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闻香识女人>>的细节想到常用名字 -- AleaJactaEst

共:💬52 🌺21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从<<闻香识女人>>的细节想到常用名字 -- 有补充

    关于<<闻香识女人>>里面的道德观,我曾有所不解。得到几位的指点后,再温习了一遍影片中几段相关的对话,理解似乎加深了一层。

    电影所宣传应该是所谓的"良知的自由"Freedom of thought ( freedom of conscience , ideas) ,也就是判断对错的自由。

    有两个细节:

    帅哥对中校说:我根本就不喜欢他们几个(所以帅哥的痛苦和义气无关);

    还有一次,帅哥说:我不想当告密者。中校答: 神马叫告密者,这又不是冤狱!(那三人受处分不冤枉)。

    帅哥最终所坚持的,是能在威逼利诱下不改变自己对是非的判断。

    在现实中,其实良知的自由,比起<<世界人权宣言>>里面其他的自由,如人身自由,言论自由等等,更加的形而上,更玄。也就是更不自由。

    我们对是非的判断的自由,其实绝大多数都仅仅限制于自己的内心,不能说出来,更不能做出来----在梦里,啥都有。

    重温的时候,又发现了几个关于人名有趣的细节:

    一是在飞机上,眼盲的中校喊空姐叫"达芙妮",帅哥看见空姐胸牌上的确是这个名字,惊呆了,问你怎么知道她叫什么?中校解释说,空姐用英国香水,有加州口音,名字肯定叫达芙妮----这是不是类似于中国人取名玛丽,珍妮?

    二是帅哥给富二代打电话,对总机说找George Willis。在一旁的中校听见后说:他应该是二代junior,还会有一个George Willis Senior----这个我能理解,富二代家是新英格兰的世家(电影里说住波士顿),贵族气息的名字父子相传。

    于是,我又查了一下演员表里面角色用的名字:

    帅哥名字叫Charlie Simms, 跳探戈的美女叫Donna。

    中校叫Frank Slade,中校的哥哥叫William(是个老公务员),嫂子叫Gretchen。中校兄嫂有个宅男型单身儿子叫Garry,另外有个当销售副总的儿子叫Randy,Randy的妻子叫Gail(中校有意无意叫错她的名字,不知道是何寓意?)

    这些名字大概都是普通美国人,所谓的美国的脊梁的常用名。

    另外,中校自我介绍以前是跟林登·约翰逊混的,还参加过他的就职典礼。约翰逊在中国口碑不佳,是个草根出身的总统。在中校眼里应该是一路人。

    德国没皇帝的日子,也才一百年多一点。当年的贵族,特权是没有了,但有的贵族后代还保持了自己的姓氏。有次,一个公司的秘书递给我的名片上,赫然写着他姓Graf von XXX (某地伯爵),让我十分恍惚。

    德国人的名,也有很强的时代性,像Otto之类的名字,曾经十分常用,年轻人几乎没有用的。自希特勒失败后,德国人常用名Adolf绝迹了。

    由此又想到了中国人的常用名。

    我父亲有一姐一兄,三人出生于1940年前后,他们的名字是县里一位老贡生起的。我姑妈伯父都有名有字,我爸没有。是不是起字还要另外缴费?爷爷奶奶已经作古,无从得知了。

    老贡生的水平很高,名的第一个字是辈分,第二个字都是取自于诗经里面,极其典雅的词。我姑妈和伯父上学后都"以字行",原来的"名"就不用了。

    这么好的字眼,荒废了可惜。所以,我姐姐出生后用了姑妈的名。我伯父的名,则给了他女儿,我堂姐用。

    我外婆是长姐,弟妹极多。有两个妹妹,只差一两岁,差不多同时当妈妈。不过一个去了台湾,两个孩子取名用的是"伦"和"理";另外一个在故乡,两个孩子取名"雷"和"锋"(六十年代初出生时正好赶上学雷锋),叫"锋"的那位还是个女孩,后来改成"枫"了。

    我这一辈,70后,基本上都是单名。

    现在潮流又转过来了。大概一年前,老河友马伯庸在他的微博里写道:

    看了一眼马小烦小学的一年级名单,绝大多数是三字名,个别四字名,两字名极少,近乎绝迹。男名多见翔、皓、睿、宸;女名多见萱、梓、君、熙,公共用字则有子、嘉、涵、轩等。

    看到这条微博,我当时笑了半天。因为几天前正好有个客户想让我给他儿子在德国找个贵族学校上学。客户自己名叫X刚,太太叫X丽,儿子叫子轩。

    还是马亲王犀利:

    马小烦说,那个穿红衣服的女孩叫李梓萱,穿粉裙子的女孩叫刘芷璇,爱拍球的男孩叫赵紫暄,爱哭的小胖子叫王子轩,最漂亮的那个叫赵姿瑄。老师喊一声子轩,所有的小朋友同时会回答“到”!

