无可贪。政府官员不一样,他们的职责是提供公共服务,手头有资源,权力变现容易。

                  我想说的是,他们的薪水,跟所控制的资源大小相匹配的话,贪污的机会成本高,薪水偏低的话,贪污的机会成本低。

                  影响机会成本高低还有制度方面的因素,制度设计得严密,同样会提高机会成本,在另一方面,过于严密的制度,又会影响效率,容易导致官僚主义,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观察到的,是政府这几年努力在推数字化政务。

                  这几天我又想了一下,斗胆猜,也许是数字化政务已经去到一定程度了,政府不需要养这么多公务员,用低薪把人给赶走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