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投票【原创】主业在国内,但在外上市,为什么?好事还是坏事? -- 铁手

共:💬44 🌺181 🌵1
  • 投票信息

    单选,参与 11 / 0

    在外上市,好事暂时
    2/0
    在外上市,坏事反对
    9/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主业在国内,但在外上市,为什么?好事还是坏事? -- 有补充

    在美国,只要是有工作或是有过工作的,甚至是从来没有工作过的,都和股市有着密切的联系。退休基金几乎每个人都有,而这些退休基金,基本上都会有一部分是放在股市里。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股市是融资获得运作发展资金的一个渠道,对于个人而言,股市就是一个聚宝盆,期望经过若干年后,盆里能够出来一些元宝来获得增值回报。

    美国股市从长期来看,总趋势是上升的。一方面是因为历年通货膨胀,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每年都有大量的退休基金自动进入股市(不管大涨大跌,工资的一部分总是在源源不断的进入股市)。

    股市上升,个人财富也会跟着增加,个人消费能力也有提高,上市公司的收益因为这些消费也会相应增加,股价会因为公司收益上升而再上升。在这个正反馈过程中,股市、公司、个人都得以互相促进,共同受益,形成螺旋上升。

    这里关键的一点是,这个循环不能脱节。脱节就不能形成正反馈。比如买 AMAZON 的股票,就会希望它能够上涨,也就会自觉的只用它的平台购物。比如买 TESLA 股票的,就会尽可能首先考虑买 TESLA 的车。也就是说,通过股市,个人(消费者兼受益人)和上市公司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绑定关系。这种关系,对特定上市公司而言,在盈利上就有了支持底线,更容易获得更好的收益。公司收益好,股票就容易涨,个人就容易有更多的钱去到这个特定的公司去消费。正反馈的循环也就形成了。通过其中的杠杆效应,会让整体财富迅速增加,大家的满意度也会迅速上升。

    以 APPLE 为例。净利润 2017年9月年报为 483.5亿美元,2020年9月 为 574.1亿美元,增幅为~19%。同期,股票价格从 38.53 增加到 115.81,增幅为~200%。以它现在2万亿的市值估算,在这段时间内,社会总财富增值了1万5千亿。也就是说,不到1百亿美元的净利润增值,导致了1万5千亿的社会财富增值。

    反过来,如果这种绑定关系没法形成,互惠正循环也就没法形成。

    所以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一些主业在中国国内,看上去比较有前途,也比较有知名度的公司,会选择在外上市?香港是个特殊例子,虽然是中国领土,但是大部分中国居民并不能直接投资香港股市,所以我这里也算作是在外上市。所有这些在外上市的公司,都自然的切断了前面我所提到的正循环。我这里不提名,但是我所能看到的,在美国股市也许可以投资的,如果不是所有,也是大部分的公司,它们的主业在内地,它们的利润来源是在内地消费者,但是股票增值的受益人却不是他们。同时,在外的股票持有者,也没法通过绑定消费来增加企业利润。像这种企业,发展前途到底有多大?上市选择是不是一种短期自私获利行为?

    若干年前,有相当数量的太阳能相关的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一个个都活龙活现的。现在,它们中的大部分已经不存在了。如果这些公司当初在国内上市,生存情况是不是会更好些?另外,其中的一些,财报可疑。

    在美国,同一行业往往有很多竞争者。比如搜索,就有GOOGLE,BING,DUCKDUCKGO,还有一些其他新兴的。我现在对中国国内不熟悉,但是看上去中国国内的选择似乎就很有限。比如购物,AMAZON,EBAY,TARGET,WALMART,COSTCO,中国国内似乎也很有限。这种情况,也让我觉得很困惑。我本来想,不错,是有公司到外面上市,但是如果国内还有其他类似的竞争者在国内上市的话,消费者/投资人和公司的绑定关系,应该会很容易在竞争中占上风。目前看,各种行业似乎都很容易形成垄断,竞争者没法出现,有限的竞争也很快变成了合并。这又是为什么?也许这个帖七天:老爷子有几个学生,是掌握了核心技术且有能力独当一面的,能说明一些问题?

