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推测一下当年为啥选择了“分田单干” -- 钛坪樽逾

共:💬451 🌺3017 🌵6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淮河流域是产粮区

            只要天朝还玩工农业剪刀差,还剪主粮羊毛就不可能跟上工业地区发展的。

            况且现在吃惯了国际低价粮,这些地方又要做粮食备胎地,连修条路都要批几年,想发展是不容易的

      • 家园 醉寺兄,你吓到我了 -- 有补充

        08年,江苏!不是黔贵深山!江苏省的省地干部吃屎的?江苏是富省强省呀!

        不由得想起《高山下的花环》,把“解放”改成“改开”就行了。

        通宝推:醉寺,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广东这个反贼大本营做得好多了 -- 补充帖

        八九十年代,林若谢非他们,就多次直接下沉到农村视察,有组织开展扶贫工作,通过扶持基本建设,扶持特色农业,组织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友好城市结对扶贫。各种手段。粤山区穷是穷,跟08年还住旧泥胚房,差太远了。

        八十年代末曾有风传,把粤北山区划到湖南,以早日追上四小龙,结果受到了坚决反对:这样追上有什么意义?

        • 家园 虽然同属江苏,不过苏北和苏南差太多了。。。

          苏南看不起苏北也是N年一贯了。

          改开以后更是劳动力流出地。几十年没啥变化太正常了,人都进城打工了,就老弱病残留在当地。

        • 家园 醉寺兄描述的这个乡下情形

          不如华北平原多矣。老家京东乡村,90年代初基本上都是砖瓦房了,改开初期农民爽了几年。

          • 家园 九十年代在北京上学,隔壁劳改农场,劳改犯比老家农民幸福。

            基本都机械化了,劳动强度不高。看劳改犯们吊儿郎当的劳动,和不错的气色,感觉比老家农民幸福多了。

            老家还停留在使用人力畜力的阶段,唯一的机械是柴油机,井灌渠灌抽水用,还经常因为地下水位低,干旱缺水没法用。

            九七年华北大旱,我那时候刚上班,回家时候看到老爹已经累的不成样子。接下来九八年大洪水,还好我们那地势高,降水量也不大,没太遭殃。

        • 家园 这个是普通农村的正常状态,不算特别穷。

          老家农村也差不多这样,最辛苦的是生了几个儿子,孩子结婚要各给盖一套宅子,要不然娶不到媳妇。九十年代一套宅子大概两三万,00年代大概八到十万,三四间砖瓦房有围墙有院子有杂物间等等。儿子结婚的话,彩礼等等支出估计还得两三万到三五万不等。

          一家有两个三个男孩,父母这辈子,基本就是当牛做马忙活这些事儿了。也有光顾自己吃喝享受,不攒钱不给孩子置办的,但是这一类基本都会被村里看不起,顺带子女也会抱怨,认为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要给两三个儿子置办这些,基本老一辈就别指望能生活多好。最好的情况是这样,给孩子每人一套砖瓦房,老夫妻在土坯房里住,因为最后实在折腾不起,前面盖房已经欠了一屁股债,等着还。

          老家不少家庭是这个状态,老人住土坯房,子女住砖瓦房。

          一个远房舅舅,年轻时担任过多年村干部,算是非常精明强干的人,三五年前去拜年,还住土坯房。大概两三年前,才自己盖了个比较简易的砖瓦房。

          通宝推:老老狐狸,醉寺,
          • 家园 补充一下,这几年有所改观。根源是转移支付及收入提高。

            背景两个,一个是农村扶贫,和大规模转移支付,让农村的基础设施提高了很多,商业机会就业机会也多了。以前半体制内的老支书,赤脚医生,民办教师,基本都能拿到钱,比普通农民发的多很多,大概是每月一两百和一两千的区别。

            二是农民工收入提高,表兄弟堂兄弟年轻力壮的,有点手艺基本一年能挣到十万十几万,大部分四十岁前在县城和地级市买了楼房,收入上升,开始有些余力孝敬老人,老年人的生活也改善不少。

            负面效果是农村空心化,只剩下极少数壮年人,及大多老年人留守种田,小孩都少见,一般都跟父母外地上学了。

            不过这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通宝推:醉寺,
          • 家园 谢谢。
        • 家园 他这个应该还不是江苏最穷的地方,最穷在宿迁

          徐州比宿迁还是好不少的。

        • 家园 08年...江苏...但是在...北部...

          老上海瞧不起苏北人的...也是苏北穷...

          学校军代表...在市里布置时...要求的最困难的一个县...

          春节前坐着无蓬大解放...到的公社大院...要不是年轻...早就冻得半死不活了...带队的体育王老师给我们三个同班的...选了公社所在地这个村...他乘机跑到供销社门市部...买了两条“大运河”肥皂...他说...城里要票...

          08年前后的干部...已经不了解了...

          • 家园 老哥身体安好!

            我小时比你强,1970年代常坐有篷布且带条凳的解放,这是某些三线单位每一月攒星期天的假到省城及地(市)的"班车"。我那时候小孩一个,坐老爸怀里不占位置,收一角。大人是收二角还是三角不记得了,还记得当时的说法:用单位的车是工人社会主义主人翁地位的体现,收点钱是抵油钱,当时的柴油、汽油要计划、太金贵了。了

            • 家园 七十年代俺那里车价没动过...

              去县里50里...0.48元...

              你那里...单位自备车...这个价确是收一点油钱...

              常去公社借自行车...中午去...天黑前回...自由些...

              一角钱...在集上能买到方圆几十里狗肉大王胡成香那狗头眼眶上面的两块...

              现在想想不够呕吐的...

          • 家园 学长经历了八千里路云和月

            看到了人的复杂性。

            【带队的体育王老师给我们三个同班的...选了公社所在地这个村...他乘机跑到供销社门市部...买了两条“大运河”肥皂...他说...城里要票...】

            我估计河里不少同学在你的位置,就要揭发这个王老师了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