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50岁老大爷的爱乐经历 -- 黄序

共:💬104 🌺60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50岁老大爷的爱乐经历 (续7)

      现在各国国歌当中,若论旋律优美,存在感爆表和富于歌唱性,德国国歌应该可以排进前五:

      德意志人之歌

      不过这也不是“德国人”的原创。虽然本国有乌央乌央的大咖音乐家,德国人却看上了隔壁亲戚奥地利家的老国歌帝皇颂,原曲是海顿大叔的皇帝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

      皇帝四重奏

      德国人填上自己的词当国歌了,一点不见外。反正辽鲁自古是一家,二比二平进前八。西德奥地利踢默契球,把阿尔及利亚送回家。

      油管上有两段不错的德国国歌视频,其中原本的第一段找不到了,不过不知道哪个兄弟把两段合并加了个中文标题发出来了。这第一段可以当德国形象片看了:

      德国形象片

      另外东德国歌也是奥地利人作曲的:

      从废墟中崛起

      我觉得也不错啊,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唱。

      那位说你们哥儿几个有抄有借的,连国歌都这样真的好么?我觉得好像也没啥,人正主都没埋怨。

      咱们不妨再举些栗子。

      先从源头说起,这是一首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小调La Mantovana:

      La Mantovana

      天才儿童莫扎特写了首《小星星变奏曲》,开头的主题地球人应该都熟,弹着弹着画风就开始有些变化。比如说这个视频到了4:30处就可以听到La Mantovana的调子:

      小星星

      然后法国人圣桑一听说唉呦这个调子好像不错诶,我也可以用一下。心动不如行动,他的第三首《布雷顿旋律狂想曲》是这个样子的:

      圣桑狂想曲

      我们这届老大爷,上学的时候跟风听交响乐普及课,往往最早接触的曲目之一是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尤其是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是吧?这河水流着流着,La Mantovana又出现了:

      沃尔塔瓦河

      顺便说一句,上边这个视频是油管上我最喜欢的一个,因为视频里可以清楚地看见我老人家高高兴兴地坐在观众席里

      这前后当然还有好多其它栗子就不一一列举了。转眼到了廿世纪40年代,聪明的犹太人呼兰发现咦,我们好像可以建国了耶,还木有国歌肿么行?放狗一搜嗯哼好多大咖用过这个,心说既然大家都辣么喜欢俺们是不是也不用客气了,于是当当当以色列国歌就诞生了:

      Hatikvah

      大伙一听,尼玛,还是La Mantovana!

      话说以色列爱乐还算经常蹿访本地,每回都挺爱来事儿给自己加戏,总是主动在音乐厅里挂起美以两国国旗,开场先奏两国国歌。然后观众席里当然就有很多人跟着唱。有意思的是据我观察每次唱以色列国歌的人数明显比唱美国国歌的还多。

      ~土鳖扛铁牛

      通宝推:桥上,一直在看,
    • 家园 【原创】50岁老大爷的爱乐经历 (续6)

      比起VOA,BBC的文艺范更足一点。

      当时BBC各栏目之间经常用来串联的是这首:

      不列颠掷弹兵进行曲

      这可能是我当年最熟悉的一首敌台歌曲。

      某些特定场合,电台会用上这首:

      威风堂堂进行曲

      曲作者埃尔加写过五首威风堂堂进行曲,其中以这第一首最为著名。尤其是它的第二段主题,至今还经常出现在欧美国家的各种庆典上。这个主题还被文青配上歌词(Land of hope and glory),几乎成了英国的第二国歌。这里贴的是著名的BBC逍遥音乐节最后一晚演出终场前的视频。两分钟的时候合唱团开始演唱Land of hope and glory,观众也随之加入,经过反复最后把全场气氛推向高潮,真是一曲唱尽往昔日不落帝国的无上荣光。

      那位说了,俺这首才应该算是英国第二国歌:

      统治吧!不列颠尼亚!

      也行吧,你长得美你说的都对,这俩都够二的。这一首也是合唱的部分更能带动情绪。顺便说一句,这带动情绪的部分还被阿森纳足球队拿去作了一段时间的队歌:

      好老的阿森纳

      说了半天第二国歌,你当人第一国歌不存在么?

      那当然不能够:

      天佑女王

      我觉得挺好听的。

      说存在感,可能比不上星条旗,但那是现在。

      以前啥情况?不妨听听这些国家(曾经或现在)的国歌:

      德意志第二帝国

      沙俄(1816-1833)

      瑞士联邦(1850-1961)

      列支敦士登

      老挪威(找不着哪年了)

      这只是一部分,还不算那些英联邦国家。

      啥叫存在感?就是虽然各个国家都有各个国家的国歌(请用广东话念一遍),但是他们好多人都抄我的。

      豪横不?

      ~土鳖扛铁牛

      通宝推:一直在看,桥上,
      • 家园 那时莫斯科广播电台的呼号音乐:我们的国家多么辽阔广大
      • 家园 同学你真有料!

        “不列颠掷弹兵进行曲”。从未听说过名字,听起来好熟好像梅尔吉布森电影《爱国者》里英军列阵前进的时候演奏的是这个曲子?