    大致查了一下。根据股票发行数量的不同,在纽约证券上市,看上去大概每年需缴费10万到15万美元(https://www.nyse.com/publicdocs/nyse/markets/nyse-arca/NYSE_Arca_Listing_Fee_Schedule.pdf),折合大概60万到90万人民币。NASDAQ则首付15万到29万5千美元,年费4万7千到16万3千不等(https://listingcenter.nasdaq.com/assets/initialguide.pdf),折合大概 24万到96万人民币。香港交易所为14万5千到1百1十8万8千港币 (https://www.hkex.com.hk/Listing/Listed-Issuers/Continuing-Obligations-and-Annual-Listing-Fees/Annual-Listing-Fees?sc_lang=en),折合大概11万到80万人民币。上海证券交易所年费为2万5千到7万5千,暂免。科创版更低。(http://www.sse.com.cn/services/tradingservice/charge/ssecharge/)(顺便吐槽一句,交易所的网站居然还只能通过 http 来访问,而不能通过 https 访问。这安全性不可理解。)深交所5万到15万。同样吐槽,虽然 https 能访问,但是只有 http 的正常显示。现在的网络阶段,这样的做法不能想象,无法接受。顺便看了一下,国内一些大网站中,百度居然还可以 http 的访问。

    有点跑偏了。纯粹从商业利益的角度出发,这些上市公司在国内上市的话,证交所年费明显低很多,而且主营业务在国内,和消费者也容易建立起良好互动互惠关系,对双方都有好处,而且从股市杠杆的作用来看,对整个社会的财富增加也有巨大作用。从国内实际情况看,对于高启的房价也因为资金可以有更多去除而减轻压力。更重要的是,目前国内也比较富裕,完全有资金能力进入到股市。但是,为什么,我所知道的大部分新兴有名几乎处于垄断地位的公司选择在外上市?作为个人消费者,国内和国外上市,是否会影响你选择在哪个公司进行消费么?

    关键词(Tags): #国内公司#在外上市#股市#财富通宝推:史文恭,mezhan,方恨少,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主题帖中APPLE的例子有误。

    确切的说,应该是 2017-2020 年净利润总和 483.5+595.3+552.6+574.1 = 2205.5 亿的情况下,而不是“不到1百亿美元的净利润增值”,导致了1万5千亿的社会财富增值。

    虽然不如前文那么夸张,也有7倍的放大效应。

    • 家园 我脚的,中米股市有三点不同

      一是投资机构的逻辑不同;二是上市公司的逻辑不同;三是监管逻辑不同,就是我说过很多次的:中国权最大、米国钱最大。米国股市监管,其逻辑支点是钱;而中国股市监管的逻辑支点是权。

      国内的人喜欢用国内的思维方式,来指导自己在国外的行为、预判、乃至评判国外的事情。很多误解、包括西河现在的多数的战争,基本都是这样的鸡同鸭讲。

      有空展开说。

      通宝推:漂漂2号,
      • 家园 美国股市作为资金储水池的作用大于中国股市,

        等到中国股市也具备同等地位后,会好一点。

        目前来看,创造真正财富的部门能力已经被挖到极限,大量的热钱面临着无处可去的窘境。

        什么稀奇事,都不奇怪。

        • 家园 投资到了国外,如果不危及国家利益

          只是挣钱,不完全赔钱,投资也是可以的,就算支持了国外也可以认了,为国外添砖加瓦,也是可以了。

          这算是一种屈服吧,毕竟国外的资金或者说资本要素确实可以,作为一种保值增值也是合理的,但是,资金或多是值得商榷的。

          如果能够处理好对外投资购买资源的问题就更好了。

          或者部分援外,这个确实有一些难度,在国际规则下,西方规则为主体,我们的空间确实严重不足。

          或许可以偷偷购买一些技术和公司吧。

          比如,这次收购半殖民地乌克兰的马达西奇,还有以前购买瓦良格,都说明了投资海外的难度和受到的太多的限制。

          中国的第二,哎,加油吧。

      • 家园 先说第一个不同:上市公司的逻辑不同。

        米国因为人工贵,靠压榨廉价劳动力致富的可能性基本木有,要想玩大,大多数情况下要靠资本。米国资本为大,没有资本支持,基本没戏,这就是美国上市公司的逻辑原点。

        中国上市公司的逻辑是什么呢,举两个例子:

