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谈谈浮力 -- 给我打钱87405

共:💬75 🌺20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捉个小虫

      若该物体本身就具有初速度,而液体足够深,它将在液体中匀速运动。

      液体中运动需要考虑阻力,仅凭初速度不能保持匀速。

    • 家园 请用压强解释一下为啥一块10立方厘米的实心铁块会沉没

      同样,请用压强解释一下为啥一个10立方厘米的密封薄皮空心铁盒会浮在水面上

      • 家园 这个浮力的理解是没错的

        初二刚刚接触浮力时就在一本海淀区出的学习材料见过

        初中物理竞赛喜欢出的题目,考察学生对浮力的基本理解

        那还是80年代农村初中的水平

        拿这个出来教育人是觉得大家都不懂吗?

        • 家园 他的意思是要小学生先去学代数再来学四则运算

          像这段

          混合计算:

          2*4+5*6

          怎么解决它?所谓的背口诀“先乘除后加减”吗?错了。先定性,这是一个加减式,a+b型,再进一步,a是乘式即2*4,b也是乘式5*6,所以要先求出a与b,才能计算a+b。口诀讲的是计算次序,跟原理刚好“相反”,正因为如此,稍加变化,学生就会做错。

          按他这个理论,也不用背九九表。反正乘法其实是加法(计算机就是这个原理)。让学生直接学了加法像计算机那样循环运算多好。

          • 家园 说说我对原文的理解

            编号兄的例子不一定是好例子,但是他提的一个观点我觉得有道理,就是关于是否一定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行。

            我的想法是,做专业学问,当然必须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行,但这个要付出的代价很高,如果不是专业,要付出这个代价,不一定值得。

            假如只是应用层面,例如应付考试,或者是工作上的一些理论应用,例如编程,大部分的应用开发程序员,都不需要知道电脑硬件,操作系统是如何运作的了,硬要他们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所付出的代价,恐怕不值。

            我猜,这个是编号兄想表达的意思吧?

            • 家园 育人与用人

              育人与用人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有一个界线问题,需要说一下,就是育人和用人的分界。

              什么叫育人呢?打个比方,两只小牛犊子,你一看,有一头孱弱,感觉养不大,算了,杀了吃了,怎么还会投入饲养培养呢?

              什么叫用人呢?还是这个比方,你去市场里挑成年牛,一看,一头健壮,一头牙都松了,你说你买 哪头?

              那么,好为人师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指的是就是育人跟用人之间分界线。

              一般看法中,学生是有特定身份的,简单说,在校就是学生,这个时候学生也自认为自己是学生。所以这个范围内,或者说这种环境 下,施教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可是,当人出了校门,理论上讲,还是学生,但没有前述环境了,自己并没有义务 当别人的学生,别人也同样也没有义务 当你的老师。更重要的是,这个环境 里,用与被用是主要的。

              所以,在后一种环境 中,一般而言,是某人,比如张三自己先表达出自己愿意向李四学习,李四才会去点拨张三。反过来则不行,反过来操作,张三就会点评李四:这个人好为人师。

              这是一种习俗,充分说明,能真正“活到老,学到老”的人并非多数,否则怎么会有人拒绝老师呢?

              可是,有的人确实分不清这二者的区别。比如在工作环境中,有些长辈看着晚辈实在是 太笨,自然就按捺不住的伸出手,有时候给的是鱼,有的时候给的是渔。对方呢?那就要看人了。有智慧的人就会懂得,天呐,多好一个老师。没有智慧的人怎么想呢?“拐着弯说我不行,主动凑过来无非就是要彰显自己牛逼,我懂!”

              这就又回到了前面所谈的,人最基本的道:个人主观能动性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空间。这个最基本的道,最底层的基石,多数人是没有吃透的。这是现实情况。正因为如此,会出现很多很不愉快的事,也会让很多人失去机会。

              比如说,北京的教师有一个特别大的优势,是二三四线教师没有的。这个优势,简单说,就是“贵人”优势。为什么?从统计水平来看,北京孩子的家长整体上更有水平,而教师相对而言,知识比较陈旧。二者若相互配合,不仅有利于教学开展,这些教师自己也会受益良多。往简单里说,自己活在“贵人”堆中,却不能“发达”,为什么?

