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都是无产阶级打工仔,干IT的和拉洋车的没啥区别 -- 怒发冲冠凭栏处

共:💬225 🌺1597 🌵3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差不离。。。。

              这么高收入,要存七,八年的钱,才能买得起第一辆自行车??钱都霍霍去哪里了?

            • 家园 从家长受教育水平看,说0.1%不为过。

              82年三普,全国人口10亿,家庭平均规模是4.41人,其中全国大学毕业文化程度的440万。

              这样看,父母都是文革前毕业的本科大学生的家庭,排进前0.1%不算夸张。

              家庭受教育程度高低对家庭成员获得机会的影响,不用多言了吧。

          • 家园 我当然知道农村苦

            这点我从来没有否认。

            我一直想说的是,改开好歹给农民多了一个选择,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我也说过很多次,从计划经济切换到市场经济,肯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会有阵痛,以结果论成败,尤其是对比苏联,应该是成功的了。

            另外,我好奇问一下,你的堂表兄弟、堂表侄甥如今的生活怎样,对比2000年时,是更好还是更差?

            • 家园 懒厨这个问题问得有点无耻。如果你喜欢用20年作为尺度,

              那么对比一下:

              1960年的中国和1940年的中国相比如何?

              1980年的中国和1960年的中国相比如何?

              2000年的中国和1980年的中国相比如何?

              为啥单单拿2020年的中国和2000年的中国比?

              你把改开后的20年时间漏过去,为何?20年可是一代人的时间,你直接漏过去,是不是也觉得那段时间太不堪了?

              --------

              从85年开始,尤其是89年以后,内地农村步步走入深渊,我前几天恰恰写了一个主题贴:

              七天:浅谈内地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的兴衰和政策背景

              一般来说,中央制定政策,应该是有配套的。拿走你的馒头,最起码要给你一窝头。然鹅,那段时间的政策,不仅不给窝头,回头再把你的粥也端走。在我看来,对农村影响比较大的政策有:87年财政包干、88年《土地法》、89年银行退出农村、92年南巡、94年分税制。一串天雷,把农村打进深渊

              2000年洽洽是内地农村的最低点。是的,改开20年后,内地农村到了最低点。

              =======

              现在的状况,虽然吃穿没问题了,希望则更加渺茫了。我那些本家乏善可陈就不说了,举两个有出息的例子:

              1. 我中学同学,师专毕业到乡镇做教师,进修本科后调到县城。在一县之内最起码20%吧。孩子挺出息,本科毕业后考上了和德国的一个合作项目。回国后去了腾讯,咋样,在县城算是很上档次的家庭了吧?根本不可能买起房。他老妈跟我抱怨,抱怨孩子不回县城,问题是他一个德国硕士,到县城干嘛?

              2. 转16道弯的农村亲戚,博士毕业后直接到大家拿做了6年博后,攒了点钱,他父母还惦记用他这点钱给他哥在县城买房(县城没房,孙子根本没法找媳妇)。

              现在的房价,基本把内地农村人上升的通道给堵死了,你觉得如何?

              通宝推:阴霾信仰,空中吴钩,阳春白雪,拉拉的拉拉,高三三班,东海后学,老老狐狸,
              • 家园 对你这个标题表示反感。
                • 家园 懒厨说他母亲回忆70年代物质匮乏,如果用20年作时间尺度

                  那么他应该拿50年代对比70年代,反驳他母亲目前才是。

                  然而呢,讨论80年代的事,他一边用他母亲对70年代物质匮乏的描述忆苦;当俺用2000年前农村的惨状反驳他时,他又用2020年的农村能吃饱饭,让俺们思甜。

                  俺真的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

                  至于俺的用词,

                  咋说呢,前几天有个反派的帖子,后面至少两个跟帖的题目就破口大骂,每个帖子还得花不少;再往前,骂特朗普的不说了,还有咒拜登早死的;再再往前,还有讨论在米国制造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的。

                  俺觉得,现在的西河好像就是这个档次。俺也算入乡随俗吧。

              • 家园 年底太忙,午饭抽空简单写两句

                不是说要跳过20年,说过多次,而是说从计划经济切换到市场经济是需要时间的,对比苏联那种瞬间切换的休克疗法,在宏观层面孰优孰劣,一目了然了吧?宏观层面没啥争议的。

                估计你要发牢骚的微观层面的事情,以你观察到的,这20年有人遭了罪,我不否认,但以我观察到的,这20年有人生活改善了。我不怀疑你的观察是正确的,你也无需指责我说大话,对吧?