    通宝推:吸金胡,听松,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2)
    家园 这不是德雷福斯冤案。

    Charlie: I don't even like those guys.

    Frank: Course you don't. They're all assholes. Be a pleasure to squeal on 'em, wouldn't it ?

    Charlie: Yeah, well, I'm not a squealer.

    Frank: "I'm not a squealer." What is this, the Dreyfus case ?

    家园 中校并没有否认帅哥是个liar

    校长---Mr. Simms, you are a cover-up artist and you are a liar.

    中校---But not a snitch !

    Snitch是探子,内线,打小报告者等等,比叛徒traitor要低一级,因为帅哥原本并没有参与这个恶作剧。

    对于撒谎这个问题,欧美的价值观也蛮分裂的。

    出国前,一直听说德国多么严谨诚实。有一次一个中国朋友和德国的开车相撞,责任不清。车祸发生地离德国人住处不远,结果出庭的时候德国人推出了六个目击证人(包括他妻子)----按照我朋友的说法当时附近一个人都没有

    不过呢,说别人是liar 撒谎者又是很大的侮辱,我在德国第一次打官司的时候,律师还特别提醒我说,反驳对方的时候不要说他撒谎了,而要说他没有说真相keine Wahrheit gesagt。要是我说他撒谎gelogen的话,有点像泼妇骂街,反而让法官对我先有了坏印象。

    但是另外一方面,欧美法官对于撒谎者本人,反而有相当程度的理解。伪证是重罪,但是仅仅因为伪证而定罪的极少。

    不过说实在话也好理解,双方既然要打官司,总有一方是说的不是真话,法官也见惯了。

  • 见前补充 4542511
    • 家园 九十年代好莱坞电影就是好啊,就是好,LOL

      99年的《At First Sight》,中译名“一见钟情”,“真情难舍”或“相见是有缘”,属于中二型励志浪漫鸡汤片,改编自真实故事,因为免费,昨晚重温一遍,并说服自己看出点深度。

      三岁前完全失明,视觉记忆里只有一团棉花糖,对人和世界的认知全部来自触觉和听觉,包括盲文版的《花花公子》,这个纽约郊区男青年,是一名度假村的盲人按摩师,总能把女顾客按出呻吟声,工作中偶遇城里事业有成的青年女建筑设计师,一场按摩后,男女青年堕入爱河。

      女青年找来资料,并说服男朋友做复明手术,手术很成功,却带来另一场困惑,因为近乎先天失明,男青年的大脑没有处理视觉信息的能力,对物体的形象,色彩,运动,距离,各种视觉信息,大脑完全抓狂,视觉记忆也约等于零,阅读单词到最后一个字母忘了第一个字母,专家的比喻是,眼不瞎,脑瞎,教科书上资料也不多,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去适应和克服。

      经过几个星期的努力,情况慢慢改善,爱情也在曲折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二人对将来充满美好憧憬,正计划去埃及看塔,去巴黎看楼,这时候剧情又出现反转,男青年的眼疾复发,类似白内障的疾病,这回医生也束手无策,频繁出现眼前发黑,完全复盲的日子按天算,男青年执意返回郊区老家,并到图书馆翻如饥似渴地翻看大量画报图片,然后复盲到来,生活回到从前,而女青年也无怨无悔再次踏足郊区,电影到此结束,片尾字幕显示,现实原型的男女主角成了家,幸福地生活在亚特兰大。

      视力复明,又复盲,色彩斑斓的美好世界得而复失,观众的自然反应是很遗憾,然而影片似乎并无表现这种遗憾,男青年甚至多少流露出解脱的感觉,这或许就是人生和人性的复杂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男女主角的表演,很努力,尤其是男演员。一个健康人表演瞎子就够难的,表演一个眼不瞎脑瞎,这难度不是一般,不过眼不瞎脑瞎是什么样的,估计也没标准,反正这片子什么奖都没得。

      于是,顺便查查,同年99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是《American Beauty》,中译“美国美人”,“美国丽人”或“美丽有罪”,该片同时获得最佳男主角总共5项奥斯卡大奖,值得一看,摆渡简介是“展示了隐藏在美国社会肌肤内的种种“癌症””,楼主有没有兴趣介绍一下,一部很适合重口味小资的影片。

      通宝推:燕人,
  • 见前补充 454231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