              相比而言,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就没有这么好的福气了,往最夸张里说,不被家长打,就不错了,哪里还敢奢望贵人呢?其实这些教师真的可以说一句“命不好”,自己教学态度不敢说天下第一,跟北京许多老师比起来,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可是偏偏自己就没有那样的贵人资源。这就叫资源错配。

              其实,要改变北京上海 的教学质量,非常简单,只要去“下面”把教学态度上乘,知识相对欠缺的老师抽上来,把“上面”的教学态度很差的老师换下去,其收效,我敢说一句,立竿见影。问题是,这样一来,欠发达地区的孩子更苦啦,更没有出头之日了。

              为什么中国这样一种制度有的人会非常不满呢?因为这种制度决定了,(在一定程度上)不让精英更精英,不让大众更大众,这个制度在努力找平。这是从宏观上来看。个体情况会有差异,就不在讨论范围中了。

              实际上,很多领域都是这样。穷的,不给资源,富的,占着不用。浪费不浪费?这就叫中国特色,中国特色就是:仁。仁者不追求(局部)高效率。

              所以说,中国才能培养出最顶尖的人才,不够高级,在这种制度里面,当然就是长期郁闷了。只有能排除万难的人才能大展身手。很多人不明白,什么叫集一国之力培养出一个圣人。其实中国就是这样,这是西方人根本就比不了的优势,世界独家。故有人戏言,身为中国人,一生下来就打hard级。这是对的。

              最后,不妨定义一下:什么才叫全力以赴。那就是以【万物为师】,甭管对方出于什么动机,只要发现有可学的,立刻就学,根本不为对方的身份、态度所动。并且,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汲取养分,连睡觉都在学习。

              最后谈一个附加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涉及到见仁见智?

              其实,(广义上的)教育问题就涉及到见仁见智。

              何为智?就是一旦判断出来学生是知道学习不能怕吃亏的,就用支持他,帮助他。一旦判断出来学生时时怕吃亏,就不予理睬。

              何为仁?就是即便判断出来学生怕吃亏,自己还是愿意全力以赴的去教。

              何为妇人之仁?就是先判断出来学生怕吃亏,但咬牙提供帮助,干到半截,受不了,抽身而去。

              为什么要提出见仁见智的问题呢?因为我们人类实在是无法断定,到底是否存在【天生】有没有基本智慧。有可能是存在【天生】有无基本智慧的,也有可能是,这种基本智慧也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故会有见仁见智一说。

              所以说,仁者,大爱无疆,对人对己都抱有最大的希望,永不放弃,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智者,把力气花在刀刃上,绝不愿意有一丁点浪费。

              智者的话,很少,一般只说一遍,仁者罗里吧嗦,苦苦相劝,风格各一,相映成趣。

              比如中国历史上,曾国藩是典型的智者,此人办事,跟属下讲道理,从来不说第二遍。那么谁才是典型的仁者呢?自然就是孔子了。

              曾国藩不光是跟下属讲道理才一遍,即便是给上司汇报,也是只说一遍,上司不听,立刻想别的办法。故喜欢曾国藩的人,并不多。

              总的来说,育人者,偏仁,用人者,偏智,仁智双全的,毛泽东是也。

              仁智问题,许多人是闹不清的,也不过是靠自己一点普通社会经验总结一番而已,所以这些人表现出来就是小仁小智,看他们读书就知道,比如跳着看,喜欢直扑结论,把结论拿到手就行了。由此可见一斑。可是我们仍然没有办法 证明,这些人是不是天生愚蠢。

              因此也有人认为,仁者不值得,掰开了揉碎讲,如同对牛弹琴。

              哈哈,这同样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非有一颗仁心,哪里懂得什么叫仁呢?如此也可以反向判断出某人如何。

              小仁小智的人嘛,总喜欢用“普通人过普通生活”当挡箭牌,自然是既缺仁,又少智喽。所以说,个人主观能动性,不达到全力以赴,自然就会处处计较,自然也是无法懂得最浅显的道理了。以“普通人”自居,不过是斤斤计较的一种遮掩罢了。

              连懂都不懂,怎么可能去做呢?又如何才能做到呢?

              正因为如此,不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吃透,自然就吃不透“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自然就无法懂得何为仁何为智,此人的根基定然不牢固,时时都是摇摇欲坠的样子。而这种摇摇欲坠的样子,别人可是看得清清楚楚的。

              通宝推:和平共处,
              • 家园 我的感觉,说到底,就是对人性把握

                不得不承认,人性就是趋利避害的,用高大上的经济学术语来说,就是在:局限条件下,争取最大的利益。

                困难就在这里,每个人的局限条件是不同的,例如,每个人都想孩子获得最佳的教育,但是,智商有高低,学校有优劣,收入有多寡等等。在不同的条件下,每个家长的做法就会不一样,外人看来,可能就会是千奇百怪。

                再想深一层,甚至家长对自身的局限条件也不一定清楚明了,常见的,譬如高估了自己孩子的天赋,也可能高估了学校的作用等等,从而做出各种选择,未必能够为孩子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作为政府,就更加困难了,做出的选择(即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全局最优,全局里面,是大部分人的利益能够得到保证,但有时还要考虑长线与短线,极可能短线受损,长线获益,不得不牺牲少数人来确保大多数人的利益。

                人性,真的不容易把握的。。。。

                • 家园 没有个人志向

                  有的人说,我有志向啊,我以后想发财。这不叫有志向,如何发大财?得劳动吧,得有丰硕的劳动成果吧。那到底干什么,怎么干呢?