        一个例子是思妍茶馆里大师兄说的(大师兄是长三角某车企高管,管几百号人,水平很高)。他说他的一个熟人公司上市后,当天就拎了一大提包现金回乡送给老爹,告诉老爹:有钱了,可劲花,花完还有。

        另一个例子是我班次富告诉我的,他一个熟人新三板上市,融了一个亿,然后去找他商量用这一个亿做什么。换句话说:他上市的时候并不完全清楚自己融资要做什么。

        所以我脚得,中国股市,一方把对方当肥猪;另一方把对方当凯子。双方对立大于统一。我脚的老铁是被钓了。

        • 家园 国内外都可以,只要自主,比啥都强。

          在九十年代有个思路,国外进资,本来国企比例还高,然后通过资本运作,结果成了外方的公司了,国内腐败分子和老外皆大欢喜。

          本来是国企占比高么?怎么这样了。

          再有就是收购了公司,企业不升级换代,国内优质部分被玩死,生生放置死了,结果,国外品牌出现,我记得非常可乐好像是这样?还有美加净?等等,数不胜数,这还是改开后培养的牌子呢。

          然后卖掉旧机器,遣散人员,招收新人,或外资,或私有。

          现在很多企业都是这样来的吧,嘿!

          后来是民企借破财的国企的壳子上市,等等等。

          是啊,这种风气怎么来的呢?

          不管怎么说啊,确实,一言难尽。

          作为老百姓,上市后瞎花点钱也是可以理解的,作为管理层,没人管啊。

          还有就看中某国企的土地了,什么技术,产品都不管,就那么放着,就这样,还能上市。

          这就是当年啊。

          现在呢确实好一些了。

          我想说啥呢,很显然,我们中国错过了一个合理的升级改造时期,错过了中端工业发展的较好时机了,这个应该是有利于我国规避一部分中等收入陷阱的!!!

          错过了,当然,也还是有机会,只是时间代价必须要付出。

          而时间是公平的,不等人的,当年如何指责文革浪费时间,我们的后人同样会指责这个时期,实际上,今天已经受到了严厉的批判啦。

          华为断芯就是典型,没法回避,丢脸也没法。

      • 家园 先说第一个不同:投资机构的逻辑不同。

        首先声明下,我不炒股,我的股市知识完全来自于一个朋友。这个朋友是一神人,他是学自动化的,完全把自己的专业技能运用到炒股上。从05年开始,他就把自己炒股的经验和得失编成程序。程序先对股市的过往数据进行仿真,完成仿真后,再用同一套算法对未来进行预测,然后完全按照程序的计算结果进行操作,再然后根据实操结果反过来完善程序,如此坚持了16、7年(他是名副其实的“一直在改”),整个程序的算法非常成熟。过去n年,不要说去年的大牛市,就算一般年景也能达到100%以上的收益。我是了解他的算法框架的人之一(也可能是他太太之外唯一的一个)。

        我曾问过他一个问题:米加股市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半死不活的小公司。我说的半死不活的小公司,市值一般百多万、甚至不到一百万;营收大部分时间是小亏,需要融资补血;每次融资能融到2、30万就是重大利好消息。我问朋友,不少这样的公司能在股市上活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这种公司为啥一直能融到资?

