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口罩机还在爆产能 -- 外俗内正

共:💬94 🌺955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同意,缄默知识占了总知识的一半

                  有时候拿个资料没人指点要消化好多年,歼七吃透要好多年,苏27沈飞到现在也没完全吃透。

                • 家园 你也不实事求是了。

                  你的意思我懂。

                  生产的系统协调能力是分成要素的。

                  只有彻底失去某个要素,才会无法整合成型。

                  看似缺乏的某个要素的来源并非只出现于某个特定行业。

                  他可能出现于相关行业,出现于外来移殖。

                  -----

                  最近几年,很多中国企业到欧美收购倒闭工厂,类似福耀。我见过一个在那里本地毕业的小留,他们很担忧能否在国外招到技术工人。

                  实际上多伦多,仅移民社区,什么行业的英才你都找得到。关键是工资太低,为这个倒班工作,没人愿意干。而且他们把国内管理方式带到国外,经常情绪失控,破口大骂,就连给他们做工程监理的大陆华人都看不下去。

                  最后他们从国内运来二十个人,带班干活。以后恐怕技师跟随企业移民的现象会比较多。

                  • 家园 一个工厂,不同专业的系统也许有10几种

                    也许有几十种,几百种。看工厂的规模和产业等级。如果是几十种不同专业系统来保证的生产环境来生产某种产品,如何让他们达到预期效果,这本身就是一项独有技术。往往是这个行业的初始企业经过几代摸索,达到稳定生产状态,然后一大批同业企业继续优化,达到最佳效率态。这有很刚性的摸索时间长度要求。因为你必须积累了足够的事故和困难才能想到优化方案。没有神仙能把几十个系统联合工作,从最初就能找到成熟态。这个成熟态分两部分保留,一部分是设计部分,保留在专业的工业设计院中;运行部分,保留在一流运行企业中。如果运行企业都消失了,这两者的人才都会散了。

                    你说到的移民人才多,西方不缺人才。其实没用的。如果不是一个设计院成团队一起移民,移100个工程师也无法承接工程,除非他们被吸纳入已有的类似机构中,才能执行起功能。因为工程师是需要行业历史资料的,这是保存在设计院中的。而另一面,一个设计院是需要上百个专业协作。这100个工程师离开这个架构,本身是无能力自组织的,这个组织本身就是一项技术能力。更别说工厂比设计院来说是更复杂的生产架构。

                    一旦失去这个架构,能盼的就是外资从外国整体搬迁一个架构来,这需要它外派架构所需要的一大堆核心人才,也是为啥总需要从本国外派很多技师的原因。你以为都是因为老外笨或懒啊,真是需要熟悉这个架构的人,就算核心技工都无法立马从本地培养出来。不靠外资,就只好自己架设一个初始企业,一点点漫长摸索,但它需要漫长的国家保护期,不然如果有外国同业企业,它很难活下来。这是改开初期,为啥外资那么重要的原因。就算拿到贷款,也无法马上建立一个效率过关的企业。

                    通宝推:一着,四方城,达雅,心有戚戚,
                    • 家园 國產/日產鑽機;萬國牌水泵;萬國牌發電機;歐洲卡車

                      美國/日本/國產小工具;

                      香港的水電五金車輛機械都玩死人了。

                      他們不會理解的。

                      其實毛澤東搞工業很厲害,厲害的地方無幾個人知道。

                    • 家园 生产中的科技

                      最近听网课,有一个实例可用。

                      京东方的液晶面板的生产线、生产车间最初建成生产的时候次品率居高不下,传说成品率只有60%,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车间里的灰尘太多,无尘条件不达标,据说生产线提供方手把手教都没有用。

                      建生产线的时候在实验室能达到无尘条件的技术在大规模生产中几乎失灵,无法应用达标。

                      最后是靠着生产线上的工人、组织者,自己在生产中去摸索,实验等等,做到车间无尘达标,达到成品率最高98%。

                      这个过程就是脑袋说的实际生产中的科学技术,而且这些还都是只能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才能拥有的,实验室里,理论中再怎么研究都没有用的。

                      通宝推:脑袋,
                    • 家园 中国制造的优势有二:劳动力便宜,产业链完整

                      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劳动力便宜。

                      举个例子:我妹夫做的某个低端产品,前几年的出口量达到全国(单品)出口量的40%。后来客户的西方供货商不干了,告诉客户如果不买低端产品就停供高端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客户要求他试制高端产品。在手握实单的情况下,我妹夫依然无法劝说工厂投资改造生产线,而是用手工完成最后的工序。这样做固然有规避风险的因素(比如说刚完成投资马上遇到疫情就彻底歇菜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人工便宜。

                      几年前回国,妹夫有个菲律宾客户来访,我做翻译一起去看工厂。工厂老板俩儿子,哥哥的眼睛肿得比桃子还大。我问他咋回事,他说他拉了电闸修车间的exhaust fan,结果弟弟把电闸给合上了,直接把他打了下来。380V,没死算他命大。老板的儿子如此,工人的工作条件更差。车间里的甲醛浓度,按美加的标准,需要戴full face respirator的,那些工人也就带个薄薄的口罩(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护目镜)。

                      中国制造的有些产品的确是价廉质优;也有不少产品,是靠性价比取胜的。

                      我有个铁哥们在苏南有个工厂。由于是和美国公司合资,已经非常正规了,但是还是经常用替代品(划定的销售区域都是第三世界国家)。用替代品的好处是性价比,比如说,成本降了10%,质量降了3%。

                      打个比方,中国人切菜就一把刀,而鬼子有各种各样的刀。论成本,肯定是中国低,但是你用菜刀切出来的质量肯定比人家用专用刀具切出来的差那么一丢丢。

                      西方商品的质量和价格不是线性关系,比如LV,质量设计肯定比普通品牌好,但是没有夸张到好10几倍的程度。这才是中国制造的本质优势。不是别人做不了,而是成本高。比如说,我有个朋友在底特律,按他的说法,因为人工成本高,生产皮卡挣钱,生产小车就可能微亏。现在米国很多汽车厂都在南部穷州。那些州的人工工资很低,只不过劳动保护比中国严格得多。否则,中国的人工成本没有太大优势。

                      这次疫情会带来什么样的连锁反应,现在看还很难说。

                      通宝推:方恨少,脑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