                那微观层面要如何讨论呢?只能看趋势,自己观察一下,大部分的人是否生活质量是逐步改善,还是越来越差呢?如果大部分人的生活质量都是走下坡路的,你肯定对,就是说,政府压根不应该搞改开,当年就应该搞计划经济,农民就应该呆在公社耕田。

                辩论应该就是这么简单。

                通宝推:钛坪樽逾,
                • 家园 和平状态下,建国以后人民生活不是一直逐渐进步吗?

                  不要说你用20年作为时间尺度,就算用5年作为时间尺度,从49年建国开始算:

                  54年跟49年比;59年跟54年比;64年跟59年比;69年跟64年比;74年跟69年比;79年跟74年比;人民的生活是不是一直在逐步进步?

                  改开是因为人民的生活没有在逐渐进步?

                  古人说了,“不患贫、患不均”;中国历史上的周期律的源动力就是贫富分化。贫富分化一旦形成,很快会进入正反馈、迅速放大,直到资源耗尽、系统崩溃,不死不休。这是历史反复证明的。

                  --------------

                  而且,我说了:85年以后,内地农村就开始下坡路。俺在这个帖子里提到:七天:浅谈内地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的兴衰和政策背景

                  80年代初,农民也是享受一点国民待遇的,国家财政不仅拨钱给农村搞合作医疗、还帮助农民建立社会保障体制,农村教育中央也给钱、村小也有公办教师。

                  到了90年代呢?

                  农村所有的事务全部由乡镇政府负责,连军烈属的费用都不拨钱了。基层政府开始收旧社会才有的“人头费”。从刚出生的婴儿到80岁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每年都要交几百块钱的“人头费”。

                  到了90年代中后期,内地农村农民真的是绝望了。

                  知道什么是盲流吗?盲流的意思是从农村盲目流入城市的人。为什么是盲目流入?因为农村实在没饭吃,只好盲目逃离。所以那时的民工不叫民工,叫盲流。

                  --------

                  改开前,农民也是有上升通道的。当兵、招工、还有亦工亦农,除此之外,城里人也有下乡的,领导干部、老师也有下放的。

                  现在跟当年比,一个房价就把上升通道基本堵死了。

                • 家园 大部分人物质变好是必要要非充分条件

                  要不你也按七天河友说的考察一下,40-60,60-80,大部分人物质条件变好。如果是的话。“生活变好”应该成不了改开必要性或者改开优越性的依据。

                  同样的类比,概然改开能够得到“过程”的谅解,那么40-60,60-80的一些问题是否也应该得到“过程”的谅解?如是,改开的道义性似乎有那么点说不过去。

                  我不反对改开,我认为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直努力的结果,改是为开服务。但是改开是否理应有比实践中的“改开”有更好的方法?“改开”是否有经验要发扬有教训要总结?“改开”过程当中有没有一些失误或错误需要纠正?私下讨论一下,我觉得无妨。

                  无论前三十年完美说还是后三十年完美说,我都不认同。前后三十年互不否定我觉得是好的。

                  通宝推:老老狐狸,
                  • 家园 这个比较有点牵强

                    纵向比很难得出什么结论,谁都无法假设历史,但是幸好我们还可以横向比。前三十年,中国发展速度,生活水平相当或更高的有多少?后三十年,中国发展速度,生活水平更高的有多少?

                    这个河里之前贴过一个国力变化视频,清末到建国初,中国大致是第九名,1979时候,中国大概是第7或第8名,到2009年时候,中国是第三名。

                    1979年不论国力,以生活水平计,G7和前苏东欧地区超过我们是无疑的,印度和我们半斤八两,亚洲四小龙四小虎也基本骑在我们头上,哪怕是朝鲜也比我们滋润。2009年,生活水平超过中国的还剩几个国家?

                    所以无论国力还是生活水平计,我想不出1979年拿什么和2009年比?

                    • 家园 除了八国联军以外的第九名?和79年的七八名你怎么比的啊

                      前面说国力后面又说生活水平,你自己没觉得说拧巴了么

                      • 家园 那个视频找不到了

                        河里之前贴过,我们常说的一穷二白是一种宣传而不是实际,哪怕民国再烂,中国综合国力从没掉出过世界前十,从清末到1949年,始终在世界第8-10名间徘徊(大部分时间第9)。1949到1979年间,中国一度冲上第六名,但只维持了一年不到,文革后期很快跌落,到1979年大致回落到第七第八名。1979年后,中国火箭窜升,2009年已经超过德国,与第二名日本差距也很小。

                        正是因为国力横向对比1979年和2009年没法比,所以再加一个纬度,生活水平。前三十年中国搞社会主义,贫富差距小,那么总体生活水准总能拼一拼,但是放眼全球,社会主义难兄难弟拼不过,连资本主义后起之秀也拼不过,这个就太丢脸了。而2009年,中国已经可以碾压大部分G7了,所以1979仍旧完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