                  这种没有志向的人,是怎么学习、怎么工作的呢?好比一个人想看电视——当然想看好看的电视剧——把节目单打开,这个,看一下封面,看一下主演,看一下导演,看一下简介,看一下评分,看一下评论。“哦”。下一个,还是一样,又是一个“哦”。“哦”了一个小时,不知道看什么。

                  很多孩子选专业的时候就这样,父母也帮着出主意。嗯,这个还行,嗯,那个好像也可以,嗯,貌似竞争太激烈……看起来是在挑肥拣瘦,其实就是无头苍蝇。

                  最后选了一个,会怎么样呢?只要遇到困难,就会想,“唉,真倒霉,当初真不该听某某的,选了这么个破专业。”

                  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没有志向的人,他有很大概率走不下去的原因。一些人的婚姻也是如此,“我要找个好的”。一模一样。

                  一个有志向的呢?还是看电视剧。“我想看谍战片”。于是谍战片目录,看一圈,没想看的,不看了。或者是这个看起来可以,看。做与不做,很容易做出决定。

                  其实,没有志向的人,往往也是自由散漫的人。

                  有时候,我觉得以前那样也比今天好。读什么专业?组织安排。做什么工作?组织安排。跟什么人结婚?组织安排。没感情怎么办?先结婚后培养。工作没有热情什么办?干一行爱一行。工作没有人家那么体面,怎么办?行行出状元。有组织安排,个人感受就跟郭靖似的,“都听师傅的”,最后是武功也练了,美女也娶了,英雄也当了。

                  所以说,自由也挺昂贵的。自由,对于一些人来说,实质上变成了抓瞎,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我的意思是指,其实个人志向,很难有,这是大实话。

                  有一个办法:自己建立一个组织。

                  比如选专业,抓阄。抓哪个就算哪个,就当成是组织安排的。既然组织安排了,那就好好读。

                  这样来看,还是自由好。有个人志向的,不用说。没有个人志向的,自己发明一个组织。

                  • 家园 说到志向,真的不容易把握

                    今年好挣钱的专业,也许明年就不行了。

                    不时会有朋友问我,让孩子读IT或者软件专业好不好,我的回答永远千篇一律:你的孩子对这个专业有兴趣就好,否则未来就业的时候,即便收入较高,他也会做得很痛苦。

                    志向跟兴趣挂钩就好了,不要想太多

                    • 家园 兴趣基本上都是托词

                      人认识事物一个基本方法就是比较,凡比较,必基于某个维度。比轻重,基于质量,比快慢,基于速度。

                      我见到最激烈的一个人,恨不得毁掉比较,他认为这是一切灾难的源头。我能理解这种感受。

                      两个综合体,比什么?两只母鸡,可以比哪只下蛋勤,哪只更胖……

                      人为什么有志向好呢?先定【比什么】,后面只管做,自然不存在选择困难。为什么组织、抓阄有同样的功效呢?

                      之所以天天算,就是比什么,维度太多,无法定夺,自然……

                      • 家园 兴趣不完全是托词

                        话说当年读书的时候,帮一个长辈修电脑,她说我对着电脑的时候,两眼发亮,就建议我在这行继续下去。

                        你说的情况,我也见过,也听过朋友抱怨,孩子读书成绩还行,但似乎对什么专业都没显示出特别兴趣,我一般给多两个建议:

                        首先是看孩子擅长什么,即便没兴趣,到时工作起码不会太痛苦。

                        其次看性别,女孩去男性扎堆的专业,男孩去女性扎堆的专业,起码到时找对象容易一点啊

                        • 家园 真解决不了问题,其实日日纠结
                        • 家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是我对每一个来寻求未来职业建议/申研方向/要不要读博士的学生的第一建议

                          个人觉得这句话用处最大

                          不要因为一时的热门跟风选择专业,选择就选择自己喜欢的....

                          人生没那么多如果,跟风走总有走不下去的时候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