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记六十年代一次农民进城 -- 天马行空

共:💬137 🌺900 🌵8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有个问题啊

        关于毛主席退二线,到底是啥时候的事,现在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肯定不是63年。

        有说八大后的,有说辞去国家主席后的,但最晚也是说7000人大会后,那是62年。

        此外,62年后日子逐渐好过,主席是预见了的,倒是修养等人认为日子短期不会好起来,要不咋会62年中又批“黑暗风”呢。

    • 家园 农民工暂住证的血泪史

      老毛时代,在外面居住,很多地方需要开暂住证明,但没有形成制度,一般开这证明也不收费的。

      改开后,广东由于经济特殊地位,流动人口指数增长。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大家一拥而来,广州、深圳等地方人口大增,治安日益复杂,原来的暂住证明已经不满足要求。

      深圳毕竟是特区,政策灵活,公安局灵机一动,外来人员这么多,管理困难,为了什么学雷锋给他们免费开暂住证明呢?向他们收钱不好吗?结果,在八十年代中期,暂住证明正式化。

      八十年代暂住证的收费我不太清楚,但九十年代中后期,我知道在广东很多地方,办一个一年期的暂住证,差不多近百元。现在看起来近百元不多,但那时候,一百元差不多是一个节省点的厂哥厂妹一两个月的伙食费,谁舍得花这钱啊?

      政府当然知道大伙不舍得花这钱,所以规定,外来人口每到一个地方,七天内必须办暂住证,以车票为准,没暂住证的一律收容审查,遣返原籍。暂住证还要有工作的,盲流可不能开,这一点还是和老毛时代相同。

      我刚出来工作那几年,时不时在街上见到查暂住证的。如果没有暂住证的,抓起来罚款。如果有熟人保,一般交两百罚款,补办暂住证就行,在派出所过一晚就回来。

      如果一时联系不了熟人,那就要到收容所,可惨了。首先,被进行“挨一百杀威棒”这样的处罚免不了,其次,住收容所的时间越长,罚的钱越多。2000年初的时候,我知道广东大多数地方收容所每天的住宿费,伙食费就要上百,比住小宾馆的钱不会少,至于收容所里的伙食条件住宿条件嘛,不说也罢。此外,出所时还要交一笔教育费。如果被收容时身上有值钱财务的,最好也交一笔保管费,让收容所帮保管,否则可能最后一分不剩。一般住一个星期收容所,花费要近千的。在住收容所期间,大多数人基本上每天都会挨揍,就是为了逼家属早点来赎人,罚款入袋平安。

      这么高的罚款,当然并不是每个被收容者给得起的,对应那些实在榨不出钱的,一般会狠狠地揍几顿之后,像卖猪仔一样卖给被收容所原籍的一些收容所,让他们向家属索取钱,名其名曰“遣返原籍”,或者卖去打石场等场所做苦力。

      收容制度差不多执行了二十年,其中不要说血泪,就算人命,都发生了好多起,但都没有闹起什么波浪,直到2003年孙志刚案,此人在收容所收容期间被保安、仓霸殴打致死。

      过去死人没事,但由于孙志刚是大学生,那时候又是网络刚刚兴趣,南方都市报把这事情捅出来,引起滔天巨浪。鞋底、营地那时候刚刚上台,需要扬名立万,对农民工危害最大的收容遣返制度才寿终正寝。

      通宝推:赤之忤逆,阴霾信仰,迷途笨狼,
      • 家园 广东并不代表全国。我只听说广东会关没有暂住证的,还有昌平挖沙

        其他地方从来没听说。

      • 家园 暂住证

        这玩意我办过两次。

        一次07还是08年,在昆山,一个中年妇女找上门办的,收了一张照片和十块钱的样子。

        一次12还是13年的样子,在上海青浦。去社区办的,芯片式的,好像没收工本费,有20块钱押金,说可以退。后来搬走的时候也忘记这事了。去年搬家的时候翻出来押金和暂住证,看看没用,丢掉了。

        去年弄随申码,发现上面的照片就是当初我办暂住证交上去的照片,汗一个。

        • 家园 收容遣返制度废除之前和之后暂住证收费有很大的不同

          收容遣返制度废除前,暂住证收费不但养活了庞大的治安联防队,还成为派出所小金库、灰色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收费很贵的。

          收容遣返制度废除后办暂住证,包括现在还存在的居住证,收费是要通过物价局批准的,不能漫天定价,原则上只能收取工本费,所以不算贵。

    • 家园 用这证明毛时人性化,太牵强了

      暂住证去办就办了,有什么泪?