        朋友的回答是:多数大公司都是从小公司长起来的。他的意思大概是:投资机构投的是概率。如果对前景看好,它就会投一大堆小公司,那怕贴钱也让这些小公司一直活着(反正也花不了多少钱),但是只要有一个成了气候,所有在其他小公司身上亏的钱都可以加倍赚回来。

        因此,米国投资机构的基本逻辑是:只要市场前景看好,就开始放水养鱼。鱼死了不要紧,只要有少数长大了,就能赚回来,反正市场是跑不了的。

        这种思路对于机构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个人就不成了,因为个人的网不够大,老铁吃亏就吃在这里(还有国内外公司上市的逻辑也是不同的)。

        而中国股市的逻辑呢,是屠宰场逻辑。盈利才准上市这种门槛,就是要验看入场的猪有没有膘,没有膘根本就不让进。

        ========

        去年最让我后悔的事就是没有跟着上面说的那位朋友炒股。

        我对炒股一直是非常抵触的,除去风险、赚赔不谈,我一直脚的炒股投入的精力和产出的效益不成正比。我买道指指数,不用花精力研究,也能有些收益。如果炒股的话,投入大量的精力,能比买道指多赚多少?所以我一直拒绝炒股。

        去年大牛市,我的那个哥们一直劝我炒股,并表示对我进行技术支持并开放所有的信息,我一直没有为之所动,到了年底,后悔了。后悔的原因有3个:

        1、由于房市踏空,又不敢追高。想起来跟他炒股赚个菜钱的时候,已经回办公室上班了。他主要做短线,在办公室炒不太现实----对我来说,跟他学炒股最好的窗口就是在家上班的那段时间。

        2、我家俩娃,我的计划是等老二适应大学生活后,就开始陪太太满世界转悠。喜欢哪就去哪,然后就地找工作挣个菜钱。去年夏天由于憋在家里,和他交流比较多、也更加深入(我以前和他的交流没有这么具体)。通过交流我发现,如果有他的技术支持的话,我投点钱,挣个菜钱是没有问题的。到时也不用就地找工作,每天在他的支持下可着美东时间炒1、2个小时股菜钱就有了。

        3、初学,都要教学费,哪怕有高手指导也不能避免。去年的大牛市,不用交学费,而且可以建立信心。现在是过了这村没这店了。

    • 家园 因为中国股市是屠戮杀场

      人类的一切罪恶都在这里清晰可见。刚刚表演的是上海电气。

    • 家园 简单说有两个原因

      一是上市条件不一样,国内上市条件不容易满足,难度更大。

      二是上市价格不一样,如果国外上市价格高,吸引力自然更大。

    • 家园 赴美上市融回来的是美元

      在国内上市套出来的还是人民币,天朝爱美金,人民币是自己印的。

      虽然国内资本投资渠道少得可怜,但天朝还是大力引进外企,想得也是美金。

      只要能搞来1美元,就能印出来6.5元勾兑出去。所以赴美上市的都是姿色好的企业,才好吸引到美金

      • 家园 这些融来的美元,恐怕没多少能到中国国内吧?

        我以前的理解,比如阿里巴巴,腾讯,因为接受大量海外投资,这些海外投资需要兑现,因此选择在外上市,方便套现,也就是说,这些融资,恐怕只有极少数量到了中国。

        否则,腾讯在海外有多少业务?阿里巴巴有到底是阿里巴巴网站赚了钱,还是淘宝赚了钱?

        不知道。

        • 家园 在外上市大概还有大股东在海外转移兑现资产的考虑

          和洗钱类似,美国上市的股票帐户得开设在美国吧。筹资转进中国也应该没什么障碍吧。

          为啥赴美上市?国际金融资金富裕溢出,需要找好题材造热点,放大资金得利,这是甲乙双方一拍即合的事。

          美国股市进门门槛低,但是监管比中国严多了,毕竟监管历史比中国长得多,监管法规远比中国严格,很多在国内看来没啥的到美国就是事儿,例如那个阿里巴巴被浙江工商局约谈的事。

          对中国股东来说上市就是赚到胜利,即使出事下市也不是坏事,低价赎回退市,然后转进中国股市。

          因为长期的放水美国股市不能算是正常的市场,长牛短熊是常态,可以说是美国政府支撑的政策市,买指标股应该是个稳妥的选择。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