        埃尔加,我认为是英国最伟大的古典音乐作曲家。实在想不出还有哪个比他有更多作品名世。迪斯尼当年拍了一个介绍古典音乐的动画片《幻想曲》。他这首《威风堂堂》是用在诺亚方舟故事里,洪水退去后,动物们从方舟上走下来的配乐。想像雄狮领队,大小动物列队鱼贯而出的样子。还是很应景的。

        《统治吧!不列颠尼亚!》。Britannia rule the waves!不列颠尼亚统治海洋! BBC夏季晚会收尾的标志。每次看现场,听众们随音乐用手上下划动作波涛状, 就知道老少爷们对海上帝国往日还恋恋不舍啊。

    • 家园 【原创】50岁老大爷的爱乐经历 (续5)

      今天说说敌台们。

      八十年代,西风东渐,本身又可以说是中国和西方关系的蜜月期,于是各种敌台也就堂而皇之登堂入室了。美国之音,BBC,澳洲广播电台,等等,都拥有大批的听众。这些电台也确实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优点,而且那时候风格相对温和,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一代国人的思想。

      哦,也有一些火药味比较冲的,比如对岸的三家村夜话,空中大字报之类,此处暂且不表。

      说起粉丝数,美国之音是当仁不让的第一。时事经纬,华府特快,都 “是由何丽达从美国首都华盛顿为您播报的”。当然也少不了英语教学板块,麦克米伦公司的英语900句,大喘气的特别英语,不一而足。

      栏目虽多,音乐却比不上申老师。多数时间就那一首:

      扬基歌

      这首从英国人那里抄来的歌,后来成了非正式美国国歌的没正型代表。

      不记得彭文兰姐姐是否教过这歌,成方圆姐姐肯定是教过的,可惜搜不到视频,只记得方圆姐姐的中文版里唱的几句词:

      扬基肚兜儿别泄气,

      和姑娘跳舞有乐趣。

      你的脚步要注意,

      要跳得使她满意。

      题外话,第一次听方圆姐姐的歌,好像是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歌:

      虾球传

      当年有一道谜语,谜面是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谜底就是上面这部电视剧名。

      方圆比方方,一字之差,那水平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至于正经的美国国歌,词倒是美国人写的(雕像前两天给拉倒了)。曲却也是抄老东家英国人的,大概那意思是你打我,我就唱你家歌,烦死你丫的!

      话说和平年代,一个国家的竞技运动水平决定了其国歌的存在感。从这个角度看美国国歌的存在感是杠杠的。我个人观点,其旋律性也没大问题,就是不太好唱,所以呢平时各种场合会听到各种奇葩的演绎。这说好听点叫free style,说人话叫跑调。

      相比较而言,还是专业的文工团体比较靠谱。就像本地有最正宗的麦当劳一样,本地文工团每年音乐季开幕时演奏的美国国歌最正宗。

      正宗国歌

      如果当天有合唱团在台上就更完美了。

      ~土鳖扛铁牛

    • 家园 【原创】50岁老大爷的爱乐经历 (续4)

      前两天回复河友时,提到当年国关学院申葆青老师主持的央广英语节目《星期日广播英语》,这是当时单纯的语言教学类节目之外的另一种学习方式。

      节目的片头曲:

      音乐的瞬间

      直到现在我每次听到这首舒伯特的音乐瞬间,都还会马上回忆起葆青老师的节目,和她那种极富个人特色的声音。她的节目远不止于语言教学,内容包罗万象,文学、时政、美术、音乐,都由葆青老师娓娓道来,真是难忘的记忆。

      顺便说一句,当年中国最早引进的美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当中,麦克哈里斯和伊丽莎白的死对头,大恶人舒拔先生,多年以后我才知道人家其实就叫舒伯特先生。

      印象当中葆青老师第一次谈音乐,聊的这首美国歌曲:

      This Land is Your Land

      现在大概多数美国的幼儿园还会给孩子们教唱这首歌。当时听起来,分明能感受到一个昂扬向上生机勃勃的美国,哪想到今天这样乌烟瘴气

      葆青老师还曾经做过一个专题,介绍美国的十九世纪民谣之父斯蒂芬 · 福斯特。最先播出的应该是这首:

      梦中佳人

      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录制过不少福斯特的歌,比如:

      故乡的亲人

      俺的肯德基老家乡

      最著名的大概是这首:

      老黑爵

      我们高中英语老师曾经在一次期终考试里用老黑爵的前两句歌词做英译汉考题,我一看窃喜,直接用《外国名歌200首》的译法答了题。没想到老师说翻译不准确,没给分

      题外话,保罗·罗伯逊录制的歌曲中,最为中国人民所熟悉的应该是这首:

      外国人唱中国歌

      出国以后我一直想找福斯特的专辑,没想到还挺不好找。找来找去只找到这张Robert Shaw合唱团的录音:

      康城赛马曲

      这个版本学院气重了一点,聊胜于无吧。

      话说这位萝卜肖同学,在指挥生涯早期自己创立了这个亲兵合唱团,并一手把它调教成美国最高水平的合唱团体,录制了大量著名的合唱作品。比如说这个所谓发烧天碟:

      布兰诗歌-命运之轮

      这个音乐让我除了想起江苏卫视《非诚勿扰》里的灭灯场景外,还会回忆起巴黎奥赛博物馆里面那副同名画作:

      点看全图

      话说后来萝卜肖在亚特兰大找了份新工作,执掌亚特兰大交响乐团与合唱团,又把后者的水平大幅度提升。前面提到过96年奥运会开幕式John Williams现场指挥他的奥运新作,担任演出的就是这支乐团。

      ~土鳖扛铁牛

      通宝推:高中三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