      当时城里人从黄浦区到虹口区,也要办暂住证的。

      公安敛点财而已。

      捉赌,捉嫖,办暂住证,是当时公安三大收入,怎么会为难办的人?

      • 匿名 何不食肉糜?

        没有雇主的无业人员你去办个试试?

        为了一天完成多少个指标当街把外地人暂停证撕掉你怕是没见过吧?把云贵川的南方人往北方送也是为了收入?

        只知黄埔到虹口是不适合讨论这些沉重话题的,就象现在许多上海人不理解为什么打工人出钱给父母养老一样,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外地农村老年人的农保是啥样子。

      • 家园 当时办暂住证不是只收5元工本费

        我印象中,工本费不是10元就是20元,而且按暂住时间长短,每个月有收多少钱。

        我记得在90年代中后期,广东很多地方办一个一年期限的暂住证要近百元,对普通农民工来说,是一笔不小的钱。

        • 家园 每月15元

          交完钱在对应月份贴个印花,早知道这玩意十几年后还这么热门真该收藏下来。

          介绍信,暂住证,临时居住证,长期居住证......一代打工人的记忆。

    • 家园 我说说承包后的情况

      八十年代初实行了土地承包,我们那里的农民针对土地唯一的义务是必须种粮食,不许抛荒,最后要交公粮。至于全家种,还是中年的爸爸种地,青年的儿子出去打工是没人管的。在1984年推出身份证之后,去村里开介绍信,去公社盖章不需要了。公粮要交,但是买工分什么的就不存在了。我们那里八十年代出去打工做生意的人,口袋里基本上有几个钱,至少回来的车票肯定没问题的。刚开始承包的那两年,家里粮食就算剩下来也放自己粮仓里以防万一。大概1984年左右,私人粮食买卖也出现了,农民卖粮获得不少收入。我们那里八十年代中期造房热,我大伯,二伯,二姑和我家都是这时期建的楼房,作工匠也带来不少收入。

      我的堂和表兄弟姐妹大部分在八十年代步入成年,他们有的开拖拉机搞运输,有的学了泥瓦匠,石匠在村里务工,有的在江里捕鱼,有的开了小砖窑,有的去温州市里的制衣厂和皮鞋厂打工。农忙的时候才回来帮我的伯父和姑父干农活。

      通宝推:醉寺,
      • 家园 买工分这钱不是白给生产队的

        这是大集体时期特有的土政策,如果现在按某粉的说法,应该算是德政。

        社员不在生产队劳动,但是他本人的公粮以及各种摊派,生产队是要给他交的,那时候交公粮不是个人交的。

        因此,生产队才采取灵活的做法,社员可以不在生产队劳动,每天给多少钱就给他记工分。像我家乡当时每天给1块2,就给不参加劳动的社会按最高工分记10工分。分粮油猪肉等,要按工分来的。

        算下来,10工分一般能值六七毛钱,看起来是生产队赚了,但其实个人也没吃多少亏。如果不买工分,外出打工的社员是没有口粮的,必须需要去黑市买高价粮,价格比市场价贵一倍都不止。

        如果外出打工的社员如果公粮杂税自己交,再花钱去黑市买高价粮油,每天都花费估计也接近1块2。

        所以买工分这样的做法可以说是双赢的,在全国很多地方都盛行。一般价格也合理,但也有例外。

        我看过小岗村带头人严宏昌的回忆,文革时他经常出去打工的,多时甚至可以每月赚上百元。他买工分交给生产队的钱原来四十多元,后来升到五十多六十多,生产队还不满意,后来他也不外出打工了。按理每个月交六十多给生产队,生产队是很有赚头了的,但为什么还不满意,到底是小岗村的人难缠,还是这事压根儿就是严宏昌自己编出来的,我就不知道了。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那时候工作机会少是事实

      要不然也不会有上山下乡的运动了。

      那时候人员流动受到限制,我记得70年代父亲带母亲去北京看病,需要单位开了介绍信才能买到火车票。

      家里的农村亲戚能来城里工厂干个临时工欢天喜地的,好像一个月工资也就三十块钱。

      只是,话要两头说。当时的世界控制在美国和苏联手里。我们想站着挣钱,不想当奴隶,所以他们控制的资源和市场都不对我们开放。我们 的经济主要靠自己原始积累,发展慢是肯定的。

      好在后来美国出于对付苏联的目的拉中国入伙,老毛决定和美国合作,然后才有后续的连续剧。

      当然,老毛如果在,他的开放方式一定和邓不同。

      但是,不管怎么说,邓也拿不到对外开放